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积栓塞比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及后期动脉瘤再复发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雪涛 李云辉 +2 位作者 段传志 林泽森 伍伟超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研究体积栓塞比(VER)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及后期动脉瘤再复发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01—2016-12间接收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就患... 目的研究体积栓塞比(VER)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及后期动脉瘤再复发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01—2016-12间接收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就患者进行VER测量并根据VER的值确定是否进一步栓塞。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患者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症状、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缓解程度等症状缓解程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动脉瘤二次破裂、血管痉挛、脑缺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6.67%,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377)。结论 VER是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的客观指标,对于栓塞术后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栓塞比 破裂颅内动脉瘤 疗效 栓塞程度
下载PDF
体积栓塞比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振山 马涛 +3 位作者 温玉东 刘家传 雷钟齐 张永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94-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体积栓塞比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对8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均实施介入治疗,均计算体积栓塞比。术后均跟踪随访,统计不良预后的发生情况,对比各项不良预后发生者和未发... 目的探讨体积栓塞比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对8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均实施介入治疗,均计算体积栓塞比。术后均跟踪随访,统计不良预后的发生情况,对比各项不良预后发生者和未发生者体积栓塞比差异,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体积栓塞比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治疗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中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为22.50%;术后再出血发生者体积栓塞比低于未发生者,复发者低于未复发者,死亡者低于存活者,总不良预后发生者低于预后良好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者年龄>6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8h、颅内动脉瘤≥10mm、瘤颈>4mm、Hunt-Hess IV^V级、体积栓塞比<15%、术中破裂出血、术中出血量>100ml、并发颅内血肿、并发脑疝、并发颅内感染者构成比均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OR=4.993、5.936、2.812、5.441、4.674、4.121、4.023、5.517、4.707、6.253、4.302,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治疗后不良预后事件发生风险高,且各项不良预后事件发生者体积栓塞比均较低,体积栓塞比<15%、年龄>60岁等均是患者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栓塞比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介入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栓塞体积比在评价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中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卢小健 张鸿祺 +7 位作者 支兴龙 凌锋 焦德让 赵正伟 王大明 段传志 白如林 宋冬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339-343,384,共6页
目的探讨栓塞体积比(VER)在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国内7家医院应用GDC栓塞、治疗期≥3年、直径〉2 mm的囊状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共434例(446个动脉瘤)。根据填入动脉瘤内... 目的探讨栓塞体积比(VER)在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国内7家医院应用GDC栓塞、治疗期≥3年、直径〉2 mm的囊状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共434例(446个动脉瘤)。根据填入动脉瘤内的弹簧圈体积与动脉瘤体积,计算动脉瘤VER。分析VER值与动脉瘤大小、瘤颈、栓塞结果、复发及再出血的关系。结果①小动脉瘤(〈5 mm)、中型动脉瘤(5-10 mm)、大动脉瘤(11-25 mm)、巨大动脉瘤(〉25 mm)的VER分别为(29±7)%、(24±7)%、(18±9)%和(8±7)%,不同大小动脉瘤患者之间的VE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70,P〈0.01);动脉瘤大小与VER值呈负相关(r=-0.50,P〈0.01)。窄、宽颈动脉瘤的VER值分别为(24±8)%、(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446个动脉瘤的VER为(24±8)%。动脉瘤完全栓塞、颈残留、体部残留患者的VER分别为(28±7)%、(23±7)%及(13±5)%,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71,P〈0.01),且栓塞程度与VER值呈正相关(r=0.57,P〈0.01)。③术后临床随访〉3年,15个动脉瘤再出血,再出血者动脉瘤VER值为(16±9)%,无再出血者为(24±8)%,P〈0.01。④对357个动脉瘤进行DSA随访,中位随访期为16个月;动脉瘤保持稳定298个(83.5%),VER为(25±8)%,复发59个(16.5%),VER为(20±7)%,P〈0.01。⑤VER是动脉瘤术后再出血和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OR:0.00,95%CI:0.00-0.08;OR:0.001,95%CI:0.00-0.03)。结论VER是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的客观指标,对于栓塞术后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随访研究 栓塞体积
下载PDF
