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8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本溯源童年本质特性深度解读儿童成长密码——对伍香平教授《儿童体验论》的感想
1
作者 陈光春 董雨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7-108,共2页
“儿童的成长,既是教育问题、社会问题,也是关乎人类发展的问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伍香平教授(后文作者即指伍香平),历经10年的不懈探索和深耕总结,从跨学科角度剖析了儿童体验的发生机制,凝练硕果《儿童体验论》... “儿童的成长,既是教育问题、社会问题,也是关乎人类发展的问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伍香平教授(后文作者即指伍香平),历经10年的不懈探索和深耕总结,从跨学科角度剖析了儿童体验的发生机制,凝练硕果《儿童体验论》一书。该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成果,2021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从童年危机入手,探寻童年危机背后的内在原因;同时从儿童追求幸福生活的角度,赋予了儿童体验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成长 学前教育专业 深度解读 国家社科基金 后文 儿童体验 追本溯源 童年危机
下载PDF
从体验论看汉语“吃”的转喻和隐喻认知模式及其特点 被引量:31
2
作者 聂亚宁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研究了汉语"吃"的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模式和特点。语料的分析研究表明汉语"吃"的隐喻和转喻来自人体和客观世界的互动,来自人的感觉器官,即: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和食物的色、香、味、质的密切互动,还和各种食物的... 研究了汉语"吃"的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模式和特点。语料的分析研究表明汉语"吃"的隐喻和转喻来自人体和客观世界的互动,来自人的感觉器官,即: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和食物的色、香、味、质的密切互动,还和各种食物的享用处所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证的研究还表明汉语"吃"的隐喻和转喻具有如下认知特点:转喻在其转隐喻连续体中具有重要的认知作用,较大的概括性使"吃"作为源语域得到更多的凸显,较高的使用频率使"吃"具有更多的隐喻和转喻,对食物的体验面越广,"吃"的隐喻性用法也越多,概念隐喻具有更强的认知力,汉语"吃"的隐喻和转喻具有汉语文化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论 隐喻 转喻 汉语
下载PDF
万古长空 一朝风月——海德格尔与禅宗审美体验论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史可扬 班秀萍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27,共6页
海德格尔与禅宗美学思想都是以对人生意义的体悟、对人生境况的思考为出发点的。由这一出发点,他们将审美与人生紧密联系了起来,并且在对人生的审美化、体验的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一致性,即二者从“存在”、“实相”的被遮蔽,诉诸此... 海德格尔与禅宗美学思想都是以对人生意义的体悟、对人生境况的思考为出发点的。由这一出发点,他们将审美与人生紧密联系了起来,并且在对人生的审美化、体验的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一致性,即二者从“存在”、“实相”的被遮蔽,诉诸此在人世的“畏”和“悟”,最终通达诗意的栖居和人生的真谛,洞悉审美与人生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审美体验论 存在与存在者 禅宗美学思想 形而上学 “存在” 审美与人生 《存在与时间》 诗意的栖居 传统本体论
下载PDF
道德旅游消费:从后果论到体验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胜容 徐红罡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共2页
当我们讨论扩大旅游消费时,在指向经济增长的工具性目的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道德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而道德旅游可以帮助我们把扩大旅游消费中的经济诉求和道德诉求进行统一。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道德诉求 后果论 体验论 旅游 消费 经济诉求 工具性
下载PDF
戏曲体验论的困境 被引量:4
5
作者 邹元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3,共6页
