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表降温及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军 曹德晨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10期934-936,共3页
目的探讨体表降温及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表降温组(A组,n=15)和血管内降温组(B组,n=15),对比两组患者达到目标降温温度时间、偏离目标温度1℃发生率、患... 目的探讨体表降温及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表降温组(A组,n=15)和血管内降温组(B组,n=15),对比两组患者达到目标降温温度时间、偏离目标温度1℃发生率、患者出现低血压、心率失常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达到目标复温温度时间。结果两组达到目标降温温度时间、达到目标复温温度时间及偏离目标温度1℃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低血压、心率失常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降温具有降温速度快、维持目标体温平稳、复温简单平稳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 血管内降温 体表降温
下载PDF
体表降温法在神经外科术中控制性浅低温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贾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5期132-133,共2页
浅低温麻醉指在全麻作用下,用物理降温法将患者的体温下降到一定程度,使机体代谢率降低,提高组织对缺氧及阻断血流情况下的耐受能力。治疗性低温或诱导性低温是指将患者中心温度降至32∽35℃的浅低温[1]。近年来,许多医院开展了神经外... 浅低温麻醉指在全麻作用下,用物理降温法将患者的体温下降到一定程度,使机体代谢率降低,提高组织对缺氧及阻断血流情况下的耐受能力。治疗性低温或诱导性低温是指将患者中心温度降至32∽35℃的浅低温[1]。近年来,许多医院开展了神经外科麻醉中复合浅低温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浅低温循环平稳,麻药用量无明显变化,可使颈内静脉血含氧量明显增高,脑摄氧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降温 神经外科 浅低温 麻醉
下载PDF
体表降温深低温麻醉的新用
3
作者 应诗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6-68,共3页
应用单纯体表降温法施行深低温(28~20 C)(以下简称“本法”),因易并发心室纤颤或心泵衰竭,早已被临床弃用。但前苏联Litasova等少数学者自1960年迄今,始终坚持本法的研究,截至1985年已积有26000例心内直视手术经验,并在1988年第33届世... 应用单纯体表降温法施行深低温(28~20 C)(以下简称“本法”),因易并发心室纤颤或心泵衰竭,早已被临床弃用。但前苏联Litasova等少数学者自1960年迄今,始终坚持本法的研究,截至1985年已积有26000例心内直视手术经验,并在1988年第33届世界外科年会上提出“食温26~25℃下允许阻断循环7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降温 深低温 麻醉
下载PDF
体表降温低温麻醉用于先天性降主动脉缩窄手术的经验
4
作者 李清 隋波 +1 位作者 宁吉顺 马意选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2年第2期105-105,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降主动脉缩窄手术 体表降温低温麻醉法 控制性降压 氟丙嗪 尼卡地平 硝普钠
下载PDF
体表降温与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效果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志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1858-1859,共2页
目的对比体表降温与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体表降温法,观察组实施血管内降温法... 目的对比体表降温与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体表降温法,观察组实施血管内降温法。对比两组患者降温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时间与目标体温偏离1℃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降温较体表降温具有降温效率高、目标体温波动小、复温平稳等优势,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降温 血管内降温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
下载PDF
巧用袋装注射液做体表降温
6
作者 廖映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30期4038-4038,共1页
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人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导致发热中枢递质的释放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低热最初的处理方法是物理降温,在传统的临床运用中常规使用冰袋,但经过现... 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人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导致发热中枢递质的释放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低热最初的处理方法是物理降温,在传统的临床运用中常规使用冰袋,但经过现状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降温 注射液 袋装 体温调节中枢 内生致热原 中枢递质 物理降温 临床运用
下载PDF
高温环境下局部体表降温对心率的影响
7
作者 朱祥祺 王玉华 +4 位作者 姜永胜 王凤瑞 路玉忠 陈加法 程晓明 《中华航海医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2期94-97,共4页
受试者为7名健康男性青年,观察其穿水冷背心在高温环境下的心率变化。在环境温度为35、40和45℃条件下,分别配以水温24、27和30℃的水冷背心。生理参数观测表明,胸背部体表降温可使心搏增加速度减慢。与对照组相比,高... 受试者为7名健康男性青年,观察其穿水冷背心在高温环境下的心率变化。在环境温度为35、40和45℃条件下,分别配以水温24、27和30℃的水冷背心。生理参数观测表明,胸背部体表降温可使心搏增加速度减慢。与对照组相比,高温下有效工作时间明显延长,不适症状减轻,体温升高幅度也较小。实验提示,胸背部体表降温方法可明显提高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效率,其主要因素可能是减低了机体功心率加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环境 体表降温 心率 生理学
原文传递
脑复苏中的降温措施 被引量:5
8
作者 甘晓琴 袁蕾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1期89-90,共2页
近年来,脑复苏的临床治疗进展不大,主要的措施仍是降温和脱水治疗.由于临床上对低温在脑复苏治疗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采用的方法不当,往往达不到降低脑温的治疗目的.本文就各种降温方法作一阐述,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脑复苏 降温措施 体表降温 体内降温
下载PDF
不同方式亚低温对兔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作用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魏捷 李玲莉 李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5期5442-5443,共2页
