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青稞γ-氨基丁酸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降血糖活性
1
作者 孙康娜 丁红艳 +3 位作者 李岩 院珍珍 韩丽娟 叶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127-133,共7页
该试验以黑青稞为原料,以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为响应指标,探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GABA含量的影响,并进行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将3个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青稞... 该试验以黑青稞为原料,以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为响应指标,探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GABA含量的影响,并进行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将3个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青稞提取GABA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90 min、液料比3∶1(mL/g),在该条件下,黑青稞中GABA含量为(0.338±0.012)mg/mL,与模型理论值0.341 mg/mL接近,说明响应面模型可较好地优化黑青稞GABA的提取工艺。黑青稞中GABA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为(72.41±0.43)%,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82.29±0.38)%,表明其具有较好的体外降血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青稞 γ-氨基丁酸(GABA) 提取工艺 优化 体外降血糖活性
下载PDF
黄刺多糖中单糖含量与体外降血糖活性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岳庆明 韩丽娟 +2 位作者 邓永蓉 马娜娜 赵玉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33,共12页
基于糖脂毒性(glucolipotoxicity,GLTy)诱导的RIN-m5F胰岛细胞模型及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共同探究不同产地黄刺多糖(Berberi dasystachya polysaccharides,BDPs)降血糖活性,以期探究其单糖含量与降血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以青... 基于糖脂毒性(glucolipotoxicity,GLTy)诱导的RIN-m5F胰岛细胞模型及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共同探究不同产地黄刺多糖(Berberi dasystachya polysaccharides,BDPs)降血糖活性,以期探究其单糖含量与降血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以青海省5个地区黄刺浆果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5种不同产地BDPs(Ⅰ~Ⅴ),明确BDPs化学组成及初级结构,探讨BDPs体外降血糖活性及对GLTy损伤的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揭示BDPs单糖含量与降血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BDPs均是由β-糖苷键连接且具有吡喃糖环骨架构型的不具备三螺旋构象的杂多糖,在200℃以下表现出优良的热稳定性。另外不同产地BDPs单糖组成及分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产地BDPs均展现了良好的体外降血糖活性,其中BDPs-I对α-淀粉酶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制率高达67.41%(P<0.05)。此外,不同产地BDPs对GLTy诱导的RIN-m5F胰岛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中BDPs-I具有最优的细胞增殖活性,可有效清除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等单糖与α-淀粉酶抑制率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甘露糖与活性氧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本研究为黄刺浆果资源在降血糖活性方面的利用及开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刺多糖 单糖 RIN-m5F胰岛细胞 体外降血糖活性 糖脂毒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藤茶复合袋泡茶的研制及其体外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冬梅 李春莲 文炎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8-236,共9页
该研究以藤茶、青钱柳和桑叶为原料,研制藤茶复合袋泡茶,并评价其体外降血糖作用。以感官评分、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藤茶、青钱柳和桑叶复合配比、茶袋包装材料、冲泡水温、浸泡时间和加水量对藤茶复合袋... 该研究以藤茶、青钱柳和桑叶为原料,研制藤茶复合袋泡茶,并评价其体外降血糖作用。以感官评分、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藤茶、青钱柳和桑叶复合配比、茶袋包装材料、冲泡水温、浸泡时间和加水量对藤茶复合袋泡茶品质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袋泡茶冲泡工艺。藤茶复合袋泡茶最佳工艺参数为:藤茶:青钱柳:桑叶配比为2:1:2(m:m:m)、茶包选用无纺布、冲泡水温85℃、浸泡时间4 min、加水量150 mL。此条件下,产品感官评分83分,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627.45μg/mL和200.05μg/mL,综合评分96.89分;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高达42.75%和38.85%,与阿卡波糖效果相当,远高于藤茶、青钱柳、桑叶单一或任两两组合袋泡茶。藤茶复合袋泡茶冲泡方便,汤色橙黄、清澈明亮、香气独特、口感微苦回甘,富含总黄酮、总多糖,降血糖作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青钱柳 桑叶 复合袋泡茶 冲泡工艺 体外降血糖
