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皮质激素治疗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杨 徐志云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4期243-245,255,共4页
体外循环技术的出现使各类心脏直视手术成为可能。然而,由于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与人工心肺机的非生理性表面接触、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内毒素的释放等因素,引起炎性因子激活以及剧烈的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心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以及... 体外循环技术的出现使各类心脏直视手术成为可能。然而,由于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与人工心肺机的非生理性表面接触、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内毒素的释放等因素,引起炎性因子激活以及剧烈的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心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以及死亡率增加。糖皮质激素具有明确和强大的抗炎作用,近年来已有多项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对体外循环术后炎性反应的控制效果和作用机制。该文对近年来糖皮质激素应用于体外循环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脏术 炎性反应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在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佳音 徐锦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084-1088,共5页
该文总结了小儿体外循环术后诱发急性损伤后生物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诊断特点及相较于其它诊断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 体外循环心脏术 儿童 急性肾功能损伤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炎性反应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旭 马润伟 +5 位作者 宋怡 张晓羽 王霁阳 臧金 甘延清 王晨雷 《云南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观察PCT变化规律并与其它炎症因子相比较,评价PCT对提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2月-8月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成人患者96例,分别... 目的通过测定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观察PCT变化规律并与其它炎症因子相比较,评价PCT对提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2月-8月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成人患者96例,分别于术前4h(T0),术后即刻(T1),术后4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术后72h(T5),术96h(T6)7个时间点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清PCT和CRP测定,并于术后24h进行APACHEⅡ评分及序贯性脏器衰竭评价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SOFA)评分。根据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并将各项炎性指标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T2时-T4时PCT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T5时-T7时CRP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 PCT与APACHE II评分及SOFA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CRP与APACHE l I评分及SOFA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时CRP、PC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和CRP相比,PCT更能早期敏感地反映术后炎症反应的轻重程度,可作为评价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体外循环心脏术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丽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病因和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32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发生率为4.9%,主要表现为抑郁状态14例,谵妄状态11例,经治疗26...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病因和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32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发生率为4.9%,主要表现为抑郁状态14例,谵妄状态11例,经治疗26例治愈,5例死亡。结论体外循环导致的脑损害是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围术期的护理,采取综合措施预防,给予心理干预,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脏术 精神障碍 护理
下载PDF
日间CVVH治疗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
5
作者 卢伟 王饶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6期150-152,共3页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改善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以本院2012年8月~2016年9月治疗的24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为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护理措施与护理成效,总结相应的护...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改善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以本院2012年8月~2016年9月治疗的24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为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护理措施与护理成效,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与经验。结果在重视生命体征监测和保障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仪器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强化患者血管通路维护、液体平衡管理、出凝血观察与管理等护理,本组24例患者共行CVVH治疗163例次,平均(6.79±3.51)例次。治疗期间,1例因顽固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死亡率为4.17%。23例存活患者经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血清K^+、Na^+、Cl^-、HCO_3^-、BUN、Cr等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14例次在治疗时发现滤器大部分纤维凝血,调整抗凝剂用量或转用其他抗凝方法。治疗期间,存活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存活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100%。结论重视生命体征和仪器监护、做好血管通路维护、液体平衡管理、出凝血观察与管理等护理,可以保障日间CVVH治疗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脏术 急性肾衰竭 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 护理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高乳酸血症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葛杨玲 孙巧丹 +2 位作者 黄梦迪 冯青青 张胜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4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高乳酸血症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术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32例与死亡组21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高乳酸血症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术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32例与死亡组21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高乳酸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术后24 h乳酸峰值显著高于存活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术后24 h尿量显著少于存活组,ASA分级Ⅱ~Ⅲ级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Ⅳ~Ⅴ级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24 h乳酸峰值、ASA分级、术前心功能分级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高乳酸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328、5.995、7.057,P<0.05),而术后24 h尿量≥1500 mL是保护因素(OR=0.107,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高乳酸血症患者死亡率增加,而术后的乳酸水平、术前ASA分级、心功能分级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24 h尿量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脏术 高乳酸血症 ASA分级 心功能分级 24 h尿量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应激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晓芳 王芳 《当代临床医刊》 2020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应激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加速康复外科...