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前爪刺激的体感皮质功能区fMRI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含秋 冯晓源 +3 位作者 李文军 黎元 孙华平 汤伟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应用1.5T MR扫描仪优化适合大鼠动物模型的functional MRI(fMRI)参数,测定其各自条件下大鼠前爪刺激体感皮质功能区的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1.5T MRI扫描仪对16只Sprague-Dawley雄性鼠进行fMRI检查。前爪刺激大鼠模型采取Block des... 目的:应用1.5T MR扫描仪优化适合大鼠动物模型的functional MRI(fMRI)参数,测定其各自条件下大鼠前爪刺激体感皮质功能区的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1.5T MRI扫描仪对16只Sprague-Dawley雄性鼠进行fMRI检查。前爪刺激大鼠模型采取Block design方式,刺激序列被分成6个30s段落,休息和电刺激状态交替。进行血氧水平依赖测量时改变有效的回波时间(TE),从40~60ms,每10ms为一时间段。根据激活像素的数目和BOLD的最大反应激活像素的幅度来分析。结果:fMRI显示的大鼠前爪刺激的体感皮质激活中心高度集中位于受刺激的前爪对侧半球中线外侧1.5~4.5mm,额极后4-6mm,各TE组信噪比为100%,最佳回波时间为50ms,其产生最多的激活体素和最大的BOLD反应强度,激活的容积为11.5mm3±3.8。结论:fMRI是一种无创伤的定位大鼠前爪刺激体感皮质功能区的检测手段,这项技术的实验研究对发展和检测fMRI技术,深入研究体感皮质区脑功能的变化(如学习、可塑性、病变与修复等)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前爪 体感皮质功能区 FMRI 功能磁共振成像 神经活动
下载PDF
磁源性影像在中央区癫痫患者癫痫灶及手区体感皮质定位中的应用
2
作者 孙吉林 贾秀川 +3 位作者 柳溪 吴杰 吴晶 李素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磁源性影像(MSI)对中央区癫痫患者癫痫灶定位及手区体感皮质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中央区癫痫患者进行脑磁图(MEG)及MR检查,将所获脑解剖结构图及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双侧大脑半球手区体感皮质位置叠加,形成MSI;并与术中皮... 目的探讨磁源性影像(MSI)对中央区癫痫患者癫痫灶定位及手区体感皮质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中央区癫痫患者进行脑磁图(MEG)及MR检查,将所获脑解剖结构图及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双侧大脑半球手区体感皮质位置叠加,形成MSI;并与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结果比较。结果 11例中,MRI显示软化灶4例,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4例,左颞极内侧蛛网膜囊肿1例,2例未见异常;MEG定位癫痫灶与ECoG完全一致9例,不一致2例;术后病理显示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6例,微发育不良1例,胶质增生4例。6例癫痫灶与MSI确定的大脑半球手区体感皮质重叠:1例癫痫灶位于手区体感皮质前内侧,2例位于手区体感皮质稍后下方,1例位于手区体感皮质前方2cm,1例位于手区体感皮质后方2cm。术后随访Ⅰa级10例;Ⅲ级1例。所有患者未发生明显功能障碍。结论 MSI可明确癫痫灶与手区体感皮质的关系,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磁图描记术 体感皮质 中央区 癫痫
下载PDF
脑裂畸形伴灰质异位患者体感皮质功能重组的脑磁图初探
3
作者 吴杰 孙吉林 李素敏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6年第2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体感皮质功能区 灰质异位 脑裂畸形 运动皮质 脑磁图 功能重组 患者 先天性脑发育畸形 神经元移行异常 重要功能区
下载PDF
脑卒中后体感皮质脑功能重组的脑磁图初探
4
作者 刘昌林 孙吉林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体感皮质功能区 脑卒中后 脑功能重组 脑磁图 脑出血患者 不同程度 脑梗塞患者 功能障碍 功能恢复 神经系统
下载PDF
猫体感皮质内脏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染料偶联及缝隙连接
5
作者 陈京红 闫少羽 +1 位作者 刘素珍 滕国玺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利用在体实验探讨猫体感皮质的神经生物素的染料偶联现象及其细胞的连接方式 ,研究其存在电突触的可能性 ,为内脏伤害性感受神经元间存在神经微环路的推测提供实验资料。在 S 、S 区的内脏大神经代表区 ,用神经生物素标记内脏伤害性感... 利用在体实验探讨猫体感皮质的神经生物素的染料偶联现象及其细胞的连接方式 ,研究其存在电突触的可能性 ,为内脏伤害性感受神经元间存在神经微环路的推测提供实验资料。在 S 、S 区的内脏大神经代表区 ,用神经生物素标记内脏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同时 ,观察单细胞注射而多重细胞标记即染料偶联现象。在标记成功的 52例中 ,共 1 5例 ( 2 8.8%)出现多种排列方式的神经生物素染色的色素偶联细胞 ,此情况在 S 区更为多见 ( 34.0 %)。提示其间可能存在缝隙连接 ,从而组成交互的环路联系 ,使相关神经元的活动呈现同步化 ,以介导复杂的痛觉反应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 神经生物素 染料偶联 缝隙连接
下载PDF
猫大脑皮质躯体感觉Ⅰ区向Ⅱ区投射纤维起源的研究——HRP结合电生理定位的研究
6
作者 牛松青 唐延勇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4年第1期41-45,共5页
用家猫24只,按大脑皮质躯体感觉Ⅱ区内各分区位置,经电生理方法定位,将猫分为四组,每组6只,以WGA—HRP法逆行追踪,详细观察躯体感觉Ⅰ区向躯体感觉Ⅱ区投射纤维的起源.结果发现:逆行标记细胞大部分位于同侧体感Ⅰ区,少量位于对测体感Ⅰ... 用家猫24只,按大脑皮质躯体感觉Ⅱ区内各分区位置,经电生理方法定位,将猫分为四组,每组6只,以WGA—HRP法逆行追踪,详细观察躯体感觉Ⅰ区向躯体感觉Ⅱ区投射纤维的起源.结果发现:逆行标记细胞大部分位于同侧体感Ⅰ区,少量位于对测体感Ⅰ、Ⅱ区.体感Ⅰ区向体感Ⅱ区的联系,以同型投射为主,存在会聚性投射.标记细胞大多位于皮质的Ⅲ、Ⅴ层.表明体感Ⅱ区与同侧体感Ⅰ区,特别是同名对应区有定位关系.本文还观察到在其它结构也有标记细胞出现,如丘脑的腹后内、外侧核、丘脑后组核群、内侧膝状体大细胞核、板内核、壳核、屏状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皮质 投射纤维 电生理
下载PDF
