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扫描的成像质量及对头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陶磊 夏明武 李若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7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究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扫描的成像质量及对头颈部动脉斑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为研... 目的探究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扫描的成像质量及对头颈部动脉斑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头颈部CTA扫描(管电压120 kV,碘海醇350 mgI/ml);观察组患者接受头颈部低千伏(管电压100 kV)低浓度造影剂(碘克沙醇320 mgI/ml)CTA扫描,并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平均CT值、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平均基底动脉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平均噪声、碘摄入量、有效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患者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CTA扫描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CTA扫描对头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CNR、平均噪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CT值、平均基底动脉SNR、碘摄入量和有效辐射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CTA扫描对患者头颈部钙化斑块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SA(P<0.05)。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CTA扫描诊断血管狭窄与DSA检查具有一致性(Kappa=0.829,P<0.001)。结论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CTA扫描可获得与高电压高浓度造影剂CTA扫描相当的成像质量,并能有效减少患者碘摄入量和有效辐射剂量,对头颈部动脉钙化斑块的检出率较高,对血管狭窄的诊断与DSA一致,有利于协助患者的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千伏 低浓度造影 头颈部 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 成像质量 斑块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与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非克 任先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8期136-139,共4页
目的: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中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应用的价值及其差异。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12期间关于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 目的: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中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应用的价值及其差异。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12期间关于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检索词:“VA,photography,vertebralartery,Angiography,DSA,CTA,MRA″。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4-12期间关于3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检索词:“椎动脉,摄影,造影,DSA,CTA,MRA”。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献,并查找全文。排除重复性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有关影像学检测方法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的文献47篇,排除重复性研究17篇,纳入30篇。其中有关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11篇,有关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6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13篇。资料综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目前是椎动脉测量和相关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以较安全的CO2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代替碘油充当造影剂。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是随着CT技术的发展新兴的一种检查手段,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同属有创检查。在椎动脉检测中能很好的显示局部受压的部位原因及程度,但不能反映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流方向,甚至可能夸大血管狭窄程度。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属于无创检查。对正常椎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优势及适用性、准确性普遍公认。但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诊断还有着较大的争论和分歧。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种检测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无创性敏感性俱佳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检查将在临床椎动脉常规检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血管造影 对比研究 综述文献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阳明 储松 +1 位作者 郑绍昆 胡金余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诊断方法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诊断方法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可直观显示输尿管和下腔静脉的解剖关系。结论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能够在一次检查中获得传统多种方法经多次检查才能提供的影像信息,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以为术前计划和术中操作提供更多的解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尿路造影
下载PDF