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应激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PCL-C量表得分、护理依从性、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PCL-C量表得分较低,护理依从性较高,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恢复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应激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提升患者恢复速度,控制术后应激障碍,提升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科理念 体外循环心脏术 应激障碍
下载PDF
入ICU时液体累计比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病情变化的影响
8
作者 梁豪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2,共2页
目的分析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液体累计比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病情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心脏术后实施体外循环患者61例,根据患者体液累计比分为A组(<10%)45例和B组(≥10%)16例。术后常规入住... 目的分析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液体累计比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病情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心脏术后实施体外循环患者61例,根据患者体液累计比分为A组(<10%)45例和B组(≥10%)16例。术后常规入住ICU实施相关治疗,并记录研究数据。观察两组患者转入ICU后72 h内(转入时、24 h、48 h、72 h)病情变化情况,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评分(APACHEII)、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转入ICU时,APACHEII、SOFA评分相当(P>0.05);A组患者转入24 h、48 h、72 h时,APACHEII、SOFA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入ICU时液体累计过高会加重患者全身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脏术 累计比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心脏瓣膜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心肺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胡艳红 涂娇子 +1 位作者 帅玉婷 张元霞 《天津护理》 2023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心脏瓣膜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心肺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80例接受心脏瓣膜体外循环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心脏瓣膜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心肺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80例接受心脏瓣膜体外循环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心功能[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做功指数(LVSWI)和右心室做功指数(RVSWI)]、肺功能[肺顺应性(CL)、气道阻力(Raw)和肺循环阻力(PVR)]、活动能力[6 min步行试验(6-MWT)]、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干预后,两组LVSP、LVSWI和RVSWI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L低于干预前,Raw和PVR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CL高于对照组,而Raw和PV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6-MWT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GQOLI-74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7.50%)(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促进心脏瓣膜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心肺康复,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活动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心脏瓣膜循环 心肺康复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术中容量超负荷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 预后的影响: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潘传亮 胡星 刘剑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容量超负荷在评估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围手术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入选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并需肺动脉漂浮导管或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 目的:探讨术中容量超负荷在评估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围手术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入选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并需肺动脉漂浮导管或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成人患者。患者术后转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即实施限制性容量管理策略。根据转入ICU时液体累计比(作为术中液体累计比)将患者分为A组(术中液体累计比<10%)和B组(术中液体累计比≥10%),观察两组病情变化及预后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选224例患者,A组172例,B组5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EuroScore)、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以及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转入ICU时及转入后24、48、72hAPACHEⅡ、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APACHEⅡ(分):24.5±4.1比21.8±3.5,14.8±6.5比9.9±3.9,12.3±5.4比9.4±3.7,10.9±5.0比8.9±3.3;SOFA(分):12.3±2.9比10.6±2.1,8.8±2.8比5.7±1.7,7.2±3.0比5.0±2.0,6.4±3.6比5.2±1.7,均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合并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显著升高(92.3%比68.6%, P<0.01),术后心排血指数(CI)显著降低(mL&#183;s-1&#183;m-2:40.67±4.00比49.84±7.50,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延长(d:3.2±2.1比1.8±1.3,5.0±1.7比3.6±1.2,均P<0.01),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7d、28d病死率显著升高(65.4%比30.2%,19.2%比1.7%,26.9%比3.5%,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术后AKI及术后CI等因素后,术中液体累计比仍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7d死亡:优势比(OR)=1.380,95%可信区间(95%CI)=1.019~1.869,P=0.037;术后28d死亡:OR=1.302,95%CI=1.026~1.654,P=0.030〕。术中液体累计比预测患者术后28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P=0.000);最佳临界阈值为7.5%时的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78.4%。结论转入ICU时容量超负荷将加重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病情,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在控制AKI和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后,容量超负荷仍是影响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超负荷 体外循环心脏术 预后
