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羟基红花黄色素A纳米粒处方工艺及体外释放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奕菲 杜利新 +3 位作者 魏起东 陆慧玲 郭志华 李雅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目的优化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纳米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评价。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为载体,利用改良的复乳法制备HSYA纳米粒,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实... 目的优化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纳米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评价。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为载体,利用改良的复乳法制备HSYA纳米粒,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最佳制备工艺;利用粒径测定仪、TEM扫描电镜仪、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并对其进行4℃储藏稳定性、生理介质中稳定性、冻干保护剂及体外释放率考察。结果优选出纳米粒最佳工艺处方为:pH为6.95,投药量为2.8 mg,载体用量为18.2 mg;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纳米粒粒径为(176.4±1.29)nm,多分散系数(Polydiseperse Index,PDI)为(0.152±0.014),Zeta电位为(-17.6±0.46)mV,包封率为(78.5±0.49)%,载药量为(7.3±0.07)%,纳米粒形态圆整,分散性好;在4℃储存环境下、不同生理介质中稳定性良好,最佳冻干保护剂为1%葡萄糖;纳米粒48 h体外释放率为85%。结论该优化方法合理可靠,所得纳米粒稳定性良好,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PLGA纳米粒 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 Box-Behnken响应面法 释放
下载PDF
氨苄西林诱导大肠杆菌内毒素释放体外研究实验
2
作者 张玲 李俐 +2 位作者 缪晓丽 张桂荣 王丽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7期711-712,共2页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释放 大肠杆菌 氨苄西林 研究 实验 革兰阴性细菌 抗生素的应用 细菌感染 抗生素治疗 培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释放膜微囊相对理想条件的体外实验研究
3
作者 金鑫 吴波 +4 位作者 毕晓云 陈晶砺 卢怀笋 钟转弟 温丽娟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896-1899,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考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释放膜微囊的相对理想条件。方法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5代后,再以血清和低氧为交互培养条件,分别进行有血清-常氧(Norm)、无血清-常氧(SF)、有血清-低氧(Hypo)及无血清-低氧(Hypo-SF)四种不...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考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释放膜微囊的相对理想条件。方法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5代后,再以血清和低氧为交互培养条件,分别进行有血清-常氧(Norm)、无血清-常氧(SF)、有血清-低氧(Hypo)及无血清-低氧(Hypo-SF)四种不同条件下的72 h培养,最后收集膜微囊进行观察鉴定,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膜微囊表面分子表达及蛋白定量。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样本照相均有观察到膜状结构,且其中心呈低密度区,多数膜结构直径不超过100 nm,部分发生聚集,整体形态学特征符合膜微囊特点;流式细胞术分析膜微囊的表面标记与来源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相似,二者均表达CD29、CD44、CD73及CD105,对CD31及CD45不表达,提示该膜微囊为来源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收获细胞数分别为Norm培养:(1.63±0.28)×108个,SF培养:(0.72±0.25)×108个,Hypo培养:(2.32±0.34)×108个,Hypo-SF培养:(1.48±0.33)×108个,Hypo培养显著高于Norm、SF、Hypo-SF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7、6.925、4.216,P<0.05),Hypo-SF显著高于SF培养(t=2.9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rm培养与Hypo-SF培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7,P>0.05)。膜微囊蛋白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Hypo培养、Hypo-SF培养、SF培养及Norm培养,相同细胞数量所产生的膜微囊蛋白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Hypo-SF培养、Hypo培养、SF培养及Norm培养。结论低氧是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释放膜微囊相对更为理想的条件之一,同时建议采用低氧条件下的无血清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膜微囊 释放 条件 实验
下载PDF
单抗诱发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体外细胞因子释放实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尉骁璐 孙建华 宫丽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85-1189,共5页
