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对黄姑鱼体组成成分和组织中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东星 王立改 +3 位作者 楼宝 詹炜 陈睿毅 刘峰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472-477,共6页
以鱼粉、豆粕、玉米蛋白粉为蛋白源,鱼油、豆油、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配制成6种维生素C水平分别为2.1、45.3、89.6、132.4、178.6和547.1 mg/kg的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对初始体重为(33.26±0.05)g的黄姑鱼进行为期9周的养殖试验。结... 以鱼粉、豆粕、玉米蛋白粉为蛋白源,鱼油、豆油、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配制成6种维生素C水平分别为2.1、45.3、89.6、132.4、178.6和547.1 mg/kg的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对初始体重为(33.26±0.05)g的黄姑鱼进行为期9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喂132.4和547.1 mg/kg组的黄姑鱼全鱼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1 mg/kg);肝脏中T-SOD和CAT活力在547.1 mg/kg组最高;血清中T-SOD随VC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波动下降,但GSH-PX随VC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饲料中添加89.6 mg/kg以上VC能使肝脏和血清中的MDA处于较低水平。综合得出,饲料中添加132.4 mg/kg的VC能满足黄姑鱼基本需求,但VC添加量提高到547.1 mg/kg时,能获得更好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维生素C 抗氧化 体组成成分
下载PDF
不同饲料蛋白源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赵丹 王立改 +3 位作者 楼宝 谭朋 徐冬冬 陈睿毅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9-516,共8页
为评估不同饲料蛋白源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设计了8种不同蛋白源饲料,试验饲料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试验饲料原料组成,饲料蛋白源分别为鱼粉(对照组)、棉粕、大豆浓缩蛋白(SPC)、花生... 为评估不同饲料蛋白源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设计了8种不同蛋白源饲料,试验饲料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试验饲料原料组成,饲料蛋白源分别为鱼粉(对照组)、棉粕、大豆浓缩蛋白(SPC)、花生粕、菜粕、黑水虻、鸡肉粉和血球蛋白粉。养殖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9.00±0.05)g的黄姑鱼幼鱼48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养殖试验为期8周。结果表明:除对照组外,棉粕和SPC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以及饲料利用率最高;血球蛋白粉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以及饲料利用效率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球蛋白粉组全鱼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组(P<0.05);鸡肉粉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菜粕和血球蛋白粉组(P<0.05);各个饲料组黄姑鱼幼鱼肌肉中氨基酸种类相同,但氨基酸含量差异明显(P<0.05)。所有试验组肌肉氨基酸总量均在93%以上,必需氨基酸总量在45%以上。综合各指标,本研究表明鱼粉、棉粕、花生粕、SPC、菜粕和鸡肉粉是黄姑鱼幼鱼配合饲料中较优质的蛋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蛋白源 体组成成分 必需氨基酸
下载PDF
不同循环投喂模式对半滑舌鳎的生长、体成分组成、代谢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房景辉 田相利 +4 位作者 姜海滨 刘相全 张锡佳 韦秀梅 董双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90-1097,共8页
研究了不同循环投喂模式对半滑舌鳎的生长、体成分组成、代谢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其中包括5个处理:C(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持续投喂);S2F4组(饥饿2 d,投喂4 d);S4F8组(饥饿4 d,投喂8 d);S8F16组(饥饿8 d,投喂16 d);S12F24组(饥饿12 d,投喂24... 研究了不同循环投喂模式对半滑舌鳎的生长、体成分组成、代谢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其中包括5个处理:C(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持续投喂);S2F4组(饥饿2 d,投喂4 d);S4F8组(饥饿4 d,投喂8 d);S8F16组(饥饿8 d,投喂16 d);S12F24组(饥饿12 d,投喂24 d),实验时间72 d。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特定生长率(SGRw和SGRe)显著高于循环投喂各组(P<0.05)。对照组和S2F4组半滑舌鳎幼鱼的末体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对照组半滑舌鳎幼鱼的消化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而能量消化率与S12F2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组(P<0.05)。S4F8组半滑舌鳎幼鱼饲料转化率显著低于S12F24组(P<0.05),对照组饲料转化率低于S2F4组和S12F24组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半滑舌鳎幼鱼的摄食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体成分组成中,蛋白含量随饥饿、投喂周期的延长而下降,S2F4组和对照组半滑舌鳎的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S2F4组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较低。对照组的摄食能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S2F4组的呼吸能占摄食能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半滑舌鳎幼鱼在循环投喂模式下,具有较强的补偿生长能力,S2F4组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在较长的周期性饥饿条件下,半滑舌鳎幼鱼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会受到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循环投喂 补偿生长 成分组成 代谢 能量收支
下载PDF
三种脂肪源和两种降脂因子对鲈生长、体营养成分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0
4
作者 杜震宇 刘永坚 +2 位作者 郑文晖 田丽霞 梁桂英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2-550,共9页
