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在PICC中的应用
1
作者 赵连英 沈叶红 +1 位作者 周娟 王齐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上肢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币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上肢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币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PICC,对照组PICC应用体外测量法,观察组PICC应用腔内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情况、导管相关并发症、置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准确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置管过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可提高一次置管准确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体外测量 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最佳位置
下载PDF
鼻饲管置管深度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杜苗 姚媛淑 蒋颖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3期8-11,共4页
鼻饲管插管作为常见的治疗手段解决了患者许多临床症状,正确测定置管长度,可有效避免发生误吸、呛咳等并发症,降低患者不适感,避免多次插管。然而,已有证据证明,经典的鼻-耳-剑突(NEX)测量法估计的鼻饲管长度偏短,可导致患者被伤害的概... 鼻饲管插管作为常见的治疗手段解决了患者许多临床症状,正确测定置管长度,可有效避免发生误吸、呛咳等并发症,降低患者不适感,避免多次插管。然而,已有证据证明,经典的鼻-耳-剑突(NEX)测量法估计的鼻饲管长度偏短,可导致患者被伤害的概率升高,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纷纷提出改良体外测量方法或基于NEX的校正公式进行测量,本文综述了现有的鼻饲管体外测量方法,以期为临床鼻饲管的插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管 置管深度 体外测量
下载PDF
婴幼儿PICC左上肢置入体外测量法改进 被引量:11
3
作者 余琪 曾铁英 +4 位作者 冯丽娟 孙杉杉 赵洁 童瑾 韩学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PICC体外测量改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90例PICC置管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30例采用传统体表测量方法,观察组60例以婴幼儿身长、月龄、右胸锁关节至心影右上缘的距离、体质量、皮脂厚度、置管肘部... 目的探讨婴幼儿PICC体外测量改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90例PICC置管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30例采用传统体表测量方法,观察组60例以婴幼儿身长、月龄、右胸锁关节至心影右上缘的距离、体质量、皮脂厚度、置管肘部至肩峰的长度作为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计算出PICC置入长度的体外测量方法,并对60例婴幼儿进行临床置管实践,比较两组PICC置管一次性尖端到位率。结果两组PICC置管一次性尖端到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后的方法预测婴幼儿PICC置管长度准确性高,可作为临床实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PICC 左上肢 体外测量
下载PDF
三种牙本质粘接剂强度的体外测量与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常青 俞立英 +1 位作者 吴斌 丁国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为选择适用于折裂牙接合的材料,对常用的三种牙本质粘结剂进行了体外测量和比较。方法选用拔除的36颗人磨牙随机分为3组,制备成纵裂模型,颊侧半剖面牙本质上粘结树脂块,3组粘结系统分别为ClearfilSEBond、SingleBond、SuperBondC&am... 目的为选择适用于折裂牙接合的材料,对常用的三种牙本质粘结剂进行了体外测量和比较。方法选用拔除的36颗人磨牙随机分为3组,制备成纵裂模型,颊侧半剖面牙本质上粘结树脂块,3组粘结系统分别为ClearfilSEBond、SingleBond、SuperBondC&B。标本置370C水中恒温24h后,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以1mm/min的横梁移动速率做剪切力测试。试件断裂方式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用剪切法所测得的3组粘结剂强度分别为:ClearfilSEBond:(15.3±0.53)MPa;SingleBond:(10.3±1.49)MPa;SuperBondC&B:(12.3±0.82)MPa,经方差分析,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以上试件断裂为界面破坏,其余伴有混合破坏,卡方检验,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组粘结系统中,ClearfilSEBond具有相对较高的粘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粘接剂 粘结强度 体外测量 比较 牙粘结 Clearfil SE BOND SINGLE BOND Super BOND C&B
下载PDF
胃肠减压鼻胃管最佳置入长度及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华 李卫东 刘纯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51-4354,共4页
目的:探讨胃管置入长度对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确定置管时最简单、便捷的体外测量方法。方法:选取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120例,按照术前留置胃管的长度分成4组(1个对照组和3个观察组)各30例;术中检测鼻胃管前端与贲门的距离,术后按照常规进... 目的:探讨胃管置入长度对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确定置管时最简单、便捷的体外测量方法。方法:选取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120例,按照术前留置胃管的长度分成4组(1个对照组和3个观察组)各30例;术中检测鼻胃管前端与贲门的距离,术后按照常规进行胃肠减压护理。结果:术中检测胃管前端于胃内的长度,各观察组胃管前端距贲门的距离均比对照组要长(P<0.05);术后1、2d胃肠减压引流量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排气时间及停止胃肠减压的时间之间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腹胀程度4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有效胃肠减压时,发际到脐的距离与胃管置入长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管置入长度55~65cm时,能达到最佳引流效果;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各种体表测量方法不能相互替代,临床上可以采用发际到脐的距离来确定置管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术 鼻胃管 长度 体外测量
下载PDF