单克隆抗体引发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具有发病迅速、危害严重、难以预测和控制等特点。近年来,建立可靠的体内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因子释放实验(CRA)预测CRS的发生成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热点。该文着重从CRA的适用对象、方法... 单克隆抗体引发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具有发病迅速、危害严重、难以预测和控制等特点。近年来,建立可靠的体内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因子释放实验(CRA)预测CRS的发生成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热点。该文着重从CRA的适用对象、方法设计考虑因素、方法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为CRA预测平台的优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TGN1412 细胞因子释放实验 最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 临床前安全性研究
下载PDF
复方氯雷他定缓释胶囊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实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世杰 张小平 +1 位作者 宋旭莹 陆纪宏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9期1198-1200,共3页
目的研制复方氯雷他定缓释胶囊,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包衣造粒法制备速释微丸,然后以速释微丸为微芯,以丙烯酸树脂RS100为包衣材料采用包衣法制备缓释微丸,再将两种微丸以1:3混合得到最后的缓释微丸。结果经释放度测定表... 目的研制复方氯雷他定缓释胶囊,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包衣造粒法制备速释微丸,然后以速释微丸为微芯,以丙烯酸树脂RS100为包衣材料采用包衣法制备缓释微丸,再将两种微丸以1:3混合得到最后的缓释微丸。结果经释放度测定表明,速释微丸和增质量14%的缓释微丸以1:3配比制得的缓释胶囊,缓释效果最佳。结论复方氯雷他定缓释胶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雷他定 复方 制备 释放实验
下载PDF
氧氟沙星缓释药栓的研制及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研究
6
作者 贺乐荷 陈建斌 +2 位作者 曾水清 吴颖南 邓勇峥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 :研究可植入眼内的氧氟沙星缓释药栓的体外药物缓释过程和效果。方法 :将分子量 (MW)各为 6 12 0和 12 5 5 0的聚乳酸分别混载 5 %和 10 %氧氟沙星制成药栓 ,并作体外药物释放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药物浓度测定。结果 :30 d内氧氟沙... 目的 :研究可植入眼内的氧氟沙星缓释药栓的体外药物缓释过程和效果。方法 :将分子量 (MW)各为 6 12 0和 12 5 5 0的聚乳酸分别混载 5 %和 10 %氧氟沙星制成药栓 ,并作体外药物释放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药物浓度测定。结果 :30 d内氧氟沙星体外释放率为 70 %~ 90 % ,释药时间与聚合物分子量呈正相关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缓释药栓 聚乳酸 释放实验
下载PDF
复方骨质增生贴剂体外透皮速率测定和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许英爱 戈延茹 +2 位作者 王雅君 金瑛 李凤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 :研究复方骨质增生贴剂 (CPH)的经皮吸收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皮接受液和释放接受液中指标成分—阿魏酸的浓度。结果 :体外透皮实验和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 :阿魏酸在 2 4h内以一定的速率 0 .2 142μg·cm... 目的 :研究复方骨质增生贴剂 (CPH)的经皮吸收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皮接受液和释放接受液中指标成分—阿魏酸的浓度。结果 :体外透皮实验和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 :阿魏酸在 2 4h内以一定的速率 0 .2 142μg·cm-2 ·h-1恒速渗透 ,其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此外 ,该贴剂的体外释放速率为 14.5 3μg·cm-2 ·h-1/ 2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增生 透皮吸收 阿魏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速率 复方骨质增生贴剂 实验 释放
下载PDF
温性经筋通贴膏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袁伟彬 刘桂联 +1 位作者 吴涵 吴雪茹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4-537,共4页
目的考察温性经筋通贴膏的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装置,离体SD大鼠皮肤作为透过介质,以20%乙醇为接收液,采用双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接收液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 目的考察温性经筋通贴膏的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装置,离体SD大鼠皮肤作为透过介质,以20%乙醇为接收液,采用双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接收液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24 h累计释放百分率分别为:47.58%、29.16%、31.64%;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6.529 2,10.730 9,7.253 2μg·cm^(-1)·h^(-1);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24 h累计透过百分率分别为:6.83%,3.81%;平均透皮速度分别为1.867 4μg·cm^(-1)·h^(-1),0.695 9μg·cm^(-1)·h^(-1);促渗剂阴性贴膏中补骨脂素的透皮速率明显降低,异补骨脂素则未检出。结论温性经筋通贴膏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处方中的冰片和氮酮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均有促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经筋通贴膏 释放 透皮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LHRH类似物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增殖阻抑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金山 姚兵 +4 位作者 黄威权 黄高升 张远强 补永安 刘都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77-380,390,共5页