背景: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目前采用的亚低温方法很多,不同方法形成亚低温的速度不同,更快形成亚低温是否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目的:评估和比较体外血液冷却和体表降温形成亚低温对兔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 背景: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目前采用的亚低温方法很多,不同方法形成亚低温的速度不同,更快形成亚低温是否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目的:评估和比较体外血液冷却和体表降温形成亚低温对兔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进行实验。选取家兔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体表亚低温组(10只)和体外血液冷却降温组(10只)。干预:电击室颤致搏心停5min再复苏,体表亚低温组采用体表冰敷形成亚低温,体外血液冷却降温组采用体外血液冷却法形成亚低温,24h后评定总体情况分类(overallperformancecategory,OPC)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deficitscore,NDS)。第72小时处死,取脑病检,评定组织病理学损害评分(histopathologicdamagescore,HDS)。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冷却所需时间。②OPC和NDS,HDS。结果:体外血液冷却降温组(8.3±3.2)min形成亚低温的时间明显快于体表亚低温组(86.3±13.9)min,体外血液冷却降温组HDS(42±28)优于体表亚低温组(63±31),OPC,ND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越早形成亚低温脑保护作用越好,体外血液冷却法比体表降温能更早形成亚低温,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心肺复苏 脑保护 体外血液冷却 体表降温
下载PDF
降主动脉缩窄术的术中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棠 周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4期55-56,共2页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较罕见的血管畸形 ,手术治疗是矫正畸形的有效途径。体表降温是手术顺利实施以及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关键 ,降温过程以及术中手术操作均较复杂 。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术中护理 体表降温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控制性低温麻醉
下载PDF
心脏停搏患者的目标温度管理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84-1185,共2页
在临床中使用低温技术可以追溯到古代,希波克拉底就曾经建议用冰雪包裹患者受伤部位以减少局部伤口出血。低温临床试验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大多采用深度低温(30℃或更低),但由于其优势尚不明确且副作用多,人们很快就终止了临床试验。
关键词 心脏停搏 温度管理 临床试验 局部伤口 希波克拉底 降温系统 体表降温 低体温 降温技术 心肺复苏术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热的原因分析及体温控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肖华 孙晓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06-508,共3页
发热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n)常见的内科并发症,约41%-72%的SAH患者发热(体温〉38.3℃,多发生在意识较差或者预后较差的患者。临床及众多文献表明,发热增加脑代谢,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加重脑水肿,增... 发热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n)常见的内科并发症,约41%-72%的SAH患者发热(体温〉38.3℃,多发生在意识较差或者预后较差的患者。临床及众多文献表明,发热增加脑代谢,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加重脑水肿,增加颅内压,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热 新型体表降温设备 血管内降温设备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庆锋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9期10-11,共2页
目的:探究亚低温治疗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亚低温联合头颈部体表降温治疗)和对照组(头颈部体表降温治... 目的:探究亚低温治疗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亚低温联合头颈部体表降温治疗)和对照组(头颈部体表降温治疗),每组各40例,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到达医院时的平均体温、到达目标温度所用时间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在复苏后第3d、复苏后第7d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上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对象相比,观察组(2.50%)显著比对照组(15.00%)低(P<0.05)。结论:将亚低温治疗应用于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后,可显著降低到达医院时的平均体温、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到达目标温度所用时间,改善脑部神经功能,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治疗 头颈部体表降温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下载PDF
夏日保健知识种种
14
《山西成人教育》 1998年第6期46-46,共1页
夏日保健知识种种①夏不坐木俗语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的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材、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向外散发热乎乎的潮气,如在其上坐... 夏日保健知识种种①夏不坐木俗语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的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材、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向外散发热乎乎的潮气,如在其上坐久了,对身体有害,会诱发痔疮、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松状态 伤风感冒 食物营养 有害无益 三叉神经痛 体表降温 凉茶 冰镇啤酒 使人 胃肠痉挛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中亚低温治疗
15
作者 Todd M.M. HindmanB.J. +2 位作者 ClarkeW.R. rnerJ.C. 黄卫东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6期9-10,共2页
