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用合一:语文课程培育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
1
作者 王祥连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倡导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落实语文课程培养核心素养所需,应深度建构基于“体用合一”思想的“体一用殊”学习范式。该范式强调基于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倡导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落实语文课程培养核心素养所需,应深度建构基于“体用合一”思想的“体一用殊”学习范式。该范式强调基于语文本体与本质的学习,即基于学生主体实践与运用的学习。其基本模型为:明一体(体认本体与本质)——致殊用(不仅是外在形式之用,而且是内在本质内涵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合一 语文课程 核心素养 基本路径 体一用殊 体用相生
下载PDF
甲骨卜辞“体用合一”的文体观念
2
作者 李安竹 《殷都学刊》 2023年第1期15-20,共6页
甲骨卜辞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是占卜活动文本化的结果,具有固定的结构体式,并在占卜活动中不断重复,已初具文体“类分”意识;不仅如此,在具体的占卜叙述过程中,卜辞的言说方式也呈现出类别化倾向。总体来看,卜辞属于占体,在仪式行为中... 甲骨卜辞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是占卜活动文本化的结果,具有固定的结构体式,并在占卜活动中不断重复,已初具文体“类分”意识;不仅如此,在具体的占卜叙述过程中,卜辞的言说方式也呈现出类别化倾向。总体来看,卜辞属于占体,在仪式行为中具有强烈的探索“人神关系”的功利性目的,体现了“体用合一”的文体观念;又由于书写载体的局限和卜辞神圣性的目的,引申出了卜辞“辞尚体要”的文辞观。卜辞“体用合一”的文体观念客观上开启了后世“文以载道”“讽谏政治”等文章为王朝政治服务的传统;“辞尚体要”则成为了后来古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卜辞 占体 体用合一 辞尚体要
下载PDF
体用合一论:刘元卿的儒学立场与特色 被引量:3
3
作者 彭树欣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21,共9页
刘元卿为明后期江右王门之大家,主要受江右王学、浙中王学、泰州学派三者的影响,其中受泰州学派耿天台的影响最大,最后回归孔孟之学,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其哲学思想包括"一气说""求仁之学""四端充达... 刘元卿为明后期江右王门之大家,主要受江右王学、浙中王学、泰州学派三者的影响,其中受泰州学派耿天台的影响最大,最后回归孔孟之学,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其哲学思想包括"一气说""求仁之学""四端充达说""理欲之辨新论""格物说新论"等,而以"体用合一论"为其哲学思想的总纲。刘元卿的哲学体系呈现出中道、圆融的风格,体现了纯正儒学的立场、特色,在当时独树一帜,并对佛教、阳明后学之弊有严厉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元卿 江右王门 体用合一论
原文传递
要素说的“体用合一”观 被引量:5
4
作者 吴稌年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66,共7页
对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杨昭?从"人"的角度,提出了"主客体"理论,马宗荣则提出了"体用说","要素说"是一个群体研究的成果。文中运用"体用不二"哲学观,提出了"以图书馆为体,以要... 对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杨昭?从"人"的角度,提出了"主客体"理论,马宗荣则提出了"体用说","要素说"是一个群体研究的成果。文中运用"体用不二"哲学观,提出了"以图书馆为体,以要素为用"的观点,并认为图书馆与要素完全是一个整体,是"体用合一"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说 体用合一 研究对象 哲学观 图书馆学史
下载PDF
藏象学说视野下营卫系统的总体构建
5
作者 张伟 李国臣 黄美松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844-848,共5页
