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6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与感觉、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1
作者 杨世宁 马将 +3 位作者 李红 郭立颖 刘先莹 张莉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1-70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感觉、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6月到2023年10月,连续纳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脑卒中患者177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组(14 d之内,n=25)、恢复早期组(14 d~1个月,n=110)和恢复中晚期...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感觉、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6月到2023年10月,连续纳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脑卒中患者177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组(14 d之内,n=25)、恢复早期组(14 d~1个月,n=110)和恢复中晚期组(1~6个月,n=42)。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行SEP检查,记录N20潜伏期和振幅;采用单丝和两点辨别工具分别测试患者手的单丝触觉和两点辨别觉;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估运动功能。分析各组SEP与感觉和运动各项指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组单丝触觉和两点辨别觉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期组SEP与感觉和运动功能不相关(P>0.05)。恢复早期组N20潜伏期与单丝触觉呈负相关(r=-0.267,P=0.005),与两点辨别觉呈正相关(r=0.220,P=0.021);N20振幅与单丝触觉(r=0.328,P<0.001)和FMA-UE评分呈正相关(r=0.418,P<0.001),与两点辨别觉呈负相关(r=-0.405,P<0.001)。恢复中晚期组N20潜伏期与FMA-UE呈负相关(r=-0.313,P=0.044),N20振幅与单丝触觉(r=0.598,P<0.001)和FMA-UE评分(r=0.393,P=0.010)呈正相关,与两点辨别觉呈负相关(r=-0.59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恢复中晚期患者单丝触觉的评分与N20潜伏期水平呈负相关(β=-0.510,P=0.046),FMA-UE评分与N20振幅水平呈正相关(β=0.313,P=0.026);恢复早期患者两点辨别觉评分与N20振幅水平呈负相关(β=-0.270,P=0.039)。结论病程越长,SEP与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相关性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觉功能 运动功能 诱发电位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联合改良昏迷恢复量表对儿童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的预后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华 谭亚琼 +3 位作者 胡继红 何金华 段雅琴 潘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及其联合指标对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的预后评价作用。方法选取51例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入康复中心时完成SEP检查和CRS-R评分,并动态追踪...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及其联合指标对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的预后评价作用。方法选取51例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入康复中心时完成SEP检查和CRS-R评分,并动态追踪评估患儿意识水平变化,以病程满6个月、神志转清或死亡为评估止点。以患儿病程满6个月时意识恢复作为预后判断金标准,根据病程6个月内患儿意识恢复与否分为意识清醒组和意识未清醒组,分别分析SEP分级、CRS-R评分与意识障碍患儿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评估SEP分级、CRS-R评分及其联合指标对意识障碍患儿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CRS-R评分与意识障碍患儿预后呈正相关(r=0.450,P<0.01),SEP分级与意识障碍患儿预后呈负相关(r=—0.340,P<0.05)。CRS-R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SEP分级的AUC为0.683,SEP分级联合CRS-R评分的AUC为0.809,且SEP分级联合CRS-R评分的AUC大于SEP分级单一指标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4,P<0.05)。结论SEP分级和CRS-R评分均可作为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的预后判断指标,且SEP分级联合CRS-R评分的预测价值高于单一SEP分级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恢复期 意识障碍 改良昏迷恢复量表 诱发电位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苏合香丸对急性期缺血中风阴闭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尚灵 张震中 +3 位作者 张燕 卢裕强 钟霖 胡马洪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180-180,共1页
笔者观察了苏合香丸对急性期缺血中风阴闭证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2年2月急性期缺血中风阴闭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出现死亡或因转... 笔者观察了苏合香丸对急性期缺血中风阴闭证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2年2月急性期缺血中风阴闭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出现死亡或因转院、放弃治疗每组各有3例。对照组男10例,女17例;年龄38~77岁,平均(58.8±11.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中风 阴闭证 苏合香丸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
下载PDF
卒中后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及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韩雪 张玉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3期281-287,共7页
