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汉族和朝鲜族成年人体循环阻力的相关因素
1
作者 潘阳杏 齐保申 +2 位作者 周晓梅 韩少梅 朱广瑾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8-608,共1页
关键词 体循环血管阻力 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 体质指数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乳酸清除率、SVRI水平及心排量监测与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黄新蕾 许伟恒 +1 位作者 刘冬辉 张雪萌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140-143,148,共5页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水平及心排量监测与其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至2022年5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61例,统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水平及心排量监测与其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至2022年5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61例,统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疗效、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乳酸清除率、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SVRI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161例患者中,有效组90例、无效组71例,两组乳酸、乳酸清除率、CO、SV、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酸(<198mmol/L,>245 mmol/L)、乳酸清除率<10%、CO(<3 L/minm,>6 L/minm)、SV(<60 mL,>120 mL)、SVRI(<1500 dyn/s/m^(-2)/cm^(-5),>2000 dyn/s/m^(-2)/cm^(-5))及APACHEⅡ评分>24分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统计28 d预后情况可知:预后不良者95例,预后良好者66例,两组乳酸、乳酸清除率、CO、SV、SVRI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酸(<198 mmol/L,>245 mmol/L)、乳酸清除率<10%、CO(<3 L/minm,>6 L/minm)、SV(<60 mL,>120mL)、SVRI(<1500 dyn/s/m^(-2)/cm^(-5),>2000 dyn/s/m^(-2)/cm^(-5))及APACHEⅡ评分>24分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与乳酸清除率、CO、SV均呈负相关,与乳酸、SVR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SVRI水平及心排量指标均可为临床评估治疗效果、预后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清除率 心排量监测 体循环阻力指数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两种热稀释法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在犬失血性休克模型中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齐志伟 王仲 +5 位作者 徐军 梁璐 朱华栋 李毅 于学忠 马遂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比较经肺热稀释法和肺动脉导管法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通过经肺热稀释法(COa)、右心漂浮导管热稀释法(COpa)和脉搏诱导持续心输出量测量法(COpc)在20只犬失血性休克模型制作前后以及应用不同液体容量复苏后测量心输出量和血液... 目的比较经肺热稀释法和肺动脉导管法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通过经肺热稀释法(COa)、右心漂浮导管热稀释法(COpa)和脉搏诱导持续心输出量测量法(COpc)在20只犬失血性休克模型制作前后以及应用不同液体容量复苏后测量心输出量和血液动力学参数,比较COa、COpa、COpc之间的关系。并且比较经肺热稀释法、右心漂浮导管热稀释法两种方法测得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包括SVRI和SVI)。结果实验全程中COpc、COa和COpc的相关性好,准确性很稳定。体循环指数(SVRI)和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在经肺热稀释法和右心漂浮导管热稀释法比较中呈正相关。结论在犬失血性休克模型中,我们发现与肺动脉导管法相比较,经肺热稀释法测量得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准确稳定,COpc准确、可靠,体循环指数(SVRI)和每搏输出量(SVI)在两种方法中的相关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诱导的持续心输出量 失血性休克 肺动脉导管法 体循环指数 每搏输出量指数
下载PDF
两种热稀释法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在犬感染性休克模型中的比较
4
作者 彭广军 梁璐 +6 位作者 叶红卫 曹国辉 王新平 贾雪梅 徐军 王仲 于学忠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6-9,共4页
目的比较经肺热稀释法和肺动脉导管法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通过经肺热稀释法(COa)、右心漂浮导管热稀释法(COpa)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测量法(COpc)在20只犬感染性休克模型制作前后以及应用不同液体容量复苏后测量心输出量和血液... 目的比较经肺热稀释法和肺动脉导管法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通过经肺热稀释法(COa)、右心漂浮导管热稀释法(COpa)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测量法(COpc)在20只犬感染性休克模型制作前后以及应用不同液体容量复苏后测量心输出量和血液动力学参数,比较COa、COpa、COpc之间的关系。并且比较经肺热稀释法、右心漂浮导管热稀释法两种方法测得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包括SVRI和SVI)。结果实验全程中COpc、COa和COpc的相关性好,准确性很稳定。体循环指数(SVRI)和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在经肺热稀释法和右心漂浮导管热稀释法比较中呈正相关。结论在犬感染性休克模型中,我们发现与肺动脉导管法相比较,经肺热稀释法测量得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准确稳定,COpc准确、可靠,体循环指数(SVRI)和每搏输出量(SVI)在两种方法中的相关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 感染性休克 肺动脉导管法 体循环指数 每搏输出量指数
下载PDF
脉搏轮廓持续心输出量监测用于重症监护室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爱丹 李贤连 王丹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9期1240-1242,共3页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研究发现,当HF急性发作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出现最早。因此,对HF的患者应立即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技术通过将经肺热稀释技术...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研究发现,当HF急性发作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出现最早。因此,对HF的患者应立即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技术通过将经肺热稀释技术与脉搏轮廓波形分析技术相结合,能实时动态的评估心输出量情况,同时可监测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等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了解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容量负荷状态,对其病情早期判断、早期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PICCO监护指标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意义,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力衰竭患者 心输出量 预后判断 重症监护室 轮廓 脉搏 体循环阻力指数
下载PDF
重症感染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冀晓俊 李昂 +1 位作者 段美丽 张淑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了解重症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了解病情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96例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急性感染患者及63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行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处理数据,行成组比较t检验。结果与正常人比... 目的了解重症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了解病情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96例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急性感染患者及63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行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处理数据,行成组比较t检验。结果与正常人比较,96例急性感染患者心率(96·61±9·35次/分)增加非常显著(P<0·01),心指数(3·47±0·62L·min-1·m-2)明显增加(P<0·05)。患者中SIRS评分4分组与正常人比较则表现为:心率(P<0·01)及心指数(P<0·05)均显著增加,体循环阻力指数(P<0·05)显著降低。结论重症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表现为“高排正常阻”、“正常排低阻”、“正常排高阻”、“高排低阻”及“低排高阻”五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阻抗法 指数 体循环阻力指数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卓道勤 闵磊 +1 位作者 张丹阳 任万强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8年第1期15-16,20,共3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两组病人常规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等对症支持治疗,参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先给予100 m L参附注...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两组病人常规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等对症支持治疗,参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先给予100 m L参附注射液快速静滴,然后再以4 m L/h持续24 h泵入。所有病人经桡动脉及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两组病人用药前、用药后6、12、24 h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12、24 h各时间点的SVR、SVRI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并于24 h内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严重脓毒症可以更快纠正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高排低阻型"血流动力学紊乱,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血流动力学 体循环阻力 体循环阻力指数 参附注射液
下载PDF
重症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詹伟锋 何楷然 +1 位作者 刘新强 曾举浩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31-273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为预测病情和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77例急性脓毒血症患者(试验组)和50名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创阻抗法监测急性脓毒血症重症感染患...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为预测病情和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77例急性脓毒血症患者(试验组)和50名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创阻抗法监测急性脓毒血症重症感染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检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分析两组检测数据,并分层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试验组重症感染患者心率(HR)、心脏指数(CI)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患者SIRS评分为4分的患者与评分为2分和3分比较,表现为HR、CI和左心做功量(LCW)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显著降低(P<0.05);未发现不同年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明显变化;且两组均未发生与检测相关并发症。结论重症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表现为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随病情逐渐严重而表现为趋于明显增加或降低,因而血流动力学微创检测方法,可成为预测重症感染患者病情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血流动力学 心脏指数 体循环阻力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