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假单胞菌YG-1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体外拮抗
1
作者 付克剑 苏友波 +6 位作者 崔永和 宋学茹 孟玉芳 周琪 李嘉淇 苏玉龙 黄智华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为丰富烟草根黑腐病菌高效拮抗菌资源,从玉溪烟草种植区根际土壤中分离烟草根黑腐病高效拮抗菌,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高效拮抗菌,测定菌株发酵液挥发性物质及发酵液粗提物对根黑腐病菌的拮抗活性。结果表明,筛选得到... 为丰富烟草根黑腐病菌高效拮抗菌资源,从玉溪烟草种植区根际土壤中分离烟草根黑腐病高效拮抗菌,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高效拮抗菌,测定菌株发酵液挥发性物质及发酵液粗提物对根黑腐病菌的拮抗活性。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12株拮抗菌中YG-1表现出最强的拮抗活性,经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roescens)。菌株YG-1发酵液挥发性物质可有效抑制烟草根黑腐病菌的生长,使菌丝扭曲畸形,并且降低产孢量,经GC-TOF-MS测定,YG-1发酵液含有酸、醛、酯以及一些含硫化合物,其中酸类物质和含硫化合物抑菌效果强。菌株YG-1发酵液粗提物能破坏烟草根黑腐病菌孢子质膜,当粗提物质浓度为0.25 mg/mL时,孢子失膜率达55.42%,同时检测到有明显的离子和核酸渗漏。拮抗菌YG-1具备开发为生防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烟草根黑腐病菌 体外拮抗 烟草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抗烟草黑胫病菌生防细菌筛选、鉴定及体外拮抗机理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付克剑 崔永和 +7 位作者 黄智华 张继来 张立猛 邓毅书 张智浩 聂强 周洪印 苏友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45-2256,共12页
【目的】从云南烟草黑胫病高发区烟草根际土壤分离对烟草黑胫病菌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菌株,明确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并进行体外拮抗机理初探,为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提供生防资源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对... 【目的】从云南烟草黑胫病高发区烟草根际土壤分离对烟草黑胫病菌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菌株,明确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并进行体外拮抗机理初探,为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提供生防资源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对烟草黑胫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生防细菌在体外对烟草疫霉的生物防治活性及作用方式。【结果】从采集的烟草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6株对烟草疫霉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其中菌株CD-1表现出最强的拮抗活性,其抑菌带宽度达10.12 mm;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CD-1具有广谱抗真菌特性,其胞内和胞外均存在抗真菌物质,其中使用二氯甲烷作为细菌发酵液萃取剂所提取的抗真菌物质的抑制效果最好;在pH 6~8、温度40~80℃时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抑制活性;菌株CD-1在NB培养基中培养的上清液提取物和细胞提取物对烟草疫霉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抑制率分别达76.91%和67.23%;菌株CD-1分泌的抗真菌物质能破坏烟草疫霉的孢子质膜,抑制孢子萌发,其中以抗真菌粗提取物0.4 mg/mL处理烟草疫霉孢子6 h后的孢子失膜率达53.62%,孢子萌发被完全抑制,同时检测到有明显的离子和核酸渗漏。【结论】地衣芽孢杆菌CD-1产生的代谢产物抗菌谱广,抑菌活性强,具有开发成生防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生防细菌 分离鉴定 体外拮抗机理
下载PDF
绿色木霉对土传病原真菌的体外拮抗作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宋漳 陈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9-222,共4页
体外拮抗作用测定表明 ,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 Per. ex Fr. ( T0 2 ) ]对土传病原真菌齐整小核菌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 S0 1) ]和半裸镰孢 [Fusarium semitectum Berk.&Rav.( F0 4) ]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在对峙培养... 体外拮抗作用测定表明 ,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 Per. ex Fr. ( T0 2 ) ]对土传病原真菌齐整小核菌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 S0 1) ]和半裸镰孢 [Fusarium semitectum Berk.&Rav.( F0 4) ]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在对峙培养中拮抗系数分别为 2~ 3和 2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木霉对半裸镰孢菌丝的缠绕、使细胞质变稀薄、菌丝消解、菌丝断裂或侵入等现象 .绿色木霉对齐整小核菌形成明显的拮抗圈 ,界面处病菌菌丝的细胞质变稀薄、消解或菌丝断裂 ,病菌菌丝停止生长 .绿色木霉还对齐整小核菌菌核形成包围 ,并抑制菌核的萌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拮抗作用 绿色木霉 土传病原真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肠道微环境重组技术对提高家禽抗病力的研究─—乳杆菌XF-9301体外拮抗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项光华 伏小平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4年第10期11-12,共2页
从健康成年母鸡肠道中分得乳杆菌若干株,选典型的一株(XF-9301)在试管内进行了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体外拮抗试验。结果表明,此株乳杆菌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在体外有极强的拮抗作用,共同培养9小时内,即可完全抑制其生长繁殖。
