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压裂停泵数据的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区域反演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忠林 申峰 +1 位作者 徐栋哲 李清宇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6期81-89,共9页
大规模体积压裂技术是目前最普遍的非常规油气藏增产方式。为达到判断压裂施工成功率并制定合理的压后开采制度的目的,针对改造后渗透率、裂缝半长、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区域(SRV)面积等压裂效果评价问题,基于数字滤波压裂停泵数据反演方... 大规模体积压裂技术是目前最普遍的非常规油气藏增产方式。为达到判断压裂施工成功率并制定合理的压后开采制度的目的,针对改造后渗透率、裂缝半长、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区域(SRV)面积等压裂效果评价问题,基于数字滤波压裂停泵数据反演方法,运用纽曼乘积法与杜哈梅原理,开展压裂施工过程中压力在地层中波及范围的计算工作,反演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区域,并应用于国内某区块的一口多段压裂水平井。本文在适用于均质地层的数字滤波压裂停泵数据反演方法基础上,改进了地层压力分布求解算法,首次提出非均质地层压力分布的计算矩阵,并定义了压力传播时间的概念,通过矩阵求解和局部加密网格描绘出了SRV区域形态,形成了SRV区域数据反演技术。例井分析得出平均裂缝半长为145.8 m,SRV区域面积为545884 m^3,现场实测返排量总体相对误差为4.2%。以上方法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和提供后续的产能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藏 压裂效果评价 压裂停泵数据 规模体积压裂改造区域
下载PDF
安83区页岩油水平井大规模蓄能体积压裂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凯凯 安然 +3 位作者 岳潘东 陈世栋 杨凯澜 韦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129,共5页
安83区页岩油储层致密,能量补充效果差,早期提高单井产量措施未能获得预期的开发效果。根据前期注水补能探索及重复压裂试验认识,在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和升级压裂工具的基础上,研究了极限分簇射孔、储层差异化改造和多级动态暂堵等工艺,... 安83区页岩油储层致密,能量补充效果差,早期提高单井产量措施未能获得预期的开发效果。根据前期注水补能探索及重复压裂试验认识,在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和升级压裂工具的基础上,研究了极限分簇射孔、储层差异化改造和多级动态暂堵等工艺,不仅提高了裂缝复杂程度,同时优化闷井时间,形成了水平井大规模蓄能体积压裂技术。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后,水平井产量大幅提高,最高单井日产油量为邻井的7倍,措施后生产10个月,单井累计增油量达到2 010.0 t,效果和效益显著提高。该技术可实现同时补充地层能量及有效改造储层,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水平井 规模蓄能体积压裂 渗吸置换 闷井时间
下载PDF
冷气流引射式小型DF激光器紧凑度分析
3
作者 郭建增 邱雄飞 +3 位作者 王杰 刘盛田 颜飞雪 王植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130,共5页
对影响冷气流引射式小型DF激光器紧凑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功率-气源体积比作为评价紧凑度的指标,在多种参数条件下对功率-气源体积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器喷管列阵质量流面密度的增加,功率-气源体积比先增大后减小,并... 对影响冷气流引射式小型DF激光器紧凑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功率-气源体积比作为评价紧凑度的指标,在多种参数条件下对功率-气源体积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器喷管列阵质量流面密度的增加,功率-气源体积比先增大后减小,并在喷管列阵质量流面密度约为3.3 g·s^(-1)·cm^(-2)时取得最大值;在激光尾气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提高引射喷管总压可获得更大的功率-气源体积比,但随着引射喷管总压的提高,引射喷管总压对功率-气源体积比的影响逐渐减弱;与氦气做引射工质相比,采用氮气和空气做引射工质可获得更大的功率-气源体积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化学激光 压力恢复系统 引射器 紧凑度 体积规模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水平井技术及勘探实践 被引量:38
4
作者 崔宝文 林铁锋 +3 位作者 董万百 李国会 戴国威 张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22,共7页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具有形成大规模、连续型致密油藏的有利地质条件,青山口组烃源岩内部和下部分别发育高台子和扶余2套致密油层,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但应用常规技术难以有效开发动用.大庆油田按照“预探先行、储备技术、评价跟进”思...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具有形成大规模、连续型致密油藏的有利地质条件,青山口组烃源岩内部和下部分别发育高台子和扶余2套致密油层,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但应用常规技术难以有效开发动用.大庆油田按照“预探先行、储备技术、评价跟进”思路积极探索致密油藏勘探开发模式,在建立扶余、高台子油层致密油资源精细分类评价,以及“甜点”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秉承“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理念,形成了“三优二精一配套”的水平井设计、钻探跟踪及增产改造技术.在致密油水平井段钻探长度、油层钻遇率、压裂方式、压裂段数、压裂规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水平井提产效果显著.针对扶余和高台子油层特定的致密储层地质条件,优选有利区块,通过个性化井网设计和尝试工厂化作业模式,初步建立了3个水平井开发试验区,为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全面有效开发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 “三优二精一配套”技术 工厂化作业模式 松辽盆地
下载PDF
Bulk and bubble-scale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influence of nanoparticles on foam stability 被引量:12