术中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电刺激术定位脑功能区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天栋 白红民 +5 位作者 蒋晓星 林健 高寒 李建亭 王国良 王伟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功能区手术中利用脑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10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手术,利用皮质SEP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言区,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前提下,... 目的探讨脑功能区手术中利用脑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10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手术,利用皮质SEP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言区,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前提下,手术切除病变。结果7例病人利用SEP及皮质电刺激确定出运动感觉区,其中4例利用SEP位相倒置确定出中央沟,3例病变位于左侧额颞叶的病人通过皮质直接电刺激确定出语言区。术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术中SEP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可准确、实时确定脑功能区,最大程度地保护功能,切除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诱发电位 电刺激术 脑功能区 手术入路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肌电图监测在椎管内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汪鑫 廉海平 +5 位作者 何百祥 寇惠娟 祁磊 王伟 鲍刚 王茂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260-26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椎管内疾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椎管内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16例,E级10例。术中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与肌电图(EMG)监测脊髓和神经根功能,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椎管内疾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椎管内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16例,E级10例。术中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与肌电图(EMG)监测脊髓和神经根功能,分析手术过程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肿瘤全切10例,次全切13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另有脊髓栓系综合征3例,术中完全松解黏连病变。术后10 d Frankel分级:改善6例,无变化22例,加重2例;术后1年Frankel分级:改善14例,无变化15例,加重1例。术前Frankel分级3组病人进行比较,术后10 d和1年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椎管内手术中联合应用CSEP与EMG监测可以更好地保护脊髓和神经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疾病 皮质诱发电位 肌电描记术 监测 手术中
下载PDF
在体膜片钳技术比较戊巴比妥钠和乌拉坦麻醉下初级体感皮质神经元的自发膜电位特性
9
作者 王丽丹 马丽清 王智如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采用在体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成年大鼠单个初级体感皮质(s1)神经元,比较戊巴比妥钠和乌拉坦麻醉下神经元的自发膜电位活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通过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或乌拉坦进行麻醉,按麻醉注射药物不同分为戊... 目的采用在体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成年大鼠单个初级体感皮质(s1)神经元,比较戊巴比妥钠和乌拉坦麻醉下神经元的自发膜电位活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通过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或乌拉坦进行麻醉,按麻醉注射药物不同分为戊巴比妥麻醉组和乌拉坦麻醉组(每组10只),将头部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待麻醉稳定后进行在体穿孔膜片钳记录。结果实验在戊巴比妥钠组和乌拉坦麻醉组中各记录了27个s1神经元。结果显示:戊巴比妥麻醉组和乌拉坦麻醉组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84±4)mv比(-82±4)mV,P〉0.05]、动作电位发放频率[(0.28±0.28)Hz比(0.33±0.34)Hz,P〉0.05]和动作电位幅度[(58±10)mv比(63±8)mV,P〉0.05]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种麻醉药物作用下,神经元的自发膜电位变化模式完全不同,戊巴比妥钠麻醉下只包括短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膜电位的累计分布呈单峰,而乌拉坦麻醉下呈现去极化(up)和超极化(DOWN)交替出现的膜电位振荡,且膜电位的累计分布呈明显的双峰。结论在戊巴比妥钠和乌拉坦作用下,初级体感皮质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模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巴比妥钠 乌拉坦 体感皮质 膜电位
原文传递
