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S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的MTT比色法优化及改进(英文)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昂 郭昱 吴梧桐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44-348,共5页
筛选测定HSS体外生物学活性的MTT比色法的最佳实验条件。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MTT显色反应的特点 ,确定适用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 1的最佳实验条件 ,并采用优化条件检测不同剂量下HSS的体外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SMMC772 1细胞数量与MTT... 筛选测定HSS体外生物学活性的MTT比色法的最佳实验条件。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MTT显色反应的特点 ,确定适用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 1的最佳实验条件 ,并采用优化条件检测不同剂量下HSS的体外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SMMC772 1细胞数量与MTT比色法的吸光度成正相关 ,线性良好。正交实验优化条件为 :5× 10 4 cells/ml细胞密度 ,6h后加入HSS ,最适浓度为 10 0 μg/ml,作用 3 6h后加入MTT溶液。MTT用量 5 0 μg ,孵育时间 6h ,DMSO溶解反应产物Formazan ,于5 70nm处测定吸光值。在优化条件下测定HSS体外生物学活性 ,灵敏度明显高于已发表的方法。一定剂量范围内 ,活性随剂量增加而增大 ,超过一定剂量后活性反而下降。应用优化的MTT比色法 ,以SMMC72 2 1细胞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 体外生物学活性 测定 MTT比色法 优化 肝刺激物质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下载PDF
rHu-TPO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沈琦 王威 刘大英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9-161,共3页
应用TPO依赖细胞株检测rHu TPO体外生物学活性。将TPO标准品和样品分别稀释到一定的浓度 ,加入到 96孔细胞培养板中 ,每孔加入TPO依赖细胞 ,在 37℃CO2 孵箱中培养 48h后 ,加入一种四唑化合物 ,再培养6± 2h ,在 492nm波长下测A值。... 应用TPO依赖细胞株检测rHu TPO体外生物学活性。将TPO标准品和样品分别稀释到一定的浓度 ,加入到 96孔细胞培养板中 ,每孔加入TPO依赖细胞 ,在 37℃CO2 孵箱中培养 48h后 ,加入一种四唑化合物 ,再培养6± 2h ,在 492nm波长下测A值。用TPO标准品做对照。根据剂量反应平行线法 ,计算出样品相对的体外生物学活性。该方法重复性好 ,回收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体外生物学活性 四唑化合物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生物学活性及不同转输方式的比较(英文)
3
作者 关俊宏 于宏伟 +5 位作者 潘尉然 杨涌杰 王成林 任长山 陈红 隋承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262-265,共4页
背景:利用肿瘤过继免疫和基因转移技术将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的载体导入运载细胞回输到体内,使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肿瘤局部高浓度表达,既可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又能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毒副作用。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 背景:利用肿瘤过继免疫和基因转移技术将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的载体导入运载细胞回输到体内,使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肿瘤局部高浓度表达,既可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又能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毒副作用。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生物学活性及不同转输方式对荷瘤裸鼠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0-01/2001-12在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和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完成。TJ8510细胞(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细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提供;实验动物:先天性无胸腺BALB/C裸鼠36只。方法:在肿瘤坏死因子α反转录病毒转移系统的建立及运载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制备的基础上,利用构建的单克隆病毒细胞株PLC-2和PLJC-5将标记基因NeoR和目的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导入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然后对其进行细胞增殖、肿瘤坏死因子表达、体外抗瘤活性的检测。将36只裸鼠接种肿瘤后随机分为6组,局部转输对照组、局部转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局部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静脉转输对照组、静脉转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对荷瘤裸鼠的治疗作用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基因转导前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②体外抗瘤活性的测定。③动物实验结果。结果: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3组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与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30d,可持续表达高水平的肿瘤坏死因子α。③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TJ8510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前两者相比杀伤活性有明显地提高(P<0.01)。④动物实验结果: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40d后,肿瘤局部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肿瘤体积小于局部转输对照组犤(307±42),(2048±278)mm3,P<0.01犦,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肿瘤体积小于静脉转输对照组犤(954±195),(1989±305)mm3,P<0.05犦。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能有效地表达肿瘤坏死因子,其在体外和荷瘤裸鼠体内的抗肿瘤效果明显高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静脉转输人脑胶质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人脑胶质瘤裸鼠皮下实体瘤生长无明显抑制效应,但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却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局部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较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提示过继免疫基因治疗胶质瘤以局部转输方式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疗法 神经胶质瘤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体外生物学活性 基因转导 杀伤肿瘤细胞 随机对照实验 中国医科大学
下载PDF
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法试验数据分析流程探讨
4
