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动记录仪评估抑郁症昼夜节律: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
作者 孙晨寅 吴百川 +2 位作者 张慧凤 方贻儒 彭代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616,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体动记录仪对于抑郁症患者昼夜节律特征的评估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目的·系统评价体动记录仪对于抑郁症患者昼夜节律特征的评估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从各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23年05月05日,收集使用体动记录仪评估抑郁症患者的昼夜节律并与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的横断面研究。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后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抑郁症患者390名,健康对照288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昼夜节律余弦函数的中值(midline statistic of rhythm,MESOR)(SMD=−0.29,95%CI−0.51~−0.07,P=0.009)小于健康对照;抑郁症患者的入睡时间(sleep onset)(MD=33.06,95%CI 14.90~51.23,P=0.000)和觉醒时间(sleep offset)(MD=53.80,95%CI 22.38~85.23,P=0.000)晚于健康对照;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1 d中最活跃的10 h的活动量(activity during the 10 most active hours,M10)(SMD=−0.26,95%CI−0.52~0.01,P=0.06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抑郁症患者的活动量有小于健康对照的趋势;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昼夜节律余弦函数的峰值相位(acrophase)(MD=25.33,95%CI−12.41~63.06,P=0.19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昼夜节律余弦函数的振幅(amplitude)(SMD=−0.14,95%CI−0.42~0.14,P=0.340)以及1 d中最不活跃的5 h的活动量(activity during the 5 least active hours,L5)(SMD=0.31,95%CI−0.10~0.71,P=0.140)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并不明确。结论·体动记录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抑郁症患者的昼夜节律紊乱,但因纳入研究数量有限,研究人群及方法不一致,对分析质量和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体动记录仪 昼夜节律 META分析 系统综述
下载PDF
体动记录仪在睡眠障碍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雁鹏 赵忠新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81-685,共5页
体动记录仪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监测系统,能够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下进行连续的睡眠-觉醒状态监测。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检查手段,体动记录仪在临床工作的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对失眠、周期性腿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不同... 体动记录仪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监测系统,能够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下进行连续的睡眠-觉醒状态监测。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检查手段,体动记录仪在临床工作的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对失眠、周期性腿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不同形式的睡眠障碍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价,对特殊人群的睡眠形式的评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诊断 治疗 体动记录仪
下载PDF
正骨手法对颈性失眠患者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及体动记录仪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覃一珏 陈曦 +2 位作者 黄进 郭全 覃光地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2期60-62,65,共4页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对颈性失眠患者PSQI及体动记录仪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法松解颈部肌肉,治疗组采用手法正骨,观察指标为颈椎病症状和体征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对颈性失眠患者PSQI及体动记录仪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法松解颈部肌肉,治疗组采用手法正骨,观察指标为颈椎病症状和体征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体动记录仪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PSQI指数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及体动记录仪AST、AWT、SE、SB、MAS、FI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SQI指数入睡时间指标及体动记录仪AS、WB指标的改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手法能有效改善颈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失眠 正骨手法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体动记录仪
下载PDF
体动记录仪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石顺治 潘集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812-3814,共3页
体动记录仪最先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于幼儿心理障碍的评估[1]。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体动记录仪也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包括更灵敏的传感器、电量充足的锂电池、大容量数据存储系统,使得它能够成为记录患者长时间(几周乃至几个月)日常... 体动记录仪最先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于幼儿心理障碍的评估[1]。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体动记录仪也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包括更灵敏的传感器、电量充足的锂电池、大容量数据存储系统,使得它能够成为记录患者长时间(几周乃至几个月)日常活动的记录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动记录仪 应用 心理障碍 存储系统 日常活 传感器 大容量 记录
下载PDF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应用睡眠体动记录仪评估睡眠障碍和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 被引量:10
5
