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典》评注的技术特征与知识需求
1
作者 付梦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32,173,共13页
《民法典》评注工作有助于提升中国民法学的教义化、科学化水平,整合民法学界的理论和实践资源,有助于建构中华民族的法律自信,同时构成与域外法学平等友好交往的中介。在“评注”的过程之中,要对法律文义、法律体系、立法目的、立法客... 《民法典》评注工作有助于提升中国民法学的教义化、科学化水平,整合民法学界的理论和实践资源,有助于建构中华民族的法律自信,同时构成与域外法学平等友好交往的中介。在“评注”的过程之中,要对法律文义、法律体系、立法目的、立法客观目的以及学理说明和经典案例等多种素材进行评论与注释,以注释带动评论、以评论推动注释。同时,在评注的体裁选择上,应当尊重官方与私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评注成果,在其中适当地分配“评”与“注”的分量,更要强调学生教材和普法读物这种面向初学者和一般读者的“评注体裁”的创作。因此,作为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民法典评注”需要法学知识共同体结合准体系化的法典、多样的审判经验与研究经验、一致性的法学方法论,最终实现民法学的教义化的“共同知识”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评注 知识价值 技术特质体裁选择 知识需求 共同知识
下载PDF
浅谈落实语文要素的立体化推进模式——以统编版教材《三黑和土地》一文的教学为例
2
作者 陈月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第29期15-17,共3页
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很多教师在落实语文要素时,无视文本自身的特点,无视语文要素所包含的内容,更无视学生内在的特点,直接将训练机械地、生硬地介入教学的过程中,如此单一的训练不仅不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表达意识,还会导致学生思维僵... 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很多教师在落实语文要素时,无视文本自身的特点,无视语文要素所包含的内容,更无视学生内在的特点,直接将训练机械地、生硬地介入教学的过程中,如此单一的训练不仅不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表达意识,还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为此,教师要打破这种机械单一的语文要素落实方式,建构起立体化、模式化的多维结构,为落实语文要素、转化语文能力服务。本文提出要基于单元位置,在循序渐进中落实语文要素;基于认知背景,在联系资源中落实语文要素;基于文体特质,在凸显体裁中落实语文要素;基于学以致用,在丰富视野中落实语文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序渐进 联系资源 体裁特质 学以致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