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滦河流域少数民族体育宗教祭祀研究
1
作者 何胜保 果召全 +1 位作者 王松岩 张舒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第9期35-38,共4页
自古以来,滦河流域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状态开创了形态多样的宗教文明,为体育宗教的发生、发展、演绎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空间,实践着体育与宗教合二为一的衍生范式,但滦河流域各少数民族文化在经历不断的融合、同化... 自古以来,滦河流域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状态开创了形态多样的宗教文明,为体育宗教的发生、发展、演绎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空间,实践着体育与宗教合二为一的衍生范式,但滦河流域各少数民族文化在经历不断的融合、同化、互鉴,及世界宗教文化、西式体育的广泛嵌入以后,体育与宗教走向“二律背反”的分化路径。籍此,借助史学、宗教文化图式理论,在分析滦河流域少数民族体育宗教祭祀起源与发展转向的基础上,阐明衰落实质。研究认为:狭义体育宗教是具有部落或民族信仰、崇拜性质的社会体育范畴的文化现象,广义概念是指一切具有宗教色彩的体育文化;滦河流域少数民族体育宗教祭祀活动起源于红山文化时期,与萨满跳神祭祀活动有关,体育宗教祭祀发展经历“自发→人为”“部落→民族”“自然宗教→神教”三种演化图式;历史上各民族战乱融合、外来宗教文化干预、本土宗教庞杂且未完成向世界宗教嬗变,构成滦河流域少数民族体育宗教祭祀走向衰落的现象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流域 体育宗教 祭祀 少数民族
下载PDF
江永女书文化中女子体育宗教信俗的衰落与修复
2
作者 欧阳金花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91-96,共6页
借鉴史学、民俗学和语言学的学科研究方法,对江永女书文化中的女子体育宗教信俗的形成、演变及衰落进行了多维考证,提出了女子体育宗教信俗文化修复措施,以寻求江永女子体育宗教信俗保护与传承的合理路径.女书节庆习俗是女子体育宗教的... 借鉴史学、民俗学和语言学的学科研究方法,对江永女书文化中的女子体育宗教信俗的形成、演变及衰落进行了多维考证,提出了女子体育宗教信俗文化修复措施,以寻求江永女子体育宗教信俗保护与传承的合理路径.女书节庆习俗是女子体育宗教的发端,女子体育宗教信俗演变呈“生成-鼎盛-破坏-消失”的文化轨迹,后现代江永女性“中心”与“边缘”的身份发生转换、宗教失范、商业展演成为女子体育宗教信俗衰落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永女书 体育宗教 文化符号
下载PDF
闽台妈祖信仰习俗中体育宗教濡化与传承
3
作者 郑雷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93-99,共7页
闽台妈祖信仰习俗中体育宗教文化濡化推演大致分为探源期、传播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交流史;民族迁徙与人口流动、古代海上丝路和宗教直航构成两岸妈祖体育宗教濡化的外在动力;传统与后现代宗教文化变奏冲突、妈祖草根“小众化”与体育宗... 闽台妈祖信仰习俗中体育宗教文化濡化推演大致分为探源期、传播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交流史;民族迁徙与人口流动、古代海上丝路和宗教直航构成两岸妈祖体育宗教濡化的外在动力;传统与后现代宗教文化变奏冲突、妈祖草根“小众化”与体育宗教“边际效应”、体育宗教工具理性膨胀与价值理性衰落是闽台妈祖信仰习俗中体育宗教传承危机的内因。要加强“后传教时代”体育宗教文化自适应,创建妈祖体育宗教跨文化空间“顶层设计”,共建闽台妈祖体育宗教“信仰圈”,打造文化联袂关系,挖掘“在地文化”资源,实现由“小众化”走向“大舞台”传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信仰习俗 体育宗教 闽台 濡化 传承
下载PDF
宗教祭祀中的土司武舞体育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莹 李雨衡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第5期53-58,共6页
土司统治者以武舞体育活动为传承本族宗教信仰的载体,一方面为了顺应土民的宗教信仰,祈福求平安;另一方面树立威信,笼络百姓,使治下百姓服从统治。文章以纳西土司的东巴跳、土家族土司组织摆手舞、藏族土司举办锅庄舞、傣族土司举办嘎... 土司统治者以武舞体育活动为传承本族宗教信仰的载体,一方面为了顺应土民的宗教信仰,祈福求平安;另一方面树立威信,笼络百姓,使治下百姓服从统治。文章以纳西土司的东巴跳、土家族土司组织摆手舞、藏族土司举办锅庄舞、傣族土司举办嘎光为例,深入调查宗教祭祀中的土司武舞体育的起源、形态、发展历程,进一步揭示土司武舞体育运动的功能特征及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体育 祭祀 土司武舞体育
下载PDF
广东瑶族民俗宗教体育文化现象探析
5
作者 许新 李莉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2-34,共3页
通过运用民族史学、体育理论、体育史学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实地调研、比较分析,对瑶族民俗宗教体育文化中存在的传统节日"盘王节",传统体育项目"打长鼓"进行研究阐述,以期为瑶族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 通过运用民族史学、体育理论、体育史学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实地调研、比较分析,对瑶族民俗宗教体育文化中存在的传统节日"盘王节",传统体育项目"打长鼓"进行研究阐述,以期为瑶族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民俗 宗教体育文化 长鼓舞
下载PDF
宗教体育运动会与社会和谐发展精神的关系分析
6
作者 程鹏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第4期372-374,共3页
分析宗教运动会与社会和谐发展精神的基本关系,提出促进宗教运动会与社会和谐发展精神的发展策略,对促进宗教间的了解、和谐发展,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精神的传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宗教体育运动会 社会和谐发展精神 关系
下载PDF
论人类体育发展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1
7