目的 :探讨黄体素释放激素 (LHRH)类似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 ,为阐明LHRH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资料。 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hHCC和大鼠肝癌细胞系FSK 790 2为研究对象 ,用MTT试验检测LHRH类似物对这两种肝... 目的 :探讨黄体素释放激素 (LHRH)类似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 ,为阐明LHRH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资料。 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hHCC和大鼠肝癌细胞系FSK 790 2为研究对象 ,用MTT试验检测LHRH类似物对这两种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LHRH类似物作用后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CNA和Bax蛋白表达以反映LHRH类似物对癌细胞增殖和程序性死亡指标的影响。 结果 :MTT试验表明 ,LHRH类似物可抑制hHCC和FSK 790 2的生长 ,并且这种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LHRH类似物作用后 ,肝癌细胞中G1/G0 期细胞比率上升 ,S期细胞比率下降 ,说明细胞生长停滞。LHRH类似物可使癌细胞中PCN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比率下降 (P <0 .0 5 ) ;而Bax阳性细胞比率增加 (P <0 .0 5 )。 结论 :LHRH类似物具有体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RH类似物 培养 肝癌细胞增殖 阻抑作用 实验研究 释放激素 MTT实验 流式细胞术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美斯地浓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10
作者 徐美玲 杨林 +2 位作者 廖红 胡雪原 张景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384-1389,共6页
背景:美斯地浓临床常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但其水溶性较强,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给药频率高,患者依从性差,因此提高其缓释作用对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目的:制备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以聚乳酸为载药材料,... 背景:美斯地浓临床常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但其水溶性较强,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给药频率高,患者依从性差,因此提高其缓释作用对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目的:制备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以聚乳酸为载药材料,采用复乳液中干燥法制备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运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优化处方,动态透析法进行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结果与结论:确定以二氯甲烷作为油相制备纳米粒,内水相与油相的比例1:10,聚乳酸浓度6%,外水相聚乙烯醇浓度3%,美斯地浓投药量40mg为最佳制备工艺,此条件制备的药物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67.59±1.46)%和(4.31±0.17)%。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937nm,圆球形,表面光滑,未观察到粘连现象。与美斯地浓游离药物相比,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存在突释现象,之后呈现缓慢释放特性,72h释放量为57.03%,提示成功制备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具有缓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纳米粒 美斯地浓 聚乳酸 药物释放 单因素 实验 缓释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宏军 王德翠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3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结核病诊断中的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结核病患者100例,其中肺外结核50例,肺结核50例,选择同期除了肺结核以外的肺部疾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结核菌素皮肤过敏实验(TST)、结核... 目的:探讨结核病诊断中的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结核病患者100例,其中肺外结核50例,肺结核50例,选择同期除了肺结核以外的肺部疾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结核菌素皮肤过敏实验(TST)、结核抗体检验(TB-AB)、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法(TB-IGRA)。结果:对照组的TB-IGRA、TST、TB-AB阳性检测率显著低于结核组(P<0.05);TB-IGRA诊断的涂阴、涂阳肺结核阳性率明显比TST高(P<0.05);TB-IGRA诊断的肺外结核、肺结核阳性率显著高于TST(P<0.05)。结论:使用TB-IGRA进行结核病诊断可靠性、敏感度、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菌素皮肤过敏实验 结核抗 干扰素释放酶联免疫检验
下载PDF
Gemcitabine纳米囊泡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12
作者 郑建军 贾林 +2 位作者 李皓 黄开红 帅心涛 《广州医药》 2008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GEMCITABINE 释放研究 纳米囊泡 临床受益率 制备 治疗实验 抗肿瘤药物 核苷酸代谢
下载PDF
替加氟缓释片体外释放的研究
13
