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见在良知”说的核心焦点与体认维度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卫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131,共11页
"念念致其良知"何以可能?这不仅是聂双江、罗念庵质疑王龙溪见在良知说的起点,也是一个普遍的道德实践困境。双江、念庵立根于"未悟之因地",而龙溪立根于"已悟之果地",其"独知""当下一念&...
"念念致其良知"何以可能?这不仅是聂双江、罗念庵质疑王龙溪见在良知说的起点,也是一个普遍的道德实践困境。双江、念庵立根于"未悟之因地",而龙溪立根于"已悟之果地",其"独知""当下一念""直心""自照自察"等工夫具有非对象化体认维度。泯合对待、当下呈现、自证自知、自我圆成,这是龙溪与双江、念庵对象化思路的根本差异,也是双江、念庵无法契会龙溪思想精义之所在。通向这一境地的契机是以"信得及良知"来纯化意识,回返本真。"见在良知"所彰显的"不二"维度,将儒家心性工夫的超越性、主体性意涵发挥至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见在良知
非对象化
体认维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见在良知”说的核心焦点与体认维度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卫红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131,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思想
讲学与乡族实践--邹东廓与江右王学的开展"(11YJA720038)
文摘
"念念致其良知"何以可能?这不仅是聂双江、罗念庵质疑王龙溪见在良知说的起点,也是一个普遍的道德实践困境。双江、念庵立根于"未悟之因地",而龙溪立根于"已悟之果地",其"独知""当下一念""直心""自照自察"等工夫具有非对象化体认维度。泯合对待、当下呈现、自证自知、自我圆成,这是龙溪与双江、念庵对象化思路的根本差异,也是双江、念庵无法契会龙溪思想精义之所在。通向这一境地的契机是以"信得及良知"来纯化意识,回返本真。"见在良知"所彰显的"不二"维度,将儒家心性工夫的超越性、主体性意涵发挥至极。
关键词
阳明学
见在良知
非对象化
体认维度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见在良知”说的核心焦点与体认维度
张卫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