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地城市公园春季休闲体力活动强度与植被群落微气候调节效应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赵晓龙 卞晴 +1 位作者 赵冬琪 张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48,共7页
寒地城市公园作为承载太极拳、毽球等休闲体力活动的主要场所,常受不利气候影响导致公园日利用率下降。休闲体力活动强度作为衡量有效体力活动的重要指标,是否与植被群落微气候调节效应存在适应性关系成为研究的首要问题。在寒地城市早... 寒地城市公园作为承载太极拳、毽球等休闲体力活动的主要场所,常受不利气候影响导致公园日利用率下降。休闲体力活动强度作为衡量有效体力活动的重要指标,是否与植被群落微气候调节效应存在适应性关系成为研究的首要问题。在寒地城市早春时节(4—5月)对哈尔滨兆麟公园6个高聚集活动场地进行观测。利用行为注记图揭示休闲体力活动强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而,以微气候环境为媒介,通过线性回归及单因素方差ANOVA数理统计方法,由表及里探寻植被群落微气候调节效应与休闲体力活动强度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强度休闲体力活动随微气候变化具有迁移性、聚集性。其中,低温、通风微气候特征利于激发低及中低强度活动;中等以上强度活动具有低风、低湿、高日照的微气候偏好。植被群落结构及形态特征具有显著微气候调节效应。以期建立寒地城市公园植被群落物质环境、微气候物理环境及休闲体力活动强度三者联动机制,推动"健康中国"国策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寒地城市公园 休闲体力活动强度 植被群落微气候调节效应 适应性关系
下载PDF
社区绿道建成环境特征与体力活动强度关联性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董雯 朱逊 赵晓龙 《风景园林》 2021年第12期93-99,共7页
社区绿道作为社区生活圈中的绿色线性空间,是高密度城市建成区居民进行日常体力活动的重要场所。以深圳市已建成的167段社区绿道为研究对象,探讨社区绿道建成环境特征与体力活动强度的关联性,旨在推动城市社区更新并提升公共健康水平。... 社区绿道作为社区生活圈中的绿色线性空间,是高密度城市建成区居民进行日常体力活动的重要场所。以深圳市已建成的167段社区绿道为研究对象,探讨社区绿道建成环境特征与体力活动强度的关联性,旨在推动城市社区更新并提升公共健康水平。首先,将深圳市社区绿道按照周边用地性质分为绿地景观型、商业服务型和生活休闲型3类,基于POI数据爬取和实地测量方法,从临近性、连接性、场所性3个方面提取建成环境特征数据,采用行为观测结合《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编码表》的方法获取绿道体力活动强度数据。其次,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识别关联性建成环境特征因子,并比较显著影响因子的影响强度差异,结合散点图明确其适宜值范围。结果表明,在临近性和连接性特征中,3类社区绿道的显著影响因子与影响强度各不相同,而在场所性特征中,绿道载体宽度与绿视率是3类绿道体力活动强度的共同偏好因子,但其适宜值域范围有所差异。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深圳社区绿道的规划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绿道 建成环境特征 体力活动强度 公共健康 绿地更新 深圳
下载PDF
活动计数在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强度诊断中最佳临界值的校准、验证与运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常振亚 王树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3,共10页
基于录像观察分析的视角,以儿童体力活动强度等级评价量表为工具校准并验证基于加速度计测量的活动计数在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强度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简称切点),然后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频数分析等研究8种切点和6种采样间隔时间组合... 基于录像观察分析的视角,以儿童体力活动强度等级评价量表为工具校准并验证基于加速度计测量的活动计数在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强度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简称切点),然后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频数分析等研究8种切点和6种采样间隔时间组合情况下不同强度体力活动的差异及相关推荐量的满足程度。结果:1)SB的切点为0~116次/15 s,LPA的切点为117~551次/15 s、MPA的切点为552~997次/15 s,VPA的切点为≥998次/15 s;2)SB、MVPA随着体力活动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相反,LPA和TPA则随着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6种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本研究切点和李堃切点在SB和TPA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余切点在SB和TPA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6种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8个切点在LPA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5)采用1 s采样间隔时间时,Cauwenberghe切点和Evenson切点的MVPA未见显著性差异,采用60 s采样间隔时间时,ButtleVM切点和Buttle切点的MVPA未见显著性差异,其他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不同切点之间的MVPA均存在显著性差异;6)MVPA推荐量满足情况随着采样间隔时间变长而下降,TPA推荐量满足情况随着采样间隔时间变长而上升。为此,当使用Actigraph加速度计测量中国学龄前儿童的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时,建议国内学者选择本研究切点和15 s的采样间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体力活动强度 活动计数 临界值
下载PDF
体力活动强度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康 陈立章 穆敏 《江苏科技信息》 2016年第18期37-39,共3页
