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翻译与中国媒介环境学的发展——何道宽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5
1
作者 宋晓舟 林大津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19,共14页
本文通过访谈方式,对比原著和译著的被引率,追溯何道宽翻译的学科渊源、翻译过程和译作选题,以求揭示何译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的贡献,同时探讨何译特点以及译有所为与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及其对外语专业学科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传播学 媒介环境学 译著 何道宽
原文传递
学科发展与翻译贡献——传播学译著的“何道宽现象”探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晓舟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3,共6页
何道宽教授出版了传播学译著50余部,大大推动了中国麦克卢汉和媒介环境学研究。本文通过追溯何道宽传播学翻译的学科渊源、翻译过程和译作简介,利用中国知网回溯查找功能,检索何译代表作被引情况并与原著被引率进行对比,揭示出何译对中... 何道宽教授出版了传播学译著50余部,大大推动了中国麦克卢汉和媒介环境学研究。本文通过追溯何道宽传播学翻译的学科渊源、翻译过程和译作简介,利用中国知网回溯查找功能,检索何译代表作被引情况并与原著被引率进行对比,揭示出何译对中国传播学发展的贡献,同时分析何译特点以及译有所为与外语专业学科建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道宽 传播学 译著 学科发展
原文传递
跨文化传播中国化的历史钩沉与中国跨文化传播的现实镜鉴——何道宽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思乐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31,75,共10页
何道宽教授是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最早的引介者。该访谈实质上表征了大时代浪潮下学者鲜活的个体记忆与本土学术场域变迁之间的耦合,同时烛照了跨文化传播中国化的筚路蓝缕和中国跨文化传播实践的蓬勃生机。何道宽教授回顾了彼时引介跨... 何道宽教授是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最早的引介者。该访谈实质上表征了大时代浪潮下学者鲜活的个体记忆与本土学术场域变迁之间的耦合,同时烛照了跨文化传播中国化的筚路蓝缕和中国跨文化传播实践的蓬勃生机。何道宽教授回顾了彼时引介跨文化传播的历史文化语境,强调了美国三位跨文化研究先驱对其学术旨趣的影响。在肯定了霍尔跨文化传播学奠基人的历史定位之后,他认为传播学不能忘记霍尔等人类学家的贡献,更不能消减自身的人文关怀和研究视野。霍尔对人类文化的共性有透彻理解,其对技术的警惕和批判的深刻性在人工智能狂飙突进的时代以及将来技术入侵人类机体和心理的时代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即使个人、群体、民族的文化各有其固守的疆域,我们也应该更自觉地高举霍尔“跨文化交流”的旗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打破各种各样的樊笼和囚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道宽 跨文化传播 历史文化语境 霍尔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关于“媒介即讯息”的误读——与何道宽的学术对话
4
作者 张瑞希 余雄飞 《华中传播研究》 2017年第1期6-9,共4页
本文通过学术对话的方式,从媒介的道德属性、文化自信等方面与何道宽先生探讨了媒介伦理相关问题,并明确了中国学者的媒介环境研究现状,以及一直以来部分学者对'媒介即讯息'的误读。
关键词 媒介伦理 媒介环境 何道宽 媒介即讯息
原文传递
“媒介融合”时代的“孵化器”——多重博弈下中国网络文学的新位置和新使命 被引量:23
5
作者 邵燕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1-191,共11页
刚刚过去的二○一四年对于网络文学发展而言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如果从一九九八年台湾蔡智恒(痞子蔡)在BBS上连载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大陆中文网络迅速传播算起,至二○一五年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走进第十七个年头了。十余年来... 刚刚过去的二○一四年对于网络文学发展而言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如果从一九九八年台湾蔡智恒(痞子蔡)在BBS上连载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大陆中文网络迅速传播算起,至二○一五年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走进第十七个年头了。十余年来,网络文学的发展如野火之势,不但拥有了数以亿计的庞大用户群体,号称百万的写手大军,并且建立起自成一统的生产—分享—评论机制,以及建立在“粉丝经济”上的“部落文化”,这一切都对传统精英文学的主流地位构成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文学传统 起点中文网 粉丝文化 生产机制 泛娱乐化 理解媒介 何道宽 “孵化器” 腾讯
下载PDF
“电子公共领域”——浅析网络公共性
6
作者 王满满 《新闻传播》 2015年第4期52-53,共2页
媒介与权力都被视作拥有众多观察和思考角度的"多棱镜式"概念。由于"现实是稀缺的资源",而媒介恰恰可以掌握和控制对"现实"的建构,因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权力场域。媒介通过符号生产再现及突显了事实、建构了世界并提供了意义,就如... 媒介与权力都被视作拥有众多观察和思考角度的"多棱镜式"概念。由于"现实是稀缺的资源",而媒介恰恰可以掌握和控制对"现实"的建构,因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权力场域。媒介通过符号生产再现及突显了事实、建构了世界并提供了意义,就如布尔迪厄所认为的符号"使人能在社会世界的意义上达成共识,从根本上说,这一共识助推了社会秩序的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世界 权力场 人能 思考角度 CAMBRIDGE 布尔迪厄 正因 社会秩序 媒介技术 何道宽
