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终评备选篇目及审读委成员评语
1
《江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6-208,共13页
作品排名按得票多少为序、审读委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12票《香草营》(《小说界》2010年第3期)作者:苏童任芙康:作者用精短脱跳的文字,叙述了一个略带诡异的故事。梁医生认识小马是一个偶然,但相互间的一番缠结却并不荒诞。作品中的... 作品排名按得票多少为序、审读委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12票《香草营》(《小说界》2010年第3期)作者:苏童任芙康:作者用精短脱跳的文字,叙述了一个略带诡异的故事。梁医生认识小马是一个偶然,但相互间的一番缠结却并不荒诞。作品中的人物都不是坏人,告诉读者的只是,善与恶之间有序或无序的转换,永远属于日常生活的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界 郁达夫小说 都市生活 胡殷红 任芙康 贺绍俊 何志云 施战军 吴秀明 邓一光 小人物 孟繁华
原文传递
胡耀帮对两场文艺风波的关注
2
作者 徐庆全 《百年潮》 CSSCI 2002年第4期34-38,共5页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欢呼声鞭炮声震撼中国大地,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在批判"四人帮"的勃然呐喊逐渐归于理性的平静后,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的任务就凸现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对已经结束的历史时代进行深刻...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欢呼声鞭炮声震撼中国大地,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在批判"四人帮"的勃然呐喊逐渐归于理性的平静后,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的任务就凸现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对已经结束的历史时代进行深刻的反思,在理论界和文学界拉开了序幕.在理论界,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标志,开始了深刻的理性的思考;在文学界,则以"伤痕文学"这种独特的形式进行着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 文章 《中国青年》 文艺 何志云 胡耀邦 伤痕文学 李剑 歌德 风波
原文传递
第二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终评备选篇目及审读委成员评语
3
《江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195,共14页
作品排名按得票多少为序、审读委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11票《行走的年代》(《小说界》2010年第5期)作者:蒋韵李国平:在这个世俗的环境中,蒋韵的《行走的年代》真有点特立独行的味道。这和作者的思致和情致有关。《行走的年代》用蒋韵... 作品排名按得票多少为序、审读委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11票《行走的年代》(《小说界》2010年第5期)作者:蒋韵李国平:在这个世俗的环境中,蒋韵的《行走的年代》真有点特立独行的味道。这和作者的思致和情致有关。《行走的年代》用蒋韵的话说书写的是对"青春、自由、浪漫"的追忆,是"人性和禁忌的永恒冲突,青春的美与壮烈,谎言和信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界 郁达夫小说 胡殷红 何志云 施战军 任芙康 小人物 吴秀明 贺绍俊 人物性格 理想主义 八十年代 孟繁华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贯穿创作始终的发掘
4
作者 何志云 毕四海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1年第1期95-99,共5页
四海兄: 你好! 惠赠的两本中短篇小说集均早已收到。比较系统完整地读你的中短篇小说,于我来说这是第一次。我一直认为,倘要想真切而全面些地了解一个作家的创作,读他的作品合集也许是最好的途径。作品合集既提供了一个作家创作的基本面... 四海兄: 你好! 惠赠的两本中短篇小说集均早已收到。比较系统完整地读你的中短篇小说,于我来说这是第一次。我一直认为,倘要想真切而全面些地了解一个作家的创作,读他的作品合集也许是最好的途径。作品合集既提供了一个作家创作的基本面貌,又能提示他创作发展的主要脉络。同时,在作品的取舍、集子编排等方面,还多少隐含着作家对自己创作的判断甚或自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集 题材领域 短篇小说选 何志云 文学追求 赵玫 民族灵魂 就是你 平民百姓 精神形态
原文传递
理想和现实的桥梁──话剧《浮士德》观后
5
作者 何志云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20-21,共2页
理想和现实的桥梁──话剧《浮士德》观后何志云歌德的著名诗剧《浮士德》最近由人艺具有创新精神的导演林兆华执导、中央实验话剧院与歌德学院北京分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话研所戏剧工作室合作演出,终于搬上了中国的话剧舞台。对创作者... 理想和现实的桥梁──话剧《浮士德》观后何志云歌德的著名诗剧《浮士德》最近由人艺具有创新精神的导演林兆华执导、中央实验话剧院与歌德学院北京分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话研所戏剧工作室合作演出,终于搬上了中国的话剧舞台。对创作者而言──诚如他们在演出前言中所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林兆华 中央实验话剧院 何志云 合作演出 中国艺术研究院 同时代作家 股掌之上 创新精神 爱情悲剧
原文传递
人与书需要沟通
6
作者 陆小华 《瞭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6期51-52,共2页
