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病人气管插管拔除后早期饮水的临床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翠 朱福香 +5 位作者 张丛丛 宫慧 袁美玲 孔娜 崔振泉 魏丽丽 《循证护理》 2024年第3期565-570,共6页
目的:评价早期经口饮水在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后气管插管拔除病人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于2022年3月1日—5月31日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123例作为对照... 目的:评价早期经口饮水在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后气管插管拔除病人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于2022年3月1日—5月31日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123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拔管后4 h经口饮水),选取于2022年6月1日—9月30日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12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拔除气管插管后早期经口饮水干预方案)。记录两组病人口渴程度、口腔黏膜湿润程度,呛咳、恶心呕吐、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以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记录两组的平均饮水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口渴程度得分和口唇黏膜湿润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饮水呛咳、恶心呕吐、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3.01±6.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0.29±7.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饮水时间为(18.75±14.9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45.06±17.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安全评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拔除病人立即评估并早期经口饮水有利于缓解术后口渴程度,增加口腔黏膜湿润程度,减轻口咽部不适感,改善病人舒适度,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且未增加相关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实践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心脏科手术 早期饮水 口渴 气管插管 拔管 护理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媛 王伟鑫 +1 位作者 申玲玲 刘雪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8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8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手术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切口裂口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min,两组舒张压、心率指标均优于术前30 min(P<0.01),且研究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期间,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可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降低切口裂口率,避免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大幅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配合 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成功率 感染情况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血量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温萌 张伟华 +4 位作者 马宁 李明 孙晓柯 刘洋 张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6期2914-2922,共9页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行体外循环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外循环术后是否出现低心排血量,将病人分为低...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行体外循环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外循环术后是否出现低心排血量,将病人分为低心排血量组(52例)和非低心排血量组(102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心排血量事件的影响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混杂变量,分析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传统标志物与低心排血量事件的关联性。GRACE风险评分探讨支链氨基酸和传统标志物结合后对低心排血量的预测能力。Cox回归评价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传统标志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建立回归方程y=1-1/(1+e-z)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脑钠肽、肌钙蛋白I、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等是低心排血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脑钠肽、肌钙蛋白I、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水平的升高,与低心排血量事件的关联效应也更强。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传统标志物结合,会提高GRACE风险评分对低心排血量的预测能力。异亮氨酸联合脑钠肽前体对低心排血量事件的预测效应最高。经Bootstrap自抽样,预测模型区分度、准确度较好。结论: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低心排血量密切相关。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加入传统标志物中,会提高对低心排血量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支链氨基酸代谢物 低心排血量 循环 脑钠肽
下载PDF
丙泊酚镇静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杜守峰 师文华 +1 位作者 孙君隽 韩冬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镇静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丙泊酚镇静深度将患者分为观察A组[50≤脑电双频指数(BIS)<... 目的探讨丙泊酚镇静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丙泊酚镇静深度将患者分为观察A组[50≤脑电双频指数(BIS)<60]和观察B组(35≤BIS<45),每组76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障碍、营养障碍、焦虑、抑郁、吸烟史、饮酒史、术前心功能不全、术中低氧血症、术中低蛋白血症、术后急性肾损伤、二次插管、大量输血、过度疼痛、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手术方式、CPB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评估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比较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5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有36例发生术后谵妄,发生率为23.68%。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分别为38.16%(29/76)、9.21%(7/76),观察A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B组(χ^(2)=17.617,P<0.05)。性别、BMI、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合并认知障碍、合并睡眠障碍、合并营养障碍、合并焦虑、合并抑郁、吸烟史、饮酒史、术中低氧血症、术中低蛋白血症、术后急性肾损伤、二次插管、大量输血、手术方式与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无关(P>0.05);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心功能不全、过度疼痛、术后LVEF、CPB时间与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前心功能不全、过度疼痛、CPB时间≥100 min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LVEF≥50%、丙泊酚镇静深度35≤BIS<45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丙泊酚镇静深度为35≤BIS<45、术后LVEF≥50%可有效降低患者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年龄≥60岁、术前心功能不全、过度疼痛、CPB时间≥100 min会增加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镇静深度 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术后谵妄
下载PDF