为了解安徽省淮南市市民的体力活动情况,探讨高血压与体力活动强度的关系,作者在淮南市城区、城镇及农村各选1个地区随机抽取836名18周岁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回的836份调查问卷中有364份属于高血压组,472份属于... 为了解安徽省淮南市市民的体力活动情况,探讨高血压与体力活动强度的关系,作者在淮南市城区、城镇及农村各选1个地区随机抽取836名18周岁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回的836份调查问卷中有364份属于高血压组,472份属于非高血压组,其中非高血压组作为对照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营养状况、饮酒因素有关;与居住的地点、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因素无关(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12小时/天的静坐时间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CI)为1.387(1.092~1.763);≥3次/周的中等强度运动是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其OR值(95%CI)为0.781(0.0.641~0.941)。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体力活动强度与高血压患病率密切相关;≥12小时/天的静坐时间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体力活动强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儿童放学后户外活动场地偏好及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张心悦 韩西丽 +1 位作者 孙贵博 张运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1,共8页
文章以深圳市初中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儿童放学后户外活动场地偏好及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情况,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场地偏好及其他因素对MVPA持续时间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男孩、家与学校的距离近、采... 文章以深圳市初中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儿童放学后户外活动场地偏好及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情况,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场地偏好及其他因素对MVPA持续时间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男孩、家与学校的距离近、采用积极通勤的方式上下学、放学后有长辈或同学朋友陪伴以及偏好使用学校运动场和商业设施门口的儿童放学后户外MVPA持续时间更长。男孩、居住在城中村、参加的补习班较多、放学后有长辈或同学朋友陪伴以及偏好使用学校运动场、宅旁绿地、社区广场和活动设施场地的儿童放学后户外MVPA多样性更丰富。最后结合调研结果对社区街道、活动设施场地、宅旁绿地、社区广场和商业设施门口提出环境优化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 场地偏好 放学后 深圳市
下载PDF
体育课不同累积中-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对初中生健康体适能及情绪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武海潭 季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3,共11页
以初一年级5个班级1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5×2×2的3因素实验设计,根据体育课不同累积中-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的实验实施方案,共进行8周实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课中累积MVPA时间增加有助于提高课堂运动负荷,且促进课堂... 以初一年级5个班级1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5×2×2的3因素实验设计,根据体育课不同累积中-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的实验实施方案,共进行8周实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课中累积MVPA时间增加有助于提高课堂运动负荷,且促进课堂运动负荷维持在较为稳定区间;体育课不同累积MVPA时间增加对身体成分和肌肉力量改善具有促进作用,60%累积MVPA运动时间对肌肉耐力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班,50%以上累积MVPA运动时间显著改善心肺耐力,不同累积MVPA时间对柔韧度改善无显著性影响;体育课累积MVPA时间占课堂时间40%以上对学生情绪状态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其中,40%以上累积MVPA时间对学生疲劳情绪状态改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班学生,60%累积MVPA时间对女生精力情绪状态改善效果非常显著好于对照班女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大强度体力活动 初中生 健康体适能 情绪状态 体育课
下载PDF
城市老年人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空规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志建 朱建勇 +3 位作者 王厚雷 刘路 张帆 王竹影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4-372,420,共10页