作者 范小伟(译) 张佳丽(译) +4 位作者 王明惠(译) 潘鑫蕊(译) 余苹(译) 王铄(译) 王春雪(译)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以下临床实践推荐基于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价等级(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对证据进行的系统回顾和评估。表1总结了推荐强度对指南使用者的意义。本文提供注解以指导临床医师实施这些... 以下临床实践推荐基于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价等级(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对证据进行的系统回顾和评估。表1总结了推荐强度对指南使用者的意义。本文提供注解以指导临床医师实施这些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体动记录仪 昼夜节律 临床实践指南 睡眠障碍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
下载PDF
体动记录仪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雪桦 唐毅斯 秦岭 《内科》 2012年第5期532-534,共3页
体动记录仪是近30年来开发用于监测活动强度的仪器,它基于便携、无创、便宜的优势被应用于如睡眠/觉醒模式的评估、日常活动强度监测、药物检测、行为遗传学及减肥等多个领域。活动水平的强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侧面反映睡眠障碍、注意... 体动记录仪是近30年来开发用于监测活动强度的仪器,它基于便携、无创、便宜的优势被应用于如睡眠/觉醒模式的评估、日常活动强度监测、药物检测、行为遗传学及减肥等多个领域。活动水平的强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侧面反映睡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的存在情况,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动记录仪 睡眠障碍 注意力缺陷多障碍
下载PDF
体动记录仪与睡眠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晓秋 吴文忠 +6 位作者 刘成勇 商洪涛 秦珊 赵亚楠 郑诗雨 奚晗清 李佳欢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733-737,共5页
体动记录仪是记录身体活动情况的穿戴式设备,其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采集人体活动和静止的信息,并据此计算出入睡潜伏期、睡眠总时长、睡眠效率等相关参数,是睡眠监测和临床随访的重要工具。本文将针对体动记录仪在睡眠评价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 体动记录仪 多导睡眠监测 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
下载PDF
体动记录仪在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永利 韩宇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28-529,共2页
目的评价体动记录仪(Actigraphy)在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34例,对照组20例。采用体动记录仪评价睡眠效果,同时,采用匹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受试者最近1个月睡眠质量。结果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与对照... 目的评价体动记录仪(Actigraphy)在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34例,对照组20例。采用体动记录仪评价睡眠效果,同时,采用匹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受试者最近1个月睡眠质量。结果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实际觉醒时间、睡眠潜伏期、平均每次觉醒时间显著延长(P<0.01),睡眠效率、平均静息状态时长显著降低(P<0.01),同时平均活动分数和割裂指数显著升高(P<0.05)。PSQI评定结果发现,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PSQI均>7,达到16.88±4.56;对照组PSQI均<7,为4.53±1.6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方法中,体动记录仪可以成为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器质性失眠症 体动记录仪 匹茨堡垒睡眠质量指数
下载PDF
体动记录仪和血浆食欲素水平在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爱军 王智勇 +1 位作者 贾延劼 董为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4期38-39,共2页
目的评价体动记录仪(Actigraphy)和血浆食欲素水平在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50例,对照组20名。采用体动记录仪评价睡眠效果。同时,采用EIA法测定血浆食欲素A和食欲素B的含量。结果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 目的评价体动记录仪(Actigraphy)和血浆食欲素水平在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50例,对照组20名。采用体动记录仪评价睡眠效果。同时,采用EIA法测定血浆食欲素A和食欲素B的含量。结果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实际觉醒时间、睡眠潜伏期、平均每次觉醒时间显著的延长(P<0.01),睡眠效率、平均静息状态时长显著降低(P<0.01),同时平均活动分数和割裂指数显著升高(P<0.05)。但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食欲素A、食欲素B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方法中,体动记录仪可以成为一种有效辅助方法,而血浆食欲素水平测定应用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器质性失眠症 体动记录仪 食欲素
下载PDF
体动记录仪与多导睡眠监测仪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令华 许崇涛 江帆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比较体动记录仪与多导睡眠监测仪测量睡眠的相关性。方法:对19例睡眠紊乱者予整晚多导睡眠监测和体动记录仪记录。结果:两种仪器记录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睡后觉醒时间、睡眠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中等程度相关(r=058、0.5... 目的:比较体动记录仪与多导睡眠监测仪测量睡眠的相关性。方法:对19例睡眠紊乱者予整晚多导睡眠监测和体动记录仪记录。结果:两种仪器记录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睡后觉醒时间、睡眠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中等程度相关(r=058、0.52、0.70、0.55,P<0.05,<0.01)。结论:体动记录仪是评估睡眠的一个简单、有效工具,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动记录仪 多导睡眠监测仪 相关性
下载PDF
2018《AASM临床实践指南:使用体动记录仪评估睡眠障碍与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要点解读 被引量:3
11
作者 牟云平 王月莹 +1 位作者 袁金金 朱冰倩 《上海护理》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睡眠障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体动记录仪是一种客观评估睡眠障碍的有效工具。2018年7月,美国睡眠医学会发布了《AASM临床实践指南:使用体动记录仪评估睡眠障碍与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使用体动记录仪进行睡... 睡眠障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体动记录仪是一种客观评估睡眠障碍的有效工具。2018年7月,美国睡眠医学会发布了《AASM临床实践指南:使用体动记录仪评估睡眠障碍与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使用体动记录仪进行睡眠障碍评估和诊断提供临床指导。本文在介绍睡眠常用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围绕该指南中8条使用体动记录仪评估睡眠障碍的临床实践建议进行重点阐述,并总结体动记录仪的使用现况及注意事项,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完善相关临床实践和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体动记录仪 美国睡眠医学会 指南解读
下载PDF
体动记录仪与多导睡眠监测仪在睡眠监测应用中的一致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毛嘉欣 徐林燕 +1 位作者 张艳萍 蒋梅艳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第4期112-116,共5页
