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脑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帆 时惠平 +7 位作者 史文倩 石进 乔敏霞 董世博 毕永民 方红 王萍 孙鹏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低剂量灌注(P)联合技术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I)患者脑组织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20排容积,对2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狭窄或闭塞的I患者进行低剂量全脑P成像,同时获得M责任区患侧的血流量(F)...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低剂量灌注(P)联合技术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I)患者脑组织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20排容积,对2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狭窄或闭塞的I患者进行低剂量全脑P成像,同时获得M责任区患侧的血流量(F)、血容量(V)、平均通过时间(M)、达峰时间(P)、延迟时间(DLY)等灌注参数和动态4D—图像。采取镜像测量技术测得M责任区健侧对应部位脑组织上述灌注指标的具体量化值,并计算不同程度M狭窄或闭塞患者患侧/健侧的半定量值;采用动态4D.图像观察血管狭窄部位、程度以及侧支循环状况;轻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或闭塞组间各参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z检验。结果(1)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全脑P及成像。(2)26例M狭窄或闭塞的I患者中,M轻中度狭窄17例(1例合并同侧大脑前动脉轻度狭窄、1例合并同侧大脑后动脉轻度狭窄),M重度狭窄或闭塞9例(2例合并同侧大脑后动脉轻度狭窄,l例合并同侧大脑前、后动脉轻度狭窄);Willi环后循环开放14例,软脑膜吻合支形成16例。(3)M供血区患侧与健侧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侧F、V均明显低于健侧,健侧M、P、DLY均明显低于患侧。M轻中度狭窄组MY、P、DLY患侧/健侧比值明显低于M重度狭窄或闭塞组,轻中度狭窄组分别为1.06±0.06、1.05±0.07、1.42±0.66,重度狭窄或闭塞组为1.12±0.09、1.10±0.04、1.98±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798、-1.583、-1.536,P值均〈0.01)。结论-站式全脑P联合成像技术在直观显示病变血管与异常灌注区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还可反映脑组织的微循环状况,能够很好地评估单侧M狭窄或闭塞I患者的脑血氧供应和脑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流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原文传递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海侠 陈响亮 +2 位作者 肖露露 叶瑞东 刘新峰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行头颈部血管CTA检查且距离发病时间为1~6个月的前循...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行头颈部血管CTA检查且距离发病时间为1~6个月的前循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1A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65例患者,年龄(62.4±10.6)岁,男性约占66.7%;113例(68.5%)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钙化组),52例(31.5%)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无钙化组)。钙化组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66(58~73)岁对58(51~66)岁;Z=-3.738,P〈0.001l和CRP水平[1.9(0.5~3.8)mg/L对0.0(0.0~2.2)mg/L;Z=-4.126,P〈0.001]均显著高于无钙化组,其他基线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年龄(优势比1.063,95%可信区间1.024~1.104;P=0.001)和CRP水平(优势比1.209,95%可信区间1.030~1.419;P=0.020)仍然与斑块钙化显著独立相关性。结论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颈动脉斑块钙化与年龄较大和血清CRP水平增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缺血发作 短暂性 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钙质沉着症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