目的:探究城市老年人户外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的时空规律,并揭示不同类型MVPA的时空规律,为我国城市老年群体制定精准的体力活动促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7年南京市老年人GPS活动轨迹和GT3+调查的第一手数据,采用时间地理... 目的:探究城市老年人户外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的时空规律,并揭示不同类型MVPA的时空规律,为我国城市老年群体制定精准的体力活动促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7年南京市老年人GPS活动轨迹和GT3+调查的第一手数据,采用时间地理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户外时空规律。结果:工作日老年人户外MVPA高峰期主要集中3个区域,分别是(500 m,8∶00~10∶00)、(200 m,14∶00~15∶15)、(200 m,19∶00);休息日老年人户外活动时间弹性较大,空间更窄,并呈现部分碎片化热点。体育活动的MVPA基本符合随活动距离、活动时间增加而衰减的规律,活动时间集中在8∶00~11∶00、13∶00~17:00;而休闲MVPA空间较分散,其活动时间无明显规律。结论:老年人户外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在空间规律上呈现出“近家型”规律,在时间规律上呈现出“三峰”规律,在时空规律上呈现出高密度区,同时也存在随活动距离衰减规律。建议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通过“由下而上”的视角规划城市设施;遵循老年人活动规律,合理规划城市社区健身休闲场所以及时间管理,以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 时空规律 GIS GPS GT3+
下载PDF
基于自然实验的城市绿道对居民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谢波 伍蕾 王兰 《风景园林》 2021年第5期30-35,共6页
探讨促进体力活动的建成环境干预措施对改善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和2019年开展的武汉东湖绿道周边小区居民的1 020份问卷跟踪调查数据,创新性地采用自然实验方法,探讨城市绿道与居民体力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混合效应... 探讨促进体力活动的建成环境干预措施对改善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和2019年开展的武汉东湖绿道周边小区居民的1 020份问卷跟踪调查数据,创新性地采用自然实验方法,探讨城市绿道与居民体力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混合效应的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城市绿道干预对居民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影响及其剂量关系。研究发现,东湖绿道在1 km范围内显著提高了居民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水平,而且绿道对居民体力活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效应。建议通过改善绿道可达性、完善周边邻里建成环境,促进居民体力活动和健康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道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 自然实验 剂量效应 健康效应
下载PDF
体力活动水平预测代谢综合征相关风险因素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林家仕 严翊 +3 位作者 苏浩 赵岩 郭娴 谢敏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0-955,共6页
目的:探讨体力活动水平预测代谢综合征(MS)相关风险因素的有效性。方法:对246名40~49岁健康中年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测试.观察体力活动量和强度两个因素对MS相关风险因素的影响。根据国际体力活动调查问卷(IPAQ... 目的:探讨体力活动水平预测代谢综合征(MS)相关风险因素的有效性。方法:对246名40~49岁健康中年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测试.观察体力活动量和强度两个因素对MS相关风险因素的影响。根据国际体力活动调查问卷(IPAQ)的标准将体力活动量划分为低、中、高3种等级;体力活动强度划分为低、中、大强度3种等级:MS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标准界定。结果:(1)随着体力活动量等级的提高,MS的发病率和相关风险指标均未呈逐级下降趋势。体力活动量各等级之间的相关风险因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着体力活动强度等级的提高,MS发病率和相关风险指标呈显著性下降,其中中等强度等级组发病率和相关风险指标最低。结论:(1)体力活动量与MS相关风险因素之间无相关性,不能作为预测MS发病率和相关风险因素的评价指标:(2)中等强度以上的体力活动水平有利于MS发病率和相关风险因素指标的改善.体力活动强度可以作为评定MS相关风险因素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强度 代谢综合征 中年男性
下载PDF
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体力活动的影响——以福州市的经验研究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延吉 陈小辉 +1 位作者 赵立珍 马妍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9-787,共9页
利用福州中心城区的社会调查、POI、道路网、用地性质等数据,在社区尺度探究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休闲型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低密度土地利用与体力活动时长呈正向关联,功能单一和邻近主干道则对体力活动起到抑制作用。②... 利用福州中心城区的社会调查、POI、道路网、用地性质等数据,在社区尺度探究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休闲型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低密度土地利用与体力活动时长呈正向关联,功能单一和邻近主干道则对体力活动起到抑制作用。②体力活动目的地对不同人群具有差异化影响,体育用地和付费运动场所仅能促进中高阶层和中高收入者的体力活动,而周边公共运动设施的丰富程度更具普适性意义。③通过纳入运动偏好和单独分析保障房、单位大院及房改房住户达到规避居住自选择的目的,证明上述建成环境特征对体力活动的影响是独立且稳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自选择机制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
下载PDF
