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闯 谢禾逸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107,共10页
基于“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大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时长及其影响因素,特别关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就读大学类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大学生,其体育锻炼时长反而越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只会对相同学... 基于“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大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时长及其影响因素,特别关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就读大学类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大学生,其体育锻炼时长反而越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只会对相同学校类型的大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时长发挥正向影响。由此,建议在缓解学业压力的基础上,鼓励大学生群体,尤其是重点高校学生群体参与体育锻炼。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性别差异,推动高校体育赛事和体育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时长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时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重中介模型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骁天 马笑妮 +3 位作者 金媛媛 陈岐岳 和立新 杨宇航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4-304,共11页
基于《京津冀城市居民休闲健身参与和需求研究报告》的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采用“KHB”模型从不同城市和不同社区类型的角度探讨多重中介变量(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活动)对京津冀地区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时长的影响机制。研... 基于《京津冀城市居民休闲健身参与和需求研究报告》的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采用“KHB”模型从不同城市和不同社区类型的角度探讨多重中介变量(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活动)对京津冀地区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时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活动)对其居民体育锻炼时长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京津冀地区不同城市的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时长受公共体育服务的影响不相同,总体来说,受体育设施的影响最大,受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的影响次之。北京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时长与河北省样本城市社区居民和天津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时长均有显著差异;北京市经适廉租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时长与其他3种类型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时长有显著差异。基于此提出建议:京津冀地区不同城市应进一步平衡不同类型社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京津冀地区如果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应从建设体育设施转向培育体育组织和举办体育活动;京津冀三地政府可发动街道、社区和体育组织共同治理公共体育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时长 城市 社区 体育设施 体育组织 体育活动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体育锻炼时长对苏南老年男性骨密度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杜峰 方莉 易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9-652,共4页
目的为了探讨每次锻炼时间长短对老年男性骨密度和平衡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苏南地区200名60岁以上老年男性中每周锻炼3~4次的8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光子吸收法(SPA)和平衡仪系统对其骨密度(BMD)和平衡能力(Fall Index)进行检测,结果采... 目的为了探讨每次锻炼时间长短对老年男性骨密度和平衡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苏南地区200名60岁以上老年男性中每周锻炼3~4次的8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光子吸收法(SPA)和平衡仪系统对其骨密度(BMD)和平衡能力(Fall Index)进行检测,结果采用SPSS17.0分析处理。结果 (1)对于老年男性来说,每周3~4次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45 min^1.5 h,无论对延缓机体BMD的下降还是提高自身的平衡能力方面,都是最优的;(2)有跌倒史(骨折史)的老年男性平衡能力比无跌倒史的差,同时前者BMD也明显低于后者。结论有跌倒史老年男性更加容易跌倒并且更容易有骨折风险,在体育锻炼中要十分注意。切忌只关注曾经跌倒受伤、骨折部位而忽视其它身体部位的风险,定期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时长 骨密度 平衡能力
下载PDF
多长的体育锻炼时间更能促进青少年非认知能力发展?——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叶晓梅 蔡娟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42,共7页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和二次函数方法,测算体育锻炼时长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最优时长。非认知能力的测量主要采用大五人格理论框架下的尽责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和外倾性。研究发现:(1)...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和二次函数方法,测算体育锻炼时长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最优时长。非认知能力的测量主要采用大五人格理论框架下的尽责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和外倾性。研究发现:(1)体育锻炼时间增加能显著促进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发展。(2)体育锻炼时间与青少年非认知能力发展呈现出非线性的影响关系,对神经质发展产生U型的影响态势,对其他四个维度的非认知能力产生倒U型曲线的影响关系。(3)非认知能力发展导向的最优体育锻炼时长在不同的学生群体中存在差异,整体来看,天均最优时长以不超过90分钟为宜。基础教育在增强体育锻炼的同时,需注重因材施教,在不超身体负荷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时长 青少年 非认知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