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五指山裸花紫珠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对结肠癌体外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学武 姜靖雯 张永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69-2273,共5页
目的:探讨海南五指山裸花紫珠对结肠癌体外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HCT-8细胞和HCT-8/5-Fu耐药株细胞作为考查对象,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海南五指山裸花紫珠组、5-Fu组和联合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 目的:探讨海南五指山裸花紫珠对结肠癌体外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HCT-8细胞和HCT-8/5-Fu耐药株细胞作为考查对象,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海南五指山裸花紫珠组、5-Fu组和联合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耐药基因;Western blot检测IL-6/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海南五指山裸花紫珠和5-Fu可显著抑制HCT-8细胞和HCT-8/5-Fu细胞增殖,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海南五指山裸花紫珠25 mg/mL+5-Fu对HCT-8/5-Fu细胞耐药逆转倍数为1.88倍,海南五指山裸花紫珠50 mg/mL+5-Fu对其耐药逆转倍数为3.92倍。各给药组HCT-8细胞和HCT-8/5-Fu细胞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HCT-8细胞Bcl-2、HSP-27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海南五指山裸花紫珠组、联合组HCT-8/5-Fu细胞Bcl-2、HSP-27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除5-Fu组HCT-8/5-Fu细胞外,各给药组IL-6、STAT3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海南五指山裸花紫珠可通过激活IL-6/STAT3信号通路实现对结肠癌细胞体外耐药的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五指山裸花紫珠 IL-6/STAT3信号通路 结肠癌 体外耐药
下载PDF
临床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耐药变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雪云 王春 《辽宁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24-125,共2页
目的监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探讨其变化规律,为有效控制感染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3年本院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VITEK2系统鉴定菌种,并用KB纸片扩散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VITEK2系统测MIC)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耐药... 目的监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探讨其变化规律,为有效控制感染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3年本院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VITEK2系统鉴定菌种,并用KB纸片扩散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VITEK2系统测MIC)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耐药情况。结果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22.2%、25.4%、37.3%,增幅很大。对头孢噻肟等其他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亦有升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由2001年的8.7%,2002年的12.8%上升到2003年的27.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须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体外耐药 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 抗生素
下载PDF
东莞地区幽门螺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 被引量:1
3
作者 叶衬轩 虞瑞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9期200-202,共3页
目的研究东莞地区幽门螺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地区幽门螺杆菌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 8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取胃黏膜组织标本进行菌株培养、分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观察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88... 目的研究东莞地区幽门螺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地区幽门螺杆菌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 8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取胃黏膜组织标本进行菌株培养、分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观察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88份胃黏膜标本分离出63株幽门螺杆菌菌株,触酶、氧化酶、尿素酶生化反应均为阳性, 63株菌株均达到了幽门螺杆菌鉴定标准。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的耐药性最高,为76.2%,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分别为46.0%、34.9%。结论在临床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中采用抗菌类药物进行干预时选择合理药物,可有效提高抗菌类药物利用率,预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抗菌 体外耐药 情况
下载PDF
体外诱导耐药及相关基因检测
4
作者 张腾月 严梓晴 +1 位作者 马驿 丁月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75-78,85,共5页