下载PDF
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功效成分、香气物质及体外降血糖功效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8
4
作者 饶炎炎 桑英 +5 位作者 唐琳琳 陈思睿 冯建文 傅茂润 刘亚敏 王金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2-230,共9页
以红树莓冻果为原料,研究不同发酵阶段红树莓果酒的功效成分(活性成分、有机酸含量)及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并以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体外降血糖功效的变化。结果表明,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 以红树莓冻果为原料,研究不同发酵阶段红树莓果酒的功效成分(活性成分、有机酸含量)及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并以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体外降血糖功效的变化。结果表明,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陈酿结束后为(18.00±0.07)%;活性成分、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总酚、花色苷在发酵第1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3.32±2.26)mg/L和(173.64±5.72)mg/L,黄酮在发酵第9天达到最大值为(67.03±0.30)mg/L,原花青素在发酵第5天达到最大值为(6.38±0.04)mg/L;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在发酵第5天达到最大值为(90.18±0.77)%,α-淀粉酶抑制率在发酵第1天达到最大值为(87.93±2.10)%;果酒发酵期间,有机酸除L-苹果酸升高、柠檬酸降低外,其他有机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琥珀酸、乳酸变化最明显;陈酿期间,L-苹果酸呈缓慢升高趋势,琥珀酸先升高后缓慢降低,柠檬酸、乳酸、草酸、酒石酸和莽草酸呈降低趋势;红树莓果汁、红树莓果酒发酵和陈酿期间分别检测出18、46种和23种香气物质,其中红树莓果汁的主要香气物质为酮类(63.40%),经发酵后酮类物质减少,醇类和酯类物质有所增加,红树莓果酒中主要香气物质为酯类,癸酸乙酯、辛酸乙酯、甲酸异戊酯为发酵红树莓果中的特征性香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果酒 发酵 功效成分 香气物质 体外降血糖
下载PDF
孔石莼多糖锌结构表征与体外降血糖活性 被引量:25
5
作者 汤陈鹏 吕峰 王蓉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2-58,共7页
以孔石莼多糖为参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检测器联用法、刚果红实验、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对孔石莼多糖锌络合物的理化性质与... 以孔石莼多糖为参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检测器联用法、刚果红实验、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对孔石莼多糖锌络合物的理化性质与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并考察其对α-葡萄糖苷酶与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孔石莼多糖是由鼠李糖、岩藻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其单糖基的物质的量比为1.00∶0.06∶0.93∶0.45∶2.29∶0.07;经过络合锌改性后产物中孔石莼多糖的分子质量及其含量均明显下降,三螺旋结构消失,糖链中的-COO^-、-CH3、-OSO3^-等基团与Zn^2+发生了结合;孔石莼多糖锌的表面形貌变化明显,其分子尺寸较原多糖的减小,但其分子团聚性增强;且孔石莼多糖锌对α-葡萄糖苷酶与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均强于原多糖。说明孔石莼多糖经过络合锌改性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外降血糖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石莼多糖锌 结构表征 体外降血糖活性
下载PDF
石莼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及体外降血糖的活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汤宇青 吕峰 +1 位作者 林海兰 傅丽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2-707,共6页
测定、比较了脱蛋白前后石莼水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水合性质,体外吸附水、油脂、胆固醇等的能力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体外降血糖能力.结果表明:石莼脱蛋白SDF的分子空间结构和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其水合性质和体外油脂吸附... 测定、比较了脱蛋白前后石莼水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水合性质,体外吸附水、油脂、胆固醇等的能力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体外降血糖能力.结果表明:石莼脱蛋白SDF的分子空间结构和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其水合性质和体外油脂吸附力均极显著高于未脱蛋白SDF(P<0.01);未脱蛋白SDF对胆固醇的吸附力及体外降血糖的能力均极显著高于脱蛋白SDF(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莼 水溶性膳食纤维 脱蛋白 理化性质 体外降血糖能力
下载PDF
高温蒸煮-复合酶法制备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及体外降血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向辉 罗磊 +4 位作者 段雪莹 李瀚姝 赵一帆 杨浩昆 马潇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9-66,共8页
