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体外胃电起搏反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实验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旭
李心元
荣道健
-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
-
出处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2765-2767,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的病因,体外胃电起搏反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通过兔胃排空障碍动物模型及42例胃食管反流患儿进行体外胃电起搏反馈治疗,选择胃电图参数及胃排空率变化为指标,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确定胃食管反流患儿的主要病因是胃排空障碍, 蠕动节律紊乱,胃幽门窦十二指肠蠕动不协调;胃电起搏反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排空增快,胃排空率增加(78.8±6.2%,P<0.05),半排时间缩短(54.2±9.3 min,P<0.05),胃生物电节律趋于正常(餐前75.4±18.7次/min,餐后81.5±17.7次/min), 治疗后患儿餐前、餐后的主功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增加(2 197±2 233,2 448±2 136,P<0.05);兔动物模型起搏治疗后胃排空率增加(70.1±6.2%,P<0.05), 半排时间缩短(105.2±16.3 min,P<0.05). 结论:胃电起搏可使胃节律紊乱正常化,促进胃排空,恢复胃幽门窦十二指肠的协调蠕动,是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的有效方法.
-
关键词
体外胃电起搏反馈
治疗
胃食管反流
实验
临床研究
儿童
-
分类号
R725.7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25例临床分析
- 2
-
-
作者
吴浩
-
出处
《建设科技(重庆)》
1993年第3期15-15,20,共2页
-
-
关键词
冠心病
治疗
体外反馈
WFB-IV型体外反搏装置
-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
-
题名非侵入式盆底肌康复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 3
-
-
作者
曹燕
傅琦博
司俊文
胡涅
吕坚伟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
-
出处
《上海护理》
2019年第7期31-33,共3页
-
基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科研启动基金培育项目(2015QDQN02)
-
文摘
目的观察非侵入式盆底肌康复疗法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尿失禁及盆底康复中心就诊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28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相关健康宣教、电话随访,对照组患者进行家庭自主盆底肌锻炼,每天不少于4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非侵入式体外压力感受生物反馈训练联合体外盆底磁刺激疗法进行干预,每次治疗40 min,每周3次,共干预12周。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时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和盆底肌电测评得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及12周的盆底功能障碍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后12周的得分均低于治疗后6周(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盆底功能障碍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及12周盆底肌电测评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提升(P<0.05),且两组治疗后12周得分高于治疗后6周(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盆底肌电测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患者自行盆底肌锻炼相比,非侵入式盆底肌康复疗法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状态,增强盆底肌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该疗法非侵入、无创、无痛,更容易被广泛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产妇
非侵入式体外压力感受生物反馈
磁刺激
盆底肌锻炼
-
分类号
R473.71
[医药卫生—护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