北京市女大学生体力活动与骨密度及身体成分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陈晓红 郑陆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第24期33-37,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健康女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并测试其骨密度和身体成分,分析体力活动水平与骨密度、身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市19~25岁健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6个组,每一岁为一个年龄组。采用RT3加速计测试受试者的... 目的:调查北京市健康女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并测试其骨密度和身体成分,分析体力活动水平与骨密度、身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市19~25岁健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6个组,每一岁为一个年龄组。采用RT3加速计测试受试者的体力活动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试受试者骨密度和身体成分。采用控制年龄的偏相关分析体力活动水平与骨密度、身体成分的相关性。结果:各年龄组女大学生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无显著差异,78.9%的女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基本达标;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与左股骨颈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与体重、BMI、腰围、臀围以及腰臀比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北京市女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基本达标;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是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因素之一;BMI、腰臀比或是影响女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 骨密度 身体成分
下载PDF
中高强度体力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成分的短期干预效果
12
作者 李雯 韩炜 +2 位作者 张佳星 陶秀娟 赵燚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07-610,共4页
目的 探讨中高强度体力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大学生106名,分别于中高强度体力训练前后进行身体成分测量。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受试对象中高强度训练前后相关身体成分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 目的 探讨中高强度体力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大学生106名,分别于中高强度体力训练前后进行身体成分测量。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受试对象中高强度训练前后相关身体成分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男性34人(32. 1%)、女性72人(67. 9%)。干预前后受试对象身体成分中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胸围、腰围、腰臀比等肥胖评价指标降低,蛋白质、无机盐含量、臀围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男性大学生训练后的胸围减少,身体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和骨骼肌质量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中高强度体力训练可短期改善学生身体成分,而长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 学生 身体成分
下载PDF
体育教学中运用Polar心率测试表评价运动强度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志标 顾永明 +1 位作者 王萍 朱斌 《体育教学》 2016年第8期15-16,共2页
本文通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polar心率测试表(简称Polar表),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并运用Polar Pro Trainer5进行分析。分析学生运动强度、中-大强度体力活动。结果显示,POLAR表能简便、科学、准确、及时地反馈学生体育课心率信息... 本文通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polar心率测试表(简称Polar表),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并运用Polar Pro Trainer5进行分析。分析学生运动强度、中-大强度体力活动。结果显示,POLAR表能简便、科学、准确、及时地反馈学生体育课心率信息,能够评价体育课的运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表 体育教学 运动强度 中-大强度体力活动
下载PDF
体育课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对小学生基本动作技能的影响——基于不同运动负荷组合 被引量:2
14
作者 武海潭 王文娟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21,共8页