下载PDF
微博:繁荣背后危机重重
7
作者 杨毅 李家鼎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5Z期77-78,共2页
"历史上从来没有知识被这么大规模信息化的局面。这是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我们手里这件可以高效率获得信息的宝贝工具,又是一个对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和历史性有着巨大破坏作用的哈哈镜。"文化学者李陀的描述,可以从某个角度... "历史上从来没有知识被这么大规模信息化的局面。这是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我们手里这件可以高效率获得信息的宝贝工具,又是一个对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和历史性有着巨大破坏作用的哈哈镜。"文化学者李陀的描述,可以从某个角度视为微博的真实写照。然而,在这些优势和繁荣背后,已有大量事件表明,缺少有效监管,信息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学者 破坏作用 社会化媒体 媒介即信息 网络传播学 理解媒介 何道宽 社交网络 传播模式 人际传播
下载PDF
口语文化
8
作者 沃尔特·翁著 何道宽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37,共1页
凡是有人生存的地方就有语言,在所有这些地方,语言基本上是以听说的形式存在的,虽然手势极其丰富,复杂的手势语也只能是有声语言的替身,它们必须依靠口语的体系,甚至天生聋哑者的手势语也是建立在有声语言基础上的。事实上,语言的有声... 凡是有人生存的地方就有语言,在所有这些地方,语言基本上是以听说的形式存在的,虽然手势极其丰富,复杂的手势语也只能是有声语言的替身,它们必须依靠口语的体系,甚至天生聋哑者的手势语也是建立在有声语言基础上的。事实上,语言的有声属性是压倒一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倒一切 何道宽 北京大学出版社 沃尔特
下载PDF
从《字母表效应》看媒介的效应
9
作者 孙文烨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6-66,共1页
洛根是麦克卢汉的同事,也是媒介环境学派的核心成员。以麦克卢汉为首的媒介环境学派主张泛媒介论。他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媒介这种人造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社会和人的心理的长效影响。洛根的这本书是此种思想下的产物。
关键词 环境学派 洛根 核心主题 人造环境 传输管道 传播时代 双重束缚 媒介即讯息 口语传播 何道宽
下载PDF
《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
10
作者 包媛媛 《民间文化论坛》 2016年第2期2-,共1页
《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语词的技术化》,英文名为《Orality and Literacy:The Technologizing of the Word》,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核心人物沃尔特·翁(Walter J.Ong)探讨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差异的力作。在西方将口头传统作为... 《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语词的技术化》,英文名为《Orality and Literacy:The Technologizing of the Word》,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核心人物沃尔特·翁(Walter J.Ong)探讨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差异的力作。在西方将口头传统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交流媒介的学术研究领域中,沃尔特·翁的研究一直是重要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环境学派 交流媒介 WALTER 沃尔特 重语 学术研究领域 何道宽 媒介时代 媒介环境
下载PDF
《中国图书评论》(月刊)2014年第7期要目
11
《文学与文化》 2014年第3期69-69,共1页
国内首家权威专业书评媒体中国社会科学检索期刊中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何道宽文化政策需要顶层设计——关于《重新思考文化政策》的再思考胡翼青文化政策的重新思考与再思考——评《重新思考文化政策》庄向阳法国例外·... 国内首家权威专业书评媒体中国社会科学检索期刊中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何道宽文化政策需要顶层设计——关于《重新思考文化政策》的再思考胡翼青文化政策的重新思考与再思考——评《重新思考文化政策》庄向阳法国例外·文化例外·文化多样性——"多样性修辞"辨析潘毅为什么要谈社会经济?——新乌托邦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张慧鹏社会经济与中国的未来刘亚社会经济:另类但并非不靠谱的社会运动谭旭东贾平凹长篇《带灯》的价值与局限段守新商昌宝《带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图书评论 文化政策 政策需要 何道宽 文化多样性 社会经济 检索期刊 文化例外 胡翼 潘毅
下载PDF
媒介矢量与传播学理论研究的媒介转向——兼评“媒介环境学译丛”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明伟 林文刚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6-169,共14页
书籍信息媒介环境学译丛第一辑:《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第二版)》,(美)林文刚编,何道宽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9年,636页,ISBN:978-7-5202-0572-6,118元。《什么是信息:生物域、符号域、技术域和经济域里的组织繁... 书籍信息媒介环境学译丛第一辑:《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第二版)》,(美)林文刚编,何道宽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9年,636页,ISBN:978-7-5202-0572-6,118元。《什么是信息:生物域、符号域、技术域和经济域里的组织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 传播学理论 符号域 多维视野 思想沿革 媒介转向 何道宽