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戏曲表导演美学思想的创立者和思考者之一,阿甲先生留给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太多,这其中最不能忽略的、也是至今仍极大地影响当代戏曲艺术创作实践和戏曲表导演美学思考的就是体验与表现相统一的问题。阿甲之所以... 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戏曲表导演美学思想的创立者和思考者之一,阿甲先生留给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太多,这其中最不能忽略的、也是至今仍极大地影响当代戏曲艺术创作实践和戏曲表导演美学思考的就是体验与表现相统一的问题。阿甲之所以始终坚持体验与表现的统一,是他一直希望在西方话剧的体验论与中国戏曲的表现论之间建构一个体验与表现的张力,将中西戏剧艺术的主导表演方式加以整合,以丰富中国戏曲的表现力。这个动机无疑是好的,但它却忽视了这两种不同的表演美学原则的根本差异。戏曲艺术包含了太多审美表现的形式因,所以,从根本上说,戏曲艺术就是其自身极为复杂的审美形式因的充分展示,它是通过以演员为中心的充分技艺化、程式化、复杂化的审美表现而展开的艺术样式,因此,它就与不是以审美形式因的展示为主,或者说以思想性、故事性、人物形象性、导演调度性等为主的逼真体验艺术形成巨大的差异,不承认这种差异,而硬要生搬硬套非自身内在规定性的表达方式,这实际上是不承认艺术样式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自足性,其结果就是戏曲自身的特点丧失殆尽,而成为西方话剧的附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表导演美学思想 体验论 表现论 艺术差异
下载PDF
体验论视野:建立神话现象学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怀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9,共6页
中国早期神话具有鲜明的意象性特点和丰富的审美价值,其独特的意象体系、表述方式、构象法则和衍聚规律等对华夏民族审美传统的形成影响深远。此特征的形成与其原始性特征联系密切,体现出华夏先民所崇尚的生命精神和审美趣味。在探寻中... 中国早期神话具有鲜明的意象性特点和丰富的审美价值,其独特的意象体系、表述方式、构象法则和衍聚规律等对华夏民族审美传统的形成影响深远。此特征的形成与其原始性特征联系密切,体现出华夏先民所崇尚的生命精神和审美趣味。在探寻中国早期神话意象性和原始性特征的基础上发掘其所包蕴的多样的精神价值,以此审视高度理性化、体系化的西方神话学理论,打破以往中国神话研究的本质主义视野和框架,破除机械进化论思想对中国神话研究的束缚,为中国神话研究提供一种更为原初的历史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神话 意象性 原始性 体验论 现象学
下载PDF
德育过程的体验论反思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国永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8年第22期24-27,共4页
德育过程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品德的根本途径。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提出“把德育过程还给学生”,直面当前的德育问题,而这一命题和做法本身恰好回答了这个问题,德育过程为什么会外生于学生?我们为什么要... 德育过程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品德的根本途径。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提出“把德育过程还给学生”,直面当前的德育问题,而这一命题和做法本身恰好回答了这个问题,德育过程为什么会外生于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将德育过程还给学生?本文从体验论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和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对此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过程 体验论 学生品德 德育目标 德育问题 教育局 黄浦区 上海市
下载PDF
体验论教学方法论及其方法体系 被引量:6
8
作者 漆彦忠 《晋中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体验论教学方法论主张在彰显认识主体的主体性地位前提下,通过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完美结合,在感官直觉的基础上经经验认识、理性分析和权威检验,由学习主体自觉建构知识。其具体过程表现为体验式教学方法,由体验论教学方法论、基于不同程... 体验论教学方法论主张在彰显认识主体的主体性地位前提下,通过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完美结合,在感官直觉的基础上经经验认识、理性分析和权威检验,由学习主体自觉建构知识。其具体过程表现为体验式教学方法,由体验论教学方法论、基于不同程度体验的教学方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技术共同构成体验式教学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论 方法论 方法体系
下载PDF
体验论教学方法论及其方法体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漆彦忠 《天津电大学报》 2010年第1期37-39,共3页
