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五环同心、协同育人”思政体系培养守好边疆、建好家乡的合格人才
1
作者 朱江 《创造》 2024年第4期16-20,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重要论述,饱含对新时代高校发展的嘱托和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高质量教育 立德树人 合格人才 集体学习 各级各类教育 体系培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下载PDF
两种不同培养体系培养人角朊细胞的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红 车鹏程 +5 位作者 黑砚 张新武 朱彦君 王成刚 杨光 邵宁生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对比有饲养层的有血清培养体系(feederlayer,serum—containingmedium ,FSCM)和无血清培养体系(serumfreemedium ,SFM)培养人角朊细胞(keratinocyte ,KC)的特征。方法以两种不同培养体系培养人KC ,比较2 4h细胞贴壁数、完全汇合时... 目的对比有饲养层的有血清培养体系(feederlayer,serum—containingmedium ,FSCM)和无血清培养体系(serumfreemedium ,SFM)培养人角朊细胞(keratinocyte ,KC)的特征。方法以两种不同培养体系培养人KC ,比较2 4h细胞贴壁数、完全汇合时间和最终分化形式。结果KC在两种不同培养体系中的形态、2 4h细胞贴壁数和完全汇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FSCM体系能促使角朊细胞发生终末分化;SFM体系内角朊细胞增殖较FSCM体系快,但未发生终末分化。结论有饲养层的有血清培养体系培养人角朊细胞形成复层膜片,适合临床应用;无血清培养体系培养人角朊细胞形成单层细胞,适合KC生物学性征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朊细胞 无血清培养 临床应用 分化 饲养层 增殖 实验研究 培养体系 生物学 形态
下载PDF
基于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三创”人才 被引量:2
3
作者 汪志明 《地理空间信息》 2015年第6期169-171,16,共3页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高校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基于此,对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构建具有测绘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进行了探讨,对培养测绘工程专业"三创"人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人才培养体系 测绘工程 三创人才
下载PDF
着力提升农广校体系培养高素质农民的能力水平 被引量:3
4
作者 袁立峰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7期120-120,共1页
面对新时期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新形势新要求,农广校要进一步强化体系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工作能力,切实在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作用。1健全巩固农广校体系农广校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办学形式。
关键词 农民教育培训 农广校 主阵地作用 办学形式 体系培养 新形势新要求 高素质 主渠道
下载PDF
外语专业人才多体系培养探析
5
作者 卢广志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72-173,232,共3页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制约了外语学科建设。高校培养外语人才的传统模式已陷入困境,迫切需要改革。提出了三套培养体系,认为可通过多体系培养不同规格的外语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 外语专业人才 体系培养 研究
下载PDF
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
6
作者 曹剑辉 陈启买 +1 位作者 周合兵 罗一帆 《成才之路》 2016年第17期6-7,共2页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社会经济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涵盖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和技能、创新品质等内容.高等学校应该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实践平台、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社会经济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涵盖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和技能、创新品质等内容.高等学校应该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实践平台、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建立一套系统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体系 人才
下载PDF
创建我国本科循证医学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曹云飞 《广西人文医学发展报告》 2010年第1期325-333,共9页
一、研究背景1992年循证医学在国际上诞生和兴起,它是指导临床医生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解决临床问题的一种新思维和新方法。它是新兴医学学科中最具科学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学科,由于它的重要性,2005年被广泛接受并作为唯一的... 一、研究背景1992年循证医学在国际上诞生和兴起,它是指导临床医生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解决临床问题的一种新思维和新方法。它是新兴医学学科中最具科学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学科,由于它的重要性,2005年被广泛接受并作为唯一的最新要求写进世界医学教育委员会全球医学生最低标准,2008年被写进我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委员会 高素质创新人才 最低标准 医学本科教育 循证医学 临床实践 临床医生 体系培养
下载PDF
基于文化传承和体系培养的技能竞赛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陈颜 龙天才 孙宇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2年第12期50-55,共6页
在“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各职业院校通过技能竞赛不但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促进了“三教”改革,充分展现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但当前各职业院校在技能竞赛的过程中存在着团队松散... 在“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各职业院校通过技能竞赛不但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促进了“三教”改革,充分展现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但当前各职业院校在技能竞赛的过程中存在着团队松散、梯队不完善、备赛缺乏前瞻性及统一规划不全面等问题,为能够持续在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以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与安全技能竞赛团队建设为例,介绍相关实践经验及成果,提出了技能竞赛团队与培训体系建设的借鉴方案和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大赛 团队文化 传帮带 人才培养体系
下载PDF
医学院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构建——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9
作者 陈建荣 韦建琨 《高教学刊》 2025年第3期162-166,共5页