双低剂量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汪劭川 曾一红 +2 位作者 孙政文 许馨予 成启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低碘对比剂剂量和低辐射剂量下施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2023年度疑似患有肺动脉栓塞的受检者60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CTPA检查,将受检者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低碘对比剂剂量和低辐射剂量下施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2023年度疑似患有肺动脉栓塞的受检者60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CTPA检查,将受检者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KV,碘对比剂剂量30~40ml(30例)和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V,碘对比剂剂量15mL(30例)均使用非离子型水溶性碘对比剂碘美普尔(400gl/100mL)。两组受检者均憋气扫描完成,比较两组受检者的CT值、背景噪声、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容积CT剂量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voI)、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CT值、背景噪声、SNR、DLP、CTDIvoI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其动脉栓塞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上选用双低剂量,能够减少受检者发生碘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npathy,CIN)并降低所承受到的辐射剂量,且双低剂量CTPA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检查可行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 双低剂量 碘对比剂 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下载PDF
微血管成像及CT血管造影联合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徐卫华 计玉芳 +1 位作者 陆赵阳 徐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究微血管成像(SMI)分级及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老年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患者ACI发生情... 目的探究微血管成像(SMI)分级及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老年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患者ACI发生情况分为ACI组95例和非ACI组85例。比较2组SMI分级、CTA、血清sdLDL-C水平,ROC曲线分析SMI分级及CTA联合血清sdLDL-C对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因素。结果ACI组血脂异常、舒张压、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非ACI组(P<0.01)。ACI组血清sdLDL-C水平高于非ACI组[(1.62±0.25)mmol/L vs(1.35±0.19)mmol/L,P<0.01],ACI组和非ACI组SMI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MI分级和CTA及血清sdLDL-C三者联合诊断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0.897~0.9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MI分级、CTA、sdLDL-C是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SMI分级及CTA联合血清sdLDL-C对老年高血压伴ACI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超微血流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高权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在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志硕 李锋 +1 位作者 梁长华 梁盼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50-153,158,共5页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高权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H)在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5~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体质量指数(BMI)为20~27 kg·m^(-2)的60例疑似冠状动...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高权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H)在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5~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体质量指数(BMI)为20~27 kg·m^(-2)的60例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采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行CCTA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组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80 kV、自动管电流500~1 300 mA,对比剂注射流速3.5~4.0 mL·s^(-1),对比剂碘海醇(350 g·L^(-1))剂量35~40 mL,采用DLIR-H法重建。对照组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00 kV、自动管电流500~1 040 mA,对比剂注射流速5.0~5.5 mL·s^(-1),对比剂碘海醇(350 g·L^(-1))剂量50~55 mL,采用多模型迭代重建50%算法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指标包括主动脉根部(AO)、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近段血管的CT值及冠状动脉CT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定性指标包括图像条纹伪影、血管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的评分。扫描结束后,统计患者CT剂量指数(CTDI)、放射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观察组患者AO、LAD和RCA的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LCX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的SN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的CN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条纹伪影、血管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ED、DLP、CT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BMI为20~27 kg·m^(-2)的患者,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DLIR-H可生成高质量的CCTA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高权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欧定锦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7期830-832,共3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黎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CTA检查...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黎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CTA检查。