脾动脉分支血管直径比值法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百分比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宾 林世海 +4 位作者 罗磊 熊伟 王玉柱 阳军 黄政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脾动脉分支血管直径比值法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资料。根据术中脾动脉的血管造影图像,测量脾动脉分支血管的直径并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百分... 目的探讨脾动脉分支血管直径比值法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资料。根据术中脾动脉的血管造影图像,测量脾动脉分支血管的直径并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百分比。对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行增强CT检查,并基于VR重建图像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百分比。观察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于术前3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测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中采用脾动脉分支血管直径比值法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百分比[(52.15±3.29)%]与术后1个月CT测量栓塞体积百分比[(49.99±6.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0,P=0.120)。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中度或中度以下左上腹疼痛,并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症状,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前3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外周血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中应用脾动脉分支血管直径比值法评估脾脏栓塞体积,简便、实时且较为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 栓塞体积 明胶海绵 脾功能亢进
下载PDF
影像学判断标准及栓塞体积比指导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梁世行 刘成辉 +2 位作者 陈旭 肖胜辉 李嵌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396-398,共3页
目的比较影像学判断标准以及栓塞体积比指导下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并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方法。方法选取63例形态较规则的动脉瘤病人,共63个动脉瘤,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按影像学判断标准指导栓塞,观... 目的比较影像学判断标准以及栓塞体积比指导下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并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方法。方法选取63例形态较规则的动脉瘤病人,共63个动脉瘤,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按影像学判断标准指导栓塞,观察组以体积比指导栓塞。随访6~33个月,比较两组栓塞体积比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平均21.4%,复发率9.7%(3/31);观察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平均23.7%,复发率6.2%(2/32)。两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形态规则动脉瘤,在中短期效果上,动脉瘤栓塞达影像学100%栓塞后,仍需参考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应至少达到21%,才可能有效预防动脉瘤栓塞后中短期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栓塞体积
下载PDF
螺旋CT评估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的动态演变价值
6
作者 曹俊杰 羊茂荣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57-660,共4页
目的: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术后病人进行中期随访,比较术中不同栓塞体积百分比病人术后栓塞区及脾组织的CT变化、外周血细胞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行PSE治疗... 目的: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术后病人进行中期随访,比较术中不同栓塞体积百分比病人术后栓塞区及脾组织的CT变化、外周血细胞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行PSE治疗的病人43例,根据脾脏栓塞体积百分比分为A组(≤50%)和B组(>50%)。比较2组病人术前和术后1周、4周、10周及6个月的上腹部CT表现、外周血细胞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在术后4周有1例有液化坏死,术后6个月均修复;B组在术后4周有5例有液化坏死,术后10周有7例有液化坏死,术后6个月有5例有液化坏死;2组术后4周、10周、6个月脾脏组织修复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E术前后2组病人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41.38%)低于B组(71.42%)(P<0.05)。结论:螺旋CT可显示病人PSE术后脾脏栓塞区域及脾脏体积大小变化,评估术后并发症风险,PSE术中栓塞体积百分比≤50%更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部分脾动脉栓塞 螺旋CT 栓塞体积
下载PDF
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的新指标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俊 张焱 +1 位作者 宗惠花 李巧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20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栓塞体积比(VER)在评价动脉瘤栓塞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治疗的53例患者,均应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共栓塞动脉瘤57个。计算动脉瘤的VER,分析VER与动脉瘤大小、瘤颈及栓塞程度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栓塞体积比(VER)在评价动脉瘤栓塞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治疗的53例患者,均应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共栓塞动脉瘤57个。计算动脉瘤的VER,分析VER与动脉瘤大小、瘤颈及栓塞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小、中、大及巨大动脉瘤的VER分别为(40.8±26.5)%、(18.6±16.1)%、(2.3±2.1)%、(0.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91,P〈0.01)。宽颈及窄颈动脉瘤的VER分别为(27.5±23.1)%、(29.4±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栓塞、不完全栓塞及部分栓塞的VER分别为(41.8±29.3)%、(31.4±21.2)%、(12.3±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70,P〈0.01)。结论VER是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的客观指标,对于判断动脉瘤栓塞效果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栓塞体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