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有效避免再次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聪海 张添新 +2 位作者 杨惠聪 张志坚 原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为常规配血结果相容但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筛查合适的红细胞输注,避免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方法:采用体外溶血试验为患者筛选不溶血的供血者红细胞输注。结果: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从15袋血液中筛获不溶血红细胞3 U,... 目的:为常规配血结果相容但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筛查合适的红细胞输注,避免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方法:采用体外溶血试验为患者筛选不溶血的供血者红细胞输注。结果: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从15袋血液中筛获不溶血红细胞3 U,给患者输血后效果好,无再次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当常规方法配血结果相容而输血后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可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法再次筛查不溶血红细胞供患者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溶血实验 伪相容 性输反应 红细胞
下载PDF
12例急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外溶血试验配血与输血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原敏 唐聪海 +5 位作者 吴阿阳 杨惠聪 甘玮玮 张添新 黄燕雪 徐卫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16-1720,共5页
本研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配血困难的急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筛查配血相容的红细胞。对照组选择26例AIHA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确定配血结果凝集强度最弱的同型供血者红细胞输注。... 本研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配血困难的急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筛查配血相容的红细胞。对照组选择26例AIHA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确定配血结果凝集强度最弱的同型供血者红细胞输注。实验组为12例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配血困难的急性AIHA患者,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法,选取配血结果出现不溶血的同型供血者红细胞输注。结果表明,体外溶血试验法输血组与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配血组输血效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平均每次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2.26单位,输血后患者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及总胆红素等指标变化与输血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微柱凝胶抗人球法配血困难时,采取体外溶血试配血可以顺利为AIHA患者筛查到相容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溶血试验配 凝集不红细胞 急性自身免疫性性贫
下载PDF
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救治急性溶血性贫血危象产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原敏 唐聪海 +7 位作者 甘玮玮 吴阿阳 杨惠聪 张添新 黄燕雪 邱陆阵 陈宏浦 林凤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4-1098,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指导急性溶血性贫血产妇输血的救治治疗。在体外将患者血浆中所有抗体全部致敏供者红细胞并加入补体,经6.5 h 38℃孵育,观察是否出现溶血现象,不溶血的供血者的血液可以安全输注给受者。结果表明:... 本研究旨在建立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指导急性溶血性贫血产妇输血的救治治疗。在体外将患者血浆中所有抗体全部致敏供者红细胞并加入补体,经6.5 h 38℃孵育,观察是否出现溶血现象,不溶血的供血者的血液可以安全输注给受者。结果表明:患急性溶血病产妇配血困难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方法筛查到相容供者,给予安全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6个单位,无不良反应,输血后患者血红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质、网织红细胞、D-二聚体等指标迅速改善,临床输血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结论:常规交叉配血无法准确判断配血结果是否相容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能筛查到凝集-不溶血红细胞,输血效果好,血红蛋白提升快,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溶血试验配 凝集不红细胞 自身免疫性性贫
下载PDF
体外溶血评价方法中最佳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的考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吕雅婷 丁选胜 +1 位作者 孙露 唐文婧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1402-1405,共4页
目的确定最佳的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保证体外溶血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不同离心转速(750、1 000、1 250、1 500、1 750和2 000 r.min-1),每个离心转速分别考察不同离心时间(5、10、15和20 min)。各组离心后于545 nm下测定吸光值... 目的确定最佳的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保证体外溶血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不同离心转速(750、1 000、1 250、1 500、1 750和2 000 r.min-1),每个离心转速分别考察不同离心时间(5、10、15和20 min)。各组离心后于545 nm下测定吸光值并进行红细胞计数。结果离心转速为1 500 r.min-1,离心时间为15 min时,红细胞达到最大下沉且对红细胞的损伤最小。结论离心转速为1 500 r.min-1,离心时间为15 min可作为体外溶血评价方法中的最佳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溶血 评价方法 离心转速 离心时间
下载PDF
不同丙泊酚载药体系中游离药物浓度与体外溶血性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蔡伟惠 金方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7,共6页
考察了静脉注射用丙泊酚脂肪乳、聚氧乙烯蓖麻油胶束、微乳、混合胶束体系中游离药物浓度与体外溶血性的关联。用HPLC法测定游离丙泊酚的浓度,建立了UV法测定溶血百分率的方法。结果表明,载药脂肪乳、聚氧乙烯蓖麻油胶束、微乳、混合胶... 考察了静脉注射用丙泊酚脂肪乳、聚氧乙烯蓖麻油胶束、微乳、混合胶束体系中游离药物浓度与体外溶血性的关联。用HPLC法测定游离丙泊酚的浓度,建立了UV法测定溶血百分率的方法。结果表明,载药脂肪乳、聚氧乙烯蓖麻油胶束、微乳、混合胶束体系透析后游离药物浓度(μg/ml)分别为19.5±0.6、33.5±2.8、107.3±3.9、151.1±13.1,溶血百分率(%)分别为4.6±0.4、20.0±0.4、55.7±4.0、89.0±0.8,而四者空白组的溶血百分率(%)则分别为1.5、6.1、0、31。在各载药体系中,由丙泊酚引起的溶血百分率在3.1%~58%范围内与游离药物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游离丙泊酚 体外溶血
