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肝“体阴而用阳”论治体位性低血压
1
作者 黄永福 黄飞翔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72-176,共5页
肝“体阴而用阳”是对肝之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肝主藏血,其体为阴,肝主疏泄,其用为阳,知晓肝“体阴而用阳”的特性,有助于临床诊疗。体位性低血压(postural hypotension,PH)的病因多为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体循环血管阻力降... 肝“体阴而用阳”是对肝之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肝主藏血,其体为阴,肝主疏泄,其用为阳,知晓肝“体阴而用阳”的特性,有助于临床诊疗。体位性低血压(postural hypotension,PH)的病因多为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长期处于炎热环境、长时间站立。在肝“体阴而用阳”理论的指导下,从“体阴亏虚”“用阳不足”“肝胆火盛”“肝肾阴虚”4个方面来阐述p H。治疗上以气、血、阴、阳为纲,采取“补肝体”“调肝用”“清肝利胆”“滋养肝肾”等治法,进而为中医治疗pH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阴而用阳 藏血 疏泄 位性低血压
下载PDF
李应存基于“肝体阴而用阳”论治慢性湿疹经验
2
作者 屈宏德 李应存 杜振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2期2286-2290,共5页
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病,病情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李应存教授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出发,认为慢性湿疹的核心病因为肝体用失调,肝体藏血属阴,阴血不足则不荣养肌肤;肝以气为用,肝疏泄功能失调则气血不畅,瘀阻... 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病,病情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李应存教授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出发,认为慢性湿疹的核心病因为肝体用失调,肝体藏血属阴,阴血不足则不荣养肌肤;肝以气为用,肝疏泄功能失调则气血不畅,瘀阻肌肤。李教授基于此理论结合敦煌方药提出敦煌调肝法,运用酸、甘味药以补肝体之阴血,运用辛、苦味药以调节肝用阳功能,临床用药灵活加减,疗效确切。文章介绍李教授从“肝体阴而用阳”治疗慢性湿疹的经验和典型案例,为临床运用敦煌理法方药治疗慢性湿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体阴而用阳 李应存 敦煌医学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辨治急性肝损伤探析
3
作者 王承祥 吕雅璇 +5 位作者 孟鹏 刘泽 高彩霞 程雪云 刘静璇 侯爱画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369-1372,1381,共5页
目前,肝病在我国发生率居高不下,肝损伤作为各种肝病共有的一种病理状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代医学常予以保肝、退黄、调脂等治疗。随着近年对中药成分的不断开发,诸多中药展现出保肝优势,并被广泛应用于肝病的治疗当中。本文通信作... 目前,肝病在我国发生率居高不下,肝损伤作为各种肝病共有的一种病理状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代医学常予以保肝、退黄、调脂等治疗。随着近年对中药成分的不断开发,诸多中药展现出保肝优势,并被广泛应用于肝病的治疗当中。本文通信作者侯爱画教授基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肝脏中以肝血为体,肝气为用,提出治疗急性肝损伤的过程应养肝血与疏肝气并行,针对湿、热、毒、瘀等致病因素,予以清热利湿、化浊解毒、活血化瘀之法,同时不忘补益脾肾二脏,以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肝功能不全 体阴而用阳 中药
下载PDF
基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治疗眩晕医案举隅
4
作者 李丽 许丹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150-152,共3页
本文概括了中西医中眩晕的概念,论述了肝的生理特点、“肝体阴而用阳”的含义、肝与眩晕发病的联系,从肝的生理特点引申到从肝论治眩晕的理论依据,列举了曹林、刘英军两位老师基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治疗眩晕的两则验案,总结了曹老的... 本文概括了中西医中眩晕的概念,论述了肝的生理特点、“肝体阴而用阳”的含义、肝与眩晕发病的联系,从肝的生理特点引申到从肝论治眩晕的理论依据,列举了曹林、刘英军两位老师基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治疗眩晕的两则验案,总结了曹老的观点:“潜阳镇摂”治标,“滋阴调肝”治本,把握整体观念,探讨治疗眩晕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从肝论治 生理特点 体阴而用阳
下载PDF
马云枝教授从肝体阴而用阳治疗失眠经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晓阳 佘振垒 张改 《中医药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13-114,共2页
马云枝教授认为失眠总属阴阳失调,而肝主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主张从肝论治,四诊合参,统筹兼顾,辨证施治,屡获良效。
关键词 失眠 不寐 体阴而用阳
下载PDF
脾“体阴而用阳”疏证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涵 张明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2-614,共3页
