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例急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外溶血试验配血与输血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原敏 唐聪海 +5 位作者 吴阿阳 杨惠聪 甘玮玮 张添新 黄燕雪 徐卫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16-1720,共5页
本研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配血困难的急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筛查配血相容的红细胞。对照组选择26例AIHA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确定配血结果凝集强度最弱的同型供血者红细胞输注。... 本研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配血困难的急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筛查配血相容的红细胞。对照组选择26例AIHA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确定配血结果凝集强度最弱的同型供血者红细胞输注。实验组为12例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配血困难的急性AIHA患者,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法,选取配血结果出现不溶血的同型供血者红细胞输注。结果表明,体外溶血试验法输血组与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配血组输血效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平均每次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2.26单位,输血后患者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及总胆红素等指标变化与输血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微柱凝胶抗人球法配血困难时,采取体外溶血试配血可以顺利为AIHA患者筛查到相容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溶血试验 凝集不红细胞 急性自身免疫性性贫
下载PDF
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救治急性溶血性贫血危象产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原敏 唐聪海 +7 位作者 甘玮玮 吴阿阳 杨惠聪 张添新 黄燕雪 邱陆阵 陈宏浦 林凤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4-1098,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指导急性溶血性贫血产妇输血的救治治疗。在体外将患者血浆中所有抗体全部致敏供者红细胞并加入补体,经6.5 h 38℃孵育,观察是否出现溶血现象,不溶血的供血者的血液可以安全输注给受者。结果表明:... 本研究旨在建立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指导急性溶血性贫血产妇输血的救治治疗。在体外将患者血浆中所有抗体全部致敏供者红细胞并加入补体,经6.5 h 38℃孵育,观察是否出现溶血现象,不溶血的供血者的血液可以安全输注给受者。结果表明:患急性溶血病产妇配血困难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方法筛查到相容供者,给予安全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6个单位,无不良反应,输血后患者血红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质、网织红细胞、D-二聚体等指标迅速改善,临床输血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结论:常规交叉配血无法准确判断配血结果是否相容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能筛查到凝集-不溶血红细胞,输血效果好,血红蛋白提升快,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溶血试验 凝集不红细胞 自身免疫性性贫
下载PDF
对6厂家复方丹参注射液体外溶血试验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小春 晏敏英 杨建春 《中国药事》 CAS 2000年第5期343-343,共1页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体外溶血试验 实验结果
下载PDF
双黄连注射液体外溶血试验方法改进 被引量:4
4
作者 许桂艳 陈玉忠 张雅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1年第5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率测定法 双黄连注射液 中成药 体外溶血试验方法
下载PDF
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试验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配血输血中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张琪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8期3408-3409,共2页
目的比较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试验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配血输血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IHA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应用微柱凝集法配血输血,研究组应... 目的比较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试验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配血输血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IHA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应用微柱凝集法配血输血,研究组应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输血,比较两组配血输血效果。结果研究组配血输血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试验在AIHA患者配血输血中均可取得一定疗效,且后者配血输血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集法 体外溶血试验 自身免疫性性贫
下载PDF
