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体温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术后出血、体温变化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王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76-0179,共4页
探析术中体温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出血量、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 2022.1-2023.9期间选患者50例,年龄超过60岁,均为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数表法用以分组,各组例数25,对照组用常规手术护理,试验组则给予强化术中体温护理,比较术程体温、... 探析术中体温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出血量、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 2022.1-2023.9期间选患者50例,年龄超过60岁,均为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数表法用以分组,各组例数25,对照组用常规手术护理,试验组则给予强化术中体温护理,比较术程体温、凝血、康复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记录2组老年手术患者各时期体温,试验组体温﹥36℃,且T1-T4时期患者体温始终高于对照组,比较P<0.05(存统计学意义);术前2组凝血指标相比P﹥0.05,术后凝血指标变化明显,试验组APTT、TT、PT水平升高,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股骨术后拔管时间、患者术后意识清醒时间更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股骨骨折术后对2组进行访视,发现试验组并发症率(8%)低,P<0.05。结论 术中体温护理从老年患者治疗舒适性、手术安全性出发,综合控温加温措施可稳定患者体温指标,降低寒战、低体温发生率,保障凝血功能正常运转,以此降低术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体温护理 老年股骨骨折 术后出血 体温变化 凝血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骨科手术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及手术时间、体温变化对其预测价值
2
作者 虞雅美 王媛 李静蕾 《循证护理》 2024年第21期3970-3974,共5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及手术时间、体温变化对骨科手术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手术室手术的骨科病人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及手术时间、体温变化对骨科手术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手术室手术的骨科病人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收集病人基础信息,统计术中出现压力性损伤的病例数,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骨科手术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手术时间、体温变化对骨科手术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37例病人术中出现压力性损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值大、手术时间长、手术体温变化大、局部皮肤潮湿、未评估压力性损伤风险、未使用减压敷料是骨科手术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时间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5[95%CI(0.824,0.933)],截断值为3.85 h,约登指数为0.71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09,0.902;体温变化AUC为0.814[95%CI(0.772,0.854)],截断值为1.52℃,约登指数为0.69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7,0.882。结论:骨折手术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风险较大,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手术时间较体温变化对骨科手术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预测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时间 体温变化 骨科手术 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小儿感冒发热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对总满意度和体温变化情况的影响
3
作者 段晓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139-142,共4页
分析在小儿感冒并伴随发热的患儿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满意度和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 一共纳入60例小儿感冒发热的患儿,以随机分组方式将他们分到两个组别,对照组就提供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就提供综合护理措施,对护理后的效果差异进行... 分析在小儿感冒并伴随发热的患儿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满意度和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 一共纳入60例小儿感冒发热的患儿,以随机分组方式将他们分到两个组别,对照组就提供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就提供综合护理措施,对护理后的效果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退热时间、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数值更低;护理前,两组CRP和PCT水平比较基本类似,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两组CRP和PCT水平均呈现出了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在心理状态评分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数值更低;观察组满意度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数值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小儿患者感冒并存在发热情况后,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让患儿更快康复,提升其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儿童 感冒发热 满意度 体温变化
下载PDF
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
4
作者 杨苓 宋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49-0052,共4页