唐容川认为脾"其体阴而其用阳",学界对此说发祥尤少。本文从脾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论治特点及唐氏此说出现的理论背景方面进行了详尽疏证,揭示脾居中土藏营贮血,其体属阴,以气为发挥运化、升清、护卫功能的物质基础,其用... 唐容川认为脾"其体阴而其用阳",学界对此说发祥尤少。本文从脾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论治特点及唐氏此说出现的理论背景方面进行了详尽疏证,揭示脾居中土藏营贮血,其体属阴,以气为发挥运化、升清、护卫功能的物质基础,其用为阳的功能特点,并系统梳理脾运化、统血、主卫的功能,明确脾统血"贮血、生血、行血、摄血"的理论内涵,为完备脾藏象理论体系张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阴而用阳 脾藏象理论 脾统血 脾主运化 脾之主为卫
下载PDF
目体阴而用阳释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明明 亢泽峰 +3 位作者 李书娇 侯昕玥 王健全 曹珂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阴阳属性理论源流肇始于先秦,形成于明代,至清朝逐渐系统化。亢泽峰教授创新性地明确提出了目具有“体阴用阳”生理特性,即“目体阴而用阳”。生理上表现为“目体”决定“目用”,“目用”辅助“目体”,二者相互为用、互为根本;病... 目的:阴阳属性理论源流肇始于先秦,形成于明代,至清朝逐渐系统化。亢泽峰教授创新性地明确提出了目具有“体阴用阳”生理特性,即“目体阴而用阳”。生理上表现为“目体”决定“目用”,“目用”辅助“目体”,二者相互为用、互为根本;病理上“目体”“目用”相互影响。临床上若目体之真精、真血不足或运行迟缓、目得不到津液之濡养,则目不能视万物而辨五色。若“目用”过度,即如果长时间过用目力则耗伤“目体”之阴血,表现为眼干、眼涩、视物昏花等。“目用”影响“目体”还体现在阳气的推动、蒸腾、温煦等作用异常,导致阴血、津液运行的失常。治疗总则可概括为理气血、护气阴、通目络,以维持“目体”(阴)“目用”(阳)的动态平衡为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目病 体阴而用阳
下载PDF
浅议“肝体阴而用阳”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赛 张国霞 《河南中医》 2014年第7期1217-1218,共2页
"肝体阴而用阳"出自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体阴"与"用阳"概括了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主动、主升以及肝位于膈下,属阴脏,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等生理特点,"体阴"与"用阳"... "肝体阴而用阳"出自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体阴"与"用阳"概括了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主动、主升以及肝位于膈下,属阴脏,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等生理特点,"体阴"与"用阳"相互为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体阴而用阳 阴” 用阳 刚脏 阴脏 《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下载PDF
“肝体阴而用阳”刍议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文献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45-646,共2页
“肝体阴而用阳”是对肝生理、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肝以藏血为本 ,以气为用 ,肝阴易虚 ,肝阳易亢 ;肝气、肝阳常有余 ,肝阴、肝血常不足。只有在“肝体阴而用阳”理论的指导下 ,紧扣养肝体之阴 ,以体为本 ,以用为标 ,求其属而扬其用 ,... “肝体阴而用阳”是对肝生理、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肝以藏血为本 ,以气为用 ,肝阴易虚 ,肝阳易亢 ;肝气、肝阳常有余 ,肝阴、肝血常不足。只有在“肝体阴而用阳”理论的指导下 ,紧扣养肝体之阴 ,以体为本 ,以用为标 ,求其属而扬其用 ,方可标本相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体阴而用阳 理论探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浅议由“肝体阴而用阳”所得的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秘 李凯 +1 位作者 江泳 李常度 《四川中医》 2011年第6期39-40,共2页
本文通过"肝体阴而用阳",阐述该理论在临床辨治肝病及其他病证中的运用要点,并结合江泳副教授、李常度教授的特色经验及笔者本人的经历加以说明;此外,还阐述了江泳老师融合肝体阴用阳和"少火生气"理论,明确指出临... 本文通过"肝体阴而用阳",阐述该理论在临床辨治肝病及其他病证中的运用要点,并结合江泳副教授、李常度教授的特色经验及笔者本人的经历加以说明;此外,还阐述了江泳老师融合肝体阴用阳和"少火生气"理论,明确指出临床存在肝气虚证,并创造性的运用"少火生肝气"理论来治疗肝气虚证的观点,以冀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阴而用阳 中医 针灸 少火生肝气
下载PDF
肝之体阴而用阳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探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岱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6期4690-4691,共2页
张山雷于〈脏腑药式补正·肝部〉中强调"肝气乃病理之一大门,善调其肝,以治百病,胥有事半功倍之效[1]",不仅指出肝脏疾病在临床中是常见病,也指出调肝在临床辨证处病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现将肝之体阴而用阳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探讨如下.
