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场”到“难忘”:偏惯常环境下旅游体验的记忆形成与反馈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士琴 石穆沙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8,共17页
体验经济时代,提供难忘的旅游体验成为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旅游体验作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得到广泛重视。然而,现有研究在空间上强调非惯常环境下的旅游体验,时间上侧重在场体验,对偏惯常环境下的难忘体验缺乏关注。因此,该研究以游客... 体验经济时代,提供难忘的旅游体验成为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旅游体验作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得到广泛重视。然而,现有研究在空间上强调非惯常环境下的旅游体验,时间上侧重在场体验,对偏惯常环境下的难忘体验缺乏关注。因此,该研究以游客在城市绿道这一偏惯常环境下的旅游休闲活动为情境,通过在场和归家后的历时分析,旨在洞悉从“在场”到“难忘”这一体验记忆的形成过程与反馈机制。通过对5个城市绿道中的55名受访者进行两阶段考察,采用主题分析和系统动力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在场体验以“存在性自我”为核心,且随时间推移其在场体验细节会消减,而彼时感知和感觉到的体验则抽象为情感性欣赏、满足和认同长期保存,成为记忆中的难忘体验。同时,研究提出了“在场感知-阈限自我-情感记忆-情感连接-行为动机”的体验记忆形成和促进重游的正反馈机制,与重游下体验阈限突破的负反馈机制构成体验记忆形成的S形曲线模型,对旅游体验、体验记忆以及目的地体验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忘旅游体验 体验记忆 在场体验 偏惯常环境 系统动力分析
下载PDF
数字赋能下文旅产品消费者在场体验影响因素与互动机理——基于意识谱理论的扎根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世菊 赵海荣 张梦桃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研究数字文旅产品消费者体验,有助于丰富旅游体验理论,有利于数字技术赋能下展览产品健康发展。通过对六个案例消费点评与访谈数据等的质性分析,基于意识谱理论,发掘数字赋能下消费者在场体验的形成因素与互动机制。研究发现:个人情境... 研究数字文旅产品消费者体验,有助于丰富旅游体验理论,有利于数字技术赋能下展览产品健康发展。通过对六个案例消费点评与访谈数据等的质性分析,基于意识谱理论,发掘数字赋能下消费者在场体验的形成因素与互动机制。研究发现:个人情境、在场氛围感知、在场知性认知、在场感性认知是影响消费者在场体验的四大主范畴。在个体心境、涉入能力、物理空间氛围、服务氛围、非物理空间氛围、交互感知等11个副范畴中,虚拟场景体验时消费者受呈现感知、知识提取、知识编码、交互感知、衍生设计、便利因素的影响;实体场景体验时消费者受非物理空间氛围、物理空间氛围、服务氛围因素的影响;两种场景中消费者同时受涉入能力、个体心境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消费者在场体验的机理过程模型,以解读数字文旅产品如何引起消费者在场行为变化,进而导致在场情感体验发生,希冀为数字赋能下文旅产品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文旅产品 在场体验 扎根模型
下载PDF
交互行为场视角下的游客在场体验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厦门自助游客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晶 黄福才 李玉新 《旅游研究》 2017年第5期51-66,共16页
旅游在场体验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阶段,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满意度甚至是旅游忠诚度的形成。文章于交互行为场、情境理论和"刺激-机体-反应"等理论,对游客在场体验的影响因素进行重新划定和梳理,构建了以旅游刺激物、旅游... 旅游在场体验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阶段,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满意度甚至是旅游忠诚度的形成。文章于交互行为场、情境理论和"刺激-机体-反应"等理论,对游客在场体验的影响因素进行重新划定和梳理,构建了以旅游刺激物、旅游情境、旅游媒介、旅游经历等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模型,并通过厦门自助游游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旅游的真实性会影响自助游游客的教育体验和愉悦体验;非正式旅游媒介、时间因素会显著影响自助游游客的积极情绪、旅游的愉悦体验和逃逸体验;游客参与会促使自助游游客产生更好的逃逸体验和教育体验;此外,旅游情绪作为中介变量,既受到旅游刺激物真实性、旅游同伴、时间和过往旅游体验等因素的影响,又对旅游者在场体验产生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在场体验 交互行为场 影响因素 厦门
下载PDF
如何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上体验“在场”的妙处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芳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9年第1期93-95,共3页
为什么思政课上很多学生不来上课不爱听课?可能涉及客观因素、教学制度、考试制度等等原因。但还存在着一个"在场"的问题。想要让学生体验课堂"在场",教师就要传递爱的信号,训练学生的思维并让他们产生兴趣。让学... 为什么思政课上很多学生不来上课不爱听课?可能涉及客观因素、教学制度、考试制度等等原因。但还存在着一个"在场"的问题。想要让学生体验课堂"在场",教师就要传递爱的信号,训练学生的思维并让他们产生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受益,让学生有强烈的"在场"体验和欲望,让学生产生"在场主体"和"在场信任"的感觉,让他们自己做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体验在场 学习兴趣
下载PDF
问道生活:道德与法治“问题在场式”学习设计探略
5
