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五体痹和五脏痹分层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慧萍 陈薇薇 +1 位作者 朱博玉 刘智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35-938,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从五体痹、五脏痹病因、症状角度出发,分层论治SLE各种系统表现。皮肤红斑(皮痹)当以养阴清热为先,血管炎表现(脉痹)重在活血化瘀,筋挛节痛(筋痹)治以祛邪柔肝;肌肉...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从五体痹、五脏痹病因、症状角度出发,分层论治SLE各种系统表现。皮肤红斑(皮痹)当以养阴清热为先,血管炎表现(脉痹)重在活血化瘀,筋挛节痛(筋痹)治以祛邪柔肝;肌肉麻木、痿软不利(肌痹)应健脾固本;关节表现(骨痹)重视平补肝肾;肝脏受累(肝痹)需辨虚实,实则疏肝,虚则养肝;心脏受累(心痹)养心同时不忘疏肝;消化系统受累(脾痹)全程注意固护后天之本;肺脏受累(肺痹)应根据不同阶段及临床表现,分别施以祛风散寒、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养阴润肺之法;肾脏受累(肾痹)注意分期辨治,早期清肾益肾,后期补肾填精兼祛痰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痹 五脏 分层论治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基于五体痹、五脏痹理论阐释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辨证特点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艳 甄小芳 +2 位作者 陈黎 单鑫 幺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2期1727-1731,共5页
目的以五体痹、五脏痹理论为基础,研究儿童SLE各体痹、脏痹分布及组合特点,为儿童SLE临床中医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255例SLE患儿的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各体痹、脏痹分布特点,对各... 目的以五体痹、五脏痹理论为基础,研究儿童SLE各体痹、脏痹分布及组合特点,为儿童SLE临床中医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255例SLE患儿的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各体痹、脏痹分布特点,对各痹病的组合类型及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在本组资料中,SLE患儿男女比例约为1∶4,平均年龄为(9. 92±2. 78)岁。(2)255例SLE患儿的各痹病病程主要集中在<2月区段。(3)各痹病的分布:五体痹以皮痹(81. 18%)为主,五脏痹中以肾痹(56. 86%)、肝痹(44. 31%)、心痹(34. 12%)为主。(4)各痹病组合类型中,单一痹病型共23例,主要为皮痹(60. 87%)。痹病组合型以三痹病相兼型(36. 47%)和两痹病相兼型(32. 94%)为主。两痹病及以上相组合的类型占90. 59%。结论 (1)255例SLE患儿各痹病多数在短期内发病。(2)痹病的分布:五体痹以皮痹为主,五脏痹以肾痹、肝痹、心痹为主。(3)痹病组合类型以相兼痹病居多。(4)儿童五体痹五脏痹的发病特点与儿童生理病理特点及SLE的病因病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体痹 五脏
下载PDF
浅谈《内经》五体痹与五脏痹发病关系 被引量:31
3
作者 陈俊蓉 陈利国 王华强 《四川中医》 2012年第4期44-46,共3页
《内经》认为:五体痹反复发作不愈即内传于所合的脏。现代临床发现:除五体痹反复发作不愈内传于所合的脏的一般规律,还存在一种体痹内传于多个脏器的情况。本文通过对经典文献和现代临床发病情况的整理,就《内经》五体痹与五脏痹的发病... 《内经》认为:五体痹反复发作不愈即内传于所合的脏。现代临床发现:除五体痹反复发作不愈内传于所合的脏的一般规律,还存在一种体痹内传于多个脏器的情况。本文通过对经典文献和现代临床发病情况的整理,就《内经》五体痹与五脏痹的发病关系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痹 五脏 发病关系
下载PDF
浅谈五体痹与五脏痹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昭 范为民 李艳 《河南中医》 2016年第1期9-10,共2页
五体痹与五脏痹的发病关系及证候表现体现了五体合五脏的理论思想。在病因病机中强调正虚邪实是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季节气候也与疾病的发生有关,体现了五季与五脏、五体的相合关系。五体痹不愈,复感外邪,导致五脏痹。一种五体痹可导致... 五体痹与五脏痹的发病关系及证候表现体现了五体合五脏的理论思想。在病因病机中强调正虚邪实是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季节气候也与疾病的发生有关,体现了五季与五脏、五体的相合关系。五体痹不愈,复感外邪,导致五脏痹。一种五体痹可导致多种五脏痹,并且五脏痹之间也相互传变。五体痹预后较好,五脏痹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痹 五脏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五体痹中医辨治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月玲 范永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455-1456,1460,共3页