评估CTA的诊断效能,冠状动脉CTA病变部位分布和病变严重程度的检出率。结果DSA检查示阳性94例,阴性10例;CTA检查示阳性92例,阴性12例,以CAG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CTA检查的灵敏度为96.81%(91/94),特异度为90.00%(9/10),准确率为96.15%。以CAG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CAG检出阳性冠状动脉201例,CTA检出阳性冠状动脉196例,总检出率为97.51%;CTA检查示冠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动脉的检出准确率为别为98.19%、97.50%、97.73%、96.77%;对于冠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动脉病变部位,CTA和CAG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Fisher精确检验,P均>0.05)。CTA检查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检出准确率为别为95.92%、96.55%、98.25%、100.00%。对于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CTA和CAG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CTA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可准确定位冠状动脉病变的分布,精准评估冠脉的狭窄程度,CTA和CAG检查方法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造影 螺旋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颈动脉斑块分割初步研究
8
作者 吴秋雯 周书怡 +4 位作者 耿辰 李郁欣 曹鑫 耿道颖 杨丽琴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自动分割头颈部CTA图像中的颈动脉斑块。方法通过结合阈值分割和区域生长算法的半自动血管分割,从CTA图像中分割出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其周围感兴趣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3D)-Unet网络模型进行颈动脉斑... 目的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自动分割头颈部CTA图像中的颈动脉斑块。方法通过结合阈值分割和区域生长算法的半自动血管分割,从CTA图像中分割出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其周围感兴趣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3D)-Unet网络模型进行颈动脉斑块的识别和分割,将41例患者的CTA图像用于训练,9例患者的CTA图像用于测试,计算斑块识别率评估实验结果。结果半自动血管分割方法从原始图像中分割出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颅外段,分割结果与高年资影像科医师识别结果一致。通过3D-Unet网络模型进一步对斑块进行检测和分割,取得较好的结果,经统计,斑块检出率达到82.76%(24/29),亦能识别体积相对较小的钙化斑块。结论血管分割和3D-Unet网络模型对颈动脉斑块的分割效果较好,为进一步的CTA颈动脉斑块分析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分割 三维-Unet
下载PDF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特征
9
作者 张威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8-8,共1页
本文描述了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体层摄影(CT)特征,“便于与脑膜瘤鉴别。作者对34例经病理证实的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CT所见作了回顾性复习,评估了肿瘤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脑积水、水肿及占位效应的表现;肿瘤... 本文描述了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体层摄影(CT)特征,“便于与脑膜瘤鉴别。作者对34例经病理证实的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CT所见作了回顾性复习,评估了肿瘤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脑积水、水肿及占位效应的表现;肿瘤附着在硬脑膜的类型(宽基底或窄基底)及骨质变化(侵蚀、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 CT 脑积水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0
作者 王锡明 武乐斌 +3 位作者 邵广瑞 李振家 柳橙 周延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 通过对 3 0例病人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行血管造影检查的前瞻性研究 ,旨在提高MSCT(multi slicespiralCT)成像技术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先对 3 0例病人应用MSCT行轴位螺旋扫描 ,应用MSCT成像技术(MIP、SSD、4 D及CTVE... 目的 通过对 3 0例病人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行血管造影检查的前瞻性研究 ,旨在提高MSCT(multi slicespiralCT)成像技术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先对 3 0例病人应用MSCT行轴位螺旋扫描 ,应用MSCT成像技术(MIP、SSD、4 D及CTVE)将获得的轴位图像利用SGI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 所有病人中主动脉夹层 3例、主动脉瘤 2例 ,所有重建的大血管均能清晰的显示其主干及其 2 ,3甚至 4级分支。结论 MS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迭代重建算法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11
作者 黎佩君 黄飚 +3 位作者 梁长虹 朱文珍 冯结映 钟小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81-885,890,共6页
目的利用迭代算法重建的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的容积数据重组CT血管造影(PCTA)图像,分析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能力,探讨降低脑卒中CT检查辐射剂量的方法。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临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5例患者(605个动脉... 目的利用迭代算法重建的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的容积数据重组CT血管造影(PCTA)图像,分析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能力,探讨降低脑卒中CT检查辐射剂量的方法。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临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5例患者(605个动脉血管节段),使用256层螺旋CT进行头颅CT平扫、迭代算法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和常规头颅CTA检查。每个病例均分析11个节段的脑动脉,以常规CTA结果为标准,评估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CT灌注扫描有效剂量为2.12 mSv。CTA未见狭窄或狭窄程度<30%的580个节段血管中,PCTA仅1个节段血管显示与CTA不符;CTA提示狭窄程度≥30%但达闭塞的19个节段血管中,12个节段血管PCTA与CTA结果一致,PCTA夸大了另外7个节段血管的狭窄程度;CTA发现闭塞的6个节段血管与PCTA显示结果一致。PCTA与CTA对脑内动脉血管显示一致性检验的Kw值均>0.75。