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引导下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培培 段诗苗 +5 位作者 江浩 吴云来 张雷 徐全敬 申建 赵家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634-1636,1642,共4页
目的:利用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获取的数据分析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在临床靶区-计划靶区外放间距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将治疗前行MVCT扫... 目的:利用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获取的数据分析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在临床靶区-计划靶区外放间距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将治疗前行MVCT扫描获取的图像与模拟CT的图像进行配准,记录X(左右)、Y(头脚)、Z(腹背)和ROLL(沿横截面旋转)四个方向的误差并对其分析。结果:≥70岁病人在X、Z和ROLL三个方位的摆位误差均大于<70岁病人(P<0.01),在Y方向上两年龄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显示,X轴和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3 mm,Z轴方向的主要集中在3.1~6 mm;横断面旋转误差分布在区间0°~、1.1°~和2.1°~的分别为537(88.2%)、62(10.2%)和10(1.6%)。体膜固定与颈胸膜固定病人的摆位误差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Y轴方向和ROLL轴方向上采用体膜固定方式病人的摆位误差大于颈胸膜(P<0.01)。在Y轴方向上女性摆位误差大于男性(P<0.05),X、Z和ROLL方向不同性别间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固定方式治疗食管各有优点与缺点,临床医生在勾画靶区外放距离时应考虑病人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年龄、性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摆位误差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食管肿瘤
下载PDF
小儿颈部包块的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红丽 廖承德 +2 位作者 张渝华 石浩 张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包块的临床及影像诊断经验,分析评价CT在诊断小儿颈部包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本院颈部包块26例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及CT检测颈部包块起源的位置、密度、边缘情况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CT...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包块的临床及影像诊断经验,分析评价CT在诊断小儿颈部包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本院颈部包块26例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及CT检测颈部包块起源的位置、密度、边缘情况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CT诊断颈部包块发生于颈前区7例、颈外侧区13例、其他部位及不能明确者6例。低密度者8例,等密度、高密度者各2例,混杂密度14例;炎症性包块13例,先天性包块11例;甲状腺炎性包块1例;口咽部纤维、脂肪组织瘤样增生1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小儿颈部包块的较佳方法,结合病史及体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包块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儿童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胡玉敬 边艳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尤其在定位隐匿部位的结核病病灶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另外,病灶的代谢情况能反映炎性细胞的活化程度,^(18)F-FDG PET/CT能客观判断结核分枝杆菌的稳定状态和病灶活动性。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8)F-FDG PET/CT可先于常规影像学检测获得优于细菌学评估的早期治疗疗效。^(18)F-FDG PET/CT实现了从代谢角度探讨结核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机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个体化,对整合结核病的医学诊疗模式和治疗策略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对^(18)F-FDG PET/CT显像在结核病诊治中主要应用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下载PDF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志程 邓新源 梁菊香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4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3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例EGIST临床资料和CT、MRI检查资料。结果9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肠系膜3...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3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例EGIST临床资料和CT、MRI检查资料。