原文传递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氧代谢监测及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潘传亮 张海瑛 刘剑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01-705,共5页
目的探讨以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混合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靶点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氧代谢监测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成都市第三人... 目的探讨以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混合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靶点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氧代谢监测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并行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且满足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时SvO2<0.65、血乳酸>2 mmol/L的成人患者。患者转入ICU后以SvO2≥0.65且Pv-aCO2<6 mmHg(1 mmHg=0.133 kPa)为靶点,立即给予EGDT治疗。根据转入ICU 6 h的SvO2及Pv-aCO2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SvO2≥0.65且Pv-aCO2<6 mmHg)、B组(SvO2≥0.65且Pv-aCO2≥6 mmHg)、C组(SvO2<0.65),观察3组病情变化及预后差异。结果共入选103例患者,A组44例,B组31例,C组28例。A组转入ICU后6、24、48、72 h(T6、T24、T48、T7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T6:11.4±5.8比13.9±5.4、13.7±6.4,T24:8.8±3.7比10.8±4.8、11.8±5.4, T48:8.7±4.1比9.6±4.2、10.2±5.1,T72:7.5±3.4比8.6±2.9、9.2±4.2,均P<0.05);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分)也呈同样趋势(T6:6.5±4.3比8.0±3.8、9.1±4.5,T24:6.6±3.6比8.6±3.9、8.5±3.3,T48:5.2±3.4比7.0±3.6、7.6±5.1,T72:4.6±2.4比5.8±2.5、6.8±3.5,均P<0.05);A组、B组T6、T24、T48、T72血乳酸(mmol/L)均明显低于C组(T6:1.60±0.95、2.20±1.02比2.55±1.39,T24:2.26±1.26、2.70±1.36比3.34±2.36,T48:2.01±1.15、2.17±1.51比2.42±1.63,T72:1.62±1.14、1.64±0.75比2.11±1.29,均P<0.05)。A组、B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d)较C组显著缩短(2.8±2.0、3.6±2.3比5.0±3.1,均P<0.05);A组术后ICU住院时间(d)较C组显著缩短(4.6±2.5比6.5±3.7,P<0.05)。3组间术后7 d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2.3%)比较,B组(22.6%)的优势比(OR)为12.5(P<0.05),C组(25.0%)的OR为14.3(P<0.05)。3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v-aCO2与心排血指数(CI)呈显著负相关(r=-0.685,P=0.000),而Pv-aCO2与血乳酸水平无相关性(r=0.187,P=0.080)。结论以SvO2≥0.65且Pv-aCO2<6 mmHg为EGDT靶点可改善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组织缺氧程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可降低7 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混合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体外循环心脏术 氧化代谢
原文传递
基于PiCCO变量的目标导向集束化治疗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AKI的防治作用: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潘传亮 刘剑萍 胡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1-73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变量的目标导向集束化治疗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入选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 目的探讨基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变量的目标导向集束化治疗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入选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根据转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时患者或家属就使用PiCCO监测知情同意情况将患者分为常规监测治疗组(A组)和基于PiCCO变量的目标导向集束化治疗组(B组).A组实施限制性容量管理策略,保持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和中心静脉压(CVP)在8~10 mmHg;B组则根据PiCCO监测参数优化容量状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心排血指数(CI)>41.68 mL·s^-1·m^-2、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700 mL/m^2或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850 mL/m^2、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10 mL/kg和MAP>65 mmHg为目标.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和病情的变化以及预后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171例患者,A组68例,B组10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EuroScore)、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显性液体平衡量、术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使用率、转入ICU时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入ICU 24 h内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8 h、16 h,B组MAP显著高于A组(mmHg:68.9±6.3比66.7±5.1,69.0±4.9比67.0±5.3,均P<0.05).入ICU 24 h,B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显著低于A组(分:5.7±2.2比6.9±2.8,P<0.05).B组入ICU 24 h显性液体平衡量显著高于A组(mL/kg:7.1±6.2比-0.1±8.2,P<0.01),而两组48 h、72 h累积显性液体平衡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入ICU 72 h,B组AKI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48.5%比69.1%;优势比(OR)=0.422,95%可信区间(95%CI)=0.222~0.802,P<0.05〕,且B组中度至重度AKI发生率亦显著低于A组(19.4%比35.3%;OR=0.442,95%CI=0.220~0.887,P<0.05).两组转入ICU后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为4.4%,B组为4.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流动力学指标中仅转入ICU 8 h MAP和CI与AKI存在显著负相关(MAP与AKI:r=-0.697,P=0.000;CI与AKI:r=-0.664,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转入ICU 8 h MAP和CI是影响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转入ICU 72 h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MAP:OR=0.736,95%CI=0.636~0.851,P=0.000;CI:OR=0.006,95%CI=0.001~0.063,P=0.000).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除AKI)发生率和7 d、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PiCCO变量的目标导向集束化治疗能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发生率并改善病情严重程度,但其并不能减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除AKI外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短期病死率.转入ICU后8 h CI和MAP是影响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目标导向治疗 体外循环心脏术 急性肾损伤