目的 分析卒中后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此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6月—2022年3月康复科收治的亚急性期卒中患者,采用自身健患侧进行对比,进行双侧上... 目的 分析卒中后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此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6月—2022年3月康复科收治的亚急性期卒中患者,采用自身健患侧进行对比,进行双侧上肢SEP和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并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分析患侧SEPP15、N20、P25、N13及N9潜伏期、感觉神经传导参数、运动神经传导参数与上肢运动功能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卒中后亚急性期偏瘫患者102例,平均(68.76±11.33)岁,男性78例。患者偏瘫侧上肢SEPP15[(16.90±1.67)ms vs.(16.27±1.50)ms,P<0.001]、N20[(20.13±1.49)ms vs.(19.42±1.60)ms,P<0.001]、P25[(24.39±1.75)ms vs.(23.70±1.50)ms,P<0.001]、N13[(14.05±1.25)ms vs.(13.42±1.26)ms,P<0.001]及N9[(9.25±0.96)ms vs.(8.80±1.40)ms,P<0.001]的潜伏期均大于健侧;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指1-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 conductionvelocity,SCV)[(48.93±6.82)m/s vs.(51.26±6.40)m/s,P<0.001]、波幅[(22.54±9.91)μv vs.(32.71±17.68)μv,P<0.001]小于健侧;正中神经(指3-腕)SCV[(49.26±7.31)m/s vs.(52.98±5.99)m/s,P<0.001]、波幅[(24.71±11.39)μv vs.(38.57±20.21)μv,P<0.001]小于健侧;尺神经(指5-腕)SCV[(48.72±7.46)m/s vs.(52.01±6.82)m/s,P<0.001]、波幅[(19.51±11.35)μv vs.(25.74±13.44)μv,P<0.001]小于健侧;尺神经(腕-肘上)SCV[(54.53±6.06)m/s vs.(56.99±4.84)m/s,P<0.001]、波幅[(11.37±6.04)μv vs.(14.53±7.89)μv,P<0.001]小于健侧。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肘-腕)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54.79±4.89)m/s vs.(57.10±5.07)m/s,P<0.001]、波幅[(8.42±3.85)μv vs.(10.00±3.72)μv,P<0.001]小于健侧;尺神经(腕-肘上)MCV[(53.12±6.81)m/s vs.(55.01±6.35)m/s,P<0.001]、波幅[(6.89±2.56)μv vs.(8.78±2.26)μv,P<0.001]小于健侧。P15(r=-0.358,P<0.001)、N20(r=-0.674,P<0.001)、P25(r=-0.465,P<0.001)潜伏期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assessmentupperextremityscale,FMA-UE)评分均呈负相关;正中神经电极位置为指3-腕的波幅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r=0.231,P=0.026),尺神经电极位置为指5-腕(r=0.292,P=0.006),腕-肘上(r=0.391,P<0.001)的SCV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电极位置为指5-腕的波幅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r=0.263,P=0.012),正中神经电极位置为肘-腕的MCV(r=0.220,P=0.037)、波幅(r=0.223,P=0.034)与FMA-UE评分均呈正相关,尺神经电极位置为腕-肘上的MCV(r=0.231,P=0.027)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及偏瘫侧上肢周围神经的改变,且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上肢 诱发电位 觉神经传导速度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中枢系统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润红 姜雪 +2 位作者 范驰 陈新意 吴丹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中枢系统运动诱发电位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02—2021-12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及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 目的探究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中枢系统运动诱发电位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02—2021-12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及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持续干预30 d。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30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电生理指标[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波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治疗10 d、30 d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MA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0 d、治疗30 d后外展、后伸、屈曲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0 d、治疗30 d后波幅大于对照组,皮质潜伏期、CMC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肌张力,改善神经缺损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作用机制在于改善电生理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KINECT 交互技术 虚拟现实训练 中枢系统运动诱发电位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韩雪 李欣 宋桂芹 《中国康复》 2023年第5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与tDCS和上肢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与tDCS假刺激...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与tDCS和上肢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与tDCS假刺激和上肢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上肢正中神经诱发电位N20潜伏期和波幅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对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诱发电位N20测定结果变化和肢体功能变化的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干预前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UE、WMF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N20波幅较治疗前则增加(P<0.05);2组N20潜伏期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除治疗组WMFT差值与N20潜伏期差值呈正相关(r=0.305,P=0.037)外,其余均无相关性,2组患者偏瘫侧治疗前正中神经SEP N20测定结果与治疗4周后MBI、FMA-UE、WMFT各项量表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N20的波幅,SEP N20潜伏期变化和肢体功能WMFT评分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康复训练 缺血性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诱发电位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范彦瑞 《临床研究》 2023年第8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用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对其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CI患者共52例进行研究,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前组基...