原文传递
从新美术到新媒体艺术:科学化与技术化的转换 被引量:2
13
作者 屈波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1,共2页
中国美术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有一条从科学化到技术化的演变线索。所谓美术的科学化,是从晚清开始的大变局,中国传统美术逐渐被崇尚科学的新美术所取代,中国画的写实化、西洋画的现实主义在与现代主义争锋中取得压倒性胜利,都是这一思潮... 中国美术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有一条从科学化到技术化的演变线索。所谓美术的科学化,是从晚清开始的大变局,中国传统美术逐渐被崇尚科学的新美术所取代,中国画的写实化、西洋画的现实主义在与现代主义争锋中取得压倒性胜利,都是这一思潮的表征。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一思潮都占绝对统治地位。其实质,是在美术学科中移植进了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原理。所谓美术的技术化则始自90年代,以Video艺术为代表的新媒体艺术开始大规模引进动画、互动、三维视觉、电子游戏、计算机影像处理等技术手段,新媒体艺术因此被视为一种技术型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三维视觉 绝对统治地位 媒介即讯息 理解媒介 何道宽 图像时代 大变局 形象塑造 影像处理
原文传递
忧虑,批判以及拯救——读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14
作者 王鑫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08年第2期372-380,共9页
尼尔·波斯曼作为北美传播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以及《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是媒介环境学的重要著作。这三本书都一以贯之地呈现出波斯曼对技术的谨慎、担忧和批判的态度。在《技术垄断—... 尼尔·波斯曼作为北美传播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以及《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是媒介环境学的重要著作。这三本书都一以贯之地呈现出波斯曼对技术的谨慎、担忧和批判的态度。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中,他对技术垄断下文化的独立自足与传承发展是忧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界 媒介环境 娱乐至死 文化生活 尼尔 何道宽 独立自足 传承发展 机器意识 躲猫猫
原文传递
“冷” “热”看移动终端时代
15
作者 刘婵 《大学生》 2016年第13期120-121,共2页
在广告学概论课程中阅读过《数字麦克卢汉》后,看到前面推荐书单中《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赫然在列,是抱着尝试的心态翻开这本书的,没想到收获惊人:正如老师们所说,经典必须重复读。这本482页的书啃下来,有了很多新的思考:人们对于... 在广告学概论课程中阅读过《数字麦克卢汉》后,看到前面推荐书单中《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赫然在列,是抱着尝试的心态翻开这本书的,没想到收获惊人:正如老师们所说,经典必须重复读。这本482页的书啃下来,有了很多新的思考:人们对于移动终端的依赖程度似乎在近几年迅速攀升到可怕的地步,这样的依赖,当然可以解释为对于感官的延伸和麻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终端 广告学概论 理解媒介 论人 自媒体 媒介发展 朋友圈 何道宽 印刷时代 守门人
原文传递
夙兴集:闻道·播火·摆渡
16
作者 何道宽 《书城》 2013年第9期128-128,共1页
本书是真正的"何道宽精粹",也是"何道宽的学术人生"。面对三十多年研究、四十余种著译、逾一千四百万字的作品,何先生亲自挑选了四十篇文章,集结成册,既是对自己学术生涯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热爱其作品的读者的回... 本书是真正的"何道宽精粹",也是"何道宽的学术人生"。面对三十多年研究、四十余种著译、逾一千四百万字的作品,何先生亲自挑选了四十篇文章,集结成册,既是对自己学术生涯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热爱其作品的读者的回馈。全书分八章:借火与播火,麦克卢汉研究,媒介环境学研究,伊尼斯研究,莱文森研究,其他传播学学派研究,文化史,媒介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道宽 媒介环境 莱文森 伊尼斯 介史 兴集 闻道 学术生涯 何先生 四百万
原文传递
复旦新闻与传播学译库
17
《书城》 2013年第1期130-130,共1页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012年出版软利器[美]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本书从信息载体切八,考察各种文字形成、印刷和摄影术的发展历程、分析电子媒介,超文本和互联网的人机互动,展望人工智能的未来世界……所有的媒介演化历史,无不印...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012年出版软利器[美]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本书从信息载体切八,考察各种文字形成、印刷和摄影术的发展历程、分析电子媒介,超文本和互联网的人机互动,展望人工智能的未来世界……所有的媒介演化历史,无不印证了作者早年提出的媒介发展"人性化趋势",这是媒介运作以"软"为强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道宽 莱文森 电子媒介 媒介发展 演化历史 摄影术 媒介融合 信息载体 人机互动 超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