结论迭代算法的头颅CT灌注扫描辐射剂量明显减低,而且从CT灌注的容积数据重组的动脉图像与CTA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造影 迭代重建算法 辐射剂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在头颈部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程晓青 左长京 +4 位作者 田建明 邵成伟 王敏杰 生晶 萧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软件进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探讨新的半自动减影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100例患者经过头颈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期间使用特殊的头部固定装置利于图像配准,通过减影软件将增强前骨骼的三...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软件进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探讨新的半自动减影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100例患者经过头颈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期间使用特殊的头部固定装置利于图像配准,通过减影软件将增强前骨骼的三维模型从增强后的数据中减去,得到头颈部血管减影图像。(1)让1名有经验的操作者分别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常规血管成像和减影血管成像,记录图像处理时间。(2)让2位资深放射科医生双盲评价两种方法做出的头颈部动脉图像并按质量等级(1~5级)进行评分。结果:(1)两种图像处理方法所需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14.30±2.25minvs11.01±1.89min,P<0.01),减影组比常规组明显节省了时间。(2)两位盲法观察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87,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结合两位观察者的数据,常规法与减影法得到的头颈部动脉图像质量有统计学差异(评分为2.93±0.36vs4.22±050,P<0.05),减影法图像质量优于常规法图像。结论: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操作简便、省时,较好的克服了常规方法难以从骨骼中提取血管的难题,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减影技术 血管造影 狭窄 动脉瘤
下载PDF
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潘宇宁 黄求理 +3 位作者 叶贤旺 张杰 廉艳东 傅芬芬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烟雾病患者均行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扫描,并利用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重组且采用电影模式观看,同时完成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 目的:探讨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烟雾病患者均行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扫描,并利用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重组且采用电影模式观看,同时完成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的平扫容积图像、动态DSA图像及全脑灌注图像,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及颅底异常血管网,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9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及迂曲延长。全脑灌注图像中,显示平均通过时间(MTr)延长,为O.5-13.0s;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10例,降低幅度为26.0%。54.5%;局部脑血容量(rCBV)显示有8例在正常范围内,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30.0%-68.5%)。结论: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成像可以动态观察颅内血管的形态及动态血流信息,全脑灌注图像可以量化评价烟雾病患者全脑灌注情况,真正实现了全脑一站式容积扫描.对于烟雾病的诊断和评价脑组织血供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
下载PDF
CT尿路成像和静脉肾盂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郑宇朋 陶建华 +2 位作者 刘跃新 陈山 张光银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610-613,共4页
目的 比较CT尿路成像(CTU)和静脉肾盂造影(IVU)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准确率、放射线辐射剂量、检查费用等。探讨临床上CTU能否取代IVU。方法 共108例患者行IVU和CTU检查,男性78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42(18~71)岁。结石54例、肾囊肿3... 目的 比较CT尿路成像(CTU)和静脉肾盂造影(IVU)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准确率、放射线辐射剂量、检查费用等。探讨临床上CTU能否取代IVU。方法 共108例患者行IVU和CTU检查,男性78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42(18~71)岁。结石54例、肾囊肿3例、各种原因的输尿管梗阻16例、结核3例、腹膜后纤维化2例、膀胱癌16例、肾癌2例、输尿管癌2例、盆腔肿物2例、肾输尿管畸形3例、肾盂癌3例、正常3例。以临床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判断IVU和CTU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TU诊断准确率为90.43%,IVP诊断准确率为49.69%(P〈0.05)。其中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CTU 100%,IVP 78.40%;肾囊肿CTU 100%,IVP 11.11%;除结石肿瘤外的输尿管梗阻CTU 77.08%,IVP 8.33%;结核CTU 77.78%,IVP 11.11%;腹膜后纤维化CTU 100%,IVP 33.33%;膀胱癌CTU 89.58%,IVP 22.92%;肾癌CTU 100%,IVP33.33%;输尿管癌CTU83.33%,IVP50%;盆腔肿物CTU 100%,IVP 0%;肾盂癌CTU77.78%,IVP77.78%;肾输尿管畸形CTU83.33%,IVP 50%;正常CTU100%,IVP 88.89%。检查费IVU约600元,CTU约1600元。结论 CTU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IVU,但由于放射线辐射剂量远高于IVU、设备昂贵且检查费用高于IVU,故临床上CTU不能完全替代IV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静脉尿路造影 泌尿系疾病
下载PDF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的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56
15