以绿豆皮为原料,采用高温蒸煮-复合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探讨不同因素对得率的影响,并探究其体外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蒸煮温度120℃、蒸煮45 min、木聚糖酶0.75%、纤维素酶1.5%、酶解... 以绿豆皮为原料,采用高温蒸煮-复合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探讨不同因素对得率的影响,并探究其体外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蒸煮温度120℃、蒸煮45 min、木聚糖酶0.75%、纤维素酶1.5%、酶解120 min、温度50℃,得率20.12%;高温蒸煮-复合酶处理后,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分别提升了49.86%、136.96%、103.54%;葡萄糖扩散抑制能力在60 min时提升了68.92%,葡萄糖吸附力在可溶性膳食纤维浓度为0.5%时提升了112.68%,α-淀粉酶最大抑制率提升了54.41%;动力学实验表明,可溶性膳食纤维处理前后对α-淀粉酶抑制类型均为非竞争型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皮 膳食纤维 高温蒸煮 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体外降血糖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刺梨汁体外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冯丹丹 胡萍 +6 位作者 许浩翔 张珺 石媛媛 吴文燕 李娟 左云洋 李久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2-219,共8页
为评价乳酸菌发酵刺梨汁的功能特性,对3株乳酸菌(副干酪乳杆菌SR10-1、干酪乳杆菌H1、发酵乳杆菌GZSC-1)的菌悬液、胞外分泌物及其发酵刺梨汁进行体外降血糖、降血脂能力探究。结果表明,降血糖能力上,SR10-1发酵刺梨汁对α-葡萄糖苷酶... 为评价乳酸菌发酵刺梨汁的功能特性,对3株乳酸菌(副干酪乳杆菌SR10-1、干酪乳杆菌H1、发酵乳杆菌GZSC-1)的菌悬液、胞外分泌物及其发酵刺梨汁进行体外降血糖、降血脂能力探究。结果表明,降血糖能力上,SR10-1发酵刺梨汁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最强,IC_(50)值为(3.10±0.34)mg/L;通过葡萄糖透析延迟指数(glucose dialysis retardation index,GDRI)反映样品对葡萄糖在肠胃道延迟吸收的能力,在透析30 min与60 min后,SR10-1发酵刺梨汁的GDRI最高,分别达到(92.62±4.31)%与(71.86±2.11)%,显著高于刺梨汁与H1、GZSC-1发酵刺梨汁(P<0.05);降血脂能力上,SR10-1发酵刺梨汁对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与胆固醇胶束的结合能力最强,分别为(1.10±0.03)、(2.57±0.18)mmol/mL与(2.78±0.06)μmol/mL;在抑制胰脂肪酶活性方面,刺梨汁的胰脂肪酶抑制率达到(58.87±3.44)%,强于发酵后的刺梨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SR10-1发酵的刺梨汁显著提高了其降血糖和降血脂的活性,为乳酸菌发酵刺梨制品的体外功能性评价和发酵菌种筛选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汁 乳酸菌 发酵 体外降血糖 血脂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式对铁皮石斛多糖及体外降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谭青云 袁永俊 +3 位作者 王丹 蒋林利 黄河 彭洁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2-206,共5页
以铁皮石斛为原料,选用传统热水提取法、酶法提取、闪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冻融提取法5种提取方式在各自最佳参数上提取铁皮石斛粗多糖,以多糖得率、平均分子质量、多糖纯度、多糖黏度、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和α-淀粉酶抑制率为指标... 以铁皮石斛为原料,选用传统热水提取法、酶法提取、闪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冻融提取法5种提取方式在各自最佳参数上提取铁皮石斛粗多糖,以多糖得率、平均分子质量、多糖纯度、多糖黏度、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和α-淀粉酶抑制率为指标对5种提取方式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冻融提取法所得铁皮石斛多糖得率和平均分子质量最高,多糖得率高达37.1%,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相对最高,这是由于冻融辅助法较好地保留了多糖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多糖 提取 体外降血糖
原文传递
沙棘叶复配茶的研制及其体外降血糖活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苏云 张俊 +2 位作者 韩毅丽 杜晨晖 贺润丽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7-96,共10页
采用沙棘茶叶、桑叶、决明子、菊花、山楂和甘草为原料研制沙棘叶复配茶,以感官评价、总黄酮含量等多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确定沙棘叶复配茶的最佳配方;并以总黄酮含量、茶多酚含量等为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复配... 采用沙棘茶叶、桑叶、决明子、菊花、山楂和甘草为原料研制沙棘叶复配茶,以感官评价、总黄酮含量等多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确定沙棘叶复配茶的最佳配方;并以总黄酮含量、茶多酚含量等为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复配茶的冲泡条件;最终评价其体外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复配茶最佳配方为沙棘茶叶3.0 g、桑叶1.5 g、山楂2.0 g、甘草2.5 g、菊花0.3 g和决明子1.0 g,最佳袋装工艺为滤纸袋净装量3.0 g。复配茶的最佳冲泡工艺为浸泡温度为96℃,浸泡时间为10 min,加水量为162 mL,浸泡次数为1次。此条件下茶汤的总黄酮含量为4.20 mg/g,茶多酚含量为5.24%,水浸出物含量为23.76%。体外降血糖试验结果表明,该复配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及对α-淀粉酶抑制率分别为(46.51±2.35)%、(16.02±1.18)%,其体外降血糖活性优良。该沙棘叶复配茶滋味醇厚,冲泡便捷并且具有降糖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叶 复配茶 配方优化 冲泡工艺 体外降血糖