红细胞分散对奥沙利铂体外溶血试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升 陈云祥 +5 位作者 陈颖 吴友苹 陈浩 顾利强 张城达 徐潘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061-206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散红细胞改良体外溶血试验方法,探索奥沙利铂临床与非临床相一致的溶血性结果。方法:在标准的体外溶血试验方案基础上,通过改变反应介质考察奥沙利铂的溶血结果;显微镜观察各试验方法中的红细胞分布,探索不同介质下体外溶血... 目的:通过分散红细胞改良体外溶血试验方法,探索奥沙利铂临床与非临床相一致的溶血性结果。方法:在标准的体外溶血试验方案基础上,通过改变反应介质考察奥沙利铂的溶血结果;显微镜观察各试验方法中的红细胞分布,探索不同介质下体外溶血试验机制;酶标仪检测溶血试验试管中上清液吸光度计算溶血率;通过温和摇晃方式改变奥沙利铂对红细胞的药物暴露。结果:以葡萄糖作为体外溶血试验介质时多类溶血制剂药物产生假阴性结果,在体外溶血试验中葡萄糖介质内红细胞发生细胞间黏附、聚集成团现象;通过持续温和摇晃方法,以葡萄糖为介质的奥沙利铂体外溶血试验产生阳性结果。结论:体外溶血试验使用葡萄糖为实验介质时,可以通过温和分散红细胞的方式充分暴露奥沙利铂与红细胞的接触,展示更为客观的溶血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体外溶血试验 红细胞分散 剂介质
原文传递
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不同配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晓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3期2415-2416,共2页
目的分析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不同配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巩义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2例)... 目的分析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不同配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巩义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进行微柱凝集法配血,观察组进行体外溶血配血,对两组输血总有效率、输血前后红细胞(RBC)计数、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输血总有效率(85.19%)高于对照组(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患者RBC、TBil、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TBil低于对照组,RBC、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能够明显提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有效率,是一种简单的配血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 微柱凝集法 体外溶血试验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溶血度测定的3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20
8
作者 周燕文 何淑华 莫武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5-467,共3页
关键词 体外溶血试验 中药 注射剂 测定
下载PDF
AIHA患者应用两种配血方法的输血疗效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戴芳 党妮 李建武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分别采用微柱凝集法和体外溶血试验两种配血方法进行输血的疗效,为AIHA患者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配血方法。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诊断为AIHA并且需要输血治疗的患... 目的通过比较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分别采用微柱凝集法和体外溶血试验两种配血方法进行输血的疗效,为AIHA患者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配血方法。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诊断为AIHA并且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75侧,随机分为A组40例与B组35例,A组采用微柱凝集法配血共输血65人次,B组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共输血63人次,比较两组患者输血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后RBC计数与Hb水平均有上升,TBIL含量均下降。B组患者RBC计数,Hb水平升高幅度及TBIL含量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两组Hb水平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B组输血疗效优于A组。A组输注总有效率为67.69%,B组输注总有效率为93.65%,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HA患者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可以筛选到更适合的供者红细胞,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性贫 微柱凝集法 体外溶血试验
下载PDF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体外溶血、全身过敏、血管刺激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万力 杨文祥 +1 位作者 刘春霞 唐晓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1年第1期47-49,52,共4页
目的了解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是否有溶血、过敏、血管刺激作用,评价其注射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按《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年)进行了体外溶血试验、豚鼠全身过敏试验、家兔血管刺激试验。结果复方甘露醇注... 目的了解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是否有溶血、过敏、血管刺激作用,评价其注射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按《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年)进行了体外溶血试验、豚鼠全身过敏试验、家兔血管刺激试验。结果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对豚鼠未见明显的过敏反应,体外溶血试验结果为阴性,家兔血管刺激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在本次试验条件下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溶血试验 全身过敏试验 管刺激性试验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
