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PICC置管术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素琴 朱红 王桂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7期2316-2317,共2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操作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治疗中[1]。在长期静脉输液或者间歇治疗过程中,PICC被公认为安全、经济、创伤小的一种可靠...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操作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治疗中[1]。在长期静脉输液或者间歇治疗过程中,PICC被公认为安全、经济、创伤小的一种可靠的静脉输液途径[2]。目前PICC导管的置入长度主要通过体表测量确定,导管异位的发生与留置长度密切相关。本研究对近年来临床各种体外测量方法相关研究综述如下,以总结出最精确、简捷、可行、利于临床推广的体外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体外测量方法 操作 进展
下载PDF
PICC置管理想置入深度与患者身高及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翠云 张巧凤 刘凡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6期229-231,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处理想位置的体外测量方法,以提高导管置入长度的准确性,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7月本院行PICC置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处理想位置的体外测量方法,以提高导管置入长度的准确性,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7月本院行PICC置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横L法”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返折至第三肋间;实验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长度的数值,就是置入的长度,置管成功后予以胸片定位。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入长度的准确性,实验组PICC置入的准确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置管的测量方法,采用改良后的技术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增加数值即为置入长度,提高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理想位置的准确性,减少了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理想深度 身高 体外测量方法
下载PDF
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体外测量方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邓素芬 李婷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9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新生儿科10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于下肢静脉置入PICC,对照组为常规测量法:患儿取仰卧位...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新生儿科10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于下肢静脉置入PICC,对照组为常规测量法:患儿取仰卧位双下肢呈伸直位,测量长度为从穿刺点-腹股沟-剑突软骨。观察组测量法为:取患儿取仰卧位下肢自然屈曲,测量从穿刺点-腘窝-腹股沟-脐部-剑突软骨的长度,再减去1 cm。置管成功后,采用胸部X线定位比较两组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的预测量导管置入长度比对照组更接近实际置入深度(P=0.400);观察组PICC置入最佳位置成功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P=0.044),两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480)。结论改良后体外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更为准确,可确保新生儿PICC的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肢静脉 体外测量方法
下载PDF
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改良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麦换 刘庆霞 +1 位作者 郭丹丹 沈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77-278,共2页
目的以我院PICC置管体外测量的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对尖端位置准确性、使用耗材成本、护士易操作性、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等方面比较。方法对我院普通外科、肿瘤科等科室的620例行长期输液治疗患者行PICC置管术,并将患者按照改良前后的测... 目的以我院PICC置管体外测量的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对尖端位置准确性、使用耗材成本、护士易操作性、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等方面比较。方法对我院普通外科、肿瘤科等科室的620例行长期输液治疗患者行PICC置管术,并将患者按照改良前后的测量方法进行分组比较,对置管后患者身体影响、使用耗材成本、护士易操作性等方面比较。结果入选患者中,125例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495例为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均为肿瘤患者。对其进行分配,改进方法组入组383例患者,传统方法组入组237例患者。按照上述指标进行比较。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对照组的导管移位发生率、耗材成本及费用明显下降,在护士易操作性、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均高于传统方法,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的置管测量方法容易掌握,使置入上腔静脉成功率增加,有效防止导管插入过深引起的心率失常的发生,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并且在置管耗材成本费用上有较为明显的降低趋势,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体外测量方法 改良方法
原文传递
结合身高法在PICC置管长度测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漆晓芹 石朋双 +2 位作者 陈思 张静 陈玉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25期3090-3091,共2页
目的:探讨结合身高在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置入PICC的成年患者120例,按照置管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上最常用的“横L法”,即穿... 目的:探讨结合身高在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置入PICC的成年患者120例,按照置管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上最常用的“横L法”,即穿刺侧手臂外展90°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为置管长度;观察组采取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内侧缘,再加6-8 cm,即身高150-160 cm加6 cm,身高161-170 cm加7 cm,身高171-180 cm加8 cm。置管后两组均以拍摄胸部X线定位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为标准,判断两组测量方法对尖端到位率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导管尖端位置到位率为90.0%,观察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64,P〉0.05)。结论结合身高在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方法较传统方法操作简便,操作者易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高 导管体外测量方法 置管长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