结果9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肠系膜3例,大网膜2例,腹腔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腹壁1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影,3例内部密度均匀,6例内部密度不均,可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并可见线条状强化的肿瘤血管影,静脉期呈持续性强化,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MRI扫描显示较大的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肿块影,实性部分T1呈稍低信号,T2呈稍高信号,2例信号均匀,6例肿块内部信号不均,内部见长T1、长T2信号区,增强扫描6例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区无明显强化,3例肿块呈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可为EGIST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在EGIST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在肺结节低剂量CT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熊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76-0179,共4页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DL)的计算机辅助检测 (CAD)系统在肺结节低剂量胸部CT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00名具有肺癌高危因素行低剂量胸部CT体检者,应用CAD系统行肺结节检测并记录结果;2名具有5年胸部CT诊断经验的放射科低年资医师...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DL)的计算机辅助检测 (CAD)系统在肺结节低剂量胸部CT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00名具有肺癌高危因素行低剂量胸部CT体检者,应用CAD系统行肺结节检测并记录结果;2名具有5年胸部CT诊断经验的放射科低年资医师独立阅片,并以2人一致意见作为诊断结果;2名具有15年以上胸部CT诊断经验的放射科高年资医师独立阅片,最终以2人一致意见作为诊断结果金标准(真结节);计算CAD系统和低年资医师肺结节检出灵敏度和假阳性率,比较两种方法灵敏度和假阳性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名体检者中共有67名检出真结节,真结节共177个。CAD系统结节检出灵敏度明显高于低年资医师(P<0.05),CAD系统假阳性率为每例CT4.9个,排除直径≤4mm结节,CAD系统假阳性率为每例CT1.79个。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CAD系统肺结节检出灵敏度极高,远高于低年资医师,但假阳性率偏高,排除直径≤4mm结节后可有效降低假阳性率;在保证较高灵敏度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假阳性率是今后CAD改进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测量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6
作者 王重阳 张林波 +1 位作者 郭爽 丁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CTA图像分析,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识别并测量颈动脉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比较颈动脉斑块PFD与对侧正常颈动脉PFD及同侧... 目的探讨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CTA图像分析,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识别并测量颈动脉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比较颈动脉斑块PFD与对侧正常颈动脉PFD及同侧正常颈动脉PFD,比较双侧正常颈动脉PFD。分析PFD与斑块厚度、钙化斑块、狭窄程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颈动脉斑块PFD高于对侧及同侧正常颈动脉PFD(-58.61±11.52)HU、(-66.05±11.81)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8.82±12.75)HU、(-66.70±13.8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侧正常颈动脉PFD与同侧正常颈动脉PF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91HU±11.69)HU、(-66.37±16.06)HU,(P=0.806)。颈动脉斑块厚度与PF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组间斑块是否含有钙化、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571、P=0.749)。根据PFD诊断斑块存在的AUC为0.64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5.80%、78.00%。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识别并测量颈动脉PFD,数据显示颈动脉斑块PFD明显增加,推测其与血管局部炎性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对比剂 血管周围脂肪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针刺委中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脑功能成像的观察 被引量:28
7
作者 邵广瑞 马蕾 +2 位作者 柳澄 宋磊 张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69-972,共4页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委中穴在脑内引起的代谢变化,探讨针刺疗法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电针刺激8名健康志愿者右侧委中穴,同时行PET/CT脑功能成像,采用相同扫描技术对同8名受试者行无任何穴...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委中穴在脑内引起的代谢变化,探讨针刺疗法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电针刺激8名健康志愿者右侧委中穴,同时行PET/CT脑功能成像,采用相同扫描技术对同8名受试者行无任何穴位刺激的PET/CT脑功能成像。使用统计参数图(SPM)的配对t检验模型,对比针刺委中穴组与静息对照组的差异脑功能图。结果根据布劳德曼区(Broadmann area,BA),(1)针刺诱发的平均功能激活脑区:左侧BA10、11、22、38、39、40、44、45、46,右侧BA10,双侧BA19、18以及左侧小脑皮层、屏状核、岛叶(t>3·36,P<0·01,k>30voxels);(2)针刺诱发平均功能抑制脑区:双侧BA24,左侧BA7、8、19、40,右侧BA1、3、6、20、44和左侧黑质。结论委中穴与大脑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针刺委中穴是通过激活和抑制有功能联系的多个特异脑功能区,并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其中前额区、岛叶及小脑的功能激活和扣带回、顶叶及黑质的功能抑制分析是针刺委中穴的中枢调节机制之一。