原文传递
黄芪注射液的安全性试验研究
11
作者 朱路佳 韩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年第6期53-54,共2页
目的 :检测黄芪注射液安全性试验。采用豚鼠过敏试验、体外溶血试验方法 ,观察黄芪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豚鼠对黄芪注射液未见过敏反应 ,无溶血现象 ,对兔静脉血管、肌肉无明显刺激作用。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安全性试验 豚鼠 体外溶血试验 中药
下载PDF
母亲自身抗体与Rhe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聪海 原敏 +3 位作者 甘玮玮 林艺璇 徐秀凤 胡晓明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4期716-718,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机制,为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与吸收放散试验鉴定母亲及男婴的血型与抗体。结果:母亲血型为A型Rhe阴性,男婴血型为O型Rhe阳性。经DAT试验、抗体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母亲及男婴体内存在IgG...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机制,为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与吸收放散试验鉴定母亲及男婴的血型与抗体。结果:母亲血型为A型Rhe阴性,男婴血型为O型Rhe阳性。经DAT试验、抗体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母亲及男婴体内存在IgG自身抗体及抗e抗体。结论:母体自身抗体合并同种异型抗体可引起严重HDN。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妇女应避免在疾病进展期妊娠。妊娠期间,应积极规范治疗,加强监测与护理,确保母婴安全。由于自身抗体的凝集及溶血特性,筛查合适的供血者为男婴进行换血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 Rhe抗 新生儿 自身免疫性性贫 体外溶血试验
原文传递
清开灵注射液的单次给药毒性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莉婧 汪艳 +2 位作者 贺帅 廖国平 张忠义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4-258,共5页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引起的毒性反应。方法:单次给药毒性试验——昆明种小鼠尾静脉注射药液1次,观察14 d内动物的反应。体外溶血试验——对不同清开灵注射液及其成分进行溶血试验。结果:在给药后很短时间内,随药物剂量增加,小鼠出现...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引起的毒性反应。方法:单次给药毒性试验——昆明种小鼠尾静脉注射药液1次,观察14 d内动物的反应。体外溶血试验——对不同清开灵注射液及其成分进行溶血试验。结果:在给药后很短时间内,随药物剂量增加,小鼠出现乏力、抽搐、昏迷甚至死亡的不同反应;高剂量组小鼠,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红细胞、白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含量偏低,在病理切片中显示肺部充血明显;用药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血清电解质(K+、Na+,Ca2+)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清开灵注射液拆方后的金银花、栀子在一定浓度条件下均可引起溶血,其中金银花的溶血作用最明显;不同批号的清开灵注射液在较高浓度下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溶血作用。清开灵注射液在体外对其致敏Balb/C小鼠和未经致敏Balb/C小鼠的溶血度无显著差异。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上的部分不良反应,可能是药液中金银花和栀子等引起血管内急性溶血而出现的,且溶血作用与过敏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 体外溶血试验 金银花 栀子
下载PDF
输血救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溶血性贫血危象患者配血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聪海 原敏 +4 位作者 张添新 黄燕雪 林小晶 林艺璇 甘玮玮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5期867-870,共4页
目的:输血救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溶血性贫血危象患者,卡式微柱抗人球法配血输血无效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溶血性贫血危象患者筛查相容血液。方法:卡式微柱抗人球法配血困难,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筛选卡式微柱... 目的:输血救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溶血性贫血危象患者,卡式微柱抗人球法配血输血无效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溶血性贫血危象患者筛查相容血液。方法:卡式微柱抗人球法配血困难,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筛选卡式微柱抗人球配血结果凝集但补体试验不溶血红细胞11.5单位再次输注。结果: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法共筛查36袋血液,为患者筛查6袋(共11.5单位)凝集-不溶血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结论:患者输注11.5单位凝集不溶血去白细胞后临床表现输血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输血后血红蛋白上升快,结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不红细胞 体外溶血试验 性贫危象 非霍奇金淋巴瘤
原文传递
猪链球菌3种毒力因子多细胞表位靶向DC重组蛋白DC3pep-SDZ的构建及安全性检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恩远 潘晨浩 +7 位作者 姜轩 李颖 赵瑞利 张欣 曾君 荣睿璠 金天明 于晓雪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6-422,共7页
