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对肺癌体循环血供定性及定量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缪競陶 王颖 +1 位作者 李征宇 胡运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在肺癌体循环血供定性及相对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1例经细胞学或 /和组织学证实的肺癌病例采用FSPGR序列行增强后灌注扫描 ,将强化前与造影剂首过期肺循环不同时相的图像进行数字减影处...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在肺癌体循环血供定性及相对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1例经细胞学或 /和组织学证实的肺癌病例采用FSPGR序列行增强后灌注扫描 ,将强化前与造影剂首过期肺循环不同时相的图像进行数字减影处理。根据时间信号曲线测量肺癌肿块 (M )、正常肺实质(PP)、肺动脉干 (PA)及降主动脉 (DA)的增强起始时间 (ST)、峰值时间 (PT) ,以及肿块与正常肺组织在PA期和DA期信号增强率 (EMP、EMA、EPP、EPA) ,结合PA及DA期减影图像 ,确定肺癌血供来源。结果  5 1例首过期时间减影图像显示 ,肺动脉期 7例癌块为低信号 ,2例为中等信号 ,其余无信号 ;主动脉期 5 1例癌块均为高信号。正常肺组织ST[( 5 .90± 0 .5 1)s]和PT[( 12 .75± 0 .67)s]稍延后于肺动脉的ST[( 4 .19± 0 .43 )s]和PT[( 10 .5 9± 0 .66)s] ,肺癌肿块的ST[( 11.0 3± 0 .80 )s]和PT[( 3 3 .62± 3 .0 6)s]滞后于主动脉ST[( 9.43± 0 .5 9)s]和PT[( 19.81± 4.14 )s]。肺癌肿块的EMA明显高于EMP( 91.47%± 18.83 %vs 15 .3 8%± 11.0 3 % ,P <0 .0 0 1) ,肺实质的EPP明显高于EPA( 2 73 .83 %± 48.60 %vs 14 0 .65 %± 2 4.40 % ,P <0 .0 0 1)。结论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可望成为肺癌体循环血供定性及相对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体循环血 定性 评估 定量评估 磁共振成像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
下载PDF
肺体循环血量比在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介入术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钟熠 刘晓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7-60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行介入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脏超声指标,探讨该类患者中肺体循环血量比(pulmonary to systemic flow ra... 目的:对比分析行介入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脏超声指标,探讨该类患者中肺体循环血量比(pulmonary to systemic flow ratio,Qp/Qs)与介入术后肺动脉压力改变、心脏结构恢复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介入封堵术的PDA合并PAH患者33例,根据术前Qp/Qs分为Qp/Qs≥2.5组(A组)及Qp/Qs<2.5组(B组),采集术前术后2组心导管检查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记录术前术后随访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结果,对2组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分析。结果:①术前2组间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of pulmonary artery,sPAP)及肺动脉平均压(mean pressure of pulmonary artery,mPAP)无差异,术后即刻A组的sPAP及mPAP均低于B组。②A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index,LVEDDI)、左心房内径指数(left atrial diameter index,LAI)、肺动脉内径指数(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 index,PAI)在术后48 h、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降低,B组仅PAI、LVEDDI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降低;术前2组间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index,RVEDDI)无差异,术后3个月A组低于B组。③5例术后即刻残留重度PAH患者均发生于B组。其中1例患者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结论:①对于合并重度PAH的PDA患者,Qp/Qs比值越大,术后肺动脉压力、心脏结构恢复越明显。②Qp/Qs对该类患者术后即刻残留重度PAH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重度肺动脉高压 体循环血量比值 经皮介入封堵术
下载PDF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在房间隔缺损右房流场可视化及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定量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韦馨 唐红 +8 位作者 陈柳 张炬倩 李晨 冯沅 周文霞 彭瑛 黄鹤 梁玉佳 朱蔚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观察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右房流场分布的可行性及定量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的准确性。方法应用VFM观察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和30例ASD患者(病例组)右房流场分布;分别应用VFM法及频谱多普勒法测算... 目的探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观察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右房流场分布的可行性及定量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的准确性。方法应用VFM观察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和30例ASD患者(病例组)右房流场分布;分别应用VFM法及频谱多普勒法测算病例组Qp/Qs值并与右心导管测值比较。结果①正常组剑突下双房切面示收缩期右房内来自上下腔静脉的血流并不直接相汇,而是前旋共同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涡流;病例组整个心动周期右房内涡流受到ASD分流束冲击而消失。②VFM法定量Qp/Qs对角度依赖性不高,正常组VFM法心尖三腔心及五腔心切面Qp/Qs测量均值为0.84~1.15(0.99±0.08),与无左向右分流理论值1吻合;病例组VFM法及频谱多普勒法测得Qp/Qs均值与心导管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8±0.48)vs.(2.29±0.76),P=0.29;(2.30±0.91)vs.(2.29±0.76),P=0.86〕。③VFM法Qp/Qs测值与右心导管测值相关性高于频谱多普勒法(r=0.71,P<0.001vs.r=0.38,P<0.05)。④VFM法Qp/Qs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变异系数分别为9.84%和9.86%。结论 VFM能真实地呈现出右房内血流的流场分布,其定量Qp/Qs较频谱多普勒法更接近于右心导管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向量成像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 肺、体循环血流量比 房间隔缺损 频谱多普勒