营卫系统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部分,前者是指血脉、经脉形成的网状通道系统;后者是指玄府—络脉体系,即血络、络脉及其临近的玄府、皮腠,涵盖四肢百骸之微观系统,包括细小微结构和非结构化通道。从气血的生成、运行和转化全过程来看,脏腑... 营卫系统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部分,前者是指血脉、经脉形成的网状通道系统;后者是指玄府—络脉体系,即血络、络脉及其临近的玄府、皮腠,涵盖四肢百骸之微观系统,包括细小微结构和非结构化通道。从气血的生成、运行和转化全过程来看,脏腑、经络和营卫这三个部分,一脉相承,既有结构特征,也蕴含功能特色。营卫系统也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营卫系统具有时空开阖性,神机互用是营卫系统与外界进行能量与信息的正常交感;营卫是气化的主要场所,三焦仅是气化的重要场所而不是全部。营卫失调包括气血亏虚不荣、气机郁滞不通、气化开阖不利三个层次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 经络 气化 时空 系统 气血 精气神 体用合一
下载PDF
从体用分离到体用合一——日本核污水排海折射的全球环境治理危机与出路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涛 周益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3-114,194,共13页
全球环境治理的研究与实践中存在“应然”与“实然”的错位,日本核污水排海即是典型代表。基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论,可以构建无体无用、有体无用、体用分离与体用合一的全球环境治理类型。其中,体用分离揭示了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发生... 全球环境治理的研究与实践中存在“应然”与“实然”的错位,日本核污水排海即是典型代表。基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论,可以构建无体无用、有体无用、体用分离与体用合一的全球环境治理类型。其中,体用分离揭示了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发生逻辑。“中心—边缘”的利益结构失衡、“治理者—污染者”的角色结构冲突以及“区域环保—全球污染”的治理结构矛盾,是体用分离产生的结构性诱因。体用分离可能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失控、国家政治的失信以及科学话语的失真。面对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体用合一是理想的出路,这需要各国政府不断提升政治诚信与治理水平,努力做到全球环保共识与国内环境治理实践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污水排海 全球环境治理 体用 体用分离 体用合一
原文传递
三一教主林兆恩对三教入世出世论的调和与会通
7
作者 唐哲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3-38,60,共7页
明代中后期,以“闽中异端”之称闻名于世的三一教主林兆恩大倡“三教合一”之论,从而将儒、释、道三教的入世出世观深度融合。首先,林兆恩从“体用合一”之角度提出入世出世不可偏废的原则,从而消解了三教在入世出世观上的差异。其次,... 明代中后期,以“闽中异端”之称闻名于世的三一教主林兆恩大倡“三教合一”之论,从而将儒、释、道三教的入世出世观深度融合。首先,林兆恩从“体用合一”之角度提出入世出世不可偏废的原则,从而消解了三教在入世出世观上的差异。其次,他又以“心”作为判别三教入世出世之依据,通过“心”来论证三教在入世出世观上的一致性。最后,他站在儒家立场,以“归儒宗孔”论调停了三教在教化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兆恩 体用合一 入世出世 三教合一
下载PDF
贺麟“功利主义新评价”的文化意蕴
8
作者 朱培源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4期81-84,共4页
贺麟持一元文化论,将功利主义列入文化哲学的分析视野,超越了由相对低阶的“文化批评”而成的“道德伦理VS功利主义”的“东—西”文化或“传统—现代”对峙等二元认识架构。由旧式功利主义转入新式功利主义,彰显功利学说之真;大众福利... 贺麟持一元文化论,将功利主义列入文化哲学的分析视野,超越了由相对低阶的“文化批评”而成的“道德伦理VS功利主义”的“东—西”文化或“传统—现代”对峙等二元认识架构。由旧式功利主义转入新式功利主义,彰显功利学说之真;大众福利的增进,则蕴含着功利主义的文化之善与美。贺麟努力找寻功利主义“体用合一”的精神基础,把“功利主义与纯粹义务相反”的伦理学旧说,翻转论证成为“功利与非功利相辅相成”和“新功利主义由纯义务的道德思想进化而来”的新论。“以杨子的为我为出发,以墨子的兼爱为归宿”的再三强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某些积极因子在功利学说的框架内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麟 功利主义 文化一元论 体用合一 新说证成 为我 兼爱
下载PDF