本研究证明,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有助于揭示中医经络理论,为针刺疗法提供中枢调节机制的可视性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委中穴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姜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3期116-117,共2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CT技术的应用增长迅速,但放射剂量大、体积大等限制了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准入及应用。1997年,日本大学Arai等发明了另外一种CT系统,即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并命名为Ortho-CT,其可获得高质量图像,且辐...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CT技术的应用增长迅速,但放射剂量大、体积大等限制了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准入及应用。1997年,日本大学Arai等发明了另外一种CT系统,即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并命名为Ortho-CT,其可获得高质量图像,且辐射剂量小。现将CBCT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束 口腔正畸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筱梅 杨延宗 +1 位作者 王照谦 林治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国人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因各种原因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符合健康成人标准,进行三维容积图像重建。测量冠状静脉窦的长度、窦口的直径及...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国人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因各种原因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符合健康成人标准,进行三维容积图像重建。测量冠状静脉窦的长度、窦口的直径及其主要属支的数目、直径、属支与冠状静脉窦之间的夹角和冠状静脉窦的变异情况。结果:200例观察者均可见其主要分支。心中静脉99%(198例)汇入冠状静脉窦;大的左心室后静脉发现率为70%;左心房斜静脉和心小静脉出现率为54%(108例)、23%(46例);冠状静脉窦长度21~60(平均为35.61±8.16) mm;窦口直径:6.5~17.5(平均为10.01±3.61)mm;心脏静脉异常占22例(11%),包括:膨大、肌桥、迂曲、成角及汇入左侧心腔等。结论:MSCT是诊断冠状静脉窦及其分支变异的新方法。对于指导冠状静脉窦电极的置入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静脉窦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贾崇富 王照谦 +5 位作者 杨志强 卞晓明 孙喜霞 王海燕 郑鹏 谢丽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EVE)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EVE前、后行MSCT检查,对比观察EVE前、后MSCT图像,分析真、假腔、重要分支及内支架等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①真、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EVE)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EVE前、后行MSCT检查,对比观察EVE前、后MSCT图像,分析真、假腔、重要分支及内支架等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①真、假腔内径在EVE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支架覆盖区假腔内完全血栓化,20例假腔内部分血栓化;②97支腹部分支及髂总动脉受累,EVE后4支修复,30支不同程度缓解,63支无变化。2支无名动脉受累,EVE后修复;③1例支架伸展不良合并Ⅰ型内漏;④8例支架内漏发生,占26.7%;其中Ⅰ型内漏5例(均位于支架近端),Ⅱ型内漏即肋间动脉漏2例,Ⅰ型与Ⅱ型内漏并发1例。结论:MSCT应作为主动脉夹层EVE后随访并优先选择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心房颤动者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筱梅 王照谦 +3 位作者 贾崇富 孙喜霞 杨志强 杨延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探讨心房颤动(房颤)者冠状静脉窦及左心房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因房颤行MSCT肺静脉成像和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共收取冠状静脉窦图像质量最佳者100例,分为房颤组[50例:女20例,平均年龄(...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探讨心房颤动(房颤)者冠状静脉窦及左心房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因房颤行MSCT肺静脉成像和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共收取冠状静脉窦图像质量最佳者100例,分为房颤组[5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5±13.0)岁]及对照组[50例:女23例,平均年龄(53.6±13.0)岁]。测量冠状静脉窦口的直径(上下径和前后径)、距冠状静脉窦口1 cm、2 cm处冠状静脉窦的直径(上下径和前后径)及各处面积;左心房的直径。