随着现代医学对睡眠障碍和睡眠疾病的认识逐渐提高,体动记录仪作为客观睡眠监测设备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对体动记录仪与多导睡眠监测仪在睡眠监测应用中一致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睡眠质量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动记录仪 多导睡眠监测仪 睡眠监测 一致性
下载PDF
体动记录仪在睡眠和睡眠障碍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德玺 张宗平 +3 位作者 刘红 李韵 雷飞 唐向东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0-213,共4页
体动记录仪作为一种监测睡眠-觉醒状态的新技术,具有经济、非侵入性、能在日常生活下持续监测等特点,使其在科研和临床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对不同人群睡眠质量的调查和多种睡眠障碍的诊断等。但体动记录仪在国内认识度低,应用不多,本... 体动记录仪作为一种监测睡眠-觉醒状态的新技术,具有经济、非侵入性、能在日常生活下持续监测等特点,使其在科研和临床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对不同人群睡眠质量的调查和多种睡眠障碍的诊断等。但体动记录仪在国内认识度低,应用不多,本文将针对体动记录仪在睡眠和睡眠疾病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动记录仪 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
原文传递
双相障碍I型患者缓解期昼夜静息-活动节律与睡眠模式的体动记录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瑽睿 刘亚平 潘集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I型患者缓解期昼夜静息-活动节律和睡眠模式的特点。方法: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20例双相障碍I型缓解期患者和2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分别连续佩戴7天的Actigraph体动记录仪...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I型患者缓解期昼夜静息-活动节律和睡眠模式的特点。方法: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20例双相障碍I型缓解期患者和2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分别连续佩戴7天的Actigraph体动记录仪,比较两组间的主观睡眠情况(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客观睡眠参数、活动量的平均值以及昼夜静息-活动节律参数指标(Actigraph监测记录)。结果:双相障碍I型患者缓解期组昼夜静息-活动节律变异性高于正常对照组[(0.8±0.1)vs.(0.7±0.1),P<0.01],而两组的日间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体质量加权后,双相障碍I型患者缓解期组的活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3.9±5.0)k J/kg vs.(17.8±3.2)k J/kg,P<0.01];双相障碍I型患者缓解期组在静坐级活动所耗时间比正常对照组长[(18.2±2.0)h vs.(16.8±1.2)h,P<0.05],在轻度至活跃级活动所耗时间比正常对照组短[0.8(0.1,7.8)h vs.2.0(1.0,7.6)h,P<0.001],而在生活方式级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相障碍I型患者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客观睡眠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障碍I型患者即使在缓解期仍具有明显的昼夜静息-活动节律的紊乱,特别是昼夜节律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I型 缓解期 昼夜静息-活节律 睡眠 体动记录仪
下载PDF
静息-活动节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鑫 刘宇 +2 位作者 赵秀丽 赵弘轶 李洪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313-316,共4页
静息-活动节律(RAR)是地球生物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也是评估其健康状况的基本标志之一。以往关于RAR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动物实验中,且研究对象以线虫、果蝇、啮齿类等非灵长类低等动物为主。新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和数字技术的推广,使... 静息-活动节律(RAR)是地球生物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也是评估其健康状况的基本标志之一。以往关于RAR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动物实验中,且研究对象以线虫、果蝇、啮齿类等非灵长类低等动物为主。新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和数字技术的推广,使得RAR的临床研究成为可能。该文对RAR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体动记录仪等客观评价方法在其中的应用并着重描述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RAR相关的研究现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活节律 神经退行性疾病 体动记录仪
下载PDF
SD-265法治疗心胆气虚型慢性失眠的实效性随机对照研究
16
作者 李红岩 朱可欣 +7 位作者 孙书臣 段莹 申江红 马晓晶 黄漫 冯硕 谭赛 叶永铭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2650-2654,共5页
目的观察SD-265法治疗心胆气虚型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8月—2022年8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睡眠医学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门诊及招募的64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采用SD-26... 目的观察SD-265法治疗心胆气虚型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8月—2022年8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睡眠医学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门诊及招募的64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采用SD-265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温胆汤口服,2组均治疗1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观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客观指标(体动记录仪记录的睡眠潜伏期、清醒次数、入睡后清醒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SQI总分均明显降低,入睡时间均明显缩短,睡眠时间均明显增加,观察组睡眠效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睡眠潜伏期均明显缩短,睡眠效率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清醒次数减少,且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D-265法可在短期内缩短患者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时长,提高睡眠效率,从而改善心胆气虚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心胆气虚 SD-265法 睡眠质量 体动记录仪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主客观睡眠感知偏差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17