原文传递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对肺癌体循环血供定性及相对定量评估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刘庆华 张明英 刘春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82-83,共2页
目的分析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在肺癌体循环血供定性及相对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经细胞学(组织学)确诊为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肺灌注成像技术,将强化前、造... 目的分析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在肺癌体循环血供定性及相对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经细胞学(组织学)确诊为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肺灌注成像技术,将强化前、造影剂增强首过期内所获得的图像在工作站进行减影处理,在时间信号曲线基础上进行定性及部分定量分析。结果癌块在DA期的强化率(90.38±14.87)%,高于PA期的(16.34±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采取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进行肺癌体循环定量及相对定量评分,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循环血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 定性 定量
原文传递
肺功能正常的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的影像诊断及鉴别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宇飞 陈月 +3 位作者 吴红红 江洋 贾标 彭新桂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424-429,共6页
目的:通过总结肺功能正常的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9月间2例异常体动脉供应正常左肺下叶基底段误诊为肺隔离症病例的临床资料,通过文献数据... 目的:通过总结肺功能正常的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9月间2例异常体动脉供应正常左肺下叶基底段误诊为肺隔离症病例的临床资料,通过文献数据库进行关键词检索,分析肺功能正常的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影像学可见异常供血动脉起源于胸主动脉,相应肺段支气管发育及功能正常,CT血管成像可明确诊断并全面评估该病。结论肺功能正常的肺异常体循环供血可以通过影像学明确诊断,需与肺隔离症、先天性动静脉瘘、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正常的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 文献荟萃 影像学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戴简吉 金红来 +2 位作者 胡晓钢 林开勤 何建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1期1660-1661,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对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NBSA)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75例因咯血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A-CTA检查,对其图像进行...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对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NBSA)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75例因咯血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A-CTA检查,对其图像进行分析后获得责任血管的数目、开口位置、走形特点等信息,BA-CTA检查后3d内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及BAE,并与BA-CTA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中,通过对BA-CTA的分析共发现责任血管206支,其中支气管动脉(BA)134支(65.0%),NBSA 72支(35.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发现责任血管共217支,其中BA 137支(63.1%),NBSA 80支(36.9%)。所有责任血管成功进行栓塞后,术后71例活动性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咯血治愈率达94.7%;BA-CTA对咯血责任血管诊断准确率达94.9%(206/217).对BA诊断准确率达97.8%(134/137),对NBSA诊断准确率达90.0%(72/80)。结论NBSA在咯血患者的责任血管中占有较高的比例,BA-CTA对NBSA有较高的检出率,对BAE手术的成功有指导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 非支气管性体循环动脉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左肺下叶体循环供血的CT表现
7
作者 仲艳 顾佳伟 +1 位作者 俞同福 徐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057-2060,共4页
目的探讨左肺下叶异常体循环供血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2例左肺下叶体循环供血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CT主要表现为异常供血血管起源于降主动脉12例(100%);左肺下叶肺动脉变细12例(100%);左肺... 目的探讨左肺下叶异常体循环供血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2例左肺下叶体循环供血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CT主要表现为异常供血血管起源于降主动脉12例(100%);左肺下叶肺动脉变细12例(100%);左肺下叶外周血管弥漫性扩张12例(100%),左肺下叶肺静脉扩张12例(100%),左肺下叶肺实质内磨玻璃密度影12例(100%),左肺下叶支气管树结构正常12例(100%),左肺下叶肺体积缩小10例(83.3%)。其中3例经左肺下叶切除术,1例经异常动脉栓塞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症状未再复发。结论左肺下叶由体循环供血具有特征性CT表现,有创的主动脉造影并非首选检查,无创的CT增强扫描或者血管造影可作为该病诊断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肺下叶体循环 误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创伤性血胸血自体回输164例及血液成分分析