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加入3种脂肪源(鱼油、鱼油+玉米油1.34∶1、鱼油+豆油1.34∶1)和两种降脂因子(胆碱10g·kg-1、肉碱350mg·kg-1)饲喂鲈,并用冰鲜杂鱼饵料作为配合饲料的对照。经过8周的饲养,对鲈的生长情况、体营养成分组成和... 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加入3种脂肪源(鱼油、鱼油+玉米油1.34∶1、鱼油+豆油1.34∶1)和两种降脂因子(胆碱10g·kg-1、肉碱350mg·kg-1)饲喂鲈,并用冰鲜杂鱼饵料作为配合饲料的对照。经过8周的饲养,对鲈的生长情况、体营养成分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鲈对脂肪肝的耐受性较差,长期大量投喂冰鲜杂鱼易诱发病变,肝脏对病变的敏感性高于肌肉;在满足必需脂肪酸需要量的情况下,不同脂肪源对鲈生长差异影响不大,但对体脂沉积有一定影响;胆碱和肉碱具有一定的降体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因子 生长 营养成分组成 血清生化指标 配合饲料 脂肪源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体成分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房景辉 刘相全 +4 位作者 赵海峰 王圣 韦秀梅 冯艳微 刘义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60,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不同投喂频率条件下的生长、体成分组成和能量收支进行研究。实验设置4个投喂频率处理,分别每天投喂1(F1组)、2(F2组)、3(F3组)、4(F4组)次,共进行40 d。结果表明,F3组和F4组的刺参生...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不同投喂频率条件下的生长、体成分组成和能量收支进行研究。实验设置4个投喂频率处理,分别每天投喂1(F1组)、2(F2组)、3(F3组)、4(F4组)次,共进行40 d。结果表明,F3组和F4组的刺参生长最快,其末体重均显著大于F1组和F2组(P<0.05)。投喂频率越高,刺参的摄食量越大,F4组摄食量越高,为3.67 g/(d·ind),F3组和F4组刺参的摄食量均显著高于F1组和F2组(P<0.05),但F3组和F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饵料转化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其中,F4组的饵料转化率最高,为9.70%,而消化率却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降低。投喂频率对刺参主要体成分组成影响不大。从各处理的能量收支方程来看,F1组和F2组的粪能占摄食能的比例显著低于F3组和F4组(P<0.05),但占摄食能的比例均超过了50%,其呼吸能占摄食能的比例显著高于F3组和F4组。本研究表明,室内养殖刺参每天投喂3次最佳,排泄能和呼吸能较高可能是导致F1组生长不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投喂频率 生长 成分组成 能量收支
下载PDF
温度对半滑舌鳎的生长、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房景辉 田相利 +1 位作者 董双林 臧元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30,46,共7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16,19,22,25,28和31℃)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anther)幼鱼的生长、体成分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半滑舌鳎幼鱼生长率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19~25℃温度... 研究了不同温度(16,19,22,25,28和31℃)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anther)幼鱼的生长、体成分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半滑舌鳎幼鱼生长率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19~25℃温度范围内,半滑舌鳎幼鱼的特定生长率相对较高,在16和28℃下则有所降低,而在31℃下,半滑舌鳎幼鱼特定生长率则显著降低。本研究表明半滑舌鳎幼鱼特定生长率与温度符合二次曲线模型。半滑舌鳎摄食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但在31℃时显著减小,饵料转化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鱼体脂肪与能值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受温度影响不显著。温度对半滑舌鳎的能量收支影响显著,其中,生长能和代谢能主导半滑舌鳎的能量分配,生长能占摄食能比例则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呼吸能占摄食能比例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本研究表明,半滑舌鳎幼鱼(13-37g)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8-25℃,而不同温度导致的半滑舌鳎摄食量和能量收支的差异可能是温度影响其生长的主要生理生态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温度 生长 成分组成 能量收支
下载PDF
High mobility organic semiconductor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被引量:9
7
作者 Xike Gao Zheng Zhao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947-968,共22页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OFETs) are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low-cost, large-area and flexible electronic products. Organic semiconductors(OSCs) are the key com...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OFETs) are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low-cost, large-area and flexible electronic products. Organic semiconductors(OSCs) are the key components of OFETs and basically determine the device performance. The past five years have witnessed great progress of OSCs. OSCs used for OFETs have made rapid progress, with field-effect mobility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amorphous silicon(0.5?1.0 cm2/(V s)) and of up to 10 cm2/(V s) or even higher. In this review, we demonstrate the latest progress of OSCs for OFETs, where more than 50 representative OSCs are highlighted and analyzed to give some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is important but challenging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semiconductor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 high mobility organic electronics design and synthe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