[目的]了解常见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后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21种临床常见抗生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选取敏感药物进行体外诱导耐药试验,采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 [目的]了解常见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后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21种临床常见抗生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选取敏感药物进行体外诱导耐药试验,采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5个标准菌株均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鼠伤寒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敏感。与标准菌株相比,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耐药菌株中均检测出新出现的相关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arE在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标准菌株和耐诺氟沙星菌株中检测出,gyrB基因仅在肺炎链球菌的标准菌株和耐氧氟沙星菌株中检测出。在大肠杆菌中均检测出CS31A毒力基因,此外标准菌株中检测出fimH基因,耐多西环素菌株中检测出afa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菌株未检测出毒力基因,耐药菌株中均检测出oma87和tbpA基因;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仅在标准菌株中检测出毒力基因。[结论]说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更容易诱导菌株产生耐药基因,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无明显的相关性。细菌获得耐药性后,其毒力基因变化因菌株不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 基因 毒力基因 标准菌株 最小抑菌浓度(MIC)
下载PDF
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体外耐药模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建平 华春珍 周建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7-377,共1页
关键词 氨苄西林 流感嗜血杆菌 体外耐药模式分析 抗生素
原文传递
左氧氟沙星和美洛培南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外排机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曹敬荣 沈定霞 +2 位作者 白立彦 宋海英 周光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7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和美洛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诱导作用及诱导耐药的外排机制。方法:多步诱导法对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诱导耐药试验,对诱导出的菌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加与不加外排泵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萘酰胺)的最小抑...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和美洛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诱导作用及诱导耐药的外排机制。方法:多步诱导法对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诱导耐药试验,对诱导出的菌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加与不加外排泵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萘酰胺)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PCR法检测外排泵基因oprM和mexB,并扩增mexR基因进行DNA测序。结果:3株菌均诱导出稳定的耐左氧氟沙星和美洛培南的耐药株,MIC值与原菌比较分别增加了16倍~64倍和2倍~16倍,加外排泵抑制剂后左氧氟沙星的MIC值降低了4倍~8倍;3株菌诱导前后均扩增出外排泵基因oprM和mexB,mexR测序结果与GenBankU23763比较,核苷酸序列第222位(C→T),氨基酸序列(CTG→TTG)均为LEU,为无义突变,核苷酸序列第436位插入1bp(A)移码框。结论:左氧氟沙星和美洛培南可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获得性耐药,其耐药机制与主动外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诱导 主动 左氧氟沙星 美洛培南
下载PDF
环丙沙星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韩燕 卢加河 柳爱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2期2133-2134,共2页
目的:研究环丙沙星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外排泵机制。方法:多步诱导法对5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诱导耐药实验,应用外排泵抑制剂(CCCP)选择出外排泵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将上述铜绿假单胞菌诱导前后的菌株分别行增菌培养,提取... 目的:研究环丙沙星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外排泵机制。方法:多步诱导法对5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诱导耐药实验,应用外排泵抑制剂(CCCP)选择出外排泵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将上述铜绿假单胞菌诱导前后的菌株分别行增菌培养,提取外膜蛋白,行蛋白电泳,紫外凝胶成像后分析诱导前后外膜蛋白中OprM量的变化来研究环丙沙星体外诱导对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的影响。结果:诱导后的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外排泵阳性的为3株,蛋白电泳显示诱导后铜绿假单胞菌外膜中外排泵蛋白OprM含量明显增多。结论:环丙沙星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机制之一是增加细菌外膜外排蛋白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诱导 排泵 环丙沙星
下载PDF
烟曲霉伊曲康唑耐药株的体外诱导及与CYP51A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敖俊红 廖勇 +2 位作者 郝震锋 祝贺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53-255,258,共4页