作者 张圆圆 孟秀君 +3 位作者 田沈 车玉琴 林巧 颜丙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763-3768,共6页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成像(CTA)对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9—2014年收治的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成像(CTA)对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9—2014年收治的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68例,并先后行CDUS、CTA检查。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与DS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的相关性;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DUS、CTA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率≥70%、斑块形态、是否有溃疡的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DUS、CTA检查对斑块形态和溃疡检测的准确性;Kappa检验分析CDUS、CTA检查与DSA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CDUS(64.73±22.91)%、CTA(62.38±22.31)%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与DSA(62.52±22.31)%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22和0.992,P<0.05)。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血管条数为146条,<70%的血管条数为190条。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正确率分别为85.7%(288/336)、95.8%(322/336),灵敏度分别为83.6%(122/146)、94.5%(138/146),特异度分别为87.4%(166/190)、96.8%(184/19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6%(122/146)、95.8(138/14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4%(166/190)、95.8%(184/192)。CDUS、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Kappa值分别为0.709、0.915。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68条,不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68条;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有溃疡的血管条数为68条,无溃疡的血管条数为268条。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斑块形态的正确率分别为82.7%(278/336)、99.1%(333/336),灵敏度分别为84.8%(144/168)、98.8%(166/168),特异度分别为79.8%(134/168)、99.4%(167/16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9%(144/178)、99.4%(166/1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8%(134/158)、99.4%(167/169);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斑块形态的Kappa值分别为0.655、0.982。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溃疡的正确率分别为88.7%(298/336)、98.5%(331/336),灵敏度分别为85.3%(58/68)、94.0%(64/68),特异度分别为89.6%(240/268)、99.6%(267/26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4%(58/86)、98.5%(64/6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240/250)、98.5%(267/271)。CDUS检查诊断颈内动脉不规则斑块AUC为0.818〔95%CI(0.711,0.866)〕,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不规则斑块AUC为0.997〔95%CI(0.923,1.000)〕;CDUS检查诊断颈内动脉溃疡AUC为0.708〔95%CI(0.633,0.788)〕,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溃疡AUC为0.969〔95%CI(0.934,1.000)〕。CDUS、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溃疡的Kappa值分别为0.681、0.953。结论CTA检查对于颈内动脉狭窄率≥70%,不规则斑块和有溃疡的诊断具有简单可行且正确率高的优点,较CDUS占有明显优势,与金标准DSA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高度一致性,在一定情况下可代替DSA检查,避免其有创性和潜在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4
16
作者 蔡武 龚建平 +6 位作者 乔方 朱江涛 张伟 刘蓉 张博 钱爱民 曹勇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4-827,共4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24例行CTA和DSA检查,在CT工作站对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进行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24例行CTA和DSA检查,在CT工作站对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进行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后处理,并与DSA结果对照。结果 24例CTA显示共72支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25支血管存在狭窄性病变,重度狭窄18支,完全闭塞7支。CTA诊断血管低估1支,高估0支。以DSA检出血管狭窄程度≥70%为阈值,CTA对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96.0%,特异性100%,准确率98.6%,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7.9%。根据CTA检查结果行单纯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4例,同时行支架置入20例,共21枚。结论 64层螺旋CTA是评估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可靠方法,可作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术前评价的首选检查,为临床选择介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气囊扩张术 支架
下载PDF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与心血管造影对壁冠状动脉诊断价值的对比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绍娟 王利伟 +3 位作者 黄海青 高歌军 刘绍伟 张戈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4期47-49,68,共4页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心血管造影(CAG)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由CTCA和CTA确诊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图像,观察壁冠状动脉的发生部位、长度、埋藏深度及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同时分析壁冠...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心血管造影(CAG)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由CTCA和CTA确诊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图像,观察壁冠状动脉的发生部位、长度、埋藏深度及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同时分析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埋藏深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46例患者中CTCA与CAG共同发现心肌桥62段,其中LAD心肌桥45段(占72.6%),LCX心肌桥7段(占11.3%),RCA心肌桥10段(占16.1%)。CTCA诊断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6.8±2.5)mm,平均埋藏深度为(3.2±1.3)mm,平均狭窄程度(47.2±10.1%)。CAG诊断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5.3±1.9)mm,平均埋藏深度为(2.9±1.4)mm),平均狭窄程度(57.3±11.2%)。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埋藏深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深埋型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表浅型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严重。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有力检查方法,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计算机体层摄影 血管成像