五体痹是指皮痹、肌痹、脉痹、筋痹和骨痹。五体痹的五种痹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联系,如SLE合并的皮疹、关节肌肉疼痛、雷诺氏症、抽搐、股骨头坏死等都与相应的五种痹证相似。SLE... 五体痹是指皮痹、肌痹、脉痹、筋痹和骨痹。五体痹的五种痹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联系,如SLE合并的皮疹、关节肌肉疼痛、雷诺氏症、抽搐、股骨头坏死等都与相应的五种痹证相似。SLE合并五体痹标志着病情的加重,关系到疾病的预后,且五体痹的病机复杂。本文分别从SLE合并皮痹、SLE合并肌痹、SLE合并脉痹、SLE合并筋痹和SLE合并骨痹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中医治则及方药进行分析,论述了治疗SLE应分清疾病受累部位,重视辨病选药。探析中医辨治SLE合并五体痹,值得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痹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受累部位 辨病 选药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营卫理论探讨针刺治疗五体痹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春雨 付晨瑜 +1 位作者 高珊杉 王晓燕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第4期54-56,共3页
归纳分析《黄帝内经》关于营卫理论与痹证的相关篇章,梳理营卫与气血的关系,结合五体痹的特点,探讨营卫和气血在痹证治疗中的区别,总结针刺治疗五体痹的原理和方法。针刺治疗五体痹是通过调和营卫,从皮、肉、脉、筋、骨不同层次的论治。
关键词 体痹 营卫理论 针刺治疗
下载PDF
五体痹及辨治思路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安富 邓玉霞 +3 位作者 夏良佳 吴驹 何霞 陈美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15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医治痹,大多沿用教科书的风、寒、湿、热痹分型辨治。这种重病因、轻病位的辨证论治方法,束缚了中医痹证学的发展。笔者按照病证规律,确立了病位分证、扶正祛邪、重视理筋治骨的辨证思路,临床疗效显著。为此,试予分析探讨如下。
关键词 体痹 辨治思路
下载PDF
武维屏教授肺痹-体痹合治验案举隅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杰 武维屏 +4 位作者 孙瑗 赵翠云 刘丽婷 吴童 于子洋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59-261,共3页
基于历代医家提出的“肺痹-体痹”整体观念,文章总结武维屏教授临证经验:间质性肺病(肺痹)常与关节、皮肤病变(体痹)相合,临床患者多病情复杂,症状纷繁多变,多以祛邪通络、宣降肺气、和解表里、调畅气机、通补兼施为立法治则。阐述肺痹... 基于历代医家提出的“肺痹-体痹”整体观念,文章总结武维屏教授临证经验:间质性肺病(肺痹)常与关节、皮肤病变(体痹)相合,临床患者多病情复杂,症状纷繁多变,多以祛邪通络、宣降肺气、和解表里、调畅气机、通补兼施为立法治则。阐述肺痹和体痹之间的关系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痹 名医经验 武维屏
下载PDF
浅议“五体痹”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淑静 吕靖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17期45-46,共2页
风湿病是具有运动系统慢性疼痛表现的一大类疾病。运动系统是指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韧带、肌腱、肌肉、筋膜、滑囊及神经、血管、皮肤、皮下组织等。病邪侵袭这些组织时,按五体组织归类命名的这类风湿病称为"五体痹",... 风湿病是具有运动系统慢性疼痛表现的一大类疾病。运动系统是指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韧带、肌腱、肌肉、筋膜、滑囊及神经、血管、皮肤、皮下组织等。病邪侵袭这些组织时,按五体组织归类命名的这类风湿病称为"五体痹",包括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这类风湿病有着共同的发病特点,即病邪所侵袭的部位比较集中于身体某部位。明确风湿病的主要发病部位,对于临床诊疗遣方用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体痹 中医药
下载PDF
五体痹发病与季节关系初探——兼与《内经》痹发时令商榷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颖 《江西中医药》 2008年第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体痹 发病 季节 内经
下载PDF
从“五体痹”理论探讨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针刺治疗经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子怡 李焕芹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8期882-884,共3页
颈椎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也称“项痹”。《黄帝内经》中将痹病根据病位所在五体不同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结合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从“五体痹”角度辨证分型颈椎病,其中颈型颈椎病属于皮痹、肌痹,神经根... 颈椎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也称“项痹”。《黄帝内经》中将痹病根据病位所在五体不同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结合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从“五体痹”角度辨证分型颈椎病,其中颈型颈椎病属于皮痹、肌痹,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筋痹,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属于脉痹,脊髓型颈椎病属于骨痹。颈椎病的“五体痹”辨证分型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刺法,针至病所,为临床规范、安全、有效地针刺治疗颈椎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体痹 黄帝内经 辨证分型 针刺治疗