胎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令胜 靳峰 +2 位作者 郭强 张浩 胡亚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9-643,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NSCs组、NSCs组、SC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电控SCI打击装置制...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NSCs组、NSCs组、SC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电控SCI打击装置制作模型,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CSEP监测神经电生理的恢复,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以及NSE的表达。结果 4组间各时间点皮质体感诱发电位-P波(CSEP-P)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ham组和SCI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rdu+NSCs组和NSCs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SCI组、NSCs组和Brdu+NSCs组各时间点CSEP-P潜伏期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s组和Brdu+NSCs组除第1天外余各时间点与S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rdu+NSCs组与NS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各时间点NSE免疫阳性细胞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ham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CI组、Brdu+NSCs组和NSCs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SCI组、NSCs组和Brdu+NSCs组各时间点NSE免疫阳性细胞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s组和Brdu+NSCs组除第1天外余各时间点与S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rdu+NSCs组与NS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免疫阳性细胞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与CSEP-P潜伏期均呈负相关(r=-0.937,P<0.001;r=-0.956,P<0.001)。结论体外培养的NSCs移植到SCI区域后可存活、迁移,且能明显上调SCI后NSE的表达,并能通过促进NSE的表达而缩短CSEP-P潜伏期,从而促进大鼠后肢功能障碍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干细胞移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皮质诱发电位
下载PDF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技术应用于评价脊柱手术患者脊髓功能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成亮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3期4408-4409,共2页
分析比较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评价脊柱手术患者脊髓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236例,同时进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分别对其检... 分析比较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评价脊柱手术患者脊髓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236例,同时进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分别对其检测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观察。结果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灵敏度为86.20%,特异度为97.97%;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的灵敏度为42.00%,特异度为95.48%,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结论经颅电刺激诱发电位较皮质体感诱发电位能够更为理想地监测脊柱手术中患者的脊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脊髓功能 皮质诱发电位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可乐定对麻醉下大鼠皮质体感诱发电位N20波的影响
12
作者 贺赛琳 张英民 +4 位作者 孙雪峰 胡清刚 郭正纲 丛冰蕾 岳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640-641,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异丙酚麻醉中α2-NA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对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N20波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20只按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单纯异丙酚A组:微量泵以10mg/(kg·h),60mg/(kg·h)的速度依次各静注45min,停止静注异丙酚... 目的:探讨大鼠异丙酚麻醉中α2-NA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对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N20波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20只按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单纯异丙酚A组:微量泵以10mg/(kg·h),60mg/(kg·h)的速度依次各静注45min,停止静注异丙酚直至动物清醒。B组除在输注异丙酚的同时腹腔内注射可乐定0.5mg/kg外,余和A组相同。分别监测麻醉前、中及苏醒期的皮层SEPN2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与基础值相比,两组药物对SEPN20波潜伏期均无显著影响;A组对SEPN20波的波幅无影响,B组降低SEPN20波的波幅。结论:异丙酚麻醉下α2-NA受体激动剂所引起SEPN20波波幅变化可能与镇痛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乐定 麻醉 大鼠 皮质诱发电位 SEF N20波 多巴胺
下载PDF
大脑皮质体感Ⅰ区向丘脑中央外侧核一级投射纤维起源的研究
13
作者 罗明富 杨友泌(指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111-114,176,共5页
本文采用微电泳导入法向猫丘脑左侧中央外侧核内导入HRP液,用O-D法显示标记细胞,结果观察到在左侧皮质体感Ⅰ区第Ⅴ层内出现较多的标记细胞。这些标记细胞主要属于第Ⅴ层内的中型锥体细胞。在对侧皮质体感Ⅰ区内,未观察到HRP酶标记细胞。
关键词 中央外侧核 皮质Ⅰ区 细胞
下载PDF
血铅水平与儿童HB、MCHC及SEP的关系
14