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周荣胜 张占琴 +5 位作者 朱皓阳 毕阳 刘锋锋 宋艳 李小刚 王强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股动静脉解剖置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6例进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股动静脉解剖置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6例进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过程中是否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式置管,102例)和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技术辅助下置管,33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股动静脉解剖置管的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穿刺困难发生率、误入颈内动脉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股动静脉解剖置管的置管时间、解剖困难发生率、导管位置异常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股动静脉解剖置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能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导管位置异常、误入颈内动脉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技术 小切口 微创心脏手术 循环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心血管外科术后谵妄管理审查指标制定及障碍因素分析
6
作者 曾莹 王兰 +4 位作者 周雁荣 周晨曦 王萧萧 张娜 吴前胜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5-891,共7页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下心血管外科病人术后谵妄管理证据在临床的应用现状,构建审查指标,分析循证实践的障碍与促进因素,为临床制定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知识转化模式(knowledge to action framework,KTA)为指导,系统检索、评价、汇总证据...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下心血管外科病人术后谵妄管理证据在临床的应用现状,构建审查指标,分析循证实践的障碍与促进因素,为临床制定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知识转化模式(knowledge to action framework,KTA)为指导,系统检索、评价、汇总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并明确审查方法,2022年8月20日—9月30日进行基线审查,根据基线审查结果分析循证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和促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策略。结果:共纳入35条证据,对证据进行遴选,最终纳入23条适合临床的最佳证据、27条审查指标。其中10条审查指标的准确执行率为0,9条审查指标准确执行率低于30%,4条审查指标准确执行率较高,在80%以上。对审查指标逐条分析后,明确主要障碍因素为制度流程建立不足、术后谵妄护理工具构建不完善、医护间合作欠佳、护理人员认知缺乏、环境支持不足、人力资源不足等。结论:基于最佳证据和专业判断构建的审查指标科学、有效,具有适宜性和可行性,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分析与变革策略的制订可为体外循环下心血管外科术后谵妄管理临床实践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心血管 术后谵妄 审查指标 障碍因素 循证护理
下载PDF
导师制短期高级培训在体外循环高难度专项技术提升中的应用探索
7
作者 杨晓芳 付琳 +3 位作者 郝星 关明 侯晓彤 黑飞龙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453-455,共3页
目的评估导师制短期高级培训应用于体外循环高难度专项技术教学的效果,探索该培养模式的应用。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体外循环与机械循环辅助科进修的32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进修时长均为1个月。... 目的评估导师制短期高级培训应用于体外循环高难度专项技术教学的效果,探索该培养模式的应用。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体外循环与机械循环辅助科进修的32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进修时长均为1个月。分不同专业进修方向,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8名)、微创体外循环(8名)、大血管体外循环(8名)和小儿体外循环(8名),自选导师进行一对一教学。分别于入科前和出科后由科室内不参与导师教学制度的专业医师对学员能力进行评估并打分,出科后3 d内完成对学员的问卷调查,观察学员自评和学员对导师的评价结果。结果经过为期1个月的培训,学员在理论知识、临床操作、危重患者管理、异常情况判定及处理、团队沟通合作意识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入科前[(4.5±0.5)分比(2.5±0.7)分、(4.4±0.7)分比(2.5±0.5)分、(3.8±0.9)分比(1.8±0.7)分、(4.0±0.7)分比(2.4±0.6)分、(4.4±0.6)分比(2.5±0.6)分、(21.1±1.8)分比(11.8±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经学员自评,其理论知识方面提升的平均值为57.2%,临床操作技术方面提升的平均值为61.9%,危重患者管理方面提升的平均值为60.0%,疑难杂症诊疗方面提升的平均值为64.1%,意外情况处理方面提升的平均值为65.3%。学员对导师在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临床操作熟练程度及教学参与程度、反馈工作及时性方面的评价均较高,平均分值不低于4.00分。结论导师制短期高级培训在体外循环高难度专项技术提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体外循环专业进修学员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体外循环进修医师教学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导师制 进修医师 临床教学
下载PDF
体外循环手术同期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疾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李晖 刘长城 李海洋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18-622,共5页
目的:探究体外循环手术同期改良迷宫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COX-Maze IV,CMIV)治疗心脏疾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我科治疗的23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其他需体外循环手术... 目的:探究体外循环手术同期改良迷宫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COX-Maze IV,CMIV)治疗心脏疾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我科治疗的23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其他需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同期改良CMIV手术。男性68例、女性167例,评均年龄(51.5±6.7)岁,心房颤动病程中位数4年。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窦性心律恢复及左心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前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或交界性心律占206例(90.0%),194例(84.7%)恢复左心房功能,平均A波速度(37.6±11.4)cm/s。术后12个月随访,维持窦性心律及左心房功能恢复患者分别占82.7%和80.1%。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同期改良CMIV治疗心脏疾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是有效的,且有助于左心房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左心房功能 循环手术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谵妄
9
作者 沈立 王恒 +3 位作者 付正晨 冯缘 王维俊 薛松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体外循环术后谵妄是一种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影响预后。本综述将从体外循环手术后谵妄的分类、病理生理学机制、危险因素、预防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从体外循环角度讨论可行的干预预防措施。
关键词 循环 术后谵妄 谵妄预防 心脏术后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保护效应及术后转归的影响
10