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用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对其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CI患者共52例进行研究,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前组基础上加以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各有26例;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上肢SEP有关指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9潜伏期、N9波幅、N20潜伏期、N-20波幅等上肢SEP有关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9潜伏期、N20潜伏期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9波幅、N-20波幅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9潜伏期、N20潜伏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9波幅、N-20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A、NIHSS及MB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MBI评分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用于ACI患者疗效理想,能改善其上肢SEP有关指标,提升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诱发电位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损伤康复评估中的应用
8
作者 赵泽丹 郑遵成 +3 位作者 樊湘珍 钱红丽 王洪强 王德强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12期1309-1312,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作为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选择客观、敏感的评估工具反映患者康复效果的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作为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选择客观、敏感的评估工具反映患者康复效果的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相较于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康复评定量表等传统评定方法更客观、有效。本文结合临床实验及动物实验对CSEP在SCI康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SCI患者的早期诊断、康复治疗和康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皮层诱发电位 康复效果 康复评估
下载PDF
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性截瘫的体感诱发电位(SEP)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兵兵 张宁 +1 位作者 江红 孔庆爱 《针灸临床杂志》 2005年第9期23-24,共2页
采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性截瘫,并根据体感诱发电位(SEP)潜伏期变化判断疗效。结果表明:电针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异常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P<0.05)。
关键词 脊髓性截瘫 夹脊电针 诱发电位
下载PDF
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体感诱发电位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纪静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究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院内86例诊断为痉挛型脑瘫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头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究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院内86例诊断为痉挛型脑瘫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头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法。分析对比两组的粗大运动功能、体感诱发电位波幅、痉挛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体感诱发电位波幅的提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0级痉挛程度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能够改善运动功能和痉挛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任务导向性训练 痉挛型脑瘫 诱发电位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下肢肌张力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11
作者 高娟 张则甫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下肢肌张力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9月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参照...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下肢肌张力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9月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参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相关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水平、下肢肌力(踝关节背曲肌力、髋关节伸展肌力、膝关节伸展肌力)水平、体感诱发电位(SEP)指标[P15波潜伏期、P38波潜伏期、N20波潜伏期]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8.04%,50/51)高于参照组(84.31%,43/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舌质暗红、偏身麻木、手足肿胀及脉弦滑积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MESSS及NIHSS评分较低,SS-QOL及FMA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踝关节背曲肌力、膝关节伸展肌力及髋关节伸展肌力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P15、P38及N20波潜伏期水平均明显降低,研究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增强肌张力,降低SEP指标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 肌张力 诱发电位