作者 周芝芳 孙洁胤 +1 位作者 孙锡维 徐惠娟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替加氟缓释片的体外释放。方法对试制的6种替加氟缓释片进行体外溶出试验,并与市售替加氟普通片进行比较。结果普通片在2小时内几乎完全释放,而试制的6种缓释片2小时内释放药量约为29%~55%,8小时内释药为65%~89%。结... 目的研究替加氟缓释片的体外释放。方法对试制的6种替加氟缓释片进行体外溶出试验,并与市售替加氟普通片进行比较。结果普通片在2小时内几乎完全释放,而试制的6种缓释片2小时内释放药量约为29%~55%,8小时内释药为65%~89%。结论替加氟缓释片与普通片相比,有明显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氟缓释片 释放 实验 释放
下载PDF
贴剂的体外释放与渗透实验方法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司文轩 马迅 +2 位作者 王红霞 陈华 汪晴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2,共12页
贴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材料制成的供贴敷在皮肤上的,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柔性制剂。体外释放实验(in vitro release test, IVRT)和体外渗透实验(in vitro permeation test, IVPT)是进行贴剂的处方工艺优化、质量控制... 贴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材料制成的供贴敷在皮肤上的,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柔性制剂。体外释放实验(in vitro release test, IVRT)和体外渗透实验(in vitro permeation test, IVPT)是进行贴剂的处方工艺优化、质量控制和安全有效性评价等临床前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的实验设备和方法不同,所得实验样品和数据相互之间有差异,实验数据的准确度与精确度也不一样,因此IVRT&IVPT实验设备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建立是贴剂体外实验中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法规指南,总结了贴剂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各国药典对于IVRT的要求,综述了各个方法的差异;对于尚未有相关规范规定实验方法的IVPT,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实验设备类型和实验条件,并总结了不同设备的适用性和主要实验条件(温度、搅拌速度,接受液组成,选用的皮肤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介绍了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评判实验数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期望为贴剂的体外实验方法学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剂 透皮给药 释放实验(ivrt) 渗透实验(IVPT) 相关性(IVIVC) 实验方法学 垂直扩散池 水平扩散池 流通池
原文传递
γ-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杜月菊 李曼 +2 位作者 李倩 张珣 任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1期5-7,共3页
观察实验室γ-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对结核病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48例结核病患者采取不同实验室检验方法,分析其诊断情况。结果:实验组诊断阳性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结核病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后对患者... 观察实验室γ-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对结核病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48例结核病患者采取不同实验室检验方法,分析其诊断情况。结果:实验组诊断阳性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结核病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后对患者的生命威胁性较强,需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利用γ-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法进行诊断,能够显著提高结核病的诊断效果,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实验室诊断 γ-干扰素释放酶联免疫检验 结核分枝杆菌 IGG 蛋白芯片法 阳性率
下载PDF
白屈菜红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义军 叶晓楠 +3 位作者 林春盛 孙健 车明徽 侯立强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11期2348-2353,共6页
目的制备白屈菜红碱固体脂质纳米粒(CHE-SLN),考察其理化性质,并评价其体外释放作用。方法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CHE-SLN,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工艺,对最优处方加以明确,并对制得的CHE-SLN进行理化性质考察;借助动态透析法对CH... 目的制备白屈菜红碱固体脂质纳米粒(CHE-SLN),考察其理化性质,并评价其体外释放作用。方法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CHE-SLN,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工艺,对最优处方加以明确,并对制得的CHE-SLN进行理化性质考察;借助动态透析法对CHE-SLN与药物溶液的体外释药性能展开考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屈菜红碱的含量,之后在累积释药百分率基础上,对各释药模型进行有效拟合处理。并采用MTT法检测CHESLN对肝癌HepG2细胞的毒性。结果CHE-SLN显示白色外观,具均一、滑润表面。可迅速分散为乳白色且可见乳光的胶体溶液,具有良好的再分散特征,经电镜发现,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为类球状实体粒子,具良好的分散性,外观较为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包封率、电位依次为(106.3±2.5)nm、(63.84±3.9)%、(-21.4±1.8)mV,其体外释放试验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细胞毒性实验表明白屈菜红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对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成功制备了CHE-SLN,其再分散性、形态与外观皆符合要求;在体外释放行为方面,与一级动力学方程一致。其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屈菜红碱 脂质纳米粒 正交实验 制备工艺 释放
