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2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名的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一项基于体认地名学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天翼 庞陈婧彧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4-84,112-113,共13页
为推动体认语言学与地名学的深度融合,文章运用ECM(事件域认知模型)与转喻机制构建了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该模型以地名命名转喻观为基础,整合了转喻的体认性与ECM的体认性,并以中国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为例加以验证。研究揭示了该模型的... 为推动体认语言学与地名学的深度融合,文章运用ECM(事件域认知模型)与转喻机制构建了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该模型以地名命名转喻观为基础,整合了转喻的体认性与ECM的体认性,并以中国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为例加以验证。研究揭示了该模型的解释力和可操作性,并清晰地再现了命名者的心理意图与过程。该模型的提出既推动了体认语言学的跨学科应用研究,也为地名学指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地名学 地名命名 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
下载PDF
体认(互文)修辞学路径:互文辞格新解
2
作者 刘兴兵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2-73,112,共13页
文章基于体认原则:现实—认知—语言,结合修辞和互文辞格的特点,对现实进一步细化,并对认知进行了具体描述,初步构建了体认(互文)修辞学路径,据此对汉语互文辞格进行了分类体认分析,得出了新的分类框架,并深入考察了不同类型互文的意义... 文章基于体认原则:现实—认知—语言,结合修辞和互文辞格的特点,对现实进一步细化,并对认知进行了具体描述,初步构建了体认(互文)修辞学路径,据此对汉语互文辞格进行了分类体认分析,得出了新的分类框架,并深入考察了不同类型互文的意义产生和理解的体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原则 修辞 互文辞格 研究路径 体认机制
下载PDF
意趣“造形的表现”的体认性
3
作者 赵勇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体认语言学弥补了认知语言学强调“认”而忽略“体”的不足,其核心原则是“现实(体)—认知(认)—语言”,可细化为“现实(体)—概念内容和概念结构(认)—语言”。本文据此分析英汉语意趣“造形的表现”的体认性,认为其是体认的产物。由... 体认语言学弥补了认知语言学强调“认”而忽略“体”的不足,其核心原则是“现实(体)—认知(认)—语言”,可细化为“现实(体)—概念内容和概念结构(认)—语言”。本文据此分析英汉语意趣“造形的表现”的体认性,认为其是体认的产物。由于“造形的表现”的特殊概念结构,其表述形式是概念内容的具象描绘,可视其为基于互动体验的“体”,其概念意义是表述形式的言外之意,可视其为基于概念结构的“认”,前者是明示的,后者是暗含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抽象。“造形的表现”的体认性还表现出“隐转喻性、多元性、互动性和对立统一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趣 造形的表现 体认语言学 概念内容 概念结构 体认
下载PDF
“体认翻译学”核心原则观下的翻译教学对策研究
4
作者 杨粤青 袁鑫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6期45-48,共4页
语言摹写现实生活,但并非总是直接对应,二者之间通常具有认知隔异性,这是造成翻译理解与表达困难的根本所在。大学生人生阅历浅、视野窄、见识少,难以准确把握具有认知隔异的语言。文章旨在通过典型实例阐述了体认翻译学核心原则观“现... 语言摹写现实生活,但并非总是直接对应,二者之间通常具有认知隔异性,这是造成翻译理解与表达困难的根本所在。大学生人生阅历浅、视野窄、见识少,难以准确把握具有认知隔异的语言。文章旨在通过典型实例阐述了体认翻译学核心原则观“现实—体认—语言”和“体认性概念化”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手段。文章认为,翻译教学应以问题为导向,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和动画技术、视频或图片,力图教学形象化、情境化、联想化、角色化、道具化和图示化等,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主观能动地解决各种翻译难点和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教学 体认翻译学 知隔异 现实—体认—语言 体认性概念化
下载PDF
荀子不是任意说的中国总代表——基于体认语言学的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9,38,共13页
语言具有像似性还是任意性,这一争论由来已久。随着认知语言学和体认语言学的流行,学界现已普遍接受像似性的观点。在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任意说传入我国后,学界有人寻找我国先哲以作呼应,如将荀子在《正名篇》中所言“名无固宜…... 语言具有像似性还是任意性,这一争论由来已久。随着认知语言学和体认语言学的流行,学界现已普遍接受像似性的观点。在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任意说传入我国后,学界有人寻找我国先哲以作呼应,如将荀子在《正名篇》中所言“名无固宜……”引为佐证,误把他视为索氏任意说的中国总代表。经过多年的研读和思考,我们发现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读,荀子在这篇文章中阐发的论点其实是当今体认语言学所提出的体认观和像似性之先声。本文从5个方面批评了学界所谓“荀子是任意说的中国总代表”的观点,以期为荀子正名,倡导“我思故我云”之研究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任意性 约定俗成 体认语言学 像似性
下载PDF
新兴网络问候构式的体认社会语言学阐释
6
作者 肖德铭 魏在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9,115,共17页
