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体外诱变 被引量:8
1
作者 马向东 黄春华 周俊初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3,共4页
综述了基因体外诱变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将其分为不依赖于PCR体外诱变和依赖于PCR体外诱变两大类。着重介绍了基因体外诱变最新突破即DNA Shuffling技术。
关键词 体外诱变 基因诱变 原理
下载PDF
基因体外诱变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向东 柯涛 +1 位作者 黄春华 周俊初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8-381,共4页
在PCR的过程中 ,采用 5 溴脱氧尿苷三磷酸 (BrdUTP)部分取代脱氧胸苷三磷酸 (dTTP)的方法 ,对克隆的野油菜黄单胞菌的α 淀粉酶基因进行了体外诱变。结果表明 ,BrdUTP浓度越高 ,诱变越强 ;浓度越低 ,诱变越弱。当BrdUTP浓度为dTTP的 0 ... 在PCR的过程中 ,采用 5 溴脱氧尿苷三磷酸 (BrdUTP)部分取代脱氧胸苷三磷酸 (dTTP)的方法 ,对克隆的野油菜黄单胞菌的α 淀粉酶基因进行了体外诱变。结果表明 ,BrdUTP浓度越高 ,诱变越强 ;浓度越低 ,诱变越弱。当BrdUTP浓度为dTTP的 0 1 %时 ,可以得到最多的正诱变结果。用LBSP鉴别培养基初筛 ,然后用Yoo改良法测定酶活 ,仅一轮诱变就获得了其表达产物α 淀粉酶的酶活分别降低了 5倍和提高了 2 0倍的两个突变基因。再以后者为PCR模板进行第二轮诱变 ,从而筛选到了α 淀粉酶的酶活提高 4 0倍的突变体。此诱变方法克服了用碱基类似物在体内诱变由于核酸复制酶等的校正作用而造成诱变无效的难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体外诱变 5-溴脱氧尿苷三磷酸(BrdUTP) Α-淀粉酶基因
下载PDF
白芍等4种中草药混合提取液体外诱变和抗诱变性研究
3
作者 佘素贞 孙美芳 +8 位作者 魏凌珍 王家骥 徐德祥 王取南 余陈斌 王思宏 刘子坤 邹文艺 张云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6期61-61,共1页
白芍等4种中草药混合提取液体外诱变和抗诱变性研究佘素贞,孙美芳,魏凌珍,王家骥,徐德祥,王取南,余陈斌,王思宏,刘子坤,邹文艺,张云友本文报道对4种中草药水溶性混合提取液(复合A)诱变性与抗诱变性实验结果。1材料和方... 白芍等4种中草药混合提取液体外诱变和抗诱变性研究佘素贞,孙美芳,魏凌珍,王家骥,徐德祥,王取南,余陈斌,王思宏,刘子坤,邹文艺,张云友本文报道对4种中草药水溶性混合提取液(复合A)诱变性与抗诱变性实验结果。1材料和方法白芍、枸杞、决明子、淫羊藿4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 体外诱变 提取液 抑制率 诱变作用 中草 敌克松 菌落数 染色体畸变 卫生毒理学
下载PDF
遗传毒理试验中的接触方法和浸提介质的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孙胶 薛淼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93,共3页
本文选用体外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试验方法,对硅橡胶在遗传毒理试验中的接触方式和浸提介质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材料浸提液接触和直接接触两种方式各具特点,同时使用,可互补各自的不足,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选用Eagle’s... 本文选用体外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试验方法,对硅橡胶在遗传毒理试验中的接触方式和浸提介质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材料浸提液接触和直接接触两种方式各具特点,同时使用,可互补各自的不足,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选用Eagle’s MEM培养液为浸提介质,可直接增减接触剂量,在某种程度上,比生理盐水浸提介质更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诱变 浸提介质 遗传毒理学
下载PDF
生物防治
5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10期61-63,共3页
933415用于生物防治昆虫的真菌:手段和趋势[会,英]/St Leger,R.J.…//Mol.Biol.Filame-ntous Fungi.-1992,45~63[译自 DBA,1993,12(8)。
关键词 定殖 致病性真菌 芽抱杆菌 晶体蛋白 生防因子 杀虫蛋白 体外诱变 荧光假单胞菌 螺原体属 尖音库蚊
下载PDF
普通鸡体有望“种植”抗禽流感基因
6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7年第6期32-32,共1页
扬州大学动科学院李碧春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已将抗禽流感的基因成功转入供实验的真核细胞内,并证明该细胞可抗鸡瘟病毒。这为抗禽流感的基因最终转入普通鸡体内“消灭”禽流感奠定了基础。李碧春介绍说。该科研小组的实验方式是将能产... 扬州大学动科学院李碧春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已将抗禽流感的基因成功转入供实验的真核细胞内,并证明该细胞可抗鸡瘟病毒。这为抗禽流感的基因最终转入普通鸡体内“消灭”禽流感奠定了基础。李碧春介绍说。该科研小组的实验方式是将能产生病毒抗体的基因从鸡体内克隆出来。通过人工方法对其进行体外诱变。使之成为有禽流感抗性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基因 鸡体 种植 实验方式 扬州大学 病毒抗体 体外诱变
下载PDF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of Ethanol-induced Hepatic Lesions:In Vitro Study
7