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冠状静脉窦口直径[上下径:(19±7)mm vs(16±8)mm,P=0.05;前后径:(13±2)mmvs(11±3)mm,P=0.01]、距冠状静脉窦口1 cm处冠状静脉窦直径[上下径:(15±1)mm vs(13±2)mm,P<0.01;前后径:(11±5)mm vs(11±1)mm,P=0.03]和左心房直径[上下径(45±4)mm vs(31±7)mm,P=0.04;前后径:(53±4)mm vs(44±5)mm,P<0.01]房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房颤者冠状静脉窦及左心房发生形态解剖重构;其形状与正常人群无差异,其中管状冠状静脉窦占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静脉窦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碘帕醇注射液用于肝脏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检查的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绍林 张雪林 +2 位作者 邱士军 胡敏燕 许军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2-734,共3页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碘帕醇注射液临床安全性、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CT)增强扫描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临床等效试验设计 ,试验药和对照药分别为国产和进口碘帕醇注射液 ,入组病例 4 6例分为 2组 ,试验组 2 3例 ,...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碘帕醇注射液临床安全性、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CT)增强扫描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临床等效试验设计 ,试验药和对照药分别为国产和进口碘帕醇注射液 ,入组病例 4 6例分为 2组 ,试验组 2 3例 ,对照组 2 3例 ,药物剂量按 1.5mL·kg- 1,注射速度2 .5mL·s- 1,分别取肝脏 2点测其增强前后CT值作为增强效果判定指标。结果 :试验组增强后CT值升高 (43±s 9)HU ;对照组为 (41± 10 )HU ,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碘帕醇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与进口产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帕醇 造影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影像增强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主动脉壁内血肿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崇富 王照谦 +3 位作者 杨志强 王军 孙喜霞 王海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AI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Plus或Lightspeed 16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进行增强前后扫描,共发现20例AIH,为AIH组。另随机选取20例单纯主动脉粥样硬化病例...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AI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Plus或Lightspeed 16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进行增强前后扫描,共发现20例AIH,为AIH组。另随机选取20例单纯主动脉粥样硬化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MSCT征象。结果:①20例患者主动脉壁均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达5.0~12.3 mm,CT值:45.6~75.4 Hu。②14例患者主动脉钙化内移达3.0~10.3 mm。③20例患者合并粥样硬化穿透性溃疡和内膜渗漏分别为15处和7处。④AIH组的主动脉壁最大厚度及平扫CT密度值、主动脉最大直径和主动脉钙化内移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是检出AIH的快速、无创检查方法,对临床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便于治疗后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少见部位心脏黏液瘤的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和超声心动图诊断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炜 夏娟 +5 位作者 孙庆军 马小静 王黎 陈鑫 熊青峰 彭志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4-84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心脏多发或少见部位黏液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超声心动图对其联合检查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03-02至2015-12经手术证实的14例多发和非起源于左心房卵圆窝的心脏黏液瘤,分析其MSCT征象... 目的:通过分析心脏多发或少见部位黏液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超声心动图对其联合检查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03-02至2015-12经手术证实的14例多发和非起源于左心房卵圆窝的心脏黏液瘤,分析其MSCT征象,并与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结果:14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12例,准确率约85.7%;MSCT诊断11例,准确率约84.6%。术前超声心动图和MSCT对此类多发或非常规位置起源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准确率基本相当且优势互补,超声心动图对于瘤体的运动、瘤蒂的位置、形态和附着点判断优于MSCT。而MSCT可同时排除有无肺动脉栓塞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结论:多发或起源少见部位的心脏黏液瘤既有着与常规单发左心房黏液瘤相似的影像学表现,又有其特殊征象,两种检查方法密切结合,可对此类疾病及其并发症诊断达到较高的水平,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黏液瘤 多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意外检出肺栓塞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崇富 李艳霞 +4 位作者 杨志强 张中和 孙喜霞 王海燕 王照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图像上意外检出肺栓塞的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006-01至2009-01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MSCT检查的6231例患者,意外检出肺栓塞40例,其中5例合并心功能不全,12例合并阵发...