2020年年底,一类以“早安,打工人!”为原型构例的新兴网络问候构式在青年群体的微博或微信朋友圈中出现,其虽有寒暄问候语之形,表达的却是自我调侃之义,具有构式特征。构式语法此前较多关注语法构式,对特定人群使用的构式变体和构式存... 2020年年底,一类以“早安,打工人!”为原型构例的新兴网络问候构式在青年群体的微博或微信朋友圈中出现,其虽有寒暄问候语之形,表达的却是自我调侃之义,具有构式特征。构式语法此前较多关注语法构式,对特定人群使用的构式变体和构式存储的社会信息关注不多。本文基于体认社会语言学的相关论述,首先从社会生态角度(即行动的自我、朋友圈受众和社会事件)出发,细化了体认原则,并基于此首次详细归纳了新兴网络问候的构式信息,揭示了其流行和能产的体认动因。研究发现,该构式具有建构言者临时社会身份的功能,其原型构式义的产生可归结为“主体-自我”分离式类属隐喻、场景转喻、虚实对比和听众角色识解等4种体认方式。本文认为,体认社会语言学的初衷和语言变异研究的第三次浪潮在学理和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社会语言学 构式变 构式的社会信息 身份建构 体认机制
下载PDF
指向伦理体认的学校劳动教育
7
作者 赵国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9,共7页
学校劳动教育是劳动处境中的教育,应直面和理解教育对象的劳动处境。好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干预教育对象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的形成,也具备超越个体劳动力价值规定的前瞻性,能够架构起劳动学习者与我国社会主义共同体... 学校劳动教育是劳动处境中的教育,应直面和理解教育对象的劳动处境。好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干预教育对象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的形成,也具备超越个体劳动力价值规定的前瞻性,能够架构起劳动学习者与我国社会主义共同体伦理体认的联系。在历史的时空中,作为经验的劳动教育发现了伦理关系,作为伦理的劳动教育维系伦理关系以及形成新的伦理关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申面向伦理体认的学校劳动教育,要超越人作为劳动者的价值规定,帮助儿童生成社会主义的劳动观与财富观。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学校劳动教育的首要伦理体认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持续坚守,是学生觉解真实劳动处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劳动教育回归教育立场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体认 劳动教育 劳动者 共同富裕 劳动处境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视阈下ChatGPT语言生成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张智义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5,43,112,共8页
近来兴起的ChatGPT改变了人们对语言生成的认知。本研究基于体认语言学的语言生成观审视ChatGPT的语言生成和语言性能,以期获得语言研究和人工智能融合的启示。本研究首先回溯了ChatGPT语言生成技术的三个环节,分析了相关的理论语言学内... 近来兴起的ChatGPT改变了人们对语言生成的认知。本研究基于体认语言学的语言生成观审视ChatGPT的语言生成和语言性能,以期获得语言研究和人工智能融合的启示。本研究首先回溯了ChatGPT语言生成技术的三个环节,分析了相关的理论语言学内涵;其次,结合体认语言学从现实到认知再到语言的语言生成观,分析人们真实使用的语言是现实、认知的产物,进而结合ChatGPT语言生成的三个环节,分析其语言生成基本遵循从“语言到语言”的生成范式,其语言生成只有少量的认知间接参与。ChatGPT庞大的语料使其具备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现实和认知作为基础,会形成与事实不相符、语义混淆、无意义废话等性能偏误。最后,本研究认为优化ChatGPT语言性能的关键要解决其具身认知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ChatGPT 语言生成 性能偏误
下载PDF
国家赋权、社会形塑、自我体认:乡村医生身份建构三维考察
9
作者 梁发祥 曹娟玲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5-69,共5页
乡村医生是在村级卫生室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基层卫生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乡村医生具有医生、农民、半农半医等多元身份,其中医生身份面临着国家定位模糊、社会公众质疑以及个体自我怀疑的困境。破解乡村医生身份困境,建构... 乡村医生是在村级卫生室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基层卫生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乡村医生具有医生、农民、半农半医等多元身份,其中医生身份面临着国家定位模糊、社会公众质疑以及个体自我怀疑的困境。破解乡村医生身份困境,建构乡村医生的医生身份,需要国家、社会和乡村医生自身共同发挥作用。国家需要通过制订确立乡村医生身份的法律制度规范、逐步将乡村医生纳入事业编制等手段,以国家赋权形式对其身份予以确认;新闻媒体、文艺工作者、社科理论研究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应该发挥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合力形塑乡村医生的医生身份;乡村医生要发挥自我体认这一内生动力,积极主动地开展医生身份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医生 身份建构 国家赋权 社会形塑 自我体认
下载PDF
从同情者、同路人到“同人”——邹韬奋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体认过程论析
10
作者 侯业智 李宁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邹韬奋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界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切的联系互动。从农工运动同情者到中国共产党同路人,再到最后坚定地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邹韬奋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体认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流变过程。这一流变过程既... 邹韬奋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界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切的联系互动。