作者 麦静仪 饶晓林 林舜娜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1期1990-1993,1998,共5页
目的 研究血铅水平与儿童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体检及因疾病就诊的儿童1 0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血铅值>100μg/L范围选... 目的 研究血铅水平与儿童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体检及因疾病就诊的儿童1 0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血铅值>100μg/L范围选取伴有厌食、睡眠障碍、多动及注意力下降等临床症状儿童104例为症状组;不伴上述症状且血铅值50~100μg/L儿童102例为非症状组,另选取血铅值<50μg/L的儿童101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铅水平在各年龄段(分为1~3岁,4~6岁,7~10岁)的分布情况;对比三组FEP、Hb、MCHC值变化;对比三组SEP测定结果;对比三组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采用Pearson分析血铅与HB、MCHC、SEP(包括P45、N35、N60波)的相关性。结果 1~3岁儿童血铅水平比较:对照组>非症状组>症状组,4~6岁儿童血铅水平比较:非症状组>症状组>对照组,7~10岁儿童血铅水平比较:症状组>对照组>非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P值比较:症状组>非症状组>对照组,Hb、MCHC值比较:对照组>非症状组>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15、P25、N20三波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45、N35、N60波值比较:症状组>非症状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200波幅、P300波幅值比较:对照组>非症状组>症状组,N200潜伏期、P300潜伏期值比较:症状组>非症状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血铅水平与HB、MCHC呈负相关,与P45、N35、N60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MCHC、SEP值与儿童体内血铅水平具有密切关系,可通过检测HB、MCHC与SEP值为临床诊疗儿童体内铅中毒提供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血铅 皮质诱发电位 血红蛋白
下载PDF
Optical imaging of nociception in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of nonhuman primates
15
作者 Li-Min CHEN Robert M. Friedman Anna W. Roe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4-668,共5页
While the activation of primary somatosensory(SI) cortex during pain perception is consistently reported in functional imaging studies on normal subjects and chronic pain patients,the specific roles of SI,particularly... While the activation of primary somatosensory(SI) cortex during pain perception is consistently reported in functional imaging studies on normal subjects and chronic pain patients,the specific roles of SI,particularly the subregions within SI,in the processing of sensory aspects of pain are still largely unknown.Using optical imaging of intrinsic signal(OIS) and single unit electrophysiology,we studied cortical activation patterns within SI cortex(among Brodmann areas 3a,3b and 1) and signal amplitude changes to various intensities of non-nociceptive,thermal nociceptive and mechanical nociceptive stimulation of individual distal finerpads in anesthetized squirrel monkeys.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reas 3a and 1 are preferentially involved in the processing of nociceptive information while areas 3b and 1 are preferentially activated in the processing of non-nociceptive(touch) information.Nociceptive activations of individual fingerpad were organized topographically suggesting that nociceptive topographic map exits in areas 3a and 1.Signal amplitude was enhanced to increasing intensity of mechanical nociceptive stimuli in areas 3a,3b and 1.Within area 1,nociceptive response co-localizes with the non-nociceptive response.Therefore,we hypothesize that nocicepitve information is area-specifically represented within SI cortex,in which nociceptive inputs are preferentially represented in areas 3a and 1 while non-nociceptive inputs are preferentially represented in areas 3b and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图象分析 体感皮质 疼痛分析 猴类
下载PDF
皮质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在脑中央区病变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樊友武 茅磊 +5 位作者 王汉东 孙康健 唐勇 林超 赵鑫 田蕾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884-1886,共3页