当前,全国开设有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医学类院校仍不多,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目标,对具有医学知识背景的大数据管理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如何相应地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针对该情况,研究首先分析国家大数... 当前,全国开设有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医学类院校仍不多,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目标,对具有医学知识背景的大数据管理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如何相应地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针对该情况,研究首先分析国家大数据战略,并在梳理目前医学类院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开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右江民族医学院的特点,在专业申报、专业特色和专业师资等方面开展探索,并尝试构建该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课程设置等人才培养体系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
下载PDF
经济类专业学位硕士生实践培养体系构建的教育启示、逻辑导向和理想路径
10
作者 王璐莎 王赛男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5年第1期75-78,共4页
经济类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经济金融行业领域所需要的高层次实践人才。当前,我国专业实践培养中存在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行业企业发挥力量有限、评价方式与学术硕士趋同等诸多问题,影响了经济类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成效。基于此,应以... 经济类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经济金融行业领域所需要的高层次实践人才。当前,我国专业实践培养中存在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行业企业发挥力量有限、评价方式与学术硕士趋同等诸多问题,影响了经济类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成效。基于此,应以“应用学术”和“职业教育”为双重过程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最终目标导向,围绕前沿课程教学、专业行业实践和特色评价机制三大核心教育环节,构建适合经济类专业学位硕士生实践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类专业学位硕士生 专业实践 培养体系
下载PDF
新时代来华留学生知华教育培养体系构建
11
作者 蔡莉 《两岸终身教育》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培养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价值观念和跨文化能力是新时代来华留学知华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当前知华教育维度扁平,路径单一,内容单调,构建多维度的来华留学生知华教育培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可借助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过程,构建“立... 培养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价值观念和跨文化能力是新时代来华留学知华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当前知华教育维度扁平,路径单一,内容单调,构建多维度的来华留学生知华教育培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可借助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过程,构建“立足第一课堂,拓展第二课堂,联结移动课堂”的来华留学生知华教育多维度培养体系,推进“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加深对华友好情感—逐步认同中国文化”的知华教育内涵逐层深入,并健全相应的考核体系,以保证来华留学生知华教育培养体系有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知华教育 培养体系 考核体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课程在机械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中的探索
12
作者 王熙 《汽车维修技师》 2025年第2期96-97,共2页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研发与应用已成为缓解能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途径。因此,在机械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中引入新能源汽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详细探讨了新能源...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研发与应用已成为缓解能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途径。因此,在机械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中引入新能源汽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详细探讨了新能源汽车课程在机械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中的探索与实践,旨在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培养具备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机械专业硕士 培养体系
下载PDF
基于高遗传转化率及低幼苗玻璃化率的黑果枸杞叶片组合培养体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婷 乌日恒 +3 位作者 鲁敏 杨荣 王美珍 刘雪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黑果枸杞遗传转化体系,有效降低其再生幼苗玻璃化率,促进其基因功能研究和提高遗传改良效率。【方法】以黑果枸杞叶片作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LBA4404、EHA105)介导的遗传转化法,通过调整基础培养基类型并添加相...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黑果枸杞遗传转化体系,有效降低其再生幼苗玻璃化率,促进其基因功能研究和提高遗传改良效率。【方法】以黑果枸杞叶片作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LBA4404、EHA105)介导的遗传转化法,通过调整基础培养基类型并添加相应浓度的植物激素,筛选出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分化和选择培养基、生根诱导培养基,将黑果枸杞遗传转化率提高到65%以上,同时降低幼苗玻璃化率至10%以下。【结果】(1)黑果枸杞叶片高效组合培养体系中最佳农杆菌侵染浓度(OD_(600))为0.6,侵染时间为25 min,在此条件下侵染叶片抗性愈伤诱导率达78.2%~96%;(2)黑果枸杞遗传转化中最适分化和选择培养基为:MS+肌醇50 mg/L+烟酸0.25 mg/L+维生素B60.25 mg/L+铁盐母液1 mL/L+甘氨酸1.0 mg/L+维生素B10.05 mg/L+6-BA 0.25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卡那霉素30 mg/L+特美汀300 mg/L(pH=6.0);最适生根诱导培养基为:WPM+IBA 0.25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卡那霉素30 mg/L+特美汀300 mg/L(pH=6.0);(3)在最适分化和选择培养基中,农杆菌LBA4404-pBI121侵染叶片外植体产生的幼苗玻璃化率约为65%,而农杆菌EHA105-pBI121侵染处理则低于10%;(4)采用木本植物低盐WPM培养基可使黑果枸杞再生幼苗生根效率达到81.2%左右。(5)将阳性愈伤数量与总接种叶片数量比值作为遗传转化效率的评价指标,在最适遗传转化体系中,农杆菌LBA4404-pBI121和EHA105-pBI121侵染后遗传转化率分别为51%和65.2%。【结论】黑果枸杞叶片高效组合培养体系能够显著提高其遗传转化率,降低玻璃化幼苗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农杆菌 组合培养体系 转化效率 幼苗玻璃化
下载PDF
数智技术驱动下高校档案意识培养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泊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59,共3页
数智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为高校档案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旨在探讨数智技术驱动下的高校档案意识培养体系的构建,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档案意识及培养体系的现状,提出以数智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培养体... 数智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为高校档案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旨在探讨数智技术驱动下的高校档案意识培养体系的构建,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档案意识及培养体系的现状,提出以数智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培养体系构建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档案意识 培养体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新征 王冠军 +1 位作者 李向群 赵佳琦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4年第5期1-4,14,共5页