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图像上意外检出肺栓塞的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006-01至2009-01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MSCT检查的6231例患者,意外检出肺栓塞40例,其中5例合并心功能不全,12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记录肺栓塞的发生部位。结果:意外检出肺栓塞共40例,占0.6%。①40~49岁2例,50~59岁4例,60~69岁9例,70岁及以上25例。②叶间动脉型4例(10.0%),肺叶动脉型9例(22.5%),肺段动脉型25例(62.5%),肺亚段动脉型2例(5.0%)。各级肺动脉受累支数共151支,中心肺动脉受累20支(13.2%),外周肺动脉受累131支(86.8%)。③下肢静脉血栓7例(17.5%),D-二聚体>0.50mg/L6例(15.0%)。结论:冠状动脉MSCT图像上肺栓塞的意外检出率为0.6%,且大多数为外周型。每一名影像医师都应常规利用冠状动脉MSCT图像评价是否存在肺栓塞,尤其是合并心房颤动或心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对疑似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遇春 鲁锦国 +4 位作者 尚健慧 陈鑫 陈燕 刘会霖 苏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研究心内科疑似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血栓分布特点,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CA)扫描在诊断冠心病的同时能否同时排除肺栓塞。方法:2013-01至2014-10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时疑诊肺栓塞患者,回顾性分析行64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肺动... 目的:研究心内科疑似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血栓分布特点,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CA)扫描在诊断冠心病的同时能否同时排除肺栓塞。方法:2013-01至2014-10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时疑诊肺栓塞患者,回顾性分析行64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肺动脉造影(CTP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PA上血栓分布特点。将诊断肺栓塞者设为肺栓塞组(n=261),无肺栓塞者为非肺栓塞组(n=142)。结果:403例患者中,肺栓塞患者261例(64.8%)。所有疑似肺栓塞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胸痛及晕厥。肺栓塞组中,女性、心悸患者的比例高于非肺栓塞组,而胸痛的比例少于非肺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晕厥、胸闷患者比例高于非肺栓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5例(93.9%)肺栓塞患者于CTCA扫描区域均能发现血栓征象,余肺栓塞患者16例(6.1%)为小面积肺栓塞,其血栓仅位于两上肺动脉。结论 :由于就诊心内科的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与心血管疾病的相似性,对心内科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晕厥的患者,需同时诊断有无冠心病及肺栓塞。CTCA扫描在诊断冠心病能同时基本明确诊断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与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显示病灶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禹智波 张云泉 李锦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显示病灶能力的ROC曲线特性,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显示胸部病灶能力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计算机X线摄影和屏片系统床旁胸片各120例和106例,以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旁胸片显示的... 目的: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显示病灶能力的ROC曲线特性,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显示胸部病灶能力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计算机X线摄影和屏片系统床旁胸片各120例和106例,以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旁胸片显示的病灶清晰程度分为清晰、可见、模糊、隐约可见、未见5类,统计两组的例数,绘制ROC曲线。结果:120例计算机X线摄影胸片中,102例行CT检查,64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计算机X线摄影能显示62例,2例未见病灶。106例屏片系统胸片中,92例行CT检查,48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屏片系统能显示44例,4例未见病灶。计算机X线摄影和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95%CI:0.849~0.974)和0.777(95%CI:0.681~0.874)。结论:相同摄影条件下,计算机X线摄影床旁胸片显示病灶能力高于屏-片系统,计算机X线摄影床旁胸片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摄影 床旁胸片 ROC曲线 线下面积 评价研究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意外检出心外病变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俊青 卢晓娟 +2 位作者 司富雨 余红 贾崇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量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心外病变的意外检出,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2011-06至2013-03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CCTA检查的1 169例患者,入选患者共1 030例,其中住院患者589例,门诊患者441例;年... 目的:量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心外病变的意外检出,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2011-06至2013-03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CCTA检查的1 169例患者,入选患者共1 030例,其中住院患者589例,门诊患者441例;年龄≥60岁患者549例,<60岁481例。