目的探讨皮质诱发电位技术在脑中央区病变手术中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筛选15例中央回及其毗邻部位的病变患者。术中采用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和运动区;在保护脑功能区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切... 目的探讨皮质诱发电位技术在脑中央区病变手术中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筛选15例中央回及其毗邻部位的病变患者。术中采用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和运动区;在保护脑功能区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组织。结果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15例,12例能记录到位相倒置波形或主波渐变波形;直接皮层刺激记录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共5例,2例能引发肢体运动和/或肌电反应。术毕病变全切9例,近全切6例。术后有4例患者症状改善,10例症状无恶化,1例症状恶化;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病例。结论在脑中央沟区病变手术中,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可在术中精确定位重要感觉运动功能区,有效提高手术效果,保障手术安全,减少术后神经功能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诱发电位 皮质运动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触觉系统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宇清 张仲伟 陈克敏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2年第3期339-344,共6页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已应用于触觉系统的研究中,并得到了许多重要结果。本文就fMRI在不同触觉刺激模式下激活皮质功能定位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触觉系统 体感皮质
原文传递
诱发电位在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功能障碍评价中的应用
18
作者 高洁 王永堂 +3 位作者 龙在云 曾琳 伍亚民 邵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78,共2页
脑缺血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由于其病因、发病和干预机制较为复杂。导致该疾病的治疗困难。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可反映皮质感觉系统的功能状态,其潜伏期变化可能与脑缺血程度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关于脑缺血损伤后诱... 脑缺血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由于其病因、发病和干预机制较为复杂。导致该疾病的治疗困难。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可反映皮质感觉系统的功能状态,其潜伏期变化可能与脑缺血程度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关于脑缺血损伤后诱发电位的动态观察报道甚少。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反映大脑皮质神经元电活动和白质神经纤维传导功能的躯体感觉诱发也位(somato 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和运动诱发电位(nl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某些成分潜伏期的变化,来进一步地了解和比较脑缺血后功能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诱发电位 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 功能障碍评价 大鼠脑 急性脑血管疾病 潜伏期变化 神经元电活动 运动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儿童血铅水平测定及其对血红蛋白和脑诱发电波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饶晓林 麦静仪 +1 位作者 苏光辉 曾碧仪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2期1635-1638,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血铅水平在1~10岁儿童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探讨不同血铅值对儿童血红蛋白分布及脑诱发电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行入托体检及因疾病门诊就诊的儿童1 020例,检测其血铅水平,分析血铅水平在其各年龄段分布... 目的 观察不同血铅水平在1~10岁儿童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探讨不同血铅值对儿童血红蛋白分布及脑诱发电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行入托体检及因疾病门诊就诊的儿童1 020例,检测其血铅水平,分析血铅水平在其各年龄段分布,并按血铅水平分为<50 μg/L组、50~100 μg/L组、>100 μg/L组,观察三组儿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及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事件相关电位水平。结果 血铅水平≥50 μg/L的儿童占所研究儿童的23.0%,其中以50~100 μg/L最多,4~6岁年龄段的儿童占比最大。血铅水平>100 μg/L组FEP明显高于50~100 μg/L组及<50 μg/L组,Hb、MCHC则明显较其他两组低(P<0.05);血铅水平50~100 μg/L组FEP明显高于<50 μg/L组,Hb、MCHC则明显低于<50 μg/L组(P<0.05)。与晚期皮质电位相关的N35、P45及N60波在>100 μg/L组明显高于<50 μg/L组(P<0.05),50~100 μg/L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水平>100 μg/L组事件相关中位的N200及P300潜伏期明显高于<50 μg/L组,N200及P300波幅明显低于<50 μg/L组(P<0.05)。结论 血铅水平在50~100 μg/L范围主要分布于4~6岁年龄段,并且此范围血铅水平对儿童Hb合成有影响,并且对部分儿童神经系统及认知能力产生影响。故当儿童血铅水平在50~100 μg/L时就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铅 血红蛋白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脑诱发电波 皮质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