作者 陶林超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13期50-52,共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作为法治专册,以学生学习活动所指的问题域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将课题、栏目、正文等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这启示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法治生活“问题”开展教学,通过思维在场、发现在场、体验在场三个维度引领...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作为法治专册,以学生学习活动所指的问题域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将课题、栏目、正文等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这启示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法治生活“问题”开展教学,通过思维在场、发现在场、体验在场三个维度引领学生学习。教师以“问题”为支架,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在“问题”学习中探究、感悟法律的内在价值,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行事用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最终成为内化为心、外化于行的文化与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学习 思维在场 发现在场 体验在场
下载PDF
黑色旅游的愉悦情感与美丑双重体验 被引量:16
6
作者 谢彦君 孙佼佼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6-122,共7页
黑色旅游是一种复杂的旅游现象。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旅游,黑色旅游者面对的是具有美与丑双重特性的凝视对象。从价值和情感两个方面而言,旅游者的体验兼具积极与消极双重价值取向和审美与审丑的双重情感历程。也正因为如此,在一般的大众... 黑色旅游是一种复杂的旅游现象。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旅游,黑色旅游者面对的是具有美与丑双重特性的凝视对象。从价值和情感两个方面而言,旅游者的体验兼具积极与消极双重价值取向和审美与审丑的双重情感历程。也正因为如此,在一般的大众认知与专门的学术研究中,黑色旅游所具有的愉悦性本质常常处于被隐藏或被曲解的状态。鉴于黑色旅游体验所兼具的愉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本文提出黑色愉悦这一概念,并对黑色愉悦的多重来源,即直接获得的积极情绪、反向获得的积极情绪以及直接获得的消极愉悦进行了抽象和论证;对黑色愉悦得以实现的前提,即多样性距离的存在进行了阐释;对黑色愉悦的在场体验进行了剖析;对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美丑双重体验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黑色旅游体验所具有的个人建构和社会建构功能。通过以上尝试,本文力求对黑色旅游的本质——即黑色愉悦,给出一个更为彻底、全面以及客观的说明,以期对该问题给出一个综合的理论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旅游 黑色愉悦 在场体验 距离与在场
下载PDF
宋代文人的音乐生活与空间体验——以《全宋诗》音乐资料为例
7
作者 张祎 康瑞军 《音乐探索》 2017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梳理《全宋诗》音乐资料的基础上,以人物生平、社会交往、写作时间等背景信息为参照系,揭示宋代文人日常生活中的音乐行为与空间感受。尝试从历史现场的主体立场,揭示历史参与者自身的音乐体验和理念,以期与现有的以音乐活动和音乐思... 在梳理《全宋诗》音乐资料的基础上,以人物生平、社会交往、写作时间等背景信息为参照系,揭示宋代文人日常生活中的音乐行为与空间感受。尝试从历史现场的主体立场,揭示历史参与者自身的音乐体验和理念,以期与现有的以音乐活动和音乐思想为中心的文人音乐家研究形成某种理论对话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宋诗》 文人音乐家 在场体验 人文空间
下载PDF
数学理解视角下的具身体验学习教学探索
8
作者 杨黎琴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第18期70-72,共3页
数学学习重在数学理解。数学理解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数学理解视角下的数学学习倡导全身心参与,多种感官融合学习,也就是在具身体验学习中学习数学,这样才能“为理解而教,为理解而学”。
关键词 身体在场 情境在场 体验在场 探究在场
下载PDF
主流媒体如何在极端天气事件报道中塑造舆论场——以长江日报2024年雨雪低温冰冻天气报道为例
9
作者 周敬 马振华 《新闻前哨》 2024年第8期20-22,共3页
极端天气事件是公众传播中的热点。在2024年雨雪低温冰冻天气中,长江日报履行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以创新性实践,提升了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 主流媒体 在场体验 解释性报道 设置议题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多元交互·情境美学 被引量:5
10
作者 江宁康 吴晓蓓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9,共9页
本文参考了近年来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动向,探讨了人类审美活动中情境意识、多元交互、在场体验和审美模式等几个相关的理论观点,在结合审美经验现象学、身体美学以及相关审美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在情感计算、多元交... 本文参考了近年来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动向,探讨了人类审美活动中情境意识、多元交互、在场体验和审美模式等几个相关的理论观点,在结合审美经验现象学、身体美学以及相关审美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在情感计算、多元交互、艺术创新等方面的有关论述,对情境美学涉及的人类神经网络机制、“人—机—境”多元交互、审美体验数理模型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情境美学和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了相关的理论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多元交互 在场体验 情境美学
下载PDF