由三名医师在扩大扫描视野的图像采用相应窗宽和窗位对肺、纵隔、胸廓和上腹部等病变进行评价并记录病变检出结果。同时根据心外病变的临床意义进行评分:有意义病变组,包括1分为严重病变,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2分为病变有临床及预后相关性,要求临床重视,需要随访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变。无意义病变组,包括3分为轻微病变,不需要随访和进一步检查。结果:1 030例患者中意外检出心外病变197例(19.1%),共224处,其中27例(2.6%)患者有2处病变。90/1 030例(8.7%)患者共106处有意义病变。其中肺癌意外检出3例(0.3%),肺动脉栓塞意外检出8例(0.8%)。107例患者共118处无意义病变。住院患者检出114/589例(19.4%),门诊患者检出83/441例(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的患者心外病变检出76/481例(15.8%),年龄≥60岁的患者心外病变检出121/549例(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增加额外有效辐射剂量的情况下,在扩大扫描视野的CCTA上心外病变检出率为19.1%,其中有意义病变检出率为8.7%。每一位影像诊断医师都应常规利用CCTA评价是否存在心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病变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冠状动脉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功能成像评价冠心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熊青峰 马小静 +6 位作者 陈艳 陈鑫 李炜 双东思 许娟 李林 陈险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6-839,共4页
目的:运用冠状动脉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血管功能成像初步评价冠心病。方法:我院自2014-09至2015-10期间在临床疑似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00例中入选经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判断左冠状... 目的:运用冠状动脉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血管功能成像初步评价冠心病。方法:我院自2014-09至2015-10期间在临床疑似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00例中入选经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判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管腔狭窄为临界值的患者共57例,CT检查后1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证实其狭窄程度,并行导管法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以FFR 0.80为临界值将57例患者分为FFR<0.80组27例和FFR≥0.80组30例,测量左心室前壁、侧壁心肌及左心室腔CT值及舒张期、收缩期节段室壁厚度,比较各组前壁与侧壁相对CT值差异,以及前壁与侧壁舒张末期心肌厚度及室壁增厚率。结果:(1)FFR<0.80组前壁与侧壁心肌比较:相对CT值(P=0.000)、舒张末期心肌厚度(P=0.000)、心肌增厚率(P=0.001)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FFR≥0.80组前壁与侧壁心肌比较:相对CT值(P=0.000)、舒张末期心肌厚度(P=0.018)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肌增厚率(P=0.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FFR<0.80组与FFR≥0.80组比较:前壁相对CT值(P<0.05)及心肌增厚率(P<0.001)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心肌舒张末期心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964)。结论:CT测定的数据具有临床治疗病例选择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血管造影术 血流储备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万俊义 王恩宁 +7 位作者 蒋世良 徐仲英 潘湘斌 宋会军 吕滨 逄坤静 刘倩倩 张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评估肺动脉根部结构在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应用。方法:对2014-05至2016-07在我院拟行PPVI的19例肺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行CT、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采集肺动脉根部解剖数据,并对比... 目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评估肺动脉根部结构在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应用。方法:对2014-05至2016-07在我院拟行PPVI的19例肺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行CT、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采集肺动脉根部解剖数据,并对比肺动脉瓣环测量差异。通过术后1~26个月随访,评估术前测量准确性。结果:l9例患者术前CT测量肺动脉瓣环平均内径(24.3±3.5)mm,肺动脉瓣窦管结合部内径(25.4±4.0)mm,主肺动脉远端平均内径(27.5±4.8)mm,右心室流出道平均内径(36.8±7.3)mm、主肺动脉长度(45.5±7.0)mm,左肺动脉开口内径(17.9±1.5)mm,右肺动脉开口内径(18.5±3.6)mm;TTE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22.4±4.4)mm。CT测量肺动脉瓣环平均内径均值大于TTE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6个月,19例患者均未出现支架断裂或移位、瓣周漏、肺动脉瓣少量以上反流或冠状动脉狭窄,1例右肺动脉开口受支架的裙部阻挡流速增快,2例肺动脉瓣残余轻度狭窄。结论:CT及TTE对于肺动脉瓣环测量结果存在差异,CT可准确有效评估肺动脉根部形态及毗邻,在PPVI术前评估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闭锁不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