下载PDF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临护胸椎及胸椎管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宁江 黄世敏 林庆彪 《颈腰痛杂志》 2002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 通过开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术中监护脊髓功能的临床研究 ,有效的预防医源性脊髓损伤 ,杜绝截瘫的发生。方法  4 6例手术患者按 Frankel分级术前属 B级 6例 ,C级 14例 ,D级 15例 ,E级 11例 ,CSEP术中连续动态监测。监护临... 目的 通过开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术中监护脊髓功能的临床研究 ,有效的预防医源性脊髓损伤 ,杜绝截瘫的发生。方法  4 6例手术患者按 Frankel分级术前属 B级 6例 ,C级 14例 ,D级 15例 ,E级 11例 ,CSEP术中连续动态监测。监护临界值为 :D、E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 4 0 %。结果  2 5例未达到监护临界值 ,术后无脊髓损伤。超过临界值发出警告 2 1例 ,其中 2 0例接受警告术后脊髓功能无损害 ,1例不顾警告继续手术 ,术后发生完全性截瘫。结论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诱发电位 胸椎 胸椎管手术 临床研究 手术监护 胸椎手术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病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13
作者 王雨晨 齐华光 +1 位作者 李春娟 杨姝怡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889-189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选取本院经临床确诊后入院治疗的165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64例,脊髓型颈椎病57例,混合型颈椎病44例)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观察并分析所有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在...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选取本院经临床确诊后入院治疗的165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64例,脊髓型颈椎病57例,混合型颈椎病44例)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观察并分析所有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在165例患者中,不同分型患者的的神经功能ND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N20波、P40波潜伏期延长及P40波波形消失率都高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及混合型颈椎病患者(P<0.05),C5、6皮节体感诱发电位P1波波形分化、潜伏期及波幅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中均无统计学差异,在脊髓型颈椎病组中,C7、C8皮节体感诱发电位P1波波形消失率则高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及混合型颈椎病患者(P<0.05),而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的C8皮节体感诱发电位P1波波幅异常多于脊髓型颈椎病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P<0.05)。结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及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于不同分型的颈椎病电生理诊断有一定价值,波形分化及潜伏期、波幅等指标可作为颈椎病分型诊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电生理学 诱发电位 相关性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高龄老年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
14
作者 詹锐 张晓琴 +2 位作者 汪越 杨梅 钱伟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高龄老年患者麻醉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到医院就诊的需进行外科手术患者100例,按照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高龄组(n=50)和非高龄组(n=50),再按照监测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高龄研究组(n=28)、高龄常规...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高龄老年患者麻醉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到医院就诊的需进行外科手术患者100例,按照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高龄组(n=50)和非高龄组(n=50),再按照监测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高龄研究组(n=28)、高龄常规组(n=22)、非高龄研究组(n=26)和非高龄常规组(n=24),高龄研究组和非高龄研究组患者采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评估,高龄常规组和非高龄常规组采用普通麻醉循环监测系统及经验法进行评估,比较手术中和手术后1 d四组患者的心肌标志物、炎症标志物以及脑钠肽(BNP)的水平变化,比较四组患者术后7 d肾功能,随访6个月,比较四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癫痫、脑梗、脊髓运动障碍、心肌梗死、认知功能障碍、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手术中,高龄研究组患者的Tn和CK-MB均显著低于高龄常规组(P<0.05)。手术后1 d,高龄研究组患者的Tn显著低于高龄常规组,且显著高于非高龄研究组和非高龄常规组(P<0.05),非高龄研究组患者的Tn均显著低于非高龄常规组(P<0.05),高龄研究组患者的CK-MB显著低于高龄常规组(P<0.05),高龄常规组患者的hs-CRP和BNP均显著高于高龄研究组(P<0.05),高龄常规组患者的hs-CRP和BNP均显著高于非高龄常规组(P<0.05),高龄常规组患者的Scr、EGFR、CYSC和MAU均显著高于高龄研究组(P<0.05),四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整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非高龄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更有效地降低对高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心功能和肾功能损伤,并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提高麻醉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高龄 后天获得性病变 麻醉
下载PDF
术中监测出现单侧体感诱发电位(SEP)消失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正明 JrgHerdmann JürgenKiwit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3期21-21,共1页
术中刺激正中神经和胫神经并记录体感诱发电位(SEP)可对感觉传导通路功能进行监测、在特定技术条件下能提示感觉传导通路损伤,提醒术者暂停或更改手术方式.以免继续损伤正常神经组织。
关键词 诱发电位 sep 术中监测 单侧 传导通路 损伤 胫神经 消失 记录
下载PDF
大鼠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SEP)、皮层运动诱发电位(CMEP)的测定