超越表征:数字时代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鲤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65,共4页
从主体实践、空间关系、在场体验三个维度,观照数字时代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发现,在沉浸式传播的可感知世界中,数字化兼具主体与客体的双重属性,这为理解跨文化传播的文化转化提供了新视角;身体消解了物体和空间的边界,成为桥接奇幻景观与... 从主体实践、空间关系、在场体验三个维度,观照数字时代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发现,在沉浸式传播的可感知世界中,数字化兼具主体与客体的双重属性,这为理解跨文化传播的文化转化提供了新视角;身体消解了物体和空间的边界,成为桥接奇幻景观与现实世界的媒介,创造出突破异质文化时空区隔、重新界定文化边界的未来可能;在跨越文化边界的媒介化空间里,多感官互动的在场体验使人们重回日常经验世界,形成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回归、以生命为主体的人性复归。这提示了数字时代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转向,即回到面对面交流的起点,思考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 跨文化传播 具身传播 媒介化空间 在场体验
下载PDF
关于孔子美学方法论现代转型的几个问题
12
作者 张小琴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1-46,共6页
在当今美学转型研究之际,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源头之一的孔子美学,其方法论的现代转型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在本体论研究上,摆脱了苏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模式和西方传统本体论影响,转向非概念非现成性的方法;其次,走出认识论... 在当今美学转型研究之际,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源头之一的孔子美学,其方法论的现代转型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在本体论研究上,摆脱了苏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模式和西方传统本体论影响,转向非概念非现成性的方法;其次,走出认识论的主体性思维方式,在主体间之维建构存在论意义上的伦理美学;再次,在场—直观—体验的方法。在场就是立足诗意生活世界,孔子认为仁的实现就是成为活生生的道德人,他兼备价值和存在,参与天地的创生造化。孔子以"艺"超越道德概念,把心性修持和体悟当作入道之途径,这都说明孔子美学是在场—直观—体验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美学 方法转型 非概念非现成性 主体间性 在场-直观-体验
下载PDF
“5G+VR”为新闻舆论引导带来新契机 被引量:4
13
作者 付翔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18-119,共2页
"5G+VR"技术引领用户进入场景体验时代,驱动新闻舆论引导深刻革新。"5G+VR"新闻具有全知叙事、在场体验的传播效能,"5G+VR"为新闻舆论引导提供了新的传播手段和技术保障,在强化公众参与意识、增加情感共... "5G+VR"技术引领用户进入场景体验时代,驱动新闻舆论引导深刻革新。"5G+VR"新闻具有全知叙事、在场体验的传播效能,"5G+VR"为新闻舆论引导提供了新的传播手段和技术保障,在强化公众参与意识、增加情感共鸣、消解偏见等方面具有巨大作用,能够为新闻舆论引导带来新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VR” 新闻舆论 在场体验
下载PDF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旨:变革学习方式 被引量:4
14
作者 殷世东 《教育评论》 2019年第11期3-7,116,共6页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重要的内在意旨是利用活态文化教育价值进行育人,促进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研学旅行让学习者融入具体情境中,在场具身,开展整体性、体验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学习。研学旅行有助于改变...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重要的内在意旨是利用活态文化教育价值进行育人,促进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研学旅行让学习者融入具体情境中,在场具身,开展整体性、体验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学习。研学旅行有助于改变文本式教育带来的学习方式的陋习,让学习活动回归本真,促进学习者身心和谐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方式 研学旅行 文本知识 在场体验
下载PDF
新时代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内涵、类型与实施模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殷世东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0年第4期1-5,共5页
研学旅行已成为中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课程设置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育人方式的变革,让学校教育回归本性与初心。它具有主体在场性、具身体... 研学旅行已成为中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课程设置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育人方式的变革,让学校教育回归本性与初心。它具有主体在场性、具身体验性、综合育人性和开放生成性等主要特征;活动内容包括自然地理类、人文历史类、科技创新类、生活生产类、营地体验类等主要类型;实施模式主要有主题教育活动模式、融合学科研究性学习模式、营地实践教育模式、社团整合模式等,运用这些模式有利于推进研学旅行课程常态化开设,实现其预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在场体验 综合育人 融合学科 社团整合
下载PDF
媒体深度融合中的传播手段、能力建设和路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科 《记者摇篮》 2019年第10期50-51,共2页