老子“道”论的本体论哲学内涵辨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杜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516-520,共5页
通过对老子“道”论的理论旨趣及其思辨特性的疏析 ,指明老子“道”论乃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哲学形态 ,其体 (无 )用 (有 )合一的本体论思辨特性奠定了中国哲学思辨的理性传统 ;提出由“道”论展开的哲学认识论乃是不同于西方哲学... 通过对老子“道”论的理论旨趣及其思辨特性的疏析 ,指明老子“道”论乃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哲学形态 ,其体 (无 )用 (有 )合一的本体论思辨特性奠定了中国哲学思辨的理性传统 ;提出由“道”论展开的哲学认识论乃是不同于西方哲学逻辑认识论的精神认识论 ,它不是逻辑范畴的认知 ,而是精神范畴的体认 ,并指明老子“道”论内涵着天人合一的哲学 (而非宗教 )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 "无" 本体论 精神认识论 天人合一 老子 "体用合一" "静观" "玄鉴"
下载PDF
释“营”与“荣”——中医术语文化探源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海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6年第3期214-215,共2页
中医术语的命名,有着深厚的文化涵义。关于“荣卫”之“荣”,医书注本或教材通常都注“通营”。或言“互书”。若对其语言及文化根源不了解,而仅认作一般的通假字,则有失于“荣”、“营”两字在中医术语上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更无... 中医术语的命名,有着深厚的文化涵义。关于“荣卫”之“荣”,医书注本或教材通常都注“通营”。或言“互书”。若对其语言及文化根源不了解,而仅认作一般的通假字,则有失于“荣”、“营”两字在中医术语上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更无从准确掌握两者的关系及所涉及的医理。故笔者认为。有必要从词的本义或基本义挖掘一下,理清其词义发展脉络,阐释其文化涵义,以弥补诸家注释的不足,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 体用合一
下载PDF
胡风与《文心雕龙》
11
作者 权绘锦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0-53,63,共5页
胡风文论与《文心雕龙》都受到传统整体思维的影响和制约,具体体现为创作论上的"天人合一",作家论上的"内圣外王"和文艺本体论与功用论上的"体用合一"。本文旨在厘清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存在相同之处的复... 胡风文论与《文心雕龙》都受到传统整体思维的影响和制约,具体体现为创作论上的"天人合一",作家论上的"内圣外王"和文艺本体论与功用论上的"体用合一"。本文旨在厘清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存在相同之处的复杂关系,证明现代文论与传统文论之间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文心雕龙》 整体思维 天人合一 内圣外王 体用合一 刘勰
下载PDF
略论太虚佛学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
12
作者 谭苑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2期60-65,共6页
民国高僧太虚佛学思想深刻,其佛学教育活动蔚为大观;而"教育"本身即是作为宗教形态"佛教"的题中之意。因此,太虚佛学思想中也蕴含着辩证而极富时代价值的教育观。太虚的佛学教育观具有强烈的应世色彩,这是其所处的... 民国高僧太虚佛学思想深刻,其佛学教育活动蔚为大观;而"教育"本身即是作为宗教形态"佛教"的题中之意。因此,太虚佛学思想中也蕴含着辩证而极富时代价值的教育观。太虚的佛学教育观具有强烈的应世色彩,这是其所处的变革语境决定的。太虚佛学教育观以"适化时机"为基本理念,从中开出了"应导相恰"的教育原则,这典型地表现在太虚对"理性"与"事相"的论述上。此外,太虚化用"体用合一"为教育方法,具有严整的三层次论断。整套太虚佛学教育观都是以当世实践为基本目的的,这对当代佛教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僧伽教育的建设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佛学教育 适化时机 应导相恰 体用合一
下载PDF
“识仁择术”:刘元卿对耿定向心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3
作者 魏志远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48-56,共9页