8
作者 李风 鲁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自体回输 液成分 胸外伤 庆大霉素 体循环血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126例分析
9
作者 高卫星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12期175-175,共1页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的排血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瘀血和(或)体循环瘀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随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的排血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瘀血和(或)体循环瘀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随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近年来针对心力衰竭的新疗法和新药物一直是热点,治疗措施不断得以改进。现对我院2008~2010年,126例CHF患者的治疗效果报导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性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体循环 心室充盈压 CHF患者 静脉回流 心脏损害 液灌流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志辉 宋治远 +7 位作者 庄国强 仝识非 刘建平 冉擘力 李永华 张倩 柴红 张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术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成功接受介入治疗的ASD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ASD组),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4天记录24h动态心电图,由电脑自动分析并经心电专业人员校正,得出HRV的各项时域...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术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成功接受介入治疗的ASD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ASD组),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4天记录24h动态心电图,由电脑自动分析并经心电专业人员校正,得出HRV的各项时域指标;另按术前心脏超声测得的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分为Ⅰ组(Qp/Qs<1.5)与Ⅱ组(Qp/Qs≥1.5),分析两亚组患者HRV,并行Qp/Qs与HRV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D组封堵术前后24hRR间期标准差(SDNN)及24h内每5min节段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均显著降低(P<0.01或0.05);Ⅱ组降低更明显。ASD组封堵术后RR间期、SDNN及SDANN均较术前增加(P<0.05);Ⅱ组介入治疗术后的SDNN、ASDNN较Ⅰ组术后明显减小(P<0.05)。ASD患者术前SDNN及SDANN与Qp/Qs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8、-0.644,P<0.01)。结论ASD封堵术后HRV水平明显恢复;Qp/Qs越大的ASD患者不仅术前HRV水平降低更显著,术后的恢复也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病学 房间隔缺损 心率变异性 封堵器 介入治疗 循环流量/体循环血流量
下载PDF
葶苈子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文 张艳 礼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4期349-349,共1页
关键词 慢性心衰 葶苈子 病理生理综合征 应用 治疗 舒张功能障碍 体循环 静脉回流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海涛 李越华 《陕西中医》 2010年第10期1432-1433,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治疗 慢性充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 心肌收缩力 体循环 心脏疾病 机体代谢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丽敏 史珍英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5期289-291,共3页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右心室功能的研究已越来越受重视。在不同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中,右心室可以分别成为肺循环或体循环的泵血腔,同样也可能面临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本文对目前右心室在压力和容量负荷过大情况下的功能研究...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右心室功能的研究已越来越受重视。在不同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中,右心室可以分别成为肺循环或体循环的泵血腔,同样也可能面临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本文对目前右心室在压力和容量负荷过大情况下的功能研究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促进对右心功能的认识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功能 循环心泵 体循环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的肾脏损害
14
作者 贾国栋 范利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7年第6期245-246,共2页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当心力衰竭出现时,机...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当心力衰竭出现时,机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直接作用于肾脏,引起瘀血肾;也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间接作用于肾脏,引起肾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肾脏损害 流动力学变化 体循环 组织代谢 心室充盈压 肾功能改变 静脉回流
下载PDF
老年人心力衰竭误诊的几个问题
15