原文传递
黑木耳多糖的磷酸化修饰、结构表征及体外降糖活性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玥彤 张闪闪 +3 位作者 李文意 于文浩 赵晓芳 刘婷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35,共7页
利用加压剪切联合萃取技术提取的黑木耳多糖为原料,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不同温度下进行磷酸化修饰,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及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磷酸化黑木耳多糖主要由木糖、果糖、甘露糖以及葡萄糖组成的杂多糖,随着温度的... 利用加压剪切联合萃取技术提取的黑木耳多糖为原料,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不同温度下进行磷酸化修饰,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及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磷酸化黑木耳多糖主要由木糖、果糖、甘露糖以及葡萄糖组成的杂多糖,随着温度的升高磷酸化黑木耳多糖相对分子质量明显下降,并出现三股螺旋结构。红外图谱显示在1205、898 cm^(-1)处出现了P=O及P-O-C的特征吸收峰。核磁共振光谱分析表明磷酸化修饰主要发生在C6位的羟基上,且在δ0~1.5范围内出现了磷酸基团中P的信号峰。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修饰后黑木耳多糖表面形貌变化明显,相比修饰前多糖更加细小、破碎。且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PAAP-4质量浓度为5.0 mg/mL时,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56.89%,体外降血糖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修饰 黑木耳多糖 结构表征 体外降血糖活性
下载PDF
芦笋老茎多糖体外抗氧化及降血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明 王瑶 +5 位作者 马超 王崇队 杨立风 范祺 张博华 孟晓峰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9-224,共6页
以芦笋老茎为原料,经提取、分离纯化获得芦笋老茎多糖,对不同浓度芦笋老茎多糖的DPPH·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还原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α-淀粉酶抑制率等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 以芦笋老茎为原料,经提取、分离纯化获得芦笋老茎多糖,对不同浓度芦笋老茎多糖的DPPH·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还原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α-淀粉酶抑制率等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芦笋老茎多糖浓度的增大,其对DPPH·的清除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存在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当浓度为3 mg/mL时,芦笋老茎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73.37%,与相同浓度的Vc清除率的差值约为20%。随着浓度的增加,芦笋老茎多糖对·OH清除率呈先上升后逐渐趋于平稳趋势,当浓度为1.5 mg/mL时,清除率可达90.56%,随后增速放缓;且当浓度低于1.5 mg/mL时,清除能力明显弱于Vc,高于1.5 mg/mL时,清除能力逐渐接近Vc。随着浓度的增加,芦笋老茎多糖的还原能力呈逐渐上升趋势,存在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且在相同浓度下,芦笋老茎多糖的还原能力要明显弱于Vc。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芦笋老茎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整体上存在一定的浓度依赖性,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抑制率呈逐渐增强随后略有降低趋势,当多糖浓度为7 mg/mL时抑制率最大,抑制率分别可达87.46%和90.91%。说明芦笋老茎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及降血糖作用效果,为芦笋老茎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应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老茎 多糖 抗氧化 体外降血糖
原文传递
空气膨化关键工艺对青稞藜麦姜米茶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毛湘雪 李霞雷 +5 位作者 杨洋 王官洋 肖猛 何江红 彭毅秦 丁捷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3年第2期30-34,共5页
本试验以青稞、藜麦为主原料,研制出了青稞藜麦姜米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空气膨化温度和时间对青稞藜麦姜米茶总酚含量、体外降血糖活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稞藜麦姜米茶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空气膨化温度180℃,空气膨... 本试验以青稞、藜麦为主原料,研制出了青稞藜麦姜米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空气膨化温度和时间对青稞藜麦姜米茶总酚含量、体外降血糖活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稞藜麦姜米茶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空气膨化温度180℃,空气膨化时间1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青稞藜麦姜米茶,汤色清澈透亮,茶味清香,鲜醇甘爽,此时青稞藜麦姜米茶的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空气膨化温度 空气膨化时间 总酚 体外降血糖 感官品质