一方面是“买书难”的呼声日甚一日;一方面是“卖书难”的抱怨不绝于耳。毛病出在哪里?不是没人读书,也不是没人印书,关键似乎在于二者缺少沟通。如何沟通?还是一句老话:出版部门需要深化体制改革。这方面近几年有所动作,但需要做的事... 一方面是“买书难”的呼声日甚一日;一方面是“卖书难”的抱怨不绝于耳。毛病出在哪里?不是没人读书,也不是没人印书,关键似乎在于二者缺少沟通。如何沟通?还是一句老话:出版部门需要深化体制改革。这方面近几年有所动作,但需要做的事情依然很多。出版社、书店,应当共同致力于书与人的沟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句药品的广告词,似也适用于出版。我们这个国家,有十多亿人口。不读书的人有没有?当然有。有的是因为不识字;有的是因为没钱买;有的借口没时间(其实,“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但读书的人毕竟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这就为图书的销售准备了一个广阔的市场。我们不应该再抱怨市场的狭小,而应当真正努力于市场的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部门 报告文学作家 稳住阵脚 何志云 唐山大地震 缘缘堂随笔 莱克 禅外说禅 体制改革 《法华经》
原文传递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3年第10期目录
7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3年第10期154-154,共1页
关键词 《北京文学》 精彩阅读 徐则臣 何志云 陈应松 薛舒 毕飞宇 乔叶 代课教师 现实中国
原文传递
《三月风》1994年第1至12期目录索引
8
《三月风》 1994年第12期44-48,共5页
关键词 目录索引 何志云 王志勇 缪印堂 蓦然回首 王复羊 书缘 山程 “打工仔” 轿车消费
原文传递
在劫难逃
9
作者 何志云 《三月风》 1994年第3期39-39,37,共2页
在文学艺术这个行当里,那种从一开始就是出于自己的选择,并作百折不挠的追求的人,一定多的是。但是我得承认我不是。如果硬是也给自己找个说法,那么,我愿意说是“在劫难逃”。事情起因于1971年的冬天.那年我21岁,还在北大荒的一个小农... 在文学艺术这个行当里,那种从一开始就是出于自己的选择,并作百折不挠的追求的人,一定多的是。但是我得承认我不是。如果硬是也给自己找个说法,那么,我愿意说是“在劫难逃”。事情起因于1971年的冬天.那年我21岁,还在北大荒的一个小农场度着不死不活的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之歌》 小农场 作家协会会员 一支笔 革命青年 从一 何志云 林道静 一本 革命时代
原文传递
“涮庐”闲话
10
作者 陈建功 《太湖》 2006年第4期35-36,共2页
我喜欢“大碗筛酒,大块吃肉”那句话。当然,如果把“大块”改成“大筷”,则更适合于我,因为我喜欢涮。写小说的人和写诗的人大概确有别材别趣,对屈原老先生“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境界,我就一直不敢领教。
关键词 别材别趣 紫蟹 东坡 风流千古 羊肉片 意气扬扬 东来 何志云 太重要 吴侬软语
原文传递
传记文学《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研讨会在京举行
11
作者 宋添 《中国作家(纪实版)》 2014年第6期225-225,共1页
2014年4月28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出版集团主办的长篇传记文学《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研讨会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出席研讨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2014年4月28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出版集团主办的长篇传记文学《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研讨会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出席研讨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家》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主持研讨会。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致辞,武汉出版集团董事长彭小华、蔡和森向警予之女蔡妮的丈夫洪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缪力分别发言。作者赵瑞泰介绍该作创作情况,表演艺术家李羚朗读《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片断。李准、仲呈样、白轶民、梁鸿鹰、雷达、白烨、李建军、何志云、丁道希、李舫、萧立军、王青风、陈亚军、朱竞、陈汉桥、彭小华、邹德清、李鲁平等参加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文学 赵瑞泰 中国社会福利 政协委员 何志云 王青风 中国作协 《中国作家》 萧立军 中国作家
原文传递
虚拟一场情感的盛宴——与作家靖一民谈爱与人性的和谐
12
作者 鞠佃福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4年第10期46-47,共2页
鞠佃福: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您的中篇小说《流不尽的"红嫂"泪》在《雨花》杂志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著名作家和评论家邵燕祥、王鼎钧、何志云还在《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撰文给予肯定。正当大家期待着读到您的更多新作时,... 鞠佃福: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您的中篇小说《流不尽的"红嫂"泪》在《雨花》杂志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著名作家和评论家邵燕祥、王鼎钧、何志云还在《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撰文给予肯定。正当大家期待着读到您的更多新作时,您却销声匿迹十余年,不再有小说问世。这些年,您都在写什么呢?靖一民:那篇小说发表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发表 何志云 中国青年报 红嫂 邵燕祥 时代女性 心灵史 文学评论集 希腊哲学家 文学主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