作者 韦祁山 汪玉堂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0-61,共2页
老年人心衰早期临床表现较隐匿 ,不典型 ,缺乏特征性 ,易误诊为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结核性胸膜炎、急性胃肠炎、脑动脉硬化等 ,所以对此提出原因分析。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力衰竭 误诊类型 症状 体征 体循环 误诊原因
下载PDF
陈朝金教授运用心力健方治疗心衰病经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谭琦 陈朝金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6年第5期270-272,共3页
心衰病即西医学所谓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衰乃心脏功能受损,以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不能满足机体组织血液灌注需要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痰、活动耐力下降、下肢水肿、不能平卧、小便量少... 心衰病即西医学所谓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衰乃心脏功能受损,以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不能满足机体组织血液灌注需要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痰、活动耐力下降、下肢水肿、不能平卧、小便量少等。本病属中医学“心悸”、“水肿”、“喘证”、“心胀”和“心痹”等范畴,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一书中指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衰病 病经 治疗 下肢水肿 管病 体循环 功能受损
下载PDF
酚妥拉明、多巴胺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20期21-21,共1页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慢性肺心病顽同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均符合全国肺心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1例,女7例,年龄45-82岁,确诊为慢性肺心病5-20年,均有不同程度肺瘀血或肺水肿征(呼吸困难、紫绀、咳嗽、气喘、...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慢性肺心病顽同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均符合全国肺心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1例,女7例,年龄45-82岁,确诊为慢性肺心病5-20年,均有不同程度肺瘀血或肺水肿征(呼吸困难、紫绀、咳嗽、气喘、肺部、哕音),并有体循环瘀血征(少尿、水肿、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伴有压痛、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 慢性肺心病 酚妥拉明 疗效分析 多巴胺 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 体循环
下载PDF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超祝 《辽宁医学杂志》 2010年第4期199-200,共2页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左心室充盈 左室射分数 体循环 超声心动图 收缩功能 LVEF
下载PDF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勇 黄笑梅 李士军 《青岛医药卫生》 2005年第5期333-334,共2页
关键词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 临床分析 收缩功能不全性 体循环 心肌收缩力 左室充盈 静脉回流 病理状态 机体代谢
下载PDF
The 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 and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s 被引量:8
20
作者 GuoDF SunYL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5-180,共16页
The mechanisms of regulation, activat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of the angiotensin II (Ang II) type 1 (AT1) receptor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in the decade after its cloning. The AT1 receptor is a major componen... The mechanisms of regulation, activat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of the angiotensin II (Ang II) type 1 (AT1) receptor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in the decade after its cloning. The AT1 receptor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 It mediates the classical biological actions of Ang II. Among the structures required for regula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receptor, its carboxyl- terminal region plays crucial roles in receptor internalization, desensitization and phosphorylation.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heterotrimeric G-protein coupling to the receptor, activation of the downstream signaling pathway by G proteins and the Ang II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leading to specific cellular responses are discussed. In addition, recent work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carboxy1-terminus of the AT1 receptor is presented. These novel proteins will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receptor is internalized and recycled as they provide molecular mechanisms for the activation and regulation of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 Ang II receptor INTERNALIZATION recycling yeast two-hybrid syste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