从农工运动同情者到中国共产党同路人,再到最后坚定地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邹韬奋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体认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流变过程。这一流变过程既与其自身的思想发展密切关联,也和身边中国共产党人对其影响息息相关,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对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和统战实践深刻影响了邹韬奋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体认。邹韬奋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体认过程最终在其逝世纪念活动中被凝聚为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知识分子与大众结合、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转变的“韬奋道路”。所以“韬奋道路”从某种程度上不仅仅代表着现代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的融合之路,更集中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成功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韬奋 中国共产党 政治体认 韬奋道路
下载PDF
Talmy认知语义学的理论、实践和发展——体认语义学刍议(之二)
11
作者 王寅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4-52,111-112,共11页
Talmy的两卷本《认知语义学》对该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旨在动态性建构人类的概念体系,但书中论述的五大图式系统存在不合理之处。文章分析了空间和运动图式系统及其具体应用,包括英语空间介词的直观性体认教学方法,基于体认观简析三个... Talmy的两卷本《认知语义学》对该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旨在动态性建构人类的概念体系,但书中论述的五大图式系统存在不合理之处。文章分析了空间和运动图式系统及其具体应用,包括英语空间介词的直观性体认教学方法,基于体认观简析三个最基本介词at,on,in的原型意义和用法,以及介词如何用于开启运动事件的焦点窗,指出英语中表示方向、路径的前缀可与动作词根融合成词。因此,运动动词可有两类不同的路径卫星,是对Talmy区分卫星框架语和动词框架语的一个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语义学 空间与运动 体认语义学
下载PDF
从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浅析体认语言学的哲学意蕴
12
作者 马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3,共11页
本文借助马克思、恩格斯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包括语言生成的物质来源、语言的认识基础、语言认识系统的实践性3个方面),剖析了体认语言学基于“体”“认”所建立的“现实—认知—语言”和“互动—概念隐喻—隐喻表达”的理论模式。体认... 本文借助马克思、恩格斯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包括语言生成的物质来源、语言的认识基础、语言认识系统的实践性3个方面),剖析了体认语言学基于“体”“认”所建立的“现实—认知—语言”和“互动—概念隐喻—隐喻表达”的理论模式。体认语言学是中国本土化的认知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对其进行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的理解和阐释,凸显“体”与“认”的互动作用对于推动认知语言学前沿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阐述体认语言学对于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当代发展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 体认语言学 实践 体认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关照下英汉“狗”相关隐喻性习语研究
13
作者 王静 李子航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6期58-61,共4页
本研究根据《英语习语分类词典》和《汉英英汉习语大全》中关于“狗”的习语,建立了一个语料库,并以体认语言学中的核心原则“现实(体)—认知(认)—语言”为理论基础,聚焦考察英汉隐喻性“狗”动物习语的体认性。研究发现:“狗”相关的... 本研究根据《英语习语分类词典》和《汉英英汉习语大全》中关于“狗”的习语,建立了一个语料库,并以体认语言学中的核心原则“现实(体)—认知(认)—语言”为理论基础,聚焦考察英汉隐喻性“狗”动物习语的体认性。研究发现:“狗”相关的隐喻性习语自产生时就具有体认性,且习语的语义具有体认性。习语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更是英汉两个民族观察和表达世界的方式,实现了从“体”到“认”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隐喻 隐喻性习语 体认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视域下英语俚语汉译的转喻理据
14
作者 王硕 《海外英语》 2024年第4期42-44,61,共4页
当前,转喻已从传统修辞学意义上的“修辞转喻”拓展为体认语言学中的认知工具,而且已经渐渐成为翻译领域研究的重点。文章从体认语言学视角对英语俚语汉译过程中转喻所发挥的作用、转喻的机制以及转喻应用于翻译的理据性进行了分析,结... 当前,转喻已从传统修辞学意义上的“修辞转喻”拓展为体认语言学中的认知工具,而且已经渐渐成为翻译领域研究的重点。文章从体认语言学视角对英语俚语汉译过程中转喻所发挥的作用、转喻的机制以及转喻应用于翻译的理据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之间主要存在着三种转喻关系,即整体矩形域代次域、部分代部分、次域代整体矩阵域,而这种语义上相互指代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译者对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以及自身主观的认知加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俚语 翻译 转喻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视角下的重庆方言词汇研究
15
作者 朱周贤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4期125-128,共4页