针对麻醉患者,探讨体温变化,对其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70例麻醉患者,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加保温护理,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麻醉患者,做好... 针对麻醉患者,探讨体温变化,对其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70例麻醉患者,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加保温护理,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麻醉患者,做好患者保温护理,可提高患者苏醒效果,缩短患者拔管时间,对控制患者血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也具有显著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体温变化 麻醉后苏醒效果 拔管时间
下载PDF
三种不同保温措施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体温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胜云 魏薇 +4 位作者 潘芦翎 张增梅 毕慧萍 陈皓 王韫琦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0-783,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使用薄棉被、充气式加温毯和综合保温三种不同的保温措施对患者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40例,分别使用薄棉被、充气式加温毯、综合加温对患者进行体温保...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使用薄棉被、充气式加温毯和综合保温三种不同的保温措施对患者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40例,分别使用薄棉被、充气式加温毯、综合加温对患者进行体温保护,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麻醉后、切皮时、术中30、60、90、120、150、180 min、手术结束时的核心体温。结果三组患者核心体温变化趋势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薄棉被保温效果较差;充气式加温毯可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出现,但不能有效地维持围手术期的体温稳定;综合保温方法可以很好的保持患者体温平稳,可有效避免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温措施 胃癌根治术 体温变化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炎症细胞和体温变化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郑硕 杨宝钟 +6 位作者 邢彤 曹刚 黄强 王吉亭 胡璇 李铁 曹建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者炎症细胞、体温变化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纳入130例DVT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者,采集年龄、性别、体温、血常规、下肢静脉彩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辨...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者炎症细胞、体温变化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纳入130例DVT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者,采集年龄、性别、体温、血常规、下肢静脉彩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炎症细胞与体温变化、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湿热下注证、血瘀湿阻证、气滞络阻证分别为37、64、29例。中性粒细胞升高在血瘀湿阻证最为明显(P<0.05),与皮肤色红具有较密切的关联(OR=1.287,95%CI:9.412-21.247)。单核细胞升高在湿热下注证中最为明显,与腓肠肌压痛(OR=7.364,95%CI:1.189-45.603)、皮温升高(OR=6.683,95%CI:1.791-24.938)、皮肤紧绷(OR=6.107,95%CI:1.423-26.203)、乏力(OR=3.302,95%CI:1.002-9.169)等有较密切关联。体温升高在湿热下注证最为多见,以单核细胞升高最为多见。结论 DVT常伴炎症细胞及体温升高,湿热下注证与体温升高、单核细胞升高关系密切,血瘀湿阻证与中性粒细胞升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炎症细胞 体温变化 四诊信息 证候特点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核心体温变化趋势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7
7
作者 于冬男 李鹏 +2 位作者 吴群林 盛恒炜 于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74-1977,共4页
目的:通过监测围术期动脉血温,描述肝移植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位肝移植术的动脉血温数据。根据手术步骤选取30个时间点监测股动脉血温,按原因分为6个阶段:1个稳定期,3个下降期和2个恢复期,计算各阶段体温上... 目的:通过监测围术期动脉血温,描述肝移植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位肝移植术的动脉血温数据。根据手术步骤选取30个时间点监测股动脉血温,按原因分为6个阶段:1个稳定期,3个下降期和2个恢复期,计算各阶段体温上升和下降速率。结果 :肝移植手术体温呈现平台(P=0.56)、缓慢下降(P=0.001)、迅速下降(P<0.001)、剧烈下降(P<0.001),迅速上升(P<0.001)和缓慢上升(P<0.001)的趋势。供体进入腹腔后血温下降速率为(-1.93±0.44)℃/H;开放期间以(-19.56±5.38)℃/H速率从开放前(34.04±0.84)℃降至开放后1 min时的(32.42±0.94)℃,随后9 min以(11.41±2.49)℃/H速率回升至(34.13±0.84)℃。术程血温下降(1.38±0.9)℃(P<0.001)。结论 :肝移植体温变化呈现"V"形,门静脉开放后1 min为最低值。供肝置入腹腔和开放为影响体温最重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体温变化 低温
下载PDF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与体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法伟 王泽颖 +1 位作者 兰希福 李贵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3期319-320,共2页