5
作者 Nurudeen Yekeen Ahmad Kamal Idris +3 位作者 Muhammad A.Manan Ali Mohamed Samin Abdul Rahim Risal Tan Xin Ku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47-357,共11页
Influence of silicon oxide(SiO_2) and aluminum oxide(Al_2O_3) nanoparticles on the stability of nanoparticles and 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 mixed solution foams was studied at bulk and bubble-scale. Foam apparent vi... Influence of silicon oxide(SiO_2) and aluminum oxide(Al_2O_3) nanoparticles on the stability of nanoparticles and 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 mixed solution foams was studied at bulk and bubble-scale. Foam apparent viscosity was also determined in Hele-Shaw cell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oam performance at static and dynamic condi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adsorption of surfactant on the nanoparticles occurs at 3 wt%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Foam stability increases while the foamabil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nanoparticle concentration. However, optimum nanoparticle concentration corresponding to maximum foam stability was obtained at 1.0 wt% nanoparticle concentration for the hydrophilic SiO_2/SDS and Al_2O_3/SDS foams. Foam performance was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nanoparticles hydrophobicity. Air-foams were generally more stable than CO_2 foams.Foam apparent viscosity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nanoparticles from 20.34 mPa·s to 84.84 mPa·s while the film thickness increased from 27.5 μm to 136 μm.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static and dynamic stability of conventional foams could be improved with addition of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nanoparticles into the surfactant solution. The nanoparticles improve foam stability by their adsorption and aggregation at the foam lamellae to increase film thickness and dilational viscoelasticity. This prevents liquid drainage and film thinning and improves foam stability both at the bulk and bubble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am stability Bubble-scale Bulk-scale NANOPARTICLES Apparent viscosity
下载PDF
深部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勘探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雷 边利恒 +6 位作者 侯伟 李永洲 李永臣 吴鹏 李炜静 李翔 李春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67-1878,共12页
深部煤层气是煤层气勘探新领域,资源潜力巨大,2021年,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大吉区块)2000 m以深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吉深6-7平01井初期产气量达10×10^(4)m^(3)/d,揭开了盆地深部煤层气规模勘探开发的序幕。... 深部煤层气是煤层气勘探新领域,资源潜力巨大,2021年,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大吉区块)2000 m以深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吉深6-7平01井初期产气量达10×10^(4)m^(3)/d,揭开了盆地深部煤层气规模勘探开发的序幕。缺少针对性孔隙特征的系统研究,制约了研究区深部煤层气的高效开发。基于岩心和扫描电镜、全直径CT扫描、储集物性测试、CO_(2)低压吸附、N2低压吸附、高压压汞等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大吉区块太原组深部8号煤层的储层特征和孔隙结构,结果表明:①深部8号煤储层形成于潟湖相覆水森林沼泽,煤岩类型以光亮煤和半亮煤为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Ro平均为2.81%),割理和裂隙较为发育,但多被次生矿物充填,有效裂缝占比低。②深部8号煤储层储集物性较差,基质孔隙度在3.60%~6.11%,平均为3.65%,基质渗透率在0.001~0.060 mD,平均为0.016 mD,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微孔为主,宏孔次之,介孔欠发育;微孔的比表面积占比达99%以上,是吸附态甲烷的主要赋存场所。③与盆地中—浅部8号煤储层和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相比,研究区深部8号煤储层的渗透性更差,这主要是由于有效割理和裂隙较少、孔隙以微孔为主且连通性差。基于研究认识,转变储层改造思路,采用超大规模体积压裂工艺,显著提升了深部8号煤储层的产气量,有效指导了研究区深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吉区块 深部8号煤层 孔隙特征 全尺度孔径分布 特低孔特低渗 超大规模体积压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