下载PDF
M2ES急性毒性、体外溶血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耿兴超 周代福 +6 位作者 占顺利 高磊 王超 彭茜 李明 杨艳伟 李波 《中国药事》 CAS 2016年第7期685-690,共6页
目的:根据新药申报要求,研究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M2ES)的急性毒性、制剂安全性和过敏性,为临床人用剂量设计和毒副反应监测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给BALB/c小鼠单次静脉注射375 mg·kg^(^(-1))的M2ES注射液,观察给药... 目的:根据新药申报要求,研究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M2ES)的急性毒性、制剂安全性和过敏性,为临床人用剂量设计和毒副反应监测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给BALB/c小鼠单次静脉注射375 mg·kg^(^(-1))的M2ES注射液,观察给药前后小鼠临床症状、体重变化和大体病理学变化。采用体外试管法,观察不同浓度M2ES对绵羊红血球细胞溶血的影响。分别于1 d、3 d和5 d给Hartley豚鼠静脉注射2.4 mg·m L^(-1)和12 mg·m L^(-1)的M2ES致敏,末次给药后14 d激发,观察M2ES引起的过敏反应症状并进行评分。结果:小鼠给药前后临床症状观察、体重变化和主要组织脏器的大体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M2ES在0.20、0.16和0.12 mg·m L^(-1)浓度下能够引起体外红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血。M2ES高、低剂量组的全部豚鼠均未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BALB/c小鼠单次静脉注射M2ES的未见毒性反应剂量为375 mg·kg^(-1)。M2ES在0.08 mg·m L^(-1)及以下浓度不引起体外红细胞溶血,在2.4和12.0 mg·m L^(-1)浓度时不能引起豚鼠产生全身性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ES BALB/C小鼠 急性毒性 体外溶血 豚鼠 全身主动过敏反应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及注射用葛根素体外溶血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文婧 丁选胜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1093-1094,共2页
目的考察两种不同剂型的葛根素注射剂体外致家兔红细胞溶血差异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体外试管法评价葛根素注射液及注射用葛根素对家兔红细胞的溶血作用。结果葛根素终浓度相等时,葛根素注射液致家兔红细胞体外溶血... 目的考察两种不同剂型的葛根素注射剂体外致家兔红细胞溶血差异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体外试管法评价葛根素注射液及注射用葛根素对家兔红细胞的溶血作用。结果葛根素终浓度相等时,葛根素注射液致家兔红细胞体外溶血程度显著高于注射用葛根素,葛根素注射剂两种剂型体外均可引起家兔红细胞形态改变。结论不同剂型的葛根素注射剂,其体外溶血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 注射用葛根素 体外溶血
下载PDF
体外溶血对血钾测定的影响及校正 被引量:3
8
作者 陶建蜀 黄海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应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血浆血红蛋白 (FHb) ,以此作为溶血程度的判定指标 ,探讨溶血对血钾测定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 :血浆FHb每增高 1g ,血钾值增高约 12 %。FHb与血钾增高值 ([K+ ]溶 - [K+ ]未)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R =0 938... 应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血浆血红蛋白 (FHb) ,以此作为溶血程度的判定指标 ,探讨溶血对血钾测定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 :血浆FHb每增高 1g ,血钾值增高约 12 %。FHb与血钾增高值 ([K+ ]溶 - [K+ ]未)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R =0 938,P <0 0 1)。由此导出校正公式 :[K+ ]未=[K+ ]溶 - 0 513FHb +0 0 92 ,校正值平均相对误差 4 7% ;对 5例临床溶血标本进行校正 ,平均相对误差为 4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蛋白类 体外溶血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的体外溶血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新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第15期49-49,共1页
目的:考察人参皂苷Rg1的溶血作用。方法: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中"溶血"检查法。结果:1%、2%、3%的人参皂苷Rg1对红细胞无溶血作用。结论:长期大剂量静脉给人参皂苷Rg1还需谨慎。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体外溶血 红素
下载PDF
体外溶血对生化酶法测定的影响
10
作者 徐红星 吴元健 《医学检验进修杂志》 1996年第2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体外溶血 生化酶法 测定
下载PDF
5%葛根素注射液的体外溶血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佩贤 罗晓茹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9期78-,共1页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 体外溶血 红细胞
下载PDF
对6厂家复方丹参注射液体外溶血试验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小春 晏敏英 杨建春 《中国药事》 CAS 2000年第5期343-343,共1页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体外溶血试验 实验结果
下载PDF
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不同配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3期2415-2416,共2页
目的分析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不同配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巩义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2例)... 目的分析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不同配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巩义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进行微柱凝集法配血,观察组进行体外溶血配血,对两组输血总有效率、输血前后红细胞(RBC)计数、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输血总有效率(85.19%)高于对照组(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患者RBC、TBil、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TBil低于对照组,RBC、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能够明显提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有效率,是一种简单的配血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 微柱凝集法 体外溶血试验
下载PDF
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配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丹 《临床研究》 2017年第5期181-183,共3页