目的构建烟曲霉体外诱导伊曲康唑耐药株,初步探讨与CYP 51A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含有伊曲康唑的固体培养基对烟曲霉进行梯度浓度体外诱导耐药,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诱导株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提取诱导株基因组,扩增唑类药物靶酶CYP 51A... 目的构建烟曲霉体外诱导伊曲康唑耐药株,初步探讨与CYP 51A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含有伊曲康唑的固体培养基对烟曲霉进行梯度浓度体外诱导耐药,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诱导株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提取诱导株基因组,扩增唑类药物靶酶CYP 51A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诱导获得8株烟曲霉体外诱导株,其中6株对伊曲康唑表现出耐药性。耐药株唑类药物靶酶CYP 51A基因发生G54(G54R,G54E)和L98H的点突变。结论伊曲康唑体外梯度浓度诱导是获得烟曲霉伊曲康唑耐药株的有效方法;烟曲霉对伊曲康唑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可能与唑类药物靶点基因CYP 51A的点突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伊曲康唑 诱导 CYP 51A基因
下载PDF
苦木注射液联用影响阿奇霉素细菌耐药的体外研究
9
作者 张杰 孙发鑫 +3 位作者 郭文娜 许晓蒙 杨昕 许卉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0年第4期501-504,共4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阿奇霉素联合苦木注射液对临床常见耐药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体外抑菌实验采用96孔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痢疾志贺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 本实验旨在研究阿奇霉素联合苦木注射液对临床常见耐药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体外抑菌实验采用96孔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痢疾志贺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部分抑菌指数(FIC);采用体外药物浓度递增法对联合用药后具协同作用的标准菌株进行诱导耐药,测定两药联合后对高度耐药菌株的MIC及FIC值.结果表明,阿奇霉素联合苦木注射液对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痢疾志贺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具协同抑菌作用,对系列阿奇霉素高度耐药菌均具协同抑菌作用.综上,阿奇霉素联合苦木注射液对临床常见耐药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木注射液 阿奇霉素 诱导 细菌敏感性试验 协同效应
下载PDF
58株致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布及耐药菌体外诱导耐药情况分析
10
作者 许恒贵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4期40-42,共3页
目的以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分析其耐药性分布,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通过体外诱导耐药,初步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临床分离得到的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实验,分析其耐药性分布。通过体... 目的以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分析其耐药性分布,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通过体外诱导耐药,初步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临床分离得到的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实验,分析其耐药性分布。通过体外诱导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模型,初步探讨其耐药机制。结果 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分离出3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5.2%。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布在ICU病房、呼吸内科以及神经外科。主要感染标本为痰液和分泌物。所分离到的58株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青霉素耐药率为98.3%。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布在门诊、ICU等科室,且耐药菌株的数量已不容乐观,应引起临床上的足够重视,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管理以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诱导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对天然植物成分诱导耐药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小勇 邹全明 +3 位作者 郭刚 刘开云 李玉红 解庆华 《中国药业》 CAS 2006年第18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是否会对乳香胶、大蒜油和黄连提取物产生耐药。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进行HP的体外耐药试验,另选临床耐药率很高的甲硝唑和目前抗HP疗效好的克拉霉素作同步试验;观察在药物浓度逐渐增加的培养基上转种的HP最低抑菌...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是否会对乳香胶、大蒜油和黄连提取物产生耐药。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进行HP的体外耐药试验,另选临床耐药率很高的甲硝唑和目前抗HP疗效好的克拉霉素作同步试验;观察在药物浓度逐渐增加的培养基上转种的HP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变化,将敏感性下降的诱导株在无药培养基上转种3次后检测MIC值,测定乳香胶、大蒜油和黄连提取物对甲硝唑敏感性下降诱导株的MIC值。结果在多步诱导培养过程中,未诱导出对乳香胶、大蒜油和黄连提取物耐药的HP菌株,而在含64倍MIC甲硝唑的培养基上菌株仍能生长。在培养过程中,菌株对甲硝唑的敏感性逐渐下降,MIC值逐渐升高至64μg/mL;甲硝唑耐药株(MR)在无药培养基上转种10次后得到的MR'的MIC值不变。乳香胶、大蒜油和黄连提取物对MR的MIC没有影响。结论HP对乳香胶、大蒜油和黄连提取物不易产生耐药性,且甲硝唑耐药株对三者仍保持敏感。乳香胶、大蒜油和黄连提取物是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抗HP感染的天然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香胶 大蒜油 黄连提取物 幽门螺杆菌 诱导