下载PDF
铁皮石斛复配花茶制作工艺及其功能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孟洋 卢红梅 +4 位作者 杨双全 章之柱 陈莉 刘兵 王利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0-179,共10页
以铁皮石斛花为主要原料,将其与菊花、茉莉花进行复配,采用混料设计,以多糖、黄酮、多酚含量为考察指标,结合感官评价进行权重分析,确定铁皮石斛花复配茶的最佳复配比例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m(铁皮石斛花)∶m... 以铁皮石斛花为主要原料,将其与菊花、茉莉花进行复配,采用混料设计,以多糖、黄酮、多酚含量为考察指标,结合感官评价进行权重分析,确定铁皮石斛花复配茶的最佳复配比例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m(铁皮石斛花)∶m(茉莉花)∶m(菊花)=5∶1∶4为最佳复配比例,多糖、多酚、黄酮含量分别为18.89、30.85、51.27 mg/100mL。铁皮石斛花茶与铁皮石斛复配花茶水提物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IC 50分别为:石斛花茶0.89、3.51、8.76、1.34 mg/mL,石斛花复配茶0.49、4.20、5.70、0.78 mg/mL;铁还原能力测定最大吸光值分别为0.88、1.28。对α-葡萄糖苷酶及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IC 50值分别为:铁皮石斛花茶4.47、3.26 mg/mL;铁皮石斛花复配茶5.86、5.50 mg/mL,制备得到的铁皮石斛花复配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及一定的降血糖效果。研究结果为铁皮石斛花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多元化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最终得到兼具口感与功能性的铁皮石斛复配花茶,为铁皮石斛复配花茶的规模标准化加工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花 复配花茶 抗氧化 体外降血糖
下载PDF
酵母来源甘露聚糖提取纯化新方法及体外活性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琛仪 李涵 +1 位作者 曹桦强 张彭湃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7-174,共8页
采用高温浸提法提取酵母细胞壁中的甘露聚糖,采用Polar MC 60Q强阴离子交换柱法对粗多糖进行纯化,其纯化产物中无色素成分,蛋白含量为0.21%,甘露聚糖得率12.1%,除蛋白效果与Sevag法相当,操作更加快捷且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无环境污染... 采用高温浸提法提取酵母细胞壁中的甘露聚糖,采用Polar MC 60Q强阴离子交换柱法对粗多糖进行纯化,其纯化产物中无色素成分,蛋白含量为0.21%,甘露聚糖得率12.1%,除蛋白效果与Sevag法相当,操作更加快捷且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无环境污染。比较交换柱法纯化产物YM-1与Sevag法纯化产物YM-2的理化性质发现:2种纯化产物均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YM-1中甘露糖与葡萄糖的含量比R值为2.751,YM-2为7.815,提示2种纯化产物结构上可能有较大差异;继续考察纯化产物YM-1和YM-2的红外光谱性质与分子质量分布发现:纯化产物均具有多糖物质的特征峰,但YM-1与YM-2分子质量分布差异较大,交换柱对多糖结构确有影响;继续考察纯化产物的体外生物活性,发现2种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相近,但YM-1的体外降血糖活性更优。研究结果证明Polar MC 60Q强阴离子交换柱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纯化方法,同时也为后续试验提供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酵母 甘露聚糖 多糖结构 抗氧化活性 体外降血糖活性
原文传递
近江牡蛎糖胺聚糖降血糖及抗凝血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孔艳 禤日翔 +2 位作者 戴梓茹 范和良 农月睿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89-293,共5页
以近江牡蛎糖为原料,经酶解制得牡蛎糖胺聚糖粗制品,进行体外降血糖及抗凝血活性研究。根据不同浓度牡蛎糖胺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效果,选出抑制作用效果最佳的浓度,测定在不同反应时间的抑制作用效果以及对酶的动力学测定;... 以近江牡蛎糖为原料,经酶解制得牡蛎糖胺聚糖粗制品,进行体外降血糖及抗凝血活性研究。根据不同浓度牡蛎糖胺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效果,选出抑制作用效果最佳的浓度,测定在不同反应时间的抑制作用效果以及对酶的动力学测定;采用鲫鱼血作为血浆,以体外抗凝血原时间和抗凝血复钙时间来进行牡蛎糖胺聚糖的体外抗凝血评价。结果表明:牡蛎糖胺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最佳浓度为0.4 mg/mL,抑制率最高达到43.68%;作用时间10min抑制率达到最大,抑制率为66.7%;由动力学试验判断出牡蛎糖胺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为反竞争性抑制;牡蛎糖胺聚糖浓度为1 mg/mL时,抗凝血原时间与阳性对照肝素钠(0.1 mg/mL)的抗凝血原时间等效,同时使凝血的复钙时间的增加,呈现出非常好的抗凝血效果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糖胺聚糖 体外降血糖 抗凝血活性
原文传递
不同溶剂对槟榔壳多酚组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瑞平 李朝辉 王露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9-207,共9页