16
作者 康然 黄桂成 +5 位作者 戚晴雪 胡春萍 李海声 王志刚 陈方庆 谢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85-87,共3页
目的:测定正常大鼠脊髓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建立本研究大鼠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取40只SD大鼠,麻醉下分别行SSEP及CMEP检测。SSEP检测:电刺激一侧胫神经,在T12-13棘间韧带处记录感觉诱发电位。CMEP检测:刺激电极置于大... 目的:测定正常大鼠脊髓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建立本研究大鼠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取40只SD大鼠,麻醉下分别行SSEP及CMEP检测。SSEP检测:电刺激一侧胫神经,在T12-13棘间韧带处记录感觉诱发电位。CMEP检测:刺激电极置于大鼠相应的人体头部C3、C4,记录电极置于大鼠后腿大鱼际处。结果:SSEP由一个正向波(P)和一个负向波(N)组成,潜伏期为P:(3.17±0.43)ms和N:(6.58±0.77)ms;波幅为P:(2.15±0.43)μV和N:(1.42±0.82)μV,P-N峰峰波幅(3.57±1.70)μV。CMEP由P1、N1、P2、N2组成,P1N1较为清楚,潜伏期为P1:(8.60±0.87)ms和N1:(9.81±1.02)ms;波幅为P1:(229.85±247.12)μV和N1:(143.15±130.41)μV,P1-N1峰峰波幅(373.00±342.53)μV。结论:大鼠SSEP及CMEP测定正常值潜伏期较稳定,可以作为病理实验对照参考,而波幅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诱发电位 皮层运动诱发电位 正常值
下载PDF
脑瘫共患病与脑瘫类型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体感诱发电位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刘丹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29-32,共4页
分析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及体感诱发电位对脑瘫患儿患病及类型的预测作用。方法 目的:探讨儿童脑性麻痹(56例)的临床数据。对1岁前,1-2岁,3-4岁,5-6岁(GMFCS)进行分类,并对分类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检测儿童 CP肢体诱发电位,并与正常... 分析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及体感诱发电位对脑瘫患儿患病及类型的预测作用。方法 目的:探讨儿童脑性麻痹(56例)的临床数据。对1岁前,1-2岁,3-4岁,5-6岁(GMFCS)进行分类,并对分类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检测儿童 CP肢体诱发电位,并与正常对照作对照。结果 1周岁之前的 GMFCS等级和1周岁之后的不同年龄组间的 GMFCS等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1周岁之后的不同年龄组间的 GMFCS等级没有显著性差异。SEP中有46例异常,异常率为82.1%与临床表现一致。结论 1岁以上GMFCS分级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发育有较好的预测作用;SEP可检测神经感觉和运动通路功能状况,对CP的诊断可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性瘫痪 运动障碍 诱发电位 儿童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SEP)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徐新智 胡蕴玉 +5 位作者 吕荣 王军 李明全 罗卓荆 雷伟 孙龙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30-31,共2页
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7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过程,观察手术前、减压前、减压后及内固定术后SEP结果,分析原因。结果手术前SEP检测以潜伏期延迟最为显著;减压前受麻... 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7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过程,观察手术前、减压前、减压后及内固定术后SEP结果,分析原因。结果手术前SEP检测以潜伏期延迟最为显著;减压前受麻醉、室温影响SEP检测以波幅下降最为显著;减压、内固定过程中SEP稳定。结论SEP监测是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最常用、可靠的方法,为手术过程提供了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颈椎间盘突出症 术中监测
下载PDF
脊柱侧凸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新宇 郑燕平 +2 位作者 原所茂 侯勇 杜伟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31-233,共3页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诱发电位 监护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秦颖 唐强 +3 位作者 倪金霞 朱文增 段淑荣 王德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2期729-730,共2页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功能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的影响。方法将 3 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造模组 (B组 )和康复组 (C组 ) ,采用血管内栓线法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 ,术后 2 4h、3d、7d分别进行Bederson神经功...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功能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的影响。方法将 3 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造模组 (B组 )和康复组 (C组 ) ,采用血管内栓线法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 ,术后 2 4h、3d、7d分别进行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转棒、网屏测评及体感诱发电位 (SEP)潜伏期测定。结果B、C组大鼠的Bederson评分各时间点均与A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随时间延长 ,A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很快恢复 ,与B、C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组大鼠的平衡木评分在术后 3d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 7d ,除Bederson评分外 ,C组大鼠的各项指标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或P <0 .0 5 ) ;B、C组大鼠术后即刻SEP潜伏期与A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术后 7d ,C组大鼠SEP潜伏期的改善程度与术后即刻相比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大鼠的平衡、行走及抓握能力 ,并能通过调整脑梗死大鼠皮层SEP潜伏期使缺血损伤的脑细胞恢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 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 诱发电位(se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