目的分析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温变化情况,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将入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再按体温变化情况分为3个亚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后12h... 目的分析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温变化情况,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将入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再按体温变化情况分为3个亚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后12h^24h内体温变化在进展型与非进展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体温升高与卒中进展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发病后12h^24h内体温变化可导致神经功能恶化,且体温升高与卒中进展率之间呈正相关,对其积极合理干预有利于减少进展性卒中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体温变化 预测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体温变化对病后3个月时巴塞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运良 王铭昌 +2 位作者 冉红 刘萍 徐春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期414-415,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体温改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共379例脑卒中患者,脑梗死298例,脑出血81例,对患者体温、神经缺损评分(SSS)、Bathel指数及3个月时临床结果进行测定,观察体温变化对预后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体温改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共379例脑卒中患者,脑梗死298例,脑出血81例,对患者体温、神经缺损评分(SSS)、Bathel指数及3个月时临床结果进行测定,观察体温变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SSS评分和3个月时Bathel指数高于出血组,脑梗死组SSS≤25和3个月时死亡率低于出血组。T<36℃患者SSS评分低于T>37.5℃和体温正常患者,而SSS≤25和3个月时死亡率明显高于前两组,但3个月时Bathel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入院时体温升高与临床结果无明显相关,后期体温持续升高可能预后不良,体温过低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血管意外 体温变化 死亡率 体温变化 康复 预后
下载PDF
术中病人体温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孙育红 陆冠宇 《护理研究》 2004年第12期2118-2119,共2页
关键词 体温 术中 病人 体温变化 并发症 忽视 人体 面积 因素 大小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术中体温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筱静 高兴蓉 +3 位作者 曾葵 黄蔚 林雪梅 罗东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中体温变化。方法监测8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不同部位中心温度肛温(T1)腋温(T2)变化。室温维持23~24℃,二氧化碳灌注维持腹腔内压14~16mmHg。选用硬膜外麻醉。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二氧化碳用量、手术冲...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中体温变化。方法监测8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不同部位中心温度肛温(T1)腋温(T2)变化。室温维持23~24℃,二氧化碳灌注维持腹腔内压14~16mmHg。选用硬膜外麻醉。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二氧化碳用量、手术冲洗液量,体温情况。结果术中体温逐渐下降,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P<0.01,T2P<0.05),且随着二氧化碳用量增加,降低更为明显。术中T1下降0.5~2.5℃,其中10例下降0.5℃(12%),40例下降1℃(46%),26例下降1.5℃(30%),10例下降2.5℃(12%)。T2下降0.2~1.5℃,其中23例下降0.2℃(27%),34例下降0.4℃(40%),12例下降0.6℃(14%),9例下降0.8℃(10%),8例下降1.5℃(9%)。腹腔冲洗前后体温变化比较,冲洗后与冲洗前体温下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P<0.05,T2P<0.01)。结论应重视妇科腹腔镜术中的体温改变,操作时尽量减少二氧化碳外泄导致的用量增多,可考虑使用气体加温器,尤其应避免腹腔冲洗的同时高流量二氧化碳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变化 妇科外科手术 腹腔镜二氧化碳 气腹 人工
下载PDF
体外循环时体温变化对全身和脑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宇 徐美英 +4 位作者 张富军 王军 杜健儿 王芝芳 武士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体温变化对全身和脑氧代谢状况的影响。方法 :用比色方法测定瓣膜置换患者体外循环 (CPB)中不同鼻咽温 (NPT)时的血浆乳酸浓度 ,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混合静脉血、颈静脉球部血的氧含量并计算动 -静脉的氧含量差值...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体温变化对全身和脑氧代谢状况的影响。方法 :用比色方法测定瓣膜置换患者体外循环 (CPB)中不同鼻咽温 (NPT)时的血浆乳酸浓度 ,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混合静脉血、颈静脉球部血的氧含量并计算动 -静脉的氧含量差值、全身和脑的氧摄取率。结果 :CPB全过程中血浆乳酸浓度呈进行性升高 ,复温时更明显。降温时全身和脑的氧耗量明显降低 ,复温时均升高 ,脑的氧耗量升高更为明显。 结论 :体外循环中体温是影响氧耗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体温点都有不同程度的氧供需失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变化 氧供 氧耗 体外循环 氧代谢
下载PDF
蛋鸡耐热力与体温及体温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春燕 吴中红 +2 位作者 王新谋 安永义 李震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14,共3页
20只京白蛋鸡置于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升温处理,研究了环境温度对鸡体温的影响和耐热力与体温及体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宜湿度下,32℃高温持续8小时,回的体温极显著升高(ll<0.01)138C以下高温持续8小时,鸡... 20只京白蛋鸡置于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升温处理,研究了环境温度对鸡体温的影响和耐热力与体温及体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宜湿度下,32℃高温持续8小时,回的体温极显著升高(ll<0.01)138C以下高温持续8小时,鸡的死亡率占10%;40C高温持续不到30小时,鸡的死亡率为65%,不到40小时时,死亡率为85%,而当40℃高温持续40小时以上时,对绝大部分鸡(95%)都是致死性的。鸡的耐热力与非致死环境温度下的体温呈正相关;与初次经受热应激时的体温升高幅度呈正相关;与再次经受热应激时的体温升高幅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用鸡 耐热力 体温 体温变化 致死时间 鸡病
下载PDF
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观察 被引量:16
14
作者 钱丽 王守娥 +1 位作者 宋文 闵娟 《临床护理杂志》 2005年第4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腹部/外科学 体温变化 手术期间
下载PDF