作者 王月莹 袁金金 +3 位作者 牟云平 贾芸 陈向芳 朱冰倩 《上海护理》 2024年第12期23-28,共6页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主客观睡眠时间和睡眠潜伏期感知偏差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患者睡眠相关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至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门诊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主客观睡眠时间和睡眠潜伏期感知偏差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患者睡眠相关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至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门诊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评估其基线(1个月内)睡眠质量,并连续7 d采用标准化睡眠日记和体动记录仪(ActiGraph)分别评估其主观、客观睡眠情况,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影响其睡眠时间和睡眠潜伏期感知偏差的潜在因素。结果共纳入74例患者,有40例(54.1%)睡眠质量较差。患者睡眠时间感知偏差(主观睡眠数据-客观睡眠数据)约−8~21 min,睡眠潜伏期感知偏差约13~24 min。个体的每日晨起睡眠质量及其基线睡眠质量与其对睡眠时间和睡眠潜伏期的感知偏差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睡眠质量好者的睡眠时间感知偏差约20 min,睡眠潜伏期感知偏差约9 min;睡眠质量差者的睡眠时间感知偏差约−4 min,睡眠潜伏期感知偏差约24 min。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整体较差,对睡眠时间和睡眠潜伏期的感知存在偏差,且这些偏差与个体的晨起及基线睡眠质量显著相关。虽然标准化睡眠日记会高估睡眠时间和睡眠潜伏期,但整体上能对多日平均睡眠做出较准确评估。鉴于该方法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建议今后临床实践研究中使用标准化睡眠日记,但需考虑整体睡眠质量对睡眠评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睡眠质量 标准化睡眠日记 体动记录仪 临床评估
下载PDF
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8
作者 曹燕 殷萱 +2 位作者 岳虹妤 李珊珊 徐世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目的观察"调督安神"针刺法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采取单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7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调督安神"针刺法为治疗原则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为安慰剂... 目的观察"调督安神"针刺法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采取单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7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调督安神"针刺法为治疗原则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为安慰剂假针刺治疗,均取穴百会、神庭、印堂、神门、安眠、三阴交。两组均每次治疗30 min,每周3次,连续4周。该研究采取意向性分析法(Intention to Treat,ITT)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以及治疗结束后2周、4周时应用体动记录仪(w Acti Sleep-BT)对患者进行睡眠质量的评估,包括睡眠效率(SE),觉醒次数(SA),总睡眠时间(TST)等客观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睡眠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配对t检验显示,治疗组的SE、SA指标治疗第4周后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TST指标治疗第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单因素协方差分析(ANCOVA)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SE、TST指标分别在治疗第2周(P <0.05,P <0.001),治疗第4周(P <0.001)、随访第2周(P <0.001,P <0.05)和随访第4周(P <0.00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指标治疗第4周后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调督安神针刺法能够有效提高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效率,延长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觉醒次数,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原发性失眠 体动记录仪 睡眠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腕式体动仪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詹皓 吴峰 葛华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00-305,共6页
目的综述有关腕式体动仪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资料引用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30篇。资料综合回顾了有关腕式体动仪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 目的综述有关腕式体动仪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资料引用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30篇。资料综合回顾了有关腕式体动仪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腕式体动仪是基于记录腕部活动并根据睡眠与觉醒的活动差对机体的睡眠一觉醒状态进行分析估算的设备。研究表明,腕式体动仪不仅可用于普通倒班工作人群、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的睡眠监测和作业疲劳评估;而且可用于上述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措施的效果评估,例如,在睡眠不足条件下安排小睡的效果评价、合理应用催眠与促醒药物对睡眠与觉醒功能的影响评估以及预防长时间连续作业疲劳的嗜睡状态监测预警技术研发等。结论腕式体动仪具有可接受性强、经济性好、操作简便、结果可信度较高等优点,已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工作中,视情结合其他相关方法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检测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性 疲劳 卫生服务 综述 航空航天作业 腕式体动记录仪
原文传递
智能手环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红岩 段莹 +4 位作者 卢烨 常远 佟雅婧 孙瑶 孙书臣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341-344,共4页
智能手环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可穿戴设备,对于大样本人群睡眠状况的研究可能做出贡献。笔者在临床睡眠监测工作中对一款智能手环和多导睡眠监测(PSG)进行了简单的对比观察。智能手环与PSG在入睡时间及清晨觉醒时间上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 智能手环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可穿戴设备,对于大样本人群睡眠状况的研究可能做出贡献。笔者在临床睡眠监测工作中对一款智能手环和多导睡眠监测(PSG)进行了简单的对比观察。智能手环与PSG在入睡时间及清晨觉醒时间上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监测到睡眠期间的大部分运动。类似于体动记录仪,智能手环可以用于失眠、睡眠呼吸障碍、周期性肢动障碍(PLMD)、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等睡眠障碍的评估,但是也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研究者对硬件标准及使用中的细节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导睡眠监测 智能手环 体动记录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