为了研制2、3、9型猪链球菌(SS)通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S分泌型核酸酶A(SsnA)、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LDH)、锌转运蛋白(ZnuA)3种毒力因子的蛋白质一级结构、B细胞及辅助T(Th)细胞抗原表位、亲疏水性及抗原性... 为了研制2、3、9型猪链球菌(SS)通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S分泌型核酸酶A(SsnA)、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LDH)、锌转运蛋白(ZnuA)3种毒力因子的蛋白质一级结构、B细胞及辅助T(Th)细胞抗原表位、亲疏水性及抗原性、二级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后,预测获得了SsnA、DLDH和ZnuA具有亲水性和较好抗原性的B/Th细胞表位,将它们与12聚体树突状细胞靶向肽(DC3pep)序列串联后获得了重组氨基酸序列DC3pep-SDZ。经蛋白质理化分析DC3pep-SDZ分子质量约为44 ku,理论等电点(pI)为4.65,平均亲水性为-0.462,为亲水性蛋白。由生物公司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DC3pepSDZ,转化感受态细胞后经IPTG诱导表达后经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以可溶形式表达。表达产物利用亲和层析镍柱纯化,SDS-PAGE结果显示得到44 ku的纯化目的蛋白,纯化浓缩后经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检测,浓度为5.60 mg/mL。利用不同浓度纯化重组蛋白对2%猪红细胞悬液进行体外溶血试验,并对PK15、IPEC-J2细胞进行毒性试验,检测重组蛋白的生物安全性。体外溶血试验结果显示在5μg/mL~500μg/mL浓度范围内,DC3pep-SDZ蛋白对2%猪红细胞悬液溶血率低于5%;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经500μg/mL DC3pep-SDZ蛋白孵育后,PK15与IPEC-J2细胞的相对增殖率(RGR)分别为98.5%和99.6%,与对照组RGR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重组蛋白无明显毒性作用。本实验首次构建并表达了重组蛋白DC3pep-SDZ,该蛋白生物安全性良好,为后续分析其免疫保护效果、研发2、3、9型SS重组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亚单位疫苗 重组蛋白 体外溶血试验 细胞毒性
下载PDF
西林瓶和预灌封注射剂吸附破伤风疫苗的非临床制剂安全性研究
16
作者 朱楠 马伟 +7 位作者 陈雪 邵丽娟 黄元元 胡利平 胡文龙 葛海兵 王坚 沈微微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9-84,共6页
目的研究西林瓶和预灌封注射剂吸附破伤风疫苗在非临床阶段的安全性差异,为预灌封注射剂型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对西林瓶和预灌封注射剂吸附破伤风疫苗分别进行体外溶血试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和肌肉刺激试验以评价其制剂安... 目的研究西林瓶和预灌封注射剂吸附破伤风疫苗在非临床阶段的安全性差异,为预灌封注射剂型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对西林瓶和预灌封注射剂吸附破伤风疫苗分别进行体外溶血试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和肌肉刺激试验以评价其制剂安全性。取兔1只进行体外溶血试验,观察样品的溶血情况;取豚鼠36只进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观察豚鼠出现的全身反应及死亡情况;取兔16只进行肌肉刺激试验,观察注射局部的刺激反应,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种吸附破伤风疫苗在体外溶血试验中,对兔红细胞皆有凝聚作用,未见溶血;主动全身过敏试验中,在0.1 ml和0.5 ml致敏剂量下均未见过敏反应;肌肉刺激试验中,单次注射0.5 ml后注射部位肌肉可见轻度刺激性,停药后可恢复,与疫苗中含有铝佐剂相关。结论西林瓶和预灌封注射剂吸附破伤风疫苗安全性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灌封注射器 破伤风 体外溶血试验 主动全身过敏试验 肌肉刺激试验
原文传递
低温乙醇法和硫酸铵盐析法制备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17
作者 杨帆 熊小培 +1 位作者 邓龙兴 张智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2年第4期37-46,共10页
目的采用低温乙醇法制备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 lymphocyte porcine immunoglobulin,P-ATG),并对其进行多项非临床研究,同时与原硫酸铵盐析工艺制品(市售制品)进行非临床对比研究,评价2种制品在毒理特性方面的一致性。方... 目的采用低温乙醇法制备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 lymphocyte porcine immunoglobulin,P-ATG),并对其进行多项非临床研究,同时与原硫酸铵盐析工艺制品(市售制品)进行非临床对比研究,评价2种制品在毒理特性方面的一致性。方法给予新西兰兔的血管重复刺激性试验,评价2种制品对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新西兰兔红细胞的体外溶血试验,评价2种制品的溶血性;单次给药静脉注射SD大鼠进行毒性试验,评价2种制品的急性毒性;4周重复给药静脉注射SD大鼠进行毒性并伴随局部刺激性、免疫原性和毒代动力学试验,评价2种制品的长期毒性。结果2种工艺制品连续5 d静脉注射新西兰兔,未见局部刺激性;2种工艺制品体外对新西兰兔红细胞无溶血作用,不引起新西兰兔红细胞凝聚;供试品组(低温乙醇法)在累计剂量1560 mg/kg和市售对照组(硫酸铵盐析法)在累计剂量1640 mg/kg的情况下,单次静脉注射SD大鼠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相同,未显示出明显毒性,P-ATG(低温乙醇法)最大耐受量(maximum tolerance dose,MTD)>1560 mg/kg,为等效剂量的10.4倍,临床拟用剂量的62.4倍;供试品组(低温乙醇法)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每日剂量195、310、780 mg/kg的情况下,重复静脉注射SD大鼠未出现明显毒性;供试品组(低温乙醇法)中剂量组在每日剂量310 mg/kg和市售对照组(硫酸铵盐析法)在每日剂量410 mg/kg的情况下,重复静脉注射SD大鼠产生的毒性特征基本一致,毒性结果变化趋势也较为接近,P-ATG(低温乙醇法)的未见明显毒性作用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为780 mg/kg,为等效剂量的5.2倍,临床拟用剂量的31.2倍。结论低温乙醇法制品和硫酸铵盐析法制品的毒理特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乙醇法 硫酸铵盐析法 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管刺激试验 体外溶血试验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 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