探究体育课中至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下和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对四年级学生基本动作技能的影响。以小学四年级5个班23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5×2的双因素实验设计,根据体育课采用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和不同累积中至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 探究体育课中至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下和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对四年级学生基本动作技能的影响。以小学四年级5个班23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5×2的双因素实验设计,根据体育课采用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和不同累积中至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的实验实施方案,所有班共进行8周实验干预。结果发现:(1)体育课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对学生移动技能、持物技能和粗大动作技能改善具有促进作用。体育课30%或50%MVPA累积时间下,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班学生粗大动作技能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其他班。相同运动负荷干预下,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班女生改善情况好于男生。(2)30%MVPA累积时间班粗大动作技能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班学生,50%MVPA累积时间班学生移动技能、持物技能和粗大动作技能显著好于对照班。30%或50%MVPA累积时间和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班学生移动技能、持物技能和粗大动作技能显著好于对照班学生。体育课MVPA累积时间越大,学生基本动作技能改善情况越好。结果表明:体育课采用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和50%MVPA累积时间对学生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 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 基本动作技能 中至大强度体力活动 小学生
下载PDF
糖尿病社区干预对居民肥胖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颖 赵仲堂 +3 位作者 郝凤荣 贾存显 王束玫 冯月秋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 评价糖尿病社区干预对城市居民肥胖状况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为制定社区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选取山东省 2个城市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社区与对照社区。 1997年 ,收集基线资料 ,同时开始在干预社... 目的 评价糖尿病社区干预对城市居民肥胖状况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为制定社区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选取山东省 2个城市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社区与对照社区。 1997年 ,收集基线资料 ,同时开始在干预社区实施糖尿病综合干预措施。 2 0 0 1年 ,再次以相同的方法收集 2个社区相关资料 ,通过2个社区基线与 4年后资料的比较 ,分析干预措施对社区健康人群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业余体力活动强度和膳食结构的影响。结果 干预前后 ,干预社区人群BMI均值与WHR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对照社区人群 4年后BMI均值与WHR均值均上升 (P <0 0 5)。干预社区人群在干预前后超重与肥胖率无显著性差异 ,但对照社区人群超重者增加了 12 1% ,肥胖者增加了 5 6% (P <0 0 1)。干预社区干预前后业余体力活动程度构成无显著性差异 ,而对照社区人群中度活动组比例从 47 6%下降为 14 2 % (P <0 0 1)。 4年后 ,干预社区喜荤食的比例下降了 4 8% (P<0 0 5) ,而对照社区相应比例上升了 1 6% (P <0 0 1)。结论 社区水平的糖尿病干预项目对城市居民肥胖及其相关因素 ,体力活动强度 ,膳食结构均有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社区干预 肥胖 效果评价 体重指数 腰臀比 业余体力活动强度 膳食结构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建翠 康茜 +1 位作者 郭振芳 于学美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7-1132,共6页
目的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为基础探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加速度器和中文版计划行为理论量表(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scales,TPB)对353名8~15岁学生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与... 目的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为基础探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加速度器和中文版计划行为理论量表(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scales,TPB)对353名8~15岁学生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与TPB模型各要素进行测量与调查。结果①研究结果显示仅有5.3%的儿童青少年达到了WHO所规定的至少参加60min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推荐量。②人口学差异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在态度(t=1.360,P<0.01)、MVPA行为意向(t=2.076,P<0.01)、MVPA活动时间(t=2.076,P<0.05)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行为态度(F(5,352)=2.627,P<0.05)、MVPA行为意向(F(5,352)=2.890,P<0.05)、MVPA活动时间(F(5,352)=6.156,P<0.01)存在年级差异。③回归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MVPA行为意向(β=0.130,P<0.01)与MVPA活动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对MVPA活动时间的方差解释率为0.4%。感知行为控制(β=0.496,P<0.01)和行为态度(β=0.155,P<0.01)联合预测MVPA行为意向1.8%的变异量。结论儿童青少年参与MVPA活动时间未达到国际推荐量,其行为意向决定了儿童青少年参与MVPA活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 儿童青少年