体验论教学方法论主张在彰显认识主体的主体性地位前提下,通过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完美结合,在感官直觉的基础上经经验认识、理性分析和权威检验,由学习主体自觉建构知识。其具体过程表现为体验式教学方法,由体验论教学方法论、基于不同程... 体验论教学方法论主张在彰显认识主体的主体性地位前提下,通过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完美结合,在感官直觉的基础上经经验认识、理性分析和权威检验,由学习主体自觉建构知识。其具体过程表现为体验式教学方法,由体验论教学方法论、基于不同程度体验的不同教学方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技术共同构成体验式教学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论 方法论 方法体系
下载PDF
品德教育的生活体验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坤崇 《中小学德育》 2013年第9期15-22,共8页
生活体验论旨在弥补传统品德教育的缺失,倡导创新、前瞻的三核心三维品德教育理论。生活体验论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用,以体验反思实践为法,交融道德认知、情感与行动三层面,强化尊重、责任、公正、信任、关怀感恩与公民责任六主轴,深化... 生活体验论旨在弥补传统品德教育的缺失,倡导创新、前瞻的三核心三维品德教育理论。生活体验论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用,以体验反思实践为法,交融道德认知、情感与行动三层面,强化尊重、责任、公正、信任、关怀感恩与公民责任六主轴,深化自我发展、社会和谐与自然永续三层次,来陶塑知善、爱善与行善三善及自我、社我与物我三我之健全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教育 生活体验论 体验模式
下载PDF
海德格尔与禅宗生命体验论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班秀萍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18,共6页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与存在者 体验论 禅宗 形而上学 “存在” 诗意的栖居 人的本质 传统本体论 存在的意义
下载PDF
教育生命体验论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联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年第8期2-5,共4页
在机械论、目的论制约下的教育,其本质等同于知识.其后果必然是导致人的存在感的丧失及教育与人的生命相疏远.教育应关注个体的生命,关注个体生命的感受,关注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树立生命论的教育本质观,即教育是人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 生命体验论 教育本质观 自我意识 目的论 机械论
下载PDF
论集体体验对个体体验的颠覆——对体验论文艺观的新认识
13
作者 王列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2,共5页
文艺史直至今日仍然以个体体验为其主要的意义存在方式,因此各种社会意义控制力量总会策划着合谋并引起各种紧张和对峙。未来的文艺将会以集体体验颠覆个体体验,走出内省式沉湎、私密性对话和工具性依附,从而达到一种意义边界清晰的狂... 文艺史直至今日仍然以个体体验为其主要的意义存在方式,因此各种社会意义控制力量总会策划着合谋并引起各种紧张和对峙。未来的文艺将会以集体体验颠覆个体体验,走出内省式沉湎、私密性对话和工具性依附,从而达到一种意义边界清晰的狂欢化文艺存在理想境界,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文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体验论文艺观 集体体验 个体体验 文艺狂欢化
下载PDF
文艺家的生命体验论略
14
作者 宋生贵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3-79,共7页
文艺家的生命体验论略宋生贵作为文化层面上的文艺,其具体的表现形态、价值体现等,必然与特定地域、特定时期的文化背景、人文环境等,直接或间接相关,并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转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文艺... 文艺家的生命体验论略宋生贵作为文化层面上的文艺,其具体的表现形态、价值体现等,必然与特定地域、特定时期的文化背景、人文环境等,直接或间接相关,并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转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文艺之所以为文艺,究竟还有其超越时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验 文艺家 体验论 作家艺术家 文艺创作 审美感受能力 艺术世界 人生体验 情感积累 创作者
下载PDF
评金圣叹的审美体验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建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9-133,共5页
评金圣叹的审美体验论吴建民中国古代的审美体验思想非常丰富,而且兴起甚早。如《老子》提出“味无味”的哲学观点,就与审美体验相通。第一个“味”即指体味、品味,也即体验、体悟。《庄子》提出“游心”说、“神遇”说、“意至”说... 评金圣叹的审美体验论吴建民中国古代的审美体验思想非常丰富,而且兴起甚早。如《老子》提出“味无味”的哲学观点,就与审美体验相通。第一个“味”即指体味、品味,也即体验、体悟。《庄子》提出“游心”说、“神遇”说、“意至”说等观点,虽然庄子也是在论述哲学体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体验 金圣叹 “忠恕” 《水浒传》 审美体验论 作家 中国古代 “亲动心” “物” 人物性格