下载PDF
耐药性与敏感性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小鼠病死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卓颖 田艳丽 +3 位作者 廖勇 郎德休 敖俊红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63-266,共4页
目的研究阿萨希毛孢子菌氟康唑体外诱导的耐药株与其亲本菌株的致病性差异。方法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梯度浓度升高的方法诱导出对氟康唑耐药的环境株和临床株,不同菌株感染BALB/c小鼠,观察不同组小鼠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成功获得耐药... 目的研究阿萨希毛孢子菌氟康唑体外诱导的耐药株与其亲本菌株的致病性差异。方法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梯度浓度升高的方法诱导出对氟康唑耐药的环境株和临床株,不同菌株感染BALB/c小鼠,观察不同组小鼠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成功获得耐药表型稳定的耐药株(氟康唑MIC值>64 μg/ml),通过组织培养和活检组织病理确定建模成功。环境敏感组病死率为(57.50±3.54)%,环境耐药组病死率为(50.00±7.07)%,临床敏感组病死率为(77.50±3.54)%,临床耐药组病死率为(37.50±3.54)%。结论环境敏感株与环境氟康唑诱导的耐药株对小鼠的致病性无明显差异,而临床来源诱导的耐药株宿主体内致病性降低,具体机制需要后续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萨希毛孢子菌 氟康唑 诱导 病死率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耐药和交叉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碧浪 金秀萍 王家学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80-683,共4页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LEV)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PA)外排泵耐药和交叉耐药的机制。方法多步诱导法进行铜绿假单胞菌体外LEV诱导耐药试验,倍比稀释法测定诱导成功菌株诱导前后对LEV、环丙沙星(CIP)、司帕沙星(SPX)和加替沙星(GAT)的最小...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LEV)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PA)外排泵耐药和交叉耐药的机制。方法多步诱导法进行铜绿假单胞菌体外LEV诱导耐药试验,倍比稀释法测定诱导成功菌株诱导前后对LEV、环丙沙星(CIP)、司帕沙星(SPX)和加替沙星(GAT)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外排泵抑制剂(PaβN)筛选主动外排表型阳性菌株,PCR扩增诱导成功菌株外排泵MexAB-Opr M相关基因mex B、opr M和mexR,mexR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分析。结果 12株铜绿假单胞菌诱导出稳定的左氧氟沙星耐药株,且对CIP、SPX和GAT产生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7株诱导成功菌株主动外排表型阳性。PCR扩增mex B、opr M和mexR基因5株外排表型阴性菌株均阴性,7株外排表型阳性菌株中5株mex B、opr M和mexR均阳性、1株仅opr M基因阳性,mexR基因PCR产物测序结果与Gen Bank(NC002516)公布mexR基因比对,4株出现基因缺失、插入或替换突变,1株同源性为100%。结论左氧氟沙星可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获得性耐药,其耐药机制与主动外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绿假单胞菌 诱导 主动 交叉
原文传递
利奈唑胺对MRSA肺炎患者血清CRP与TNF-α水平影响及其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付生弟 谢辉 《中国药物评价》 2015年第6期340-343,346,共5页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患者血清CRP与TNF-α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入院治疗的62例MRSA肺炎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32例(利奈唑胺治疗)...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患者血清CRP与TNF-α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入院治疗的62例MRSA肺炎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32例(利奈唑胺治疗),对照组30例(万古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与TNF-α水平变化情况,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对试验组32例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32株MRSA进行体外耐药诱导实验,观察其耐药性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8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60.0%),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CRP与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血清CRP与TNF-α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通过检测血清CRP与TNF-α水平变化情况能够灵敏地判断出患者治疗是否有效,其灵敏度为93.5%(58/62);试验组治疗后患者病原菌的清除率(78.1%)显著高于对照组病原菌清除率(50.0%),P<0.05;同时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12.5%与16.7%;经过21次体外诱导,利奈唑胺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变化不大,耐药性最强者升高8倍,MIC值为4 mg·L-1。结论:利奈唑胺能够显著降低MRSA肺炎患者血清CRP及TNF-α水平,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且通过检测血清CRP及TNF-α水平变化能够灵敏地判断出药物疗效,同时利奈唑胺难以诱导MRSA对其产生耐药性,是一种具有优良特性的噁唑烷酮类抗生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肺炎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最低抑菌浓度 体外耐药诱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