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子体积比法测定乳液热力学稳定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孝康 孙鹤才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9-61,67,共4页
应用线性变温法在不同温度(T)与不同时间对聚丙烯酸酯类乳液凝聚过程中平均粒径进行测定,以粒子体积比V0/Vt,替代浓度比Ct/C0,并运用热力学方程求得凝聚活化能E及反应速度常数K。
关键词 粒子体积比法 服液 稳定性 热力学
下载PDF
用体积比法求锚碇板前被动土压力增大系数K_b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福田 肖一波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3-84,共2页
应用体积之比的方法 ,对锚碇板前总被动土压力增大系数Kb 进行推导 ,本文计算的Kb
关键词 体积比法 增大系数Kb 锚碇板 被动土压力 板桩码头
下载PDF
体积比法设计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
3
作者 谭积青 《广东公路交通》 2004年第4期19-24,共6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体积比法设计沥青混合料技术已先后在我国东北、北京、华南等地区得到应用。为系统总结和掌握该技术,广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对体积比法设计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进行了专门研究。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对该技术在近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体积比法设计沥青混合料技术已先后在我国东北、北京、华南等地区得到应用。为系统总结和掌握该技术,广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对体积比法设计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进行了专门研究。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对该技术在近十年来的各种应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比法 沥青混合料 设计技术
下载PDF
涂料体积固体含量的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玉鹏 黄明玥 《涂层与防护》 2021年第4期33-37,共5页
涂料的体积固体含量是涂料产品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该参数对于指导涂料的涂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大致有3种,即体积比法、膜厚比法和理论计算法。本文将就各种方法进行详细解读和研究。
关键词 体积固体含量 体积比法 膜厚比法 理论计算
下载PDF
乳化液智能配液系统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叶隆浩 李华 《煤矿机械》 2023年第2期55-58,共4页
针对乳化液配液系统存在的配液精度低、适应性差、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对乳化液智能配液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乳化液体积与基于乳化液浓度的2种配液方案以及2种配液方案的自动切换设计,实现配液方案的冗余性和自适应性。试验结果表... 针对乳化液配液系统存在的配液精度低、适应性差、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对乳化液智能配液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乳化液体积与基于乳化液浓度的2种配液方案以及2种配液方案的自动切换设计,实现配液方案的冗余性和自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体积配比法的配液精度优于浓度配比法,但2种配液方案均满足设计要求。提高了乳化液配液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有助于提升井下液压设备的作业安全系数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液 智能配液 体积比法 浓度配比法 自动切换 冗余
下载PDF
乳化液自动配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6
作者 蔡海龙 冯凯 王然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6-138,141,共4页
介绍了全新的基于PLC的煤矿用乳化液自动配液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主要采用射流泵和防爆电磁阀,结合液位传感器和浓度传感器来实现自动配液功能。系统的两套配液方案分别为体积法配比和浓度计配比,自动配液时可以实现方案的自适应。另外通... 介绍了全新的基于PLC的煤矿用乳化液自动配液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主要采用射流泵和防爆电磁阀,结合液位传感器和浓度传感器来实现自动配液功能。系统的两套配液方案分别为体积法配比和浓度计配比,自动配液时可以实现方案的自适应。另外通过对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开发了智能故障诊断功能,并且在故障时可以实现两种配液方案的无扰切换,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在与乳化液泵站的配套工作中安全、稳定、准确,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配液 射流泵 体积比法 滤波
下载PDF
让实验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源头活水
7
作者 马红建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5年第10期96-96,共1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科学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课堂教学效率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绝大多数学校也就将实验开出率,作为考核化学老师是否认真完成实验教学的主要依据.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的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科学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课堂教学效率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绝大多数学校也就将实验开出率,作为考核化学老师是否认真完成实验教学的主要依据.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的发展都是从行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通过接触的事物进行思考的过程."因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形式上完成实验,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实验的功能让学生从动手成功过渡到动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力 认知结构 课堂教学 促进作用 从行为 建构主义理论 课堂实录 生产生活实际 探究性教学 体积比法
下载PDF
Improved designed method of pervious concrete based on optimal volume ratio of paste to aggregate 被引量:7
8
作者 BA Ming-fang QI Xin-yu +3 位作者 ZHENG Yu-hang HUANG Guo-yang HE Zhi-min LIU Jun-zh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534-1545,共12页
An improved design method of pervious concrete was proposed to lower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designed and actual porosity and maintain both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permeability of pervious concrete. The improved des... An improved design method of pervious concrete was proposed to lower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designed and actual porosity and maintain both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permeability of pervious concrete. The improved design method is mainly based on the optimal volume ratio of paste to aggregate(VRPA), which was determined by testing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cement paste coating aggregate. The performances of pervious concrete designed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nd the improved one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designed porosity, the reduction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flexural strength of pervious concrete designed by the improved method i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ose designed by the traditional one. The maximum deviation between the designed and actual porosity of the pervious concrete by the improved method is only 1.54%, which is far less than 8.7% obtained by the traditional one.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orous distribution of pervious concrete designed by improved method exhibits better uniform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vious concrete absolute volume method volume ratio of paste to aggregate mechanical properties porous structures PERMEABI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