下载PDF
《庄子》审美体验论新解 被引量:1
16
作者 涂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6-100,共5页
关键词 《庄子》 审美体验论 内感觉 “坐忘” 心斋 审美活动 原始形态 《老子》 艺术家 生命体验
下载PDF
中西审美体验论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经之 王岳川 《文艺研究》 1986年第2期14-31,共18页
审美体验作为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出的心理过程,一种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精神现象,被中西美学家、艺术家研究着。人们从不同的审美文化背景、不同的宇宙观,不同的艺术活动方面、不同的美学角度出发,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审美体验”
关键词 审美体验论 审美活动 心理过程 中西美学 文化背景 美学角度 精神现象 艺术活动 艺术家 主客体相互作用
下载PDF
旅游愉悦体验论的现实和逻辑困境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补宏 廖梓维 惠章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4-19,共6页
本文通过黑色旅游(Dank Tourism)和"灵性旅游(Spiritual Tourism)"两个反例存在,对谢彦君教授的"旅游是以愉悦为目的的异地休闲体验"观点提出质疑,并尝试用存在主义哲学、马斯洛"超越"理论和行为学及&qu... 本文通过黑色旅游(Dank Tourism)和"灵性旅游(Spiritual Tourism)"两个反例存在,对谢彦君教授的"旅游是以愉悦为目的的异地休闲体验"观点提出质疑,并尝试用存在主义哲学、马斯洛"超越"理论和行为学及"含意本体论"的一些观点对旅游本质做出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目的体验论和愉悦论是以偏概全的,愉悦体验只能解释旅游早期的或部分的现象。从根本来讲,旅游是人作为"人—社会—自然"关系维之一,对自身存在及其价值进行解释和探寻的一种无限指向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本质 愉悦体验 反例 黑色旅游 灵性旅游
下载PDF
陈伯海“生命体验论美学”的独特创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祁志祥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184,共13页
在新世纪中国形上美学的"重构"中,陈伯海建立的"生命体验美学"系统留下了重要标记。他以"后形而上学视野中的‘形上之思’"为自觉的方法论指导,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主要依据,融合中国古... 在新世纪中国形上美学的"重构"中,陈伯海建立的"生命体验美学"系统留下了重要标记。他以"后形而上学视野中的‘形上之思’"为自觉的方法论指导,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主要依据,融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资源,取消实体论的本原论,从人的审美活动入手探讨美的生成,提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逻辑起点是"审美活动","审美"是人的超越性的生命体验,美是超越性的生命体验在审美活动中的"对象化"或"意象化",建构了以"生命"为本根、以"体验"为核心、以"超越"为指向的审美学体系。本文力图客观、详实、准确地评述陈伯海的"生命体验审美观",并就其中的某些表述展开对话,以期深化重构美学的形而上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伯海 生命 体验 超越 审美
下载PDF
走向审美的孤立与封闭——新时期审美体验论批判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向昱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4期136-142,154,共7页
由于对政治功利主义的文艺工具论缺乏深刻的理论辨析,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其反现代性的古典主义实质,导致了1980年代中后期文艺理论急剧地"向内转"。在体现着这一理论走向的审美体验论那里,审美仅仅被理解为主观的情感体验或是... 由于对政治功利主义的文艺工具论缺乏深刻的理论辨析,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其反现代性的古典主义实质,导致了1980年代中后期文艺理论急剧地"向内转"。在体现着这一理论走向的审美体验论那里,审美仅仅被理解为主观的情感体验或是感性的生命冲动,认识论的维度遭到了弃置,现实生活淡出了理论视野,其结果是使审美走向了孤立与封闭的绝境。通过对审美体验论代表人物有关著述的清理和批判,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到新时期文论的这一根本性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体验 现代审美意识 主观心灵 情感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