旨在研究传统溶剂(水、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和环保型低共熔溶剂(DESs)对槟榔壳提取物的多酚含量及组成、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丙酮槟榔壳提取液中多酚含量最高为15.36 mg GAE/g DW,3种DESs槟... 旨在研究传统溶剂(水、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和环保型低共熔溶剂(DESs)对槟榔壳提取物的多酚含量及组成、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丙酮槟榔壳提取液中多酚含量最高为15.36 mg GAE/g DW,3种DESs槟榔壳提取液中多酚含量在11.78~12.46 mg GAE/g DW之间,乙酸乙酯提取液中多酚最低。采用HPLC-ESI-DAD对其酚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DL-儿茶素和异鼠李素-3-O-半乳糖苷为槟榔壳提取液中的主要成分,且甜菜碱:乳酸和L-脯氨酸:乙二醇提取液中DL-儿茶素含量分别高达13.81、11.33 mg/g DW。此外,3种DESs提取液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还原能力(FRAP)和还原力(PR)活性均优于传统溶剂。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不同,其中50%丙酮、甜菜碱:乳酸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最有效的提取溶剂。主成分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溶剂对槟榔壳提取物中多酚和生物活性有显著影响。通过验证不同溶剂槟榔壳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以及降糖能力,对槟榔壳活性功能的评估及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壳 酚类 低共熔溶剂 抗氧化 体外降血糖
原文传递
Antioxidant and antidiabetic properties of tartary buckwheat rice flavonoids after in vitro digestion 被引量:19
18
作者 Tao BAO Ye WANG +6 位作者 Yu-ting LI Vemana GOWD Xin-he NIU Hai-ying YANG Li-shui CHEN Wei CHEN Chong-de SU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41-951,共11页
Oxidative stress and diabetes have a tendency to alter protein, lipid, and DNA moieties. One of the strategic methods used to reduce diabetes-associated oxidative stress is to inhibit the carbohydrate-digesting enzyme... Oxidative stress and diabetes have a tendency to alter protein, lipid, and DNA moieties. One of the strategic methods used to reduce diabetes-associated oxidative stress is to inhibit the carbohydrate-digesting enzymes, thereby decreasing gastrointestinal glucose production. Plant-derived natural antioxidant molecules are considered a therapeutic tool in the treatment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diabet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artary buckwheat rice flavonoids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 vitro digestion on their antioxidant and antidiabetic propertie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analysis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rutin as a major component and quercitrin as a minor component of both digested and non-digested flavonoids. Both extracts showed a significant antioxidant capacity, but digested flavonoids showed reduced activity compared to non-digested. There were some decreases of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ABTS),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DPPH) radical, and 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 of digested tartary buckwheat rice flavonoids compared with non-digested. Flavonoids from both group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production and α-glucosidase activity. Both digested and non-digested flavonoids markedly increased glucose consumption and glycogen content in Hep G2 cells. Tartary buckwheat rice flavonoids showed appreciable antioxidant and antidiabetic properties, even after digestion. Tartary buckwheat rice appears to be a promising functional food with potent antioxidant and antidiabetic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tary buckwheat rice FLAVONOIDS In vitro digestion Antioxidant activity Antidiabetic activ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