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减毒细菌运送CD8^+T细胞表位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潘志明 张晓明 +3 位作者 焦新安 Richard Lo-Man Claude Leclerc 刘秀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0-733,共4页
目的:分析重组减毒菌体外运送CD8+T细胞表位的效应。方法:以表达卵清蛋白(OVA)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CD8+T细胞表位的重组菌13A(ptG2F)、25A(ptG2F)和SL7207(ptG2F)感染抗原提呈细胞(APC)LKb、LLd和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 目的:分析重组减毒菌体外运送CD8+T细胞表位的效应。方法:以表达卵清蛋白(OVA)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CD8+T细胞表位的重组菌13A(ptG2F)、25A(ptG2F)和SL7207(ptG2F)感染抗原提呈细胞(APC)LKb、LLd和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应用体外抗原提呈试验检测APC对重组菌运送的CD8+T细胞表位的提呈效应。结果:感染试验证实,减毒菌13A、25A和SL7207对LKb细胞或LLd细胞均具有良好的侵袭能力,BMDC对重组菌具有很好的摄取功能。抗原提呈试验结果显示,在感染的早期(2h),LKb、LLd细胞和BMDC均可提呈重组菌13A(ptG2F)或SL7207(ptG2F)运送的T细胞表位;在感染的晚期(48h),LKb细胞对OVA257-264CD8+T细胞表位的提呈效应降低,LLd细胞对LCMV118-132CD8+T细胞表位的提呈效应增强。3种APC均不能提呈25A(ptG2F)运送的T细胞表位。另外,在同样的作用条件下,BMDC对减毒菌运送的抗原表位的提呈效应要强于LKb和LLd细胞。结论:重组菌能运送CD8+T细胞表位,为基于减毒细菌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分子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T细胞表位 减毒大肠杆菌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 体外抗原提呈试验
下载PDF
重组减毒大肠杆菌对真核表达的CD8^+T细胞表位的运送研究
2
作者 潘志明 张晓明 +3 位作者 焦新安 Richard Lo-Man Claude Leclerc 刘秀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分析体外、体内重组减毒大肠杆菌运送真核表达的CD8+ T细胞表位的效应。方法:将携带融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与OVA CD8+ T细胞表位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重组大肠杆菌13A(pG2F)感染抗原提呈细胞(APC)LKb和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 目的:分析体外、体内重组减毒大肠杆菌运送真核表达的CD8+ T细胞表位的效应。方法:将携带融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与OVA CD8+ T细胞表位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重组大肠杆菌13A(pG2F)感染抗原提呈细胞(APC)LKb和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应用体外抗原提呈试验检测APC对重组菌运送的CD8+ T细胞表位的提呈效应。同时,重组菌13A(pG2F)以静脉注射方式免疫C57BL/6小鼠,应用ELISPOT法检测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结果:感染试验表明,大肠杆菌13A能向APC中运送真核表达质粒,并且外源GFP基因获得了表达。体外抗原提呈试验结果显示,在感染的早期(2小时),LKb和BMDC均可提呈重组菌13A(pG2F)运送的T细胞表位;在感染的晚期(48小时),LKb细胞对CD8+ T细胞表位的提呈效应增强。在同样的作用条件下,BMDC对减毒菌运送的抗原表位的提呈效应要强于LKb细胞。体内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可以有效运送真核表达的CD8+ T细胞表位并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结论:重组减毒大肠杆菌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有效运送真核表达的CD8+ T细胞表位,为基于减毒细菌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分子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毒大肠杆菌 真核表达 CD8^+T细胞表位 体外抗原提呈试验 ELISPO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