作者 Li-gang Cui Jin-hua Shao +2 位作者 Jin-rui Wang Jing Bai Yi-zhuo Zh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9年第2期81-85,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in evaluation of ethanol-induced lesions of liver. Methods Alcohol with a dose of 2 ml was injected into a fresh porcine liver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to crea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in evaluation of ethanol-induced lesions of liver. Methods Alcohol with a dose of 2 ml was injected into a fresh porcine liver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to create stiff necrosis. Then freehand elastography of the lesion from the identical scan plane was obtained with SONOLINE Antares system using VF10-5 probe at about every 30 seconds till 6 minutes later. The original high quality radiofrequency data were acquired through an ultrasound research interface which was provided by the ultrasound system. Then, corresponding elastograms were produced offline using cross-correlation technique and compared with gross pathology findings. Results Gray-scale sonogram showed a hyperechoic area with acoustic shadow below appeared immediately after alcohol injection. The hyperechoic area tended to be diffuse and its boundary to be illegible with time. On the contrary, the ethanol-induced lesion in elastogram appeared as a low swain hard region surrounded by high strain soft hepatic tissues, with clear but irregular boundaries. Sequential elastograms with the sketched lesion boundaries showed that the lesion area increased in the first 3 minutes after ethanol injection, and then reached a plateau which corresponding to gross specimen. Conclusion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is capable of detecting and evaluating the diffusion of ethanol-induced hepatic lesion, and more sensitive and accurate than routine son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OGRAPHY ULTRASOUND hepatic cirrhosis ETHANOL
下载PDF
一种降低dATP用量的简单易错PCR方法
8
作者 高义平 赵和 +3 位作者 吕孟雨 孙果忠 杨学举 王海波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3,共7页
易错PCR是基因体外诱变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通过在PCR体系中添加Mn2+、提高Mg2+浓度和dCTP/dTTP浓度等措施达到基因诱变的目的。【目的和方法】本研究在不添加Mn2+、不调整其它任何PCR成分的情况下,通过降低dATP浓度的底物不平衡作用,对... 易错PCR是基因体外诱变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通过在PCR体系中添加Mn2+、提高Mg2+浓度和dCTP/dTTP浓度等措施达到基因诱变的目的。【目的和方法】本研究在不添加Mn2+、不调整其它任何PCR成分的情况下,通过降低dATP浓度的底物不平衡作用,对洋葱抗菌蛋白基因Ace-AMP1和苏云金芽胞杆菌毒蛋白(Bt)基因cry1A(c)进行了PCR诱变。【结果】结果表明:随着dATP浓度的降低,序列变异率和碱基突变率均呈升高趋势。当dTTP/dCTP/dGTP∶dATP在20∶1-40∶1时,碱基突变率介于1.4%-1.8%之间,序列变异率介于77.8%-100%之间。【讨论和结论】该方法简化了常规易错PCR诱变中的条件优化过程,简单实用。降低dATP浓度的诱变方法主要引起AT→GC的变异,适用于提高靶基因GC含量的体外诱变。本研究降低单一底物浓度的诱变方法可以提高诱变基因的AT或GC含量,是对易错PCR诱变方法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错PCR 体外诱变 碱基突变 序列变异 洋葱抗菌蛋白基因 BT基因
原文传递
一株高产脯氨酸的嗜醋酸棒杆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卢伟宁 廖瑜玲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0-74,共5页
以嗜醋酸棒杆菌为出发菌株,经过片段化全基因组体外诱变、重组和连续的磺胺胍抗性筛选,获得一株L-脯氨酸的高产菌株。摇瓶发酵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生物素和硫胺素的最适用量分别为16%、300μg/L、400μg/L,最适pH为6.8~7.0,装液量为2... 以嗜醋酸棒杆菌为出发菌株,经过片段化全基因组体外诱变、重组和连续的磺胺胍抗性筛选,获得一株L-脯氨酸的高产菌株。摇瓶发酵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生物素和硫胺素的最适用量分别为16%、300μg/L、400μg/L,最适pH为6.8~7.0,装液量为25ml/500ml摇瓶,发酵培养72h后L-脯氨酸产率高达到75.6g/L,与对照相比提高了5%。考察了50L发酵罐中细胞生长对L-脯氨酸产量的影响,补料分批发酵结果表明(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06/h、0.08/h和0.1/h),比生长速率在0.08/h左右时L-脯氨酸的产率最高,L-脯氨酸的比生产速率QP达到0.091g/(g.h),产率高达82.1g/L,比优化前提高了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脯氨酸 体外诱变 电转化发酵优化 补料分批发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