作者 董闪闪 段徐华 +2 位作者 吴利红 邵泓 陈钢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11期2085-2087,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规范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法试验数据分析流程。方法:参照美国药典通则<1034>介绍的生物检定试验数据分析流程,选择以抗TNF-α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的体外生物学活性试验数据分析为例,根据其国家药品注册标准、企业内控... 目的:探讨建立规范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法试验数据分析流程。方法:参照美国药典通则<1034>介绍的生物检定试验数据分析流程,选择以抗TNF-α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的体外生物学活性试验数据分析为例,根据其国家药品注册标准、企业内控标准及历史数据制定分析流程中系统适用性和样品适用性等各项评价指标的可接受标准,对1批抗TNF-α全人源单克隆抗体3次独立试验数据按照拟定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抗TNF-α全人源单克隆抗体3次独立测定的结果均符合各项系统适用性和样品适用性评价指标要求,3次独立结果合并计算的效价值和可信区间可作为有效结果出具报告值。结论:本研究参照美国药典尝试建立了规范的抗TNF-α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体外生物学活性试验数据分析流程,以期为其他药品的生物学活性测定试验数据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数据分析流程 系统适用性 样品适用性 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下载PDF
人促卵泡激素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贾慧 齐连权 +4 位作者 梁艳 常翠云 王鑫 徐俊杰 陈薇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5年第4期556-561,共6页
目的:建立人促卵泡激素(FSH)体外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以人卵巢颗粒细胞KGN为基质细胞,用不同浓度的FSH与KGN细胞表面的FSH受体结合,刺激细胞产生不同浓度的孕酮,通过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孕酮含量来评价FSH的生... 目的:建立人促卵泡激素(FSH)体外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以人卵巢颗粒细胞KGN为基质细胞,用不同浓度的FSH与KGN细胞表面的FSH受体结合,刺激细胞产生不同浓度的孕酮,通过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孕酮含量来评价FSH的生物学活性,结果用国际标准品进行校正;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与范围、回收率、精密度、耐用性进行验证;对市售FSH产品进行检测,并与传统动物体内活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KGN细胞对FSH有很好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专属性符合要求;线性范围为0.1~200 ng/m L,相关系数R2≥0.99;回收率为80%~120%;经3次重复测定,3批市售样品和3批自制样品的活性分别为(13.4±0.4)^(13.5±0.8)和(12.9±0.7)^(14.3±1.2)IU/μg,变异系数在15%之内;结果显示该方法有很好的耐用性。测定3批市售重组人FSH产品和1批尿源FSH国家标准品,其体外活性测定结果与传统动物体内活性测定结果一致。结论:建立并验证了一种利用KGN细胞体外测定FSH生物学活性的方法,有望代替传统的动物体内活性测定方法,可用于FSH的生物学活性评价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促卵泡激素 人卵巢颗粒细胞 细胞生物学活性 卵巢增重法 孕酮含量
下载PDF
SARS-CoV-2 mRNA疫苗通用体外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6
作者 王新竹 赵丹华 +3 位作者 苏歧 刘欣玉 姜崴 叶强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22-328,共7页
目的建立通用稳定的SARS-CoV-2 mRNA疫苗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期用于SARS-CoV-2 mRNA疫苗的质量控制。方法筛选能够对SARS-CoV-2各变异株S蛋白均能较好结合的ELISA试剂盒及转染细胞、细胞铺板浓度、转染剂量,建... 目的建立通用稳定的SARS-CoV-2 mRNA疫苗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期用于SARS-CoV-2 mRNA疫苗的质量控制。方法筛选能够对SARS-CoV-2各变异株S蛋白均能较好结合的ELISA试剂盒及转染细胞、细胞铺板浓度、转染剂量,建立SARS-CoV-2 mRNA疫苗体外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到1种对各变异株S蛋白均能良好结合的试剂盒,并确定了转染细胞为HEK293T、细胞铺板浓度为2.5×10^(5)个/mL、转染剂量为6孔板4μg/孔,建立了通用稳定的SARS-CoV-2 mRNA疫苗体外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满足检定需求。结论建立的SARS-CoV-2 mRNA疫苗体外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相对准确度、线性、中间精密度、范围良好,可用于SARS-CoV-2 mRNA疫苗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mRNA疫苗 体外生物学活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参考品的研制
7
作者 沈琦 王威 刘大英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23-224,共2页
目的 制备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参考品,为rhTPO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提供相对标准。方法 采用TPO依赖细胞株进行rhTPO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 效价测定9次。SD=0.1579.CV=14.1%,平均效价 为l100... 目的 制备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参考品,为rhTPO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提供相对标准。方法 采用TPO依赖细胞株进行rhTPO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 效价测定9次。SD=0.1579.CV=14.1%,平均效价 为l1000U/支,其他项目均达到国家标准品要求。参考品置-25℃保存6个月后稳定性良好。结论 作为参考品可 用于rhTPO体外生物学活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素 RHTPO 参考品 体外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工作标准品的制备 被引量:3
8
作者 袁涛 张珂 +6 位作者 李征 王智杰 邓杰 周宇 赵兆 饶海林 张雪梅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制备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6,rhIL-6)和聚乙二醇化rhIL-6(PEG-rhIL-6)理化工作对照品和rhIL-6冻干体外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用于PEG-rhIL-6制备过程中各步样品纯度、理化指标及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 目的制备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6,rhIL-6)和聚乙二醇化rhIL-6(PEG-rhIL-6)理化工作对照品和rhIL-6冻干体外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用于PEG-rhIL-6制备过程中各步样品纯度、理化指标及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制备rhIL-6和PEG-rhIL-6,并对其进行全面检定,作为理化工作对照品。另取精确定量的rhIL-6,用含冻干保护剂的缓冲液稀释分装冻干,制成冻干制品后对其进行全面检定及稳定性考察,作为体外冻干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结果两种理化工作对照品和冻干体外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各项常规检测指标均符合暂定规程要求;两种理化工作对照品结构分析结果证实与理论值相符;冻干体外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加速稳定性试验证明其体外活性稳定。结论制备的两种理化工作对照品和冻干体外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可用于PEG-rhIL-6中试工艺的研究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 白细胞介素6 理化对照品 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 工作标准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