原文传递
生理学进展:体力活动不足生理学 被引量:35
17
作者 王正珍 王娟 周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共6页
随着现代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处于静坐少动状态。静坐少动行为方式是当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成为21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运动科学学者深入研究了静坐少动行为对人体生理功能影响的机制... 随着现代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处于静坐少动状态。静坐少动行为方式是当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成为21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运动科学学者深入研究了静坐少动行为对人体生理功能影响的机制,提出了体力活动不足生理学这一新的生理学分支。通过检索整理近年来与这一理论形成的相关文献和在2012年第59届美国运动医学年会的交流论文,从体力活动不足生理学理论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静坐少动体力活动不足生理学理论的特有证据以及静坐少动行为方式的研究热点进行论述。这一理论提出改变静坐少动行为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完成运动处方指南推荐量的基础上,鼓励人们多进行轻体力活动和不断打断久坐的时间。目前这一新理论正在不断的完善中,相关的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不足生理学 静坐少动行为 体力活动流行病学 强度体力活动
原文传递
陕西成人体力活动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
18
作者 王维华 邱琳 +4 位作者 飒日娜 刘蓉 王艳平 胡志平 刘峰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分析陕西省成人体力活动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关系。方法利用2013年全国慢病危险因素调查陕西省数据,以全球体力活动调查问卷分析指南(GPAQ Analysis Guide)为标准计算充足体力活动和高强度体力活动,应用两水平(监测... 目的分析陕西省成人体力活动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关系。方法利用2013年全国慢病危险因素调查陕西省数据,以全球体力活动调查问卷分析指南(GPAQ Analysis Guide)为标准计算充足体力活动和高强度体力活动,应用两水平(监测点-个人)混合效应模型及分位数回归分析体力活动和BMI的关系。结果陕西省被调查居民中,达到充足体力活动和高强度体力活动的比例分别为88.97%和30.68%,调整社会人口学特征、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吸烟和饮酒)后,充足体力活动与非充足体力活动者相比,BMI均值高0.254 (β=0.254,95%CI 0.002~0.507)。调整社会人口学特征和饮食习惯后,高强度体力活动者BMI均值较不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者低0.046~0.227,但调整了吸烟和饮酒后,高强度体力活动与BM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170,95%CI-0.355~0.014)。分位数回归分析发现BMI和体力活动的伴随关系,当BMI≤21.68,BMI随体力活动的增加而增加(β=0.109~0.223,P<0.05),当BMI>28.64,BMI随体力活动的增加而降低(β=-0.4052^-0.2081,P<0.05)。结论陕西成人满足WHO推荐的充足体力活动者BMI均值较高,而高强度体力活动者BMI均值较低,且体力活动对不同BMI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足体力活动 强度体力活动 体质指数 多水平模型 分位数回归
原文传递
深圳城中村及正规居住区内儿童离校后活动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约翰·扎卡赖亚斯 韩西丽 陈义勇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2期26-35,共10页
放学离校后是儿童日常体力活动的主要时段。本次研究旨在填补人们对于中国初中生离校后活动的认知空白。为了了解深圳城中村儿童及正规居住区儿童的离校后活动情况,本研究选取了深圳三所位于典型学区内的中学,并随机抽取班级进行问卷调... 放学离校后是儿童日常体力活动的主要时段。本次研究旨在填补人们对于中国初中生离校后活动的认知空白。为了了解深圳城中村儿童及正规居住区儿童的离校后活动情况,本研究选取了深圳三所位于典型学区内的中学,并随机抽取班级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回366份完整问卷,并获取了一周5个工作日内学生进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参加课外班、久坐情况,以及上下学出行路线的完整数据。研究发现,积极出行距离越远,产生的MVPA越多,且积极出行存在距离阈值。与家住正规居住区的儿童相比,居住在城中村的儿童出行距离更远,进行的MVPA更多。不同儿童的M V P A水平差异显著,但MVPA与课外班的数量以及上下学的交通方式无关。尽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初中生的离校后活动水平高于西方国家,但相关积极活动在初三一年被迫终止,原因是初三学生需要将几乎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准备高中入学考试之中。本次研究揭示了社会背景以及住所-学校距离远近对于中国儿童进行MVPA的重要性,并指出虽然当前的城市规划有助于儿童实现积极出行,但仍需进一步削减日益增加的机动车辆、宽马路、障碍物等因素对儿童出行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体力活动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 积极出行 城中村 中学 课外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