原文传递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监护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陆中元 王波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99-599,共1页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脏循环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全华 黄苏 +1 位作者 胡传贤 丁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561-561,共1页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感染的病例16例为观察组(A):5例为主动脉瓣置换,7例为二尖瓣置换,4为双瓣置换: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未发生感染的...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感染的病例16例为观察组(A):5例为主动脉瓣置换,7例为二尖瓣置换,4为双瓣置换: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未发生感染的患者共64例为对照组(B),行1:4配对比较(年龄、性别、CPB时间及病情类似);对两组降钙素原血浓度在术前、术后24 h、48 h、72 h进行监测,并进行组间、组内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降钙素原均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术后降钙素原下降比较缓慢,且有第二高峰存在;对照组中术后检测降钙素原浓度曾明显下降趋势,术后第三天接近正常值水平。结论:降钙素原在诊断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术后早期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PCT) 循环心脏瓣膜
下载PDF
呋塞米激发试验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CRRT患者停机时机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晶敏 石海鹏 +3 位作者 王孝敏 李新文 陈维红 武卫东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4-726,共3页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国外的资料报道发生率波动在17%~43%,国内资料提示体外循环手术是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大约6%的AKI患者需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国外的资料报道发生率波动在17%~43%,国内资料提示体外循环手术是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大约6%的AKI患者需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但长时间的CRRT治疗可能给AKI患者带来并发症,因此,ICU内的AKI患者选择恰当的CRRT停机时机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呋塞米激发试验(furosemide stress test,FST)的方法,旨在探讨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CRRT患者停机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医生把握RRT撤机的时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激发试验 循环 体外循环心脏术 临床医生 预测价值 呋塞米 撤机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原因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永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5期146-147,共2页
目的: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实施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措施... 目的: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实施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恢复的时间较快,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防治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有显著的效果,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脏术 精神障碍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后的监护———附30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平慧 刘敏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1-242,共2页
关键词 浅低温 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 监护 循环系统 血钾
下载PDF
心脏体外循环术后行机械通气的舒适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丽华 江滢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1004-1005,共2页
目的使心脏体外循环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舒适护理。方法为81例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护理。结果极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结论舒适护理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心理、生理上的不适,提高术后患者对机械通气的耐受性,... 目的使心脏体外循环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舒适护理。方法为81例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护理。结果极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结论舒适护理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心理、生理上的不适,提高术后患者对机械通气的耐受性,缩短了机械通气的时间,减少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循环后患者 机械通气时 舒适护理
下载PDF
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普米克令舒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晨 艾凌云 丁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普米克令舒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于本院进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普米克令舒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于本院进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和普米克令舒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血气指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面唇发绀、气促、喘憋及肺部喘鸣音)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OI)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普米克令舒可快速的缓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同时该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少,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普米克令舒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循环 气道管理
下载PDF
ICU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病人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兰 袁萍 +2 位作者 叶婷 董东伟 孙磊 《全科护理》 2017年第29期3670-3672,共3页
[目的]观察ICU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14例ICU心脏体外循环术(成人)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术后拔管时间、血浆用量、转出... [目的]观察ICU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14例ICU心脏体外循环术(成人)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术后拔管时间、血浆用量、转出ICU时间及病人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血浆用量、转出ICU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满意,可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减少血浆使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转出ICU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心脏循环 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