BACKGROUND: Surgery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often results in postoperative neurologic deficits. We conducted a randomized trial at 30 centers to determine whether intraoperative cooling during open craniotomy would ... BACKGROUND: Surgery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often results in postoperative neurologic deficits. We conducted a randomized trial at 30 centers to determine whether intraoperative cooling during open craniotomy would improve the outcome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1001 patients with a preoperative 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score of I, II, or III (“ good- grade patients"), who had had a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no more than 14 days before planned surgical aneurysm clipping,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target temperature, 33° C, with the use of surface cooling techniques) or normothermia (target temperature, 36.5° C). Patients were followed closely postoperatively and examined approximately 90 days after surgery, at which time a Glasgow Outcome Score was assign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 assigned to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and the group assigned to normothermia in the duration of sta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total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the rates of death at follow- up (6 percent in both groups), or the destination at discharge (home or another hospital, among surviving patients). At the final follow- up, 329 of 499 patients in the hypothermia group had a Glasgow Outcome Score of 1 (good outcome), as compared with 314 of 501 patients in the normothermia group (66 percent vs. 63 percent; odds ratio, 1.14; 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0.88 to 1.48; P=0.32). Postoperative bacteremia was more common in the hypothermia group than in the normothermia group (5 percent vs. 3 percent, P=0.05). CONCLUSIONS: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did not improve the neurologic outcome after craniotomy among good- grade patients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术 亚低温治疗 开颅术 神经外科 术后神经功能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表降温 动脉瘤夹闭术 预后良好 重症监护
下载PDF
开展新的降温方法,探索低温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春风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2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降温方法 低温治疗 临床价值 重症患者 降低体温 脑保护作用 20世纪 基础研究 体表降温 酒精擦浴
原文传递
缺血性卒中降温治疗试验(COOLIST)
17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期48-48,共1页
动物实验显示,降温能改善缺血性卒中后的转归。因此,荷兰乌得勒支大鲁道夫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Geurts等组织了一项开放标签的Ⅱ期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缺血性卒中降温治疗试验(CoolingforIschemicStrokeTrial,COOLIST),在神... 动物实验显示,降温能改善缺血性卒中后的转归。因此,荷兰乌得勒支大鲁道夫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Geurts等组织了一项开放标签的Ⅱ期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缺血性卒中降温治疗试验(CoolingforIschemicStrokeTrial,COOLIST),在神志清楚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对不同目标温度体表降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体表降温 治疗试验 随机临床试验 大学医学中心 动物实验 神经内科 卒中后
原文传递
超早期亚低温对兔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捷 李玲莉 +1 位作者 朱珊珊 李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4-445,共2页
关键词 脑保护作用 亚低温 超早期 复苏后 心肺 动物模型实验 体表降温
原文传递
低温高渗盐水配合低温等渗盐水治疗兔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涛 李玲莉 +2 位作者 李承晏 魏捷 余绍祖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8-439,共2页
关键词 低温高渗盐水 脑梗死 实验研究 治疗 等渗 arterial 降低颅内压 降血压作用 平均动脉压 blood 亚低温 关键问题 脑灌注压 静脉灌注 体表降温 ICP 升高 时间
原文传递
不同方式亚低温对兔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魏捷 李玲莉 郭乃燕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3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 评估和比较体外血液冷却和体表降温形成亚低温对兔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2 0只兔随机分为两组 ,电击室颤致心搏骤停 5min再复苏 ,一组采用体表亚低温 ,另一组采用体外血液冷却法形成亚低温 ,2 4小时后评定OPC(overallpe... 目的 评估和比较体外血液冷却和体表降温形成亚低温对兔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2 0只兔随机分为两组 ,电击室颤致心搏骤停 5min再复苏 ,一组采用体表亚低温 ,另一组采用体外血液冷却法形成亚低温 ,2 4小时后评定OPC(overallperformancecategory ,总体情况分类 )和NDS(neurologicaldeficitscor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第 72小时处死 ,取脑病检 ,评定HDS(histopathologicdamagescore ,组织病理学损害评分 )。结果 体外血液冷却法形成亚低温的速度明显快于体表亚低温组 ,HDS优于体表降温亚低温组 ,OPC、NDS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肺复苏后越早形成亚低温脑保护作用越好 ,体外血液冷却法比体表降温能更早形成亚低温 ,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心肺复苏 脑保护 体外血液冷却法 体表降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