下载PDF
温通膏方微针贴剂的体外释放与透皮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涵 梁诗敏 +1 位作者 吴雪茹 吴康郁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418,共5页
目的考察温通膏方微针贴剂的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温通膏方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1)体外释放试验:采用药物透皮扩散池,配制不同浓度(10%、20%、30%、40%)的乙醇-生理盐水溶液作为接收液,分别在1、2... 目的考察温通膏方微针贴剂的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温通膏方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1)体外释放试验:采用药物透皮扩散池,配制不同浓度(10%、20%、30%、40%)的乙醇-生理盐水溶液作为接收液,分别在1、2、4、8、12、24 h等6个时间点取样分析;绘制累积释放率(Q/%)-时间(t/h)曲线,根据释放规律选择Higuchi方程模型和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分析。(2)体外透皮实验:制备离体大鼠皮肤,以20%乙醇-生理盐水作为接收液,分别在1、2、4、8、12、24 h等6个时间点取样分析;绘制累积透过率(Q/%)-时间(t/h)曲线,选择零级动力学模型、一级动力学模型和Higuchi方程模型对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选择20%乙醇-生理盐水为最佳接收介质,温通膏方微针贴剂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24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34.980%、30.623%;温通膏方微针贴剂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24 h累积透过率均优于温通膏凝胶剂,分别为8.546%、6.949%。结论将温通膏方开发成微针贴剂,能有效降低皮肤屏障作用,增强药物吸收,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膏方微针贴剂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释放 透皮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新型铜药复合IUD的体外药物释放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娜 彭敦仁 +1 位作者 张杰 王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98年第2期59-60,共2页
目的:检测铜药复合型IUD中LNG在体外长期释放的稳定性。方法:在体外释放介质中连续测定药物释放1年。结果:测得平均日释放量为6.23±0.22μg。在稳态释放阶段药物释放速率是一个常数。铜材溶蚀对药物释放无影响。结论:研究证明IUD中... 目的:检测铜药复合型IUD中LNG在体外长期释放的稳定性。方法:在体外释放介质中连续测定药物释放1年。结果:测得平均日释放量为6.23±0.22μg。在稳态释放阶段药物释放速率是一个常数。铜材溶蚀对药物释放无影响。结论:研究证明IUD中LNG体外释放率稳定,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Cu-IUD 实验 释放 稳定性
下载PDF
尼美舒利缓释片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稳生 方夏琴 +2 位作者 王璐璐 张宇佳 马书键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0-652,共3页
目的考察制备尼美舒利骨架缓释片的最佳缓释材料、缓释材料含量和制片压力。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从片剂外观、释放度确定缓释片处方和工艺。结果通过指标评价体系比较3种缓释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kollidon和卡波姆]的性能,其中ko... 目的考察制备尼美舒利骨架缓释片的最佳缓释材料、缓释材料含量和制片压力。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从片剂外观、释放度确定缓释片处方和工艺。结果通过指标评价体系比较3种缓释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kollidon和卡波姆]的性能,其中kollidon压片性能最佳,片剂外观完整光滑,指标得分均达12分(总15分),HPMC缓释性能最佳。通过最佳处方和工艺制得的3批骨架片外观完整光滑,缓释片释放行为最接近Higuchi释放,12 h平均累积释放达96.05%。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美舒利 缓释 正交实验 释放
下载PDF
苯海拉明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考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孟莹 郭欣 +1 位作者 柳阳 朱艳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89-892,共4页
目的优选苯海拉明凝胶剂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苯海拉明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44∶55∶1),检测波长258 nm。使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作为体外释药装置,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卡波姆940浓度、丙... 目的优选苯海拉明凝胶剂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苯海拉明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44∶55∶1),检测波长258 nm。使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作为体外释药装置,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卡波姆940浓度、丙二醇用量、75%乙醇用量及PEG-400用量对处方工艺的影响。结果苯海拉明凝胶24h内累积释药率82.7%,体外透皮实验24 h内凝胶剂累积透皮率1.49%,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苯海拉明凝胶具有较好的体外释放和透皮性能,凝胶剂适合作为苯海拉明经皮制剂的给药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海拉明 凝胶 释放 正交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