作者 王岩英 刘海平 +2 位作者 王芳 刘晓宁 张光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保护效应及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保护效应及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15 min静滴0.6μg/kg,以0.2~0.4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其余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_(0))、穿刺完毕5 min(T_(1))、手术结束即刻(T_(2))与手术后12 h(T_(3))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氧饱和度(SpO_(2))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手术前、手术后24、48 h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手术前、手术后6、12、24 h的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术后转归情况(气管拔管、ICU滞留、苏醒、定向力恢复与术后住院时间)及躁动发生率。结果T_(0)时,两组SpO_(2)、MAP、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观察组SpO_(2)、MAP、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48 h,观察组的cTnT和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12、24 h,观察组的MoCA评分分别为(26.65±1.41)、(27.58±1.11)、(28.69±1.15)分,均高于对照组[(25.31±1.22)、(26.47±1.23)、(27.11±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86±3.36)h、(51.39±5.77)h、(11.39±2.48)d,均短于对照组[(19.75±3.41)h、(60.48±5.63)h、(13.65±2.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24、48 h,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5.45%、3.64%、1.82%,均低于对照组(21.82%、16.36%、1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在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中可稳定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肌损害,改善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同时可促进患者术后转归,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保护 术后转归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体外循环目标导向灌注研究热点
11
作者 秦臻 陈昊涵 +2 位作者 周彦楠 周荣华 古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量化关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目标导向灌注(GDP)相关学术论文的基本信息,探索关于GDP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及最具有影响力的论文,为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科学网(Web of Science)检索GDP相关文献,使用R语言数据包... 目的量化关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目标导向灌注(GDP)相关学术论文的基本信息,探索关于GDP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及最具有影响力的论文,为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科学网(Web of Science)检索GDP相关文献,使用R语言数据包Bibliometrix对文献的发表年代、期刊来源及期刊所属国家、高频关键词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该GDP研究领域关注热点。结果筛选出GDP相关文献116篇,获得该领域研究热度趋势、来源期刊分布、各国研究热度等数据资料。高频关键词共计15个,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个主要研究热点方向。关于GDP研究领域的热点有氧供指数、氧耗监测、组织灌注监测等。结论GDP研究热点主要为GDP研究内容和技术、对象、临床结局。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关于GDP研究领域发展的分析总结,未来该领域的氧供与氧耗监测与调控仍可能是热门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灌注 循环 心脏手术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学分析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马亚飞 冯毅 +2 位作者 魏利娟 陈小莉 郭仲辉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0期3471-3474,348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12月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及术后3 ...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12月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及术后3 d行TEAS双侧合谷、内关、神门、中府、云门和大包穴,每天2次,每次30 min;对照组穴位选择同观察组,仅接电针刺激仪但不给予刺激。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2、3 d 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分;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拔除气管插管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按压总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2、3 d时QoR-40量表总评分及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和疼痛评分较对照组升高,IS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拔除气管插管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按压总次数和补救镇痛率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TEAS双侧内关、神门、合谷、中府、云门和大包穴,可改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的恢复质量,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循环 术后恢复质量 心脏手术 心脏瓣膜病
下载PDF
体外循环相关全身炎症反应与器官损伤
13
作者 杜磊 周成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器官损伤高发生率依然是横亘在心血管外科发展道路上的难题,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7.7%~28.1%[1],呼吸衰竭11.8%[2],神经损伤6%[2],围术期死亡率0.90%~3.91%[3],均远高于其他手术。目前大量证据显示... 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器官损伤高发生率依然是横亘在心血管外科发展道路上的难题,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7.7%~28.1%[1],呼吸衰竭11.8%[2],神经损伤6%[2],围术期死亡率0.90%~3.91%[3],均远高于其他手术。目前大量证据显示,全身炎性反应是导致器官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约28.3%的CPB患者发展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且其严重程度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心肺转流 全身炎症反应 器官损伤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局部氧饱和度监测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晓军 贾在申 黑飞龙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5期423-429,共7页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良好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NIRS)的血氧饱和度(rSO_(2))检测可无创、实时、长时程连续监测大脑或组织的氧代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良好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NIRS)的血氧饱和度(rSO_(2))检测可无创、实时、长时程连续监测大脑或组织的氧代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疗效评估以及神经康复过程。本文将对NIRS的基本原理、常见血氧指标及其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对体外循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近红光谱技术 局部氧饱和度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15
作者 徐建军 周成斌 +3 位作者 孟擎擎 全梓林 陈官映 肖灯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83-285,296,共4页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主动脉瓣置换的22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右侧胸壁打3孔,作为手术操作入路,采取股动静脉插管...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主动脉瓣置换的22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右侧胸壁打3孔,作为手术操作入路,采取股动静脉插管,辅以负压静脉引流技术。体外循环中采取中低温28℃至31℃鼻咽温、中低流量50~70 mL·kg^(-1)·min^(-1)。统计患者的手术完成情况、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最低温度、心脏复搏方式、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24 h的胸腔引流量、术后2 h、4 h、8 h、12 h、24 h乳酸浓度、术后24 h尿量、死亡情况。结果2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体外循环时间为(179.00±56.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16.0±30.7)min,术中最低温度为(30.50±0.79)℃,心脏复搏方式中自动复搏患者占81.8%,电击复搏患者占18.2%,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17.9±16.4)h,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为(54.7±25.4)h,24 h的胸腔引流量为(230±116)mL,术后24 h尿量为(3138±748)mL。无患者出现心肺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论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能够有效配合全胸腔镜主动脉瓣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主动脉瓣置换术 循环