下载PDF
CT尿路成像(CTU)诊断异位血管导致的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UPJO) 被引量:5
18
作者 鲁继东 郭剑明 +8 位作者 王杭 王国民 戎瑞明 张立 孙立安 林宗明 许明 朱同玉 张永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诊断异位血管导致的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以来本院收治异位血管导致的UPJO患者21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 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诊断异位血管导致的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以来本院收治异位血管导致的UPJO患者21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平均32岁。病变位于左侧8例,右侧13例。反复尿路感染10例,患侧腰背部胀痛8例,患侧肾绞痛5例,肉眼血尿3例,体检发现8例。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及CTU检查,同时采用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检查者16例,行膀胱镜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retrograde ureteropyelography,RP)者6例。结果 21例患者CTU检查均显示狭窄部位,其中20例患者发现肾下极异位血管而明确诊断,诊断正确率95.2%(20/21)。16例行IVU检查者2例未见患侧肾脏显影,14例患者显示患侧肾积水,仅2例患者显示肾盂输尿管狭窄部位。行RP检查6例,均显示狭窄部位,但未能明确原因。21例患者中共发现异位血管21根,动脉20根,静脉1根。20根动脉皆在CTU中显示而确诊,1根异位静脉于手术探查时发现。18根异位血管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后方通过,3根从前方通过。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证实为肾下极异位血管导致的UPJO,行开放手术异位血管离断术12例,同时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5例;行腹腔镜下异位血管离断术8例,同时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2例,1例行患肾切除术。17例获得随访,时间3~30个月,16例肾积水好转。结论 CTU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式,可以为异位血管导致的UPJO患者进行"一站式"检查(one-stop examination),在提供大量超过IVU诊断信息的同时避免RP检查的创伤和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尿路成像(CTU) 静脉尿路造影 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UPJO) 异位血管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经肝穿胆管造影及血管造影成像在胆管梗阻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爱珍 陈焕伟 +5 位作者 甘毅 陈涛 郑建忠 雍昉 黄慧玲 叶晖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24-122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穿胆管造影及血管造影成像在胆管梗阻病变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运用16层螺旋CT对45例胆管梗阻病变行胆管造影及血管造影多期扫描,重组胆管系统、肝动脉、门静脉的三维图像,对病变的部位、性质作出诊断,判...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穿胆管造影及血管造影成像在胆管梗阻病变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运用16层螺旋CT对45例胆管梗阻病变行胆管造影及血管造影多期扫描,重组胆管系统、肝动脉、门静脉的三维图像,对病变的部位、性质作出诊断,判断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对恶性肿瘤可切除性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作比较。结果45例胆管梗阻病例的CTA和43例胆管造影成像能满足诊断要求。对照手术和病理结果,定位诊断率为100%;整体定性诊断率为97.8%,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率为100%。36例手术探查患者中,判断肿瘤与肝动脉、门静脉关系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6%及94.4%。2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在评估肿瘤可切除性上,准确率为95%;在评估肿瘤不可切除性上,准确率为88.8%。统计学检验分析,Kappa值为0.795,提示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性极好。结论MSCT血管和胆管造影检查对判断胆管梗阻病变的部位、性质,门静脉、肝动脉受侵犯情况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在恶性肿瘤特别是高位胆管癌术前可切除性的评估以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胆管造影 胆管梗阻 评价研究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VR成像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韩磊 王志刚 +6 位作者 丁璇 冀勇 李卫国 张纪庆 邵广瑞 仲海 赵坤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颅内动脉瘤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CTA及...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颅内动脉瘤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CTA及DSA检查,CTA检查采用VR技术进行后处理,同时辅助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MIP),DSA常规行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造影。观察对比两者对瘤体和瘤颈的大小、比率,分叶、分支毗邻的显示情况。结果经CTA VR发现颅内动脉瘤35例共41个,经DSA检查证实颅内动脉瘤35例共42个。VR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89.1%。容积重建成像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形态、分支及与临近结构的关系,对于动脉瘤瘤体/瘤颈比也有准确的显示。结论CTA VR成像可获得与DSA相近的检查结果,对了解颅内动脉瘤的三维结构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将DSA与CTA技术结合将有利于更全面、准确地诊断和观察颅内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