下载PDF
基于“五体痹”理论探析推拿治疗腰痛病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柳 罗建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3期203-205,共3页
将腰痛分型为皮痹、肌痹、筋痹、骨痹、脉痹5种类型,并依据相应腰痛类型采用相适合的推拿治疗方式,使中医对腰痛病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的认识与西医相统一,以指导临床处方用药,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腰痛病的优势。基于"五体痹"... 将腰痛分型为皮痹、肌痹、筋痹、骨痹、脉痹5种类型,并依据相应腰痛类型采用相适合的推拿治疗方式,使中医对腰痛病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的认识与西医相统一,以指导临床处方用药,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腰痛病的优势。基于"五体痹"理论探析腰痛病的辨证分型及推拿治疗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痹理论 腰痛病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五体痹论膝痹的推拿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大城 付阳阳 +2 位作者 康知然 邢华 龚利 《中医文献杂志》 2022年第4期59-61,共3页
本文从《黄帝内经》五体痹简析膝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并探究五体痹理论对于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指导意义。五体痹从痹证层次展示了病机演变规律,与骨关节病密切相关,可为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体痹 推拿 膝骨关节炎
下载PDF
五体痹的源流 被引量:58
14
作者 李满意 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第4期35-41,39-41,共7页
五体痹是按五体部位分类的一组风湿病,包括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这类风湿病有其共同特点,发病部位均为五体组织,是风湿病常见的病变部位。五体痹与西医结缔组织病关系密切,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五体痹作为风湿病按五体组... 五体痹是按五体部位分类的一组风湿病,包括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这类风湿病有其共同特点,发病部位均为五体组织,是风湿病常见的病变部位。五体痹与西医结缔组织病关系密切,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五体痹作为风湿病按五体组织分类的二级病名,对于风湿病的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痹 风湿病(病) 二级病名 中医规范化 源流
下载PDF
基于“五体痹-五脏痹”理论探讨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的病机与辨证论治
15
作者 张宗学 焦以庆 +1 位作者 卢幼然 王玉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85-3488,共4页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通常表现为肺脏、肌肉、关节等多系统受累。笔者通过总结肺间质疾病患者临床队列的中医证候特点,结合五体痹、五脏痹等中医经典理论,初步总结了本病病机为机体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邪气痹阻肌肉、筋脉、肺脏等部位,内...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通常表现为肺脏、肌肉、关节等多系统受累。笔者通过总结肺间质疾病患者临床队列的中医证候特点,结合五体痹、五脏痹等中医经典理论,初步总结了本病病机为机体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邪气痹阻肌肉、筋脉、肺脏等部位,内因是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肌肉,脏腑虚损,肺气宣降失司,内外相因,发为本病。确立了内外同调、表里同治的治疗原则。针对内证,宣肺开痹,清热化湿,祛其阻遏,展布气机;针对外证,清热、祛湿、凉血、通络,使邪有出路。疾病后期以肺肾亏虚为主,治以补肾纳气平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合成酶抗综合征 五脏 体痹 辨证论治 内外同调 表里同治
原文传递
基于新安医学理论探讨名中医刘健对五体痹的认识
16
作者 万磊 汪元 +5 位作者 曹云祥 陈瑞莲 黄旦 孙玥 文建庭 刘健(指导)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24-28,共5页
五体痹包括骨痹、筋痹、皮痹、肌痹、脉痹。五体痹是《素问》中对于痹证疾病的一个划分。新安医家很早就对五体痹有所认识,新安医籍中关于五体痹的立论较多,论著甚丰。名中医刘健在传承新安医家学术思想的同时,也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观点... 五体痹包括骨痹、筋痹、皮痹、肌痹、脉痹。五体痹是《素问》中对于痹证疾病的一个划分。新安医家很早就对五体痹有所认识,新安医籍中关于五体痹的立论较多,论著甚丰。名中医刘健在传承新安医家学术思想的同时,也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观点。刘健关于五体痹病因病机的理论,在新安医家的基础上得到了完善。刘健在诊治五体痹时强调针对临床病症的特点偱证施药、辨证论治,临证治疗思想独特、立方简洁精纯、思维严谨缜密且多变灵活。本文将刘健结合新安医学理论对五体痹的认识与探讨做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痹 新安医学 病因病机 学术继承