PICC导管两种体外测量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华 刘利 +2 位作者 齐娟 张爱华 王蕊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1年第1期246-246,共1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安全、维护简单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传统的PICC置管术体外测量方法比实际置管长度深,常进入心脏,甚至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安全、维护简单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传统的PICC置管术体外测量方法比实际置管长度深,常进入心脏,甚至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为此将PICC导管体外测量方法进行改进,并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导管 临床研究 体外测量 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置管术 严重并发症 临床实践 置管长度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江方正 吴莉莉 +1 位作者 叶向红 彭南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40-43,48,共5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对肢体活动度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中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适宜的导管末端位置更是导管留...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对肢体活动度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中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适宜的导管末端位置更是导管留置关键之一,临床护理专家根据置管经验制定了多种体外测量方法,准确的长度测量可以提高PICC穿刺的到位率,减少异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长度 体外测量 综述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贵要静脉PICC体外测量公式改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瑜 丛壮 +1 位作者 王迎春 郝春艳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11期54-56,共3页
研究在超声引导下上臂贵要静脉PICC置管体外测量公式的改进与应用。分别使用李惠玉等使用的公式法和新公式法对204名患者进行PICC置管长度的体外测量,置管后根据胸片结果判断PICC导管末端位置,得到最佳置管长度。将李惠玉等使用的公式... 研究在超声引导下上臂贵要静脉PICC置管体外测量公式的改进与应用。分别使用李惠玉等使用的公式法和新公式法对204名患者进行PICC置管长度的体外测量,置管后根据胸片结果判断PICC导管末端位置,得到最佳置管长度。将李惠玉等使用的公式法、新公式法得到的置管长度与最佳置管长度进行比较。结果新公式法预测PICC置管长度的准确率(90.2%)高于李惠玉等使用的公式法预测PICC置管长度的准确率(79.7%)。超声引导下贵要静脉PICC置管应用新公式法体外测量置管长度可以提高PICC导管末端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周中心静脉置管 体外测量公式
下载PDF
成人PICC置管术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胡素琴 朱红 王桂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7期2316-2317,共2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操作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治疗中[1]。在长期静脉输液或者间歇治疗过程中,PICC被公认为安全、经济、创伤小的一种可靠...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操作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治疗中[1]。在长期静脉输液或者间歇治疗过程中,PICC被公认为安全、经济、创伤小的一种可靠的静脉输液途径[2]。目前PICC导管的置入长度主要通过体表测量确定,导管异位的发生与留置长度密切相关。本研究对近年来临床各种体外测量方法相关研究综述如下,以总结出最精确、简捷、可行、利于临床推广的体外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体外测量方法 操作 进展
下载PDF
PICC置管理想置入深度与患者身高及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翠云 张巧凤 刘凡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6期229-231,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处理想位置的体外测量方法,以提高导管置入长度的准确性,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7月本院行PICC置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处理想位置的体外测量方法,以提高导管置入长度的准确性,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7月本院行PICC置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横L法”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返折至第三肋间;实验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长度的数值,就是置入的长度,置管成功后予以胸片定位。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入长度的准确性,实验组PICC置入的准确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置管的测量方法,采用改良后的技术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增加数值即为置入长度,提高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理想位置的准确性,减少了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理想深度 身高 体外测量方法
下载PDF
成年患者PICC最佳置管长度与体外测量长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东霞 张利岩 姚鼎铭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第6期145-147,共3页
目的研究成年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最佳置管长度与体外测量长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20岁以上PICC置管患者的体外测量长度X与最佳置管长度Y,按照穿刺部位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6组:右侧贵要静脉、右侧头静脉、右侧... 目的研究成年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最佳置管长度与体外测量长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20岁以上PICC置管患者的体外测量长度X与最佳置管长度Y,按照穿刺部位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6组:右侧贵要静脉、右侧头静脉、右侧肘正中静脉、左侧贵要静脉、左侧头静脉、左侧肘正中静脉。比较各组体外测量长度与最佳置管长度的相关性。结果回归方程分别为:右侧贵要静脉Y=-3.402+1.148X;右侧头静脉Y=18.892+0.658X;右侧肘正中静脉Y=25.424+0.503X;左侧贵要静脉Y=12.687+0.785X;左侧头静脉Y=28.018+0.457X;左侧肘正中静脉Y=16.580+0.707X。结论PICC体外测量长度与最佳置管长度具有相关性,右侧贵要静脉置管体外测量与最佳置管长度的相关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最佳置管长度 体外测量长度
下载PDF