本土化的体认语言学探讨了“现实—认知—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修补与探索人类语言的产生、理解以及运用的认知机制。随着该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其应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将以重庆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运用体认... 本土化的体认语言学探讨了“现实—认知—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修补与探索人类语言的产生、理解以及运用的认知机制。随着该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其应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将以重庆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运用体认语言学理论分析阐释重庆方言词汇的体认性,探索方言产生与理解的认知过程,同时对一些方言词汇的文字书写是否正确提出了自己的推理依据,旨在为重庆方言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进而促进重庆方言以及巴渝文化的深层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重庆方言词汇 体认 知过程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视角下《论语》中的成语英译——以辜鸿铭和理雅各译本为例
16
作者 徐丽 董洋萍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3期27-29,共3页
本文以辜鸿铭和理雅各的《论语》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对译本中不同类型的成语英译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翻译方法所达到成语英译效果,以期能对后续翻译实践提供启发。
关键词 《论语》译本 成语英译 体认语言学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视域下的“一点”英译研究--以霍克思、闵福德《红楼梦》英译本为例
17
作者 张雳 赵秋野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汉语量词“点”表示不定小量,在历时演变中发生语义泛化。在“一点”量名结构中,“一点”较少突显名词所指事物的属性;而相应的英语表达可突显事物的多维属性。本文依据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以霍克思、闵福德《红... 汉语量词“点”表示不定小量,在历时演变中发生语义泛化。在“一点”量名结构中,“一点”较少突显名词所指事物的属性;而相应的英语表达可突显事物的多维属性。本文依据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以霍克思、闵福德《红楼梦》英译本中“一点”的英译为例,探究译者的认知过程。研究发现,在“现实—认知—语言”的翻译再建构中,译者对原文的语境内外关系进行重新评估(现实),按译语规约对名词所指事物的某种(些)属性进行有意识突显(认知),使译文(语言)有了新的认知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突显 一点 霍克思、闵福德《红楼梦》英译本
下载PDF
体认翻译学视野下的汉语藏族文化负载词翻译——以《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例
18
作者 于海艳 邓忠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借助体认翻译学的体认观对《尘埃落定》的英译本《Red Poppies》中的78个藏族文化负载词进行了计量分析。文化图式缺省和“体”与“认”的失联导致了部分藏族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偏离和歪曲。未来译者应在体验现实的基础上,调动认知机制,... 借助体认翻译学的体认观对《尘埃落定》的英译本《Red Poppies》中的78个藏族文化负载词进行了计量分析。文化图式缺省和“体”与“认”的失联导致了部分藏族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偏离和歪曲。未来译者应在体验现实的基础上,调动认知机制,将“体”与“认”紧密结合翻译文化负载词,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翻译学 藏族文化负载词 《尘埃落定》 英译本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视角下宋词中“大雁”的隐喻研究
19
作者 王静 李亚茹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6-121,共6页
以《宋词三百首》中蕴含“大雁”隐喻的词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体认语言学“现实—认知—语言”的核心原则,从认知主体性和始源域特征的客观多元性分析《宋词三百首》中“大雁”的不同隐喻映射所产生的不同目的域。揭示动物隐喻的体认性... 以《宋词三百首》中蕴含“大雁”隐喻的词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体认语言学“现实—认知—语言”的核心原则,从认知主体性和始源域特征的客观多元性分析《宋词三百首》中“大雁”的不同隐喻映射所产生的不同目的域。揭示动物隐喻的体认性有助于我们更加明晰认知体验的理据,加深人们对宋词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宋词 动物隐喻
下载PDF
汉英“胸(breast)”隐喻的体认-文化阐发
20
作者 孙毅 刘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手段,身体是原始思维的起点,二者结合形成的人体隐喻贯穿于人类认知建构和发展进程的始终。身体部位“胸”是人体躯干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以此为源域的隐喻建构在汉英语中广泛存在。研究以CCL和COCA语料库搜集的“胸(br...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手段,身体是原始思维的起点,二者结合形成的人体隐喻贯穿于人类认知建构和发展进程的始终。身体部位“胸”是人体躯干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以此为源域的隐喻建构在汉英语中广泛存在。研究以CCL和COCA语料库搜集的“胸(breast)”隐喻词簇的语料为基准,对比分析相关表达,发现汉英语言立足共同的具身性认知,共享四大“胸/breast”隐喻意象,即悲痛懊恼、感情居所、空间位置和身体器官;基于文化脚本的宏观差异,汉英语料亦体现出气度隐喻、器官辐射范围和动作隐喻等区别性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隐喻 胸隐喻 汉英对比 体认语言学 文化脚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