关键词 体阴而用阳 指导意义
下载PDF
“肝体阴而用阳”理论对方剂配伍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旭华 张乃钲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6-17,共2页
“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概括了肝主疏泄 ,喜条达而恶抑郁 ,主动主升以及肝脏贮藏血液 ,调节血量等两方面的生理特点。由于在生理情况下 ,肝体肝用保持动态平衡 ,治疗肝脏疾患时也需兼顾此两方面。文章结合某些历代名方 ,从四个方面进行分... “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概括了肝主疏泄 ,喜条达而恶抑郁 ,主动主升以及肝脏贮藏血液 ,调节血量等两方面的生理特点。由于在生理情况下 ,肝体肝用保持动态平衡 ,治疗肝脏疾患时也需兼顾此两方面。文章结合某些历代名方 ,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肝用失畅 ,治宜疏肝 ,兼柔肝体以助肝用 ;肝体不足 ,治宜养血 ,兼助肝用以益肝体 ;肝体肝用失衡 ,法宜同治 ;邪客肝经 ,祛邪亦应兼顾肝体肝用。阐述这一理论对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指导作用 ,提示应将这一理论有目的地运用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阴而用阳 中医药疗法 方剂配伍规律
下载PDF
郝万山教授从“肝体阴而用阳”论治不宁腿综合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上官子妍 姜敏 +4 位作者 牟桂颉 吕丽杰 张依品 胡亚琪 郝万山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203-1206,共4页
不宁腿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感觉障碍疾病,表现为下肢深部不适感和强烈的活动欲望,夜间症状更加明显。首都国医名师郝万山认为其和肝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基于“肝体阴而用阳”的理论,肝具有刚柔相济的生理特点及阳用易亢、阴体易亏、体... 不宁腿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感觉障碍疾病,表现为下肢深部不适感和强烈的活动欲望,夜间症状更加明显。首都国医名师郝万山认为其和肝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基于“肝体阴而用阳”的理论,肝具有刚柔相济的生理特点及阳用易亢、阴体易亏、体用互病的病理特点,应以调其虚实、和其逆顺为准则,选用一贯煎和芍药甘草汤滋水涵木以养肝体,四逆散加减疏肝郁、畅气机以调肝用,兼以四君子汤顾护脾胃,四妙丸清热利湿,并结合临证所见灵活加减,临床取得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宁腿综合征 疑难病 郝万山 体阴而用阳 临床经验 痹证 滋水涵木
下载PDF
“脾体阴而用阳”探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姚鹏宇 郑诗雨 卢岩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171-1173,共3页
"脾体阴而用阳"是根据脾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将脾系疾病划分病"体"、病"用"两类,各随其所得而立法施治,以期达到临床执简驭繁的效果。"体阴而用阳"的理念提出是阐释脏腑物质与功能关系,强调... "脾体阴而用阳"是根据脾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将脾系疾病划分病"体"、病"用"两类,各随其所得而立法施治,以期达到临床执简驭繁的效果。"体阴而用阳"的理念提出是阐释脏腑物质与功能关系,强调治病求本,重视脏腑本身阴阳平衡。临床以"体用"理论指导疾病治疗必须重视中医"整体观",切不可脱离脏腑独论一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阴而用阳 生理 病理 附子理中汤
下载PDF
蒋益兰基于“肝体阴而用阳”论治巨块型肝癌经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卢林竹 唐迎港 +6 位作者 杨洁 李颖英 陈旭亮 张晓维 易天霞 王其美 蒋益兰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2期180-183,共4页
总结蒋益兰教授基于“肝体阴而用阳”论治巨块型肝癌的经验。蒋益兰认为巨块型肝癌的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以肝体不足为本,肝用失常为标”,论治巨块型肝癌应以固本为主,治标为辅,补肝脾肾以治本,行气活血攻毒利水以治标。附1则典型验案。