在“新工科”背景下,中国矿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立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厚基础”型理论课程体系,“强能力”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了数学与电子基础课程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群和人工智能课程群;形成了从初级、中级... 在“新工科”背景下,中国矿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立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厚基础”型理论课程体系,“强能力”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了数学与电子基础课程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群和人工智能课程群;形成了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递进式系统能力培养层次;设计了“竞、创、训”相融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结果表明,该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厚基础 强能力 教学质量保障
下载PDF
信创背景下“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锐 杨云 +2 位作者 张璇 何臻力 陈晔婷 《计算机教育》 2024年第3期165-171,共7页
针对当前国内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缺少统一标准、对国产化重视不足等问题,提出面向信创人才的“人工智能+X”培养体系:设立人工智能信创课程,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建立教学实验生态。介绍近3年在本专业的建设实践,说明所提培养方案的... 针对当前国内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缺少统一标准、对国产化重视不足等问题,提出面向信创人才的“人工智能+X”培养体系:设立人工智能信创课程,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建立教学实验生态。介绍近3年在本专业的建设实践,说明所提培养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创 人工智能 人才培养体系 双一流高校 “人工智能+X”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材料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永 贾宏葛 +3 位作者 王超会 李晓生 林蔚 樊姗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1期77-79,共3页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核心制造业和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快速实现自我价值。地方本科高校肩负着为当地培养工程人才的重任,对地方经济和产业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核心制造业和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快速实现自我价值。地方本科高校肩负着为当地培养工程人才的重任,对地方经济和产业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地方本科高校材料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地方本科高校 材料类专业 创新型人才 培养体系
下载PDF
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永强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3,共9页
人才是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的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是出版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构建适应新时代的出版人才培养体系是出版业更好服务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系统梳理和总结出版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 人才是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的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是出版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构建适应新时代的出版人才培养体系是出版业更好服务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系统梳理和总结出版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和策略,为出版业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体系 出版学科共建 出版智库 融合出版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构建绿色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武美玲 张胜利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4-98,共5页
实现“双碳”目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迫切需要高素质的绿色职业技能人才队伍。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应牢牢把握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认识培养绿色人才的重大意义,着力克服绿色价值认同感不足、教育内容和手段单一... 实现“双碳”目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迫切需要高素质的绿色职业技能人才队伍。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应牢牢把握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认识培养绿色人才的重大意义,着力克服绿色价值认同感不足、教育内容和手段单一、技能认定考核方式不规范、奖励激励机制不完善、绿色职业认知不足、职业吸引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育人机制,坚持多元融合、创新育人模式,精准搭建载体、打破专业壁垒以及广泛开展绿色社会服务等举措,将“双碳”理念融入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全过程,厚植生态文化,凝聚育人合力,探索构建绿色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绿色职业技能人才 培养体系
下载PDF
纺织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杰 张显华 +3 位作者 马会芳 张岑岑 刘云 边立然 《福建轻纺》 2024年第3期51-54,80,共5页
面对现代纺织产业发展需求,文章通过对纺织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问题的梳理,搭建了“五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重构了纺织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创建了“两团队、六融合、八平台”学科竞赛体系,形... 面对现代纺织产业发展需求,文章通过对纺织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问题的梳理,搭建了“五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重构了纺织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创建了“两团队、六融合、八平台”学科竞赛体系,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双轨制育人模式,引入渐进式的双创助推实践活动,深度融合了实践教学、学科竞赛、校企融合、双创创新,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纺织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基础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工程 应用型人才 培养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