作者 江亮 宋元平 向丹 《浙江体育科学》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当前科学体育形态替代宗教体育形态的合理性与进步性。同时又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科学体育形态下人类为此付出的超额代价以及科学形态下体育对人类人性违背的一些负面现象。最后重新回归到“文化”的范畴,从中国... 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当前科学体育形态替代宗教体育形态的合理性与进步性。同时又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科学体育形态下人类为此付出的超额代价以及科学形态下体育对人类人性违背的一些负面现象。最后重新回归到“文化”的范畴,从中国传统文化里找到为科学体育去蔽的哲学思想,并结合西方文化,从理论角度提出艺术体育是将科学、体育、艺术三者有机结合的一种体育形态,它能有效的为当前科学体育去蔽,还可以为我国即将举办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方向和举办特色提供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体育 科学体育 艺术体育
下载PDF
宗教运动会核心价值体系分析探究
8
作者 王维兴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第17期67-68,共2页
宗教体育运动会的开展对于我国宗教和谐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我国现代体育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大致的介绍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了我国宗教体育运动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同时还对如何运用我国宗教体育... 宗教体育运动会的开展对于我国宗教和谐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我国现代体育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大致的介绍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了我国宗教体育运动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同时还对如何运用我国宗教体育运动会核心价值体系来促进我国宗教体育运动会的顺利开展进行了探讨,从而促进我国宗教体育运动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宗教和谐与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体育运动会 核心价值观 价值体系
下载PDF
夏商“干戚武舞”考辨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晋忠 爱华 英子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74,共2页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①这是古籍对"持干戚武舞"较早记载.同类名称及相关事象在其他典籍中也时见记载,或称"干舞"、"戚舞"与"武舞"、...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①这是古籍对"持干戚武舞"较早记载.同类名称及相关事象在其他典籍中也时见记载,或称"干舞"、"戚舞"与"武舞"、"战舞"、"大武舞"等.作为远古时代重要宗教文化事象,干戚之舞源远流长.从史前时代直到东周末期,干戚之舞占据中国宗教"舞台"历时数千载,具有深厚的民族体育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尤其在夏商周的礼乐文明进程中更显得举足轻重."持干戚武舞"在神话意蕴中,是战争之神生命不息、顽强抗争的精神表征,而在宗教义理层面,则是合巫术军事舞蹈与宗庙祭祀于一体的重要礼仪形式.研究夏商两代宗教礼仪构成特点及我国原始体育,就不能忽视"干戚武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朝 商朝 “干戚武舞” 考辨 礼器 礼乐文化 宗教体育文化 巫术
下载PDF
现代奥林匹克文化透视 被引量:5
10
作者 夏洪海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奥林匹克文化 古希腊宗教体育 顾拜旦 人文主义哲学 价值观念
下载PDF
Teacher Spiritualism: The Vocation Within
11
作者 Luis Javier Penton Herrera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6年第6期355-360,共6页
Ancient civilizations adopted an early education system that included religion as an integral part of its focus. For this reason, priests, monks, and other people of faith, were trusted with the important task of educ... Ancient civilizations adopted an early education system that included religion as an integral part of its focus. For this reason, priests, monks, and other people of faith, were trusted with the important task of educating their community and instructing them in the values, beliefs, and norms of their society. As time passed, public education continued to evolve to keep up with the societal demands to the point that education and religion were not longer connected. Simultaneously, professionals in the education field have also changed and educators are no longer required to be people of faith. However, considering that the mission of education has remained the same, it would be unrealistic to consider teachers as unspiritual individuals regardless of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affiliation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dea that educators are innate spiritual individuals who strive to perpetuate the norms, values and virtues of their society.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teacher spiritualism as a contemporary reality of our teachers and our education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improvement spiritual education teacher spiritualism teacher empath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