关键词 巨块型肝癌 体阴而用阳 中医药治疗 蒋益兰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略论肝体阴而用阳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正海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3-43,共1页
“肝体阴而用阳”是清·叶天士的著名论点之一 ,涵盖面广。本文从生理功能方面探讨其含义 ,从病因病机方面剖析其内容 ,从临床诊治方面阐述其指导意义。
关键词 体阴而用阳 生理 病因 病机
下载PDF
徐书教授基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经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月蒙 徐书 +2 位作者 鹿艺星 宗毓麟 张文婷 《河北中医》 2023年第4期551-553,共3页
徐书教授认为,肝“体阴而用阳”是对其生理特性、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通过对“体”与“用”的概念及关系的理解,提出体用不和、阴阳不调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关键,并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需要调和阴... 徐书教授认为,肝“体阴而用阳”是对其生理特性、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通过对“体”与“用”的概念及关系的理解,提出体用不和、阴阳不调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关键,并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需要调和阴阳,其主要病机包括肝阴不足、肝阳不用、阴阳俱虚,并针对不同的病机分别治以滋阴柔肝、辛散苦清、调和阴阳,分别选用一贯煎、四逆散、引火汤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中医) 体阴而用阳 名医经验 徐书
下载PDF
“肝体阴而用阳”治疗甲亢经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丛毓萱 牟淑敏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8期94-95,共2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易反复发作,临床证明中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中医多从肝论治,本文通过总结中医从肝论甲亢的病因、病机、治则,并在此基础上将叶天士"肝体阴而用阳"的思想运用到治疗中。
关键词 中医 体阴而用阳 甲亢
下载PDF
卢秉久教授应用“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治疗慢性肝病经验撷菁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黎娜 卢秉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83-84,共2页
从叶天士"肝体阴而用阳"、"质柔而性刚"的理论分析卢秉久教授在治疗慢性肝脏疾病中对其的临床应用,并根据肝脏的不同生理病理角度分析,提出不同的遣方治验。
关键词 卢秉久 体阴而用阳 临床经验 慢性肝病
下载PDF
从“目体阴而用阳”探讨目病辨治用药特点 被引量:3
20
作者 柯玲玲 徐新荣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87-190,共4页
根据目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结合“目体”和“目用”的内涵与相互关系,探讨目病的辨证用药特点,认为目体阴与目用阳是物质基础与功能表现的关系,彼此相互作用、阴阳调和、刚柔相济,从而发挥目的正常生理功能。目病与阴阳失衡,脏腑、经... 根据目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结合“目体”和“目用”的内涵与相互关系,探讨目病的辨证用药特点,认为目体阴与目用阳是物质基础与功能表现的关系,彼此相互作用、阴阳调和、刚柔相济,从而发挥目的正常生理功能。目病与阴阳失衡,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临床治疗目病宜首辨阴阳,明确虚实,目体阴不足者,宜酸甘化阴;目体阴有余者,宜甘淡渗湿;目用阳太过者,宜辛散清热;目用阳不及者,宜咸寒滋阴。用药可酸甘化阴、咸寒滋阴以培其根,柔养目体,又需辛散清热、甘淡渗湿以荡其邪,条畅目用,使目之阴阳调和,则万物明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阴而用阳 目病 酸甘化阴 甘淡渗湿 咸寒滋阴 辛散清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