改良体外测量法在PICC置管深度评估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义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12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PICC导管末端置于体内最适位置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 :将186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等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体外测量法,即从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5 cm,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的测量法。... 目的:探讨PICC导管末端置于体内最适位置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 :将186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等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体外测量法,即从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5 cm,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的测量法。置管到达测量长度后,胸部X线片定位。比较两组PICC导管末端置入上腔静脉及置于最适位置的成功率。结果:A组置入上腔静脉88例,置入最适位置85例;B组置入上腔静脉67例,置入最适位置5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体外测量法,即从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5 cm的测量方法准确简便,且置管成功及置入最适位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体外测量 置管深度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在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哲 卞晓莉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期112-113,共2页
目的研究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在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PICC置管的5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采用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进行PICC置管,在确定导管尖端后,送患者进行传统的X线尖端定位,然后对导管置入的不... 目的研究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在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PICC置管的5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采用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进行PICC置管,在确定导管尖端后,送患者进行传统的X线尖端定位,然后对导管置入的不同长度、胸片定位后导管置入的不同长度以及体外测量的不同长度等指标进行记录,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准确率达到92%(25例),参照组的准确率是64%(25例),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的体外测量来说,EKG技术与体外测量的创新结合,可以有效提高PICC置管在尖端定位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心电图电位法技术 体外测量 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X线尖端定位 评估效果 准确率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腔内心电一体化引导结合体外测量法在胸壁输液港尖端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罗艳 袁丽 +1 位作者 石春妮 张柳花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腔内心电一体化引导(EDUG)结合体外测量法在输液港植港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完全植入胸壁输液港患者238例,根据植入时间分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112例与观察组(2020年1~12月...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腔内心电一体化引导(EDUG)结合体外测量法在输液港植港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完全植入胸壁输液港患者238例,根据植入时间分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112例与观察组(2020年1~12月)126例。对照组采用体外测量法植入输液港,术后行胸片输液港定位,观察组采用EDUG结合体外测量法植入输液港。比较两组输液港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率、正确位置率、置管相关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率、正确位置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相关并发症低于对照组(χ^(2)=5.177,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6.643,P<0.05)。结论EDUG结合体外测量法有助于提高输液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 多普勒超声腔内心电一化引 体外测量 尖端定位
下载PDF
两种体外测量PICC置管长度方法的效果对比
15
作者 赵丽红 毛世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1414-1414,共1页
目的:两种体外测量 PICC 置管长度方法的效果对比.方法:2014年1月至 2016年4月来我科就诊的肿瘤患者,共78例,其中 2014年1月到 2015年6月39例患者置管常规使用体外测量置入 PICC ,作为对照组,2015年7月到 2016年8月39 例患者使用胸片... 目的:两种体外测量 PICC 置管长度方法的效果对比.方法:2014年1月至 2016年4月来我科就诊的肿瘤患者,共78例,其中 2014年1月到 2015年6月39例患者置管常规使用体外测量置入 PICC ,作为对照组,2015年7月到 2016年8月39 例患者使用胸片测量法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测量方法采用常规体外测量,实验组在测量过程中则采用胸片定位法进行测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测量之后,其 PICC 导管尖端异位发生率为 5.12%;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测量之后,其 PICC 导管尖端异位发生率为17.94%,对比两组数据,其组间差异十分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对比两种体外测量 PICC 置管长度方法,其中,胸片定位测量方法相比较于常规体位测量方法能够有效降低PICC 导管尖端异位发生率,提高其准确率,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片定位法 体外测量PICC置管长度 效果
下载PDF
改良体外测量法联合心电技术在肺癌患者前端开口式耐高压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段盈芳 胡小艳 +2 位作者 朱玉欣 赵熙 尹欣欣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体外测量法联合心电图P波波形指导Power 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肺癌患者前端开口式耐高压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住院行Power PICC置管的10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PICC穿刺记录,均为根据身高、上... 目的探讨改良式体外测量法联合心电图P波波形指导Power 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肺癌患者前端开口式耐高压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住院行Power PICC置管的10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PICC穿刺记录,均为根据身高、上腔静脉的长度、皮下静脉深度调整测量长度后置入导管,观察导管到达预定位置后心电图P波变化,再行胸部X线定位再次确认Power PICC导管尖端位置;并以胸片结果为金标准判断改良体外测量法联合心电图定位的准确性。结果108例患者中,出现特异性P波共100例,引出率为93.5%,形态有单峰和双峰P(均为正向),双峰占39%。5例P波振幅为R波的50%以下,84例P波振幅为R波的50%~80%,P波振幅大于R波的80%甚至波峰超过R波的共11例,1例P波起始段出现倒置的小Q波,8例患者没有引出特征性P波,X线片证实1例患者异位于颈内静脉,2例异位于对侧锁骨下静脉,5例位于正确位置。灵敏度95.2%,特异度75%。结论利用改良体外测量法联合心电图技术可及时、准确判断前端开口Power PICC尖端位置,大部分P波振幅为QRS波的50%~80%,对于前端开口式耐高压PICC,需要在置管前进行裁剪,体外导管总体形态为倒锥形,导管留置体外易出现脱管,建议在特异性P波起始段不出现倒置“Q”波的情况下,将导管送入到0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体外测量 耐高压以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定位 肺癌