下载PDF
关于体外循环专业质量控制指标遴选的一些思考
16
作者 邓丽 周成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257-258,共2页
质控指标体系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规范的医疗质控指标体系对加强科学化、精细化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1-2]。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与医疗技术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质控指标体系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规范的医疗质控指标体系对加强科学化、精细化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1-2]。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与医疗技术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陆续发布了部分临床专业质控指标、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国家限制类技术质控指标。截止到2023年11月国家卫健委共制定了43个专业(含限制性技术等)质量质控指标,同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汇总了2015年至2023年11月间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各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并编制发布了《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汇编》5.0版本供临床参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心脏手术 质量控制 指标
下载PDF
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肺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1例
17
作者 李珺 刘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衰竭,巨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可引起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甚至猝死。对大面积肺动脉栓塞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通常考虑溶栓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或肺动脉... 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衰竭,巨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可引起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甚至猝死。对大面积肺动脉栓塞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通常考虑溶栓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或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本文报道1例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肺动脉血栓,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取栓术 循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血清PDGF联合BNP预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
18
作者 姜丽杰 刘兆汛 +1 位作者 张新花 赵竞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联合血清脑钠肽(BNP)预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97例择期行OPCABG术的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联合血清脑钠肽(BNP)预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97例择期行OPCABG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术前检测血清PDGF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血清BNP水平(放射免疫法)。根据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新发房颤组(n=37)和非新发房颤组(n=16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PDGF、BNP对OPCABG患者术后是否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P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发房颤组血清BNP、PDGF水平高于非新发房颤组(P<0.05)。新发房颤组患者年龄、右冠状动脉狭窄率、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比例、机械通气时间、空腹血糖(FPG)、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均高于非新发房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新发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OR=2.090,95%CI:1.495~2.922)、BNP≥287.64 pg/ml(OR=2.746,95%CI:1.798~4.193)、PDGF≥398.57μg/L(OR=2.601,95%CI:1.765~3.835)是OPCABG患者术后发生房颤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BNP、PDGF预测OP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AUC(95%CI)分别为0.781(0.756~0.818)、0.825(0.797~0.861),两者联合预测的AUC(95%CI)为0.901(0.874~0.935)。结论OPCABG术后新发房颤患者血清PDGF、BNP水平均升高,二者可作为OP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预测指标,且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更高,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脑钠肽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房颤动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期间溶血相关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寒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329-332,共4页
体外循环期间因机械破坏、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红细胞破坏并释放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入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增加与患者不良临床结局有关,因此溶血的早期预警与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此文对体外循环期间溶血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溶血的原... 体外循环期间因机械破坏、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红细胞破坏并释放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入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增加与患者不良临床结局有关,因此溶血的早期预警与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此文对体外循环期间溶血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溶血的原因、机制、诊断以及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溶血 游离血红蛋白
下载PDF
优化麻醉护理联合体外循环护理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20
作者 蔡锡雅 贺艳 +1 位作者 顾燕平 吴叶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3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究优化麻醉护理联合体外循环护理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优化麻醉护理联合体外循环护理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优化麻醉护理。对比两组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实施优化麻醉护理、体外循环护理联合护理,可以大大地减少手术的时间,加快其康复进程,并且在护理配合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麻醉的质量,减少了麻醉的副作用,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提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麻醉护理 循环护理 心脏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