关键词 乳杆菌 鸡白痢 体外拮抗试验
下载PDF
哈茨木霉 C184菌株对喀麦隆香蕉及大蕉根部病原菌的体外拮抗作用 (英文 ) 被引量:1
5
作者 NguekoRB 徐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7-410,共4页
体外测定了新近分离自喀麦隆香蕉及大蕉田间的哈茨木霉 (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C184对香蕉和大蕉根部病原菌柱枝孢 (Cylindrocladium pteridis)及茄镰孢 (Fusarium solani) ,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和曲霉 (Aspergillus sp.)... 体外测定了新近分离自喀麦隆香蕉及大蕉田间的哈茨木霉 (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C184对香蕉和大蕉根部病原菌柱枝孢 (Cylindrocladium pteridis)及茄镰孢 (Fusarium solani) ,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和曲霉 (Aspergillus sp.)的拮抗作用。在对峙培养中上述病原菌菌丝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 ;在赛咯酚分层培养中木霉菌株对上述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 6 7%~ 88% ;木霉菌株培养滤液对上述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 5 2 %~ 87%。电镜下观察到木霉菌株对柱枝孢及镰孢霉的寄生过程 ,认为这可能是主要拮抗机制之一 ;此外木霉菌株在液体培养中产生的抗生素及细胞壁降解酶也可能是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C184菌株 喀麦隆 香蕉 大蕉 根部病原菌 体外拮抗作用
下载PDF
枯草杆菌BS_(224)菌体外拮抗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齐涵 刘江秋 +2 位作者 侯晓娜 王淑芬 何亦祥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4期18-19,共2页
为了探讨枯草杆菌BS_(224)菌对烧伤创面感染的几种常见致病菌的拮抗效应,我们分别将BS_(224)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的对数生长期的菌,按等量比例混合于肉汤管内,经28℃不同时间的培养和菌落计数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 为了探讨枯草杆菌BS_(224)菌对烧伤创面感染的几种常见致病菌的拮抗效应,我们分别将BS_(224)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的对数生长期的菌,按等量比例混合于肉汤管内,经28℃不同时间的培养和菌落计数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BS_(224)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在体外均有极显著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杆菌 体外拮抗实验
下载PDF
双歧杆菌的粘附特性及其对肠道致病菌的体外拮抗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国荣 潘伟好 +2 位作者 畅晓渊 林枫翔 李平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6-721,共6页
本文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从实验室现有的20株不同生境来源的双歧杆菌中筛选具有较强粘附能力的菌株,并通过混合培养和牛津杯方法,研究了具有粘附特性的双歧杆菌对肠道致病菌的体外拮抗作用。结果显示,长寿老人源菌株A03和I06的粘附能力... 本文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从实验室现有的20株不同生境来源的双歧杆菌中筛选具有较强粘附能力的菌株,并通过混合培养和牛津杯方法,研究了具有粘附特性的双歧杆菌对肠道致病菌的体外拮抗作用。结果显示,长寿老人源菌株A03和I06的粘附能力最强,其菌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性,但是菌体及中和后的发酵液均没有抑菌性,说明受试菌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来发挥其抑菌性能;此外,通过分析比较受试菌和肠道致病菌分别与Caco-2细胞粘附后释放的乳酸脱氢酶量,证实双歧杆菌与致病菌对细胞的作用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双歧杆菌的粘附能减缓致病菌对细胞所造成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粘附特性 肠道致病菌 体外拮抗
原文传递
几种鸡源肠道菌株对致病性沙门氏菌的体外生物拮抗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爱萍 邓瑞广 +2 位作者 李建科 申效诚 张书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8-80,共3页
从健康雏鸡和健康成年鸡消化道分离得到鸡源乳杆菌 6株、芽孢杆菌 2株、双歧杆菌 2株。分别对引起雏鸡腹泻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体外拮抗试验 ,结果表明 :其中 4株乳杆菌、1株芽孢杆菌和 2株双歧杆菌对致病性沙门氏... 从健康雏鸡和健康成年鸡消化道分离得到鸡源乳杆菌 6株、芽孢杆菌 2株、双歧杆菌 2株。分别对引起雏鸡腹泻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体外拮抗试验 ,结果表明 :其中 4株乳杆菌、1株芽孢杆菌和 2株双歧杆菌对致病性沙门氏菌具有明显的生物拮抗作用 ,另外 2株乳杆菌和 1株芽孢杆菌对致病性沙门氏菌的拮抗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菌株 致病性沙门氏菌 体外拮抗
下载PDF
几种鸡源肠道菌对沙门氏菌的体外生物拮抗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裴青生 李晓卉 蒋元生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0年第4期13-14,共2页
用从健康鸡消化道分离的鸡源乳酸杆菌 4株 ,双歧杆菌 2株 ,芽孢杆菌 2株 ,对引起雏鸡腹泻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体外生物拮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 :3株乳酸杆菌、2株双歧杆菌、1株芽孢杆菌对致病性沙门氏菌均有明显的... 用从健康鸡消化道分离的鸡源乳酸杆菌 4株 ,双歧杆菌 2株 ,芽孢杆菌 2株 ,对引起雏鸡腹泻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体外生物拮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 :3株乳酸杆菌、2株双歧杆菌、1株芽孢杆菌对致病性沙门氏菌均有明显的生物拮抗作用 (P <0 .0 1) ,而 1株乳酸杆菌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肠道菌 沙门氏菌 生物试验