媒体是什么?媒体是新闻传播的机构,并承担社会责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追求传播价值的最大化。在此认识下,为了不断提高传播效率,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紧跟社会和技术的进步,改进传播手段、提高传播能... 媒体是什么?媒体是新闻传播的机构,并承担社会责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追求传播价值的最大化。在此认识下,为了不断提高传播效率,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紧跟社会和技术的进步,改进传播手段、提高传播能力,探索新路径,是媒体和媒体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化模式 在场体验 社交化传播
下载PDF
让文化说话
17
作者 魏明 《西部财会》 2021年第12期79-80,共2页
目前,大部分文化馆已经创建了官方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实现了前期公共文化活动等信息的发布展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简单的线上展览所暴露出来的功能展示单一、服务渠道缺乏互动性、内容展示不直观、以及应用模块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目前,大部分文化馆已经创建了官方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实现了前期公共文化活动等信息的发布展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简单的线上展览所暴露出来的功能展示单一、服务渠道缺乏互动性、内容展示不直观、以及应用模块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已逐渐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新时代,要加强文化馆服务创新,吸引群众参与,把准群众需求,实现供需匹配,提升服务效能。同时也应利用数字化服务传播优势,大幅提高公共文化资源服务效能。通过构建智能型数字艺术馆,提升在场体验与在线服务契合度,实现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互联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在场体验 在场与在线联动 线上与线下互通
下载PDF
论极简主义的视觉辩证游戏与观念艺术的生成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伟胜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9,共9页
极简主义从对"特定的"物品的感知转变为对"在场"的体验,从而形成了一个由物品与观众构成的新空间。在这个视觉互动的新空间中,艺术家和作品的主/客体关系退到了边缘,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得以强化并凸显出... 极简主义从对"特定的"物品的感知转变为对"在场"的体验,从而形成了一个由物品与观众构成的新空间。在这个视觉互动的新空间中,艺术家和作品的主/客体关系退到了边缘,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得以强化并凸显出来。这种关系重心的转移,一方面把作品内部的关系带了出来,使这些关系成为空间、光线与观看者视域的一种功能;另一方面,观众及其感知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物体与观众成为新的主/客体关系的聚焦点。在极简主义所触发的这一场视觉辩证游戏中,观者与特定的物品之间构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使观众不再像先前那样以旁观者眼光来看待"特定的"物品,而是以一种具身化方式参与其中。这种方式是将一个物把握为迷狂性的存在者,通过对这种物之迷狂的情境的感受并加以文字描述,观念艺术得以辩证地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简主义 在场体验 视觉互动 辩证游戏 迷狂性
原文传递
活态文化视角下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考察 被引量:35
19
作者 殷世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4-159,共6页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是利用活态文化进行育人的一种形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丰富发展的一种新方式,也是当下学校教育有益补充。活态文化育人是指在特定地点和特定时间的日常生活中,利用活态文化的教育价值,让学习者身心在场体验,获得整...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是利用活态文化进行育人的一种形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丰富发展的一种新方式,也是当下学校教育有益补充。活态文化育人是指在特定地点和特定时间的日常生活中,利用活态文化的教育价值,让学习者身心在场体验,获得整体陶冶,具身认知,从而提升发展核心素养;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承,以及自然生态文明保护的一种有效路径。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走进活态文化,在观察、体验与探究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爱民族爱自然的情怀,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研学旅行 活态文化 在场体验
原文传递
从虚拟美学到叙事粘合——基于影片《双子杀手》的两种认知
20
作者 高森 《北方传媒研究》 2020年第2期71-74,共4页
导演李安的新作《双子杀手》,在着力于运用数字技术实现虚拟美学的基础上对影像进行了图腾化变革,以达成对观众视觉奇观的迎合,并形成了在场体验的电影感。然而,数字技术的精进还需要以叙事粘合为前提,且在情感注入、文化逻辑、意境生... 导演李安的新作《双子杀手》,在着力于运用数字技术实现虚拟美学的基础上对影像进行了图腾化变革,以达成对观众视觉奇观的迎合,并形成了在场体验的电影感。然而,数字技术的精进还需要以叙事粘合为前提,且在情感注入、文化逻辑、意境生成等方面形成技术支撑与深层融合。从虚拟美学到叙事粘合,这一过程所呈现出的文化焦虑和美学挣扎成为当前高技术电影的真实写照和生存特征。如何在"在场体验"中生成影像与故事的有机交织,是接下来高技术影视创作应该重点关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美学 美学图腾 在场体验 叙事粘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