体温变化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范军朝 宋俊杰 洪道先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1期199-201,共3页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和麻醉后苏醒效果及拔管时间的关系。方法 100例行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麻醉后常规手术处理的方法 ,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后保温手术处理的方法。对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和麻醉后苏醒效果及拔管时间的关系。方法 100例行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麻醉后常规手术处理的方法 ,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后保温手术处理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完全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心率和血压、寒战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寒战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正常体温下麻醉后能够有效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同时有效改善心率和血压,降低寒战发生率,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体温变化 苏醒效果 拔管时间 影响
下载PDF
舟山眼镜蛇对光暗周期加热光源反应所导致的体温变化(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隆慧 计翔 +1 位作者 陆洪良 罗来高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5,共8页
用 7条舟山眼镜蛇 (Najaatra)研究动物对光暗周期加热光源反应所导致的体温变化。设计两项实验 ,每项实验历时 9d。实验一光照期覆盖整个白天 ,实验二光照期覆盖整个晚上。眼镜蛇仅在加热光源开启期间进行体温调节 ,但光照期内任何阶段... 用 7条舟山眼镜蛇 (Najaatra)研究动物对光暗周期加热光源反应所导致的体温变化。设计两项实验 ,每项实验历时 9d。实验一光照期覆盖整个白天 ,实验二光照期覆盖整个晚上。眼镜蛇仅在加热光源开启期间进行体温调节 ,但光照期内任何阶段都未发现所有个体同时处于热活动状态。两项实验中热活动个体百分比的时间变化显著 ,实验二热活动个体百分比波动相对大于实验一。在加热光源开启期间 ,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的百分比总体上大于实验二。在两项实验中 ,热活动眼镜蛇体温的时间变化都不显著。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的体温高于实验二 ,而两项实验中不处于热活动状态的眼镜蛇的平均体温无显著差异。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 (31 1±0 8°C)选择的体温上限高于实验二眼镜蛇 (2 6 0± 0 9°C)。在两项实验的任何时间段内 ,眼镜蛇的体温都不低于环境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眼镜蛇 体温变化 反应 体温调节 舟山 百分比 光照 覆盖 时间变化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积惠 黄静 孙育红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7期802-803,共2页
体温在35℃以下称为体温过低,低体温是麻醉与手术导致的最常见的体温失调,患者进入手术室时体温正常,但在经过麻醉和手术后可能使体温降低。全身麻醉及手术的刺激易引起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从而并发体温过低。
关键词 肺叶切除手术 体温变化 患者 胸腔镜 全身麻醉 体温过低 体温正常 体温降低
下载PDF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体温变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1
18
作者 诚爱亮 陈玉玲 岳馨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78-578,F0003,共2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体温变化 观察 护理
下载PDF
不同室温下全麻病人体温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柯丹 胡海立 +1 位作者 刘海洋 郑秀英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温度对全麻病人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分两组:Ⅰ组室温设定为21℃,Ⅱ组室温设定为26℃。以直肠温度为中心温度,前臂温度为体表温度连续观察两组病人诱导前、诱导后204、0、60、901...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温度对全麻病人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分两组:Ⅰ组室温设定为21℃,Ⅱ组室温设定为26℃。以直肠温度为中心温度,前臂温度为体表温度连续观察两组病人诱导前、诱导后204、0、60、901、20分钟各体温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核心体温在诱导后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Ⅰ组诱导后60-120分钟,病人核心体温与诱导前比明显降低;Ⅱ组诱导后120分钟与诱导前核心体温相比明显降低,但显著高于Ⅰ组诱导后120分钟时的核心体温;而体表温度在诱导后40分钟与诱导前比均明显上升,以后Ⅰ组呈逐渐趋势,诱导后90、120分钟与诱导后40分钟相比明显下降;与Ⅱ组诱导后同一时间比较也明显下降,Ⅱ组病人在诱导后40分钟保持稳定,无明显差异。结论将室温提高到26℃可使手术患者的核心体温在2小时之内不低于36℃,体表温度不下降。可以减缓病人中心体温及体表温度的下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室温 体温变化
下载PDF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体温变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锡明 陈建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0期1718-1718,1720,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体温的变化,探讨出血与体温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存在体温变化者115例,占73.7%,其中发热为主者69.2%,均为不规则热,出血后第3~5d体温最高,平均热程(5.7... 目的观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体温的变化,探讨出血与体温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存在体温变化者115例,占73.7%,其中发热为主者69.2%,均为不规则热,出血后第3~5d体温最高,平均热程(5.7±2.7)d,一般不超过38.5℃;不同疾病患者发热发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出血程度患者的热程、平均体温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发热与出血原因无明显关系。8例患者死亡,其中体温不升者4例。结论体温变化对于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程度、出血继续或停止以及转归与预后都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体温变化 发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