下载PDF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对确定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六林 贾阿林 +7 位作者 王园园 冯莉莉 李景刚 卢鑫怡 史喆 郭芳芳 杜伟坡 张保山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692-1694,1698,共4页
目的研究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对确定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进行植入上臂式输液港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研究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对确定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进行植入上臂式输液港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体外测量法行输液港置管术,观察组则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比较2组患者上臂输液港置管术情况及医护评价。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为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30%(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8.41%)及穿刺成功时间[(364.67±30.29)s]均高于对照组[87.30%、(457.15±35.84)s](P<0.05);观察组医患对植入技术的满意度为87.30%,高于对照组的73.02%(P<0.05)。结论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对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确定准确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优势相比单一的测量技术更为明显,医患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输液港置管术 导管尖端定位 一次穿刺成功 腔内心电定位 体外测量
下载PDF
改良体外测量法在PICC置管深度中的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一美 姚美华 +1 位作者 王晓丹 陆燕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9期127-128,共2页
目的研究PICC导管尾端置于人体内最合适位置的最优体外测量方式。方法将82例在启东市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成功的患者随机性分为A、B两个小组。A组采取从穿刺的位置开始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处反折到第3肋骨间的测量方法。B组采取改良方法... 目的研究PICC导管尾端置于人体内最合适位置的最优体外测量方式。方法将82例在启东市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成功的患者随机性分为A、B两个小组。A组采取从穿刺的位置开始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处反折到第3肋骨间的测量方法。B组采取改良方法,即从上肢的穿刺位置量至右胸处锁关节+5 cm,置管达到预测量长度后,胸前做X片定位。对比两组PICC导管尾端植入上腔静脉最相宜位置的成功率。结果 A组置入上腔静脉36例,置入最相宜位置24例,B组置入上腔静脉46例,置入最相宜位置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改良体的外测法,也就是从上肢穿刺点的位置测量至右胸处锁关节+5 cm的手法比较精确简洁,且置管成功放入最相宜位置的概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体外测量 置管深度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体外测量方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素芬 李婷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9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新生儿科10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于下肢静脉置入PICC,对照组为常规测量法:患儿取仰卧位...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新生儿科10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于下肢静脉置入PICC,对照组为常规测量法:患儿取仰卧位双下肢呈伸直位,测量长度为从穿刺点-腹股沟-剑突软骨。观察组测量法为:取患儿取仰卧位下肢自然屈曲,测量从穿刺点-腘窝-腹股沟-脐部-剑突软骨的长度,再减去1 cm。置管成功后,采用胸部X线定位比较两组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的预测量导管置入长度比对照组更接近实际置入深度(P=0.400);观察组PICC置入最佳位置成功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P=0.044),两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480)。结论改良后体外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更为准确,可确保新生儿PICC的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肢静脉 体外测量方法
下载PDF
改良式体外测量在PICC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武利君 庞自云 《临床护理杂志》 2018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体外测量在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置管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体外测量(自肘横纹测量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横L法),置管后予胸部X线摄片定位。比较两... 目的探讨改良式体外测量在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置管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体外测量(自肘横纹测量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横L法),置管后予胸部X线摄片定位。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结果两组置管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达到理想位置的成功率分别为67.5%,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体外测量方法较传统的测量方法简单、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体外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