下载PDF
乳杆菌LB-9703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延军 孙占田 +3 位作者 王绥华 刘彦威 米同国 李忠义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3期19-19,F004,共2页
从健康成年母鸡肠道中分离出一株乳杆菌(LB-9703),将此株菌与鸡白痢沙门氏菌在试管内共同混合培养24h,然后接种于SS琼脂,经24h培养,未见有鸡白痢沙门氏菌生长。试验结果表明,LB-9703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在体外有极强的拮抗作用。
关键词 乳杆菌 鸡白痢沙门氏菌 体外拮抗试验 生物制剂
下载PDF
Participation of local exosomes of acupoints in the initiation of acupuncture analgesic effect 被引量:14
11
作者 Bo CHEN Mu-yang LI +4 位作者 Li-ying XING Xue-mao ZHUO Ze-lin CHEN Yi GUO Ming-yue LI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8年第4期263-267,312,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initiation role of local exosomes of acupoints in acupuncture analgesic effect.Methods: Thirty-two rats with adjuvant 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odel group(Group CFA),mo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initiation role of local exosomes of acupoints in acupuncture analgesic effect.Methods: Thirty-two rats with adjuvant 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odel group(Group CFA),model +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Group EA), model + antagonist +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Group GW4869 + EA), and model + dimethyl sulfoxide +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Group DMSO + EA), with 8 rats in each group. The model rat s of adjuvant arthritis were prepared by intradermal injection of 0.1 mL of Freund’s adjuvant complete into the metatarsal of the right posterior foot to induce inflammation.No intervention was given in Group CFA, while electroacupuncture was performed in the other three groups at 'Zúsānlǐ(足三里 ST 36, bilaterally)' and 'Huántiào(环跳 GB 30, bilaterally)' of the rats with the following electroacupuncture parameters: dilatational wave with a frequency of 2/10 Hz, an intensity of 5/10/15(0.76/1.53/2.3 mA), a duration of 30 min, and an intensity increasing every 10 min. In Group DMSO + EA, DMSO(with a concentration of 0.2%, 50μL/acupoint) was injected at bilateral 'ST 36' of the model rats one hour before electroacupuncture, while GW4869(with a concentration of 3 mg/mL,50μL/acupoint) was injected at bilateral ST 36 of the model rats one hour before electroacupuncture in Group GW4869 + EA. The 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 was used a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dex.Results: The PWL of rats in each group at Hour 24 after modelin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modeling, indicating that the models wer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fter the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PWL of rat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all groups. The PWL of Group GW4869 + EA(6.74 ±1.09)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EA(7.72 ±1.54)s on Day 1 after injection,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The PWL values of Group GW4869 + EA(7.72 ±0.70)s,(7.87 ± 0.58)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Group EA(9.96 士 0.94)s,(9.66 ±0.96)s(both P< 0.05)on Days 2 and 3 after injec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It was preliminarily found that acupuncture analgesic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local exosomes of acupoints were blocked, indicating that local exosomes of acupoint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initiation process of acupunctur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OINT Acupuncture analgesia EXOSOME ANTAGONI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