原文传递
刍议“五体”针法治疗膝痹病的应用
17
作者 胡赫其 胡佳慧 冯祯根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0期126-128,共3页
膝痹病是临床常见的关节类疾病,以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为病理特点。冯祯根依据五体、五刺理论,总结临证经验,归纳出“五体”针法,强调针刺有五体层次之别,以“刺五体治五痹”为原则,治疗各类痹病,其中治疗膝痹病的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 膝痹病是临床常见的关节类疾病,以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为病理特点。冯祯根依据五体、五刺理论,总结临证经验,归纳出“五体”针法,强调针刺有五体层次之别,以“刺五体治五痹”为原则,治疗各类痹病,其中治疗膝痹病的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文从辨证、操作方面介绍冯祯根运用“五体”针法治疗膝痹病的经验,并讨论其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痹 针法
下载PDF
基于“体脏合痹”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疾病
18
作者 刘子夏 常甜 +4 位作者 马协丽 尚碧月 杨煜辰 李达 姜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81-985,共5页
脏腑形体诸窍由经络相连,表里相合,相互影响。风湿病多因正气亏虚复感外邪,脏腑气机失调内生痰瘀,痰瘀互搏于肌肤、血脉、筋骨,进而深入脏腑,脏腑失调则肢体关节症状亦随之加重,形成病理上的恶性循环。笔者基于“体脏合痹”观,提出类风... 脏腑形体诸窍由经络相连,表里相合,相互影响。风湿病多因正气亏虚复感外邪,脏腑气机失调内生痰瘀,痰瘀互搏于肌肤、血脉、筋骨,进而深入脏腑,脏腑失调则肢体关节症状亦随之加重,形成病理上的恶性循环。笔者基于“体脏合痹”观,提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疾病为内外因互相作用的结果,六淫外邪为外在致病因素,营卫功能失调为内在基础,痰浊瘀血痹阻脉络为标。基于中医理论溯源及临证观察,从现代医学研究出发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合 类风湿关节炎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试从痹证“五体合五脏”论述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英 李燕村 +4 位作者 刘晓莹 王培 景菲 金延强 张伟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71-175,共5页
中医学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即"痹证",由五体痹和五脏痹组成。结缔组织疾病(CTD),中医又称风湿病,属"五体痹"范畴。间质性肺疾病(ILD)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属中医学"肺... 中医学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即"痹证",由五体痹和五脏痹组成。结缔组织疾病(CTD),中医又称风湿病,属"五体痹"范畴。间质性肺疾病(ILD)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属中医学"肺痹"、"肺痿"、"咳嗽"、"肺胀"等范畴。肺脏受邪,气血失调,痰瘀互结,壅滞肺络,即可发为肺痹。虚、痰、瘀贯穿疾病始终。肺痹属五脏痹,为五体痹受邪深入发展而来。五体痹与五脏痹的发病关系以及证候表现体现了"五体合五脏"的理论思想,五体痹不愈,复感外邪,疾病传变入里,导致五脏痹。五体痹可导致五脏痹,五脏痹之间亦可相互传变。CTD是引起ILD的常见病因,五体痹不愈,内舍其合,继而引发多种呼吸系统损害,逐渐形成肺痹。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进步,CTD相关ILD发病率明显上升。文章试从痹证"五体合五脏"论述CTD-ILD的关系,以求增强对CTD以及ILD的认识,为临床上诊疗开拓思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五脏 体痹 五脏 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五体痹”理论探讨经方在痹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敏 何庆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65-7169,共5页
考察从《黄帝内经》“五体痹”理论到《伤寒杂病论》治痹经典名方方义理论的演变过程。选取《伤寒杂病论》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汤、甘草附子汤等经典治痹方,并进行类比分析。发现张仲景以多法论治“五... 考察从《黄帝内经》“五体痹”理论到《伤寒杂病论》治痹经典名方方义理论的演变过程。选取《伤寒杂病论》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汤、甘草附子汤等经典治痹方,并进行类比分析。发现张仲景以多法论治“五体痹”,方循经旨,知行合一,形成了独特的“五体痹”治疗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黄帝内经》“五体痹”理论,又从临证实践层面对“五体痹”理论进行拓展与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体痹 伤寒杂病论 经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