目的 分析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不同配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30例AIH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体外溶血配血,对照组... 目的 分析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不同配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30例AIH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体外溶血配血,对照组采用微柱凝集法配血,比较两组输血总有效率、输血前、后红细胞(RBC)计数、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 观察组输血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6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03,P〈0.05);观察组输血后TBIL低于对照组,RBC、Hb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体外溶血实验应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配血中,可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有效,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性贫 体外溶血 微柱凝集法
下载PDF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体外溶血作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华志学 马娅 +1 位作者 江坤 张丽新 《中国药师》 CAS 2009年第11期1549-155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实验动物血细胞对七叶皂苷钠体外溶血活性的影响以及比较国内外同类品种体外溶血活性。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结果:用兔血细胞考核的9批产品,其中2批出现红细胞微溶无凝聚...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实验动物血细胞对七叶皂苷钠体外溶血活性的影响以及比较国内外同类品种体外溶血活性。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结果:用兔血细胞考核的9批产品,其中2批出现红细胞微溶无凝聚,采用羊血细胞则均未出现红细胞溶血与凝聚;用兔、羊、牛血细胞分别测得本公司2批产品的溶血指数(完全溶血浓度)为1/20.8万、1/15.6万、1/15.6万以上;用成年黄牛血细胞测得七叶皂苷钠国家对照品溶血指数为1/10万,略高于德国Reparil^(?)(1/20万)。结论:应采用同一来源的一种常用动物—家兔血细胞检测药品体外溶血活性以及在相同条件下检测国内同类品种体外溶血活性不高于国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体外溶血 细胞
下载PDF
双黄连注射液体外溶血试验方法改进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桂艳 陈玉忠 张雅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1年第5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率测定法 双黄连注射液 中成药 体外溶血试验方法
下载PDF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后EDTA抗凝血持续体外溶血
17
作者 XenocostasA 王军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3年第1期95-95,共1页
背景 在一严重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病例发生后,发现在血浆样品中发生体外溶血而血清中未溶血。病例报告一54岁老年妇女在整形手术中输注了2单位血液。30年前她曾输过血,本次输血前检查无同种抗体。输血后12天患者再次入院,
关键词 迟发性性输反应 EDTA抗凝 持续体外溶血
下载PDF
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试验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配血输血中的疗效比较
18
作者 张琪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8期3408-3409,共2页
目的比较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试验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配血输血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IHA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应用微柱凝集法配血输血,研究组应... 目的比较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试验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配血输血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IHA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应用微柱凝集法配血输血,研究组应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输血,比较两组配血输血效果。结果研究组配血输血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试验在AIHA患者配血输血中均可取得一定疗效,且后者配血输血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集法 体外溶血试验 自身免疫性性贫
下载PDF
纳豆激酶分离纯化及体外溶栓和溶血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萍 陈钧 陈红斌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669-1671,1680,共4页
目的研究纳豆纤溶酶体外溶栓和溶血作用。方法体外溶栓和溶血实验方法。结果纳豆激酶粗酶(NKc)体外溶栓作用显著,高剂量(2836U)和低剂量(1418U)作用血凝块6h后,溶解率分别为88%和74%,蚓激酶(150000U)为87%;溶血实验结果表明,NKc有溶血... 目的研究纳豆纤溶酶体外溶栓和溶血作用。方法体外溶栓和溶血实验方法。结果纳豆激酶粗酶(NKc)体外溶栓作用显著,高剂量(2836U)和低剂量(1418U)作用血凝块6h后,溶解率分别为88%和74%,蚓激酶(150000U)为87%;溶血实验结果表明,NKc有溶血作用。结论NKc有溶栓和溶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体外溶血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对不同物种红细胞体外溶血性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洪宝 郭琳 关勇彪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3-476,共4页
目的比较葛根素注射液对不同物种红细胞体外溶血的差异。方法将不同浓度葛根注射液与Beagle犬、人和家兔红细胞在温度为(37±0.5)℃的生化孵箱内孵育6 h,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0 nm处测定各管的吸光率,计算溶血率。结果葛根素注射液... 目的比较葛根素注射液对不同物种红细胞体外溶血的差异。方法将不同浓度葛根注射液与Beagle犬、人和家兔红细胞在温度为(37±0.5)℃的生化孵箱内孵育6 h,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0 nm处测定各管的吸光率,计算溶血率。结果葛根素注射液对Beagle犬、人及家兔红细胞体外最大溶血率分别为65.35%、81.89%和135.05%;对3种红细胞体外溶血的半效溶血浓度分别为2.79、3.96和5.47 mg/ml;对3种红细胞的毒-效反应关系的斜率分别为1.45、1.96和0.49。此外,溶剂丙二醇在0.25和0.5 ml对3种红细胞均无溶血性(溶血率<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犬、人和家兔红细胞均能产生体外溶血作用,并有物种差异(敏感性:犬>人>家兔);溶剂丙二醇对葛根素注射液致红细胞溶血作用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溶血 红细胞 葛根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