针对明中期以来部分儒家学者在为学工夫中陷入体用分离的弊端,刘元卿继承与发扬耿定向“真机不容已”之旨与“学有三关”说,构建起以“体用合一”为特征的学说体系。通过论证“生生不容已”之本心,刘元卿明确了自然之欲与不容已之本心... 针对明中期以来部分儒家学者在为学工夫中陷入体用分离的弊端,刘元卿继承与发扬耿定向“真机不容已”之旨与“学有三关”说,构建起以“体用合一”为特征的学说体系。通过论证“生生不容已”之本心,刘元卿明确了自然之欲与不容已之本心的体用关系。在为学工夫方面,刘元卿奉行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主张以“欲明明德于天下”的为学志向来引领“诚其意”工夫的落实,最终实现外在工夫与内在本体的自然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元卿 耿定向 择术 体用合一
下载PDF
试论楚中王门蒋信思想
14
作者 张小明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5-38,共4页
楚中王门蒋信为王阳明在龙场及门最早的亲炙弟子,其学兼王阳明、湛甘泉,又受湖湘学派传统的影响。他心学视野中的理气、心性思想独特,其即用即体、体用合一重功夫又不忽视本体的理路,在一定意义上都开启了王学后学论心、性、气,本体、... 楚中王门蒋信为王阳明在龙场及门最早的亲炙弟子,其学兼王阳明、湛甘泉,又受湖湘学派传统的影响。他心学视野中的理气、心性思想独特,其即用即体、体用合一重功夫又不忽视本体的理路,在一定意义上都开启了王学后学论心、性、气,本体、功夫主要议题。在王门后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信 王学 心与气 即用即体 体用合一
下载PDF
论胡宏的教育思想及其传承
15
作者 方红姣 孙国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135,共5页
胡宏的教育思想以明道而达道为根本旨归,坚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教育理念,德性修养与经邦济世兼重,倡导体用合一。胡宏以碧泉书院为主要教育基地,培育了张栻、彪居正等理学大家,张、彪传道于岳麓书院,影响深远。
关键词 达道 德性修养 经邦济世 体用合一
下载PDF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释论——《文心雕龙》文体与意制之统体性批评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礼天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94-110,共17页
《文心雕龙·明诗》认为"宋初文咏,体有因革",指出其时"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对这一批评,诠释者多有歧义。本文认为这句话应从"文体"和"意制"的统体性(主要体现为体用合一的特点)层面去理... 《文心雕龙·明诗》认为"宋初文咏,体有因革",指出其时"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对这一批评,诠释者多有歧义。本文认为这句话应从"文体"和"意制"的统体性(主要体现为体用合一的特点)层面去理解,体现出《文心雕龙》兼顾文体规范与意制特点的一种文体批评方法。"文体"与"意制"可以互训互证,进而成为互涵互摄的统体性的批评原则,其间的统体性不可剥离,这正是六朝特别是刘勰《文心雕龙》所运用的文体批评方法的特点和要义之所在。这种批评方法的运用,既突出地体现在其"原、释、选、敷"的"论文叙笔"二十篇文体论之中,也渗透和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的批评之中。因此,"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这句话的具体诠释,实际上关乎如何更好地把握六朝诗歌发展的史实,关乎如何更好地把握和研究《文心雕龙》文体批评方法等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意制 统体性 体用合一 批评方法
原文传递
论宋型文化的雅俗变奏
17
作者 余敏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2-118,共7页
宋型文化是唐宋变革产生的包含有近代指向的文化类型的指称,其近代特质最典型、最外在的表现就是雅俗融合。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政治主体的庶族转型,文化主体雅俗共济的文化人格,作为宋型文化核心的理学的体用合一以及作为宋型文化源头... 宋型文化是唐宋变革产生的包含有近代指向的文化类型的指称,其近代特质最典型、最外在的表现就是雅俗融合。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政治主体的庶族转型,文化主体雅俗共济的文化人格,作为宋型文化核心的理学的体用合一以及作为宋型文化源头佛道的世俗化四个方面。宋型文化的雅俗变奏,对宋代文学艺术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融合 庶族转型 文化人格 体用合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