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画家的胸襟与作品——黄宾虹、余任天艺术比较的启示
1
作者 陈远鸣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7-249,共3页
黄宾虹余任天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思想,不无相通相似之处,毕生致力于山水画创作,在山水画的艺术境界和审美追求上都崇尚"浑厚华滋"的艺术理念,为二人终生所追求。二人的山水画创作都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创自家风... 黄宾虹余任天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思想,不无相通相似之处,毕生致力于山水画创作,在山水画的艺术境界和审美追求上都崇尚"浑厚华滋"的艺术理念,为二人终生所追求。二人的山水画创作都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创自家风格的"蜕化成蝶"过程。晚年都患眼疾,所作乱头粗服,因笔墨功深,逸笔写意,却具内美。绘画之外,重视书法且有极高的造诣,诗书画印皆通,融为一体,并精通金石鉴赏和致力于美术理论研究。对二人的艺术作一番比较,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比较 黄宾虹 余任天 启示
下载PDF
论传统文化视野中的余任天
2
作者 陈汉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6,共6页
余任天是值得研究的,这不仅因为他淡泊宁静的文化心态,致力个人风格与浙派绘画风格有机结合的勇气,而且于诗书画印通会实践中所达到的高度。对艺术家的个案考察,由人及艺也好,由艺及人也罢,总离不开生长于斯、成就于斯的民族、地域文化... 余任天是值得研究的,这不仅因为他淡泊宁静的文化心态,致力个人风格与浙派绘画风格有机结合的勇气,而且于诗书画印通会实践中所达到的高度。对艺术家的个案考察,由人及艺也好,由艺及人也罢,总离不开生长于斯、成就于斯的民族、地域文化土壤,离不开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本文试图通过对余任天文化品性及艺术底蕴的认知,发掘其作为一位本色的、有遗憾的艺术家的个性魅力,想来于浮躁、功利的当下不无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余任天 品性 艺术 遗憾
下载PDF
余任天·草书自作论画语轴
3
作者 方爱龙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余任天 语轴 话语(结构主义语法) 论画 草书 书体
下载PDF
不料明珠在草野——略论余任天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4
作者 卢炘 《书画艺术》 2013年第2期64-73,81,共10页
余任天的艺术无疑是20世纪一颗璀灿的明珠,然他身前自称"草野之人,不登大雅之堂",并"寂寞楼居四十年",以至于名声不扬,几仅被浙江一地所知。又因浙地多著名画家,全国名头的就有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吴茀之、陆俨少、沙... 余任天的艺术无疑是20世纪一颗璀灿的明珠,然他身前自称"草野之人,不登大雅之堂",并"寂寞楼居四十年",以至于名声不扬,几仅被浙江一地所知。又因浙地多著名画家,全国名头的就有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吴茀之、陆俨少、沙孟海、陆维钊等十几位艺术大师,对于他这样一位布衣画家,书画史上阙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任天 美术家 美术作品 艺术欣赏
下载PDF
余任天山水画中的艺术情感
5
作者 李向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年第8期54-55,共2页
从余任天山水画四个风格时期入手,分析其理智情感、道德情感和艺术情感。艺术情感是一种审美情感,主要指向于美;而理智情感和道德情感则分别指向于真和善。随着艺术水平的提高、时代环境的变化、人生阅历的增加,余任天山水画中的理智情... 从余任天山水画四个风格时期入手,分析其理智情感、道德情感和艺术情感。艺术情感是一种审美情感,主要指向于美;而理智情感和道德情感则分别指向于真和善。随着艺术水平的提高、时代环境的变化、人生阅历的增加,余任天山水画中的理智情感、道德情感和艺术情感此消彼长,最终艺术情感占据了主要地位,作品艺术感染力得到增强。余任天晚年的艺术反映的是心灵的境界,投射了其艺术情感,一片山水就是一片心灵的境界,艺术本身就是人生之显现,艺术作品体现的是审美境界,也是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任天 山水画 风格 艺术情感
下载PDF
强其骨 宠为下——余任天的篆刻书画艺术
6
作者 陈汉波 《中国书画》 2005年第5期100-103,共4页
"一艺功成岂偶然,人工天分两相连。还须滋养源头水,寂寞楼居四十年。"这是余任天的一首论书诗。"寂寞楼居四十年",直至临终前一天,余任天还在病榻上与篆刻家陈左夫探讨"何谓浙派"的话题,其对艺术的求索... "一艺功成岂偶然,人工天分两相连。还须滋养源头水,寂寞楼居四十年。"这是余任天的一首论书诗。"寂寞楼居四十年",直至临终前一天,余任天还在病榻上与篆刻家陈左夫探讨"何谓浙派"的话题,其对艺术的求索、执着与深情,足令后学感喟、思索、奋进。由于受地域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加之吴越文化与北方文化两条文脉的互融、延伸,遂使浙江人生出山刚水柔两种主流品性。浙西(杭嘉湖一带)多水近吴,人性偏柔;浙东多山宗越,人多偏刚,尤以台州、诸暨两地人为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任天 书画艺术 论书 楼居 浙派 浙西 潘天寿 金石书画 黄宾虹 疾涩
下载PDF
笔墨混沌与自性观照——余任天绘画语言的哲学思辨
7
作者 桑火尧 《书画世界》 2009年第1期18-25,共8页
余任天先生是中国现当代绘画中有重要位置的一位画家,其身居市井而有宋元士人之心境,绘画以自然对象为载体,将作者之情、意、境融入到表现对象中去,在笔墨混沌中,将外在的观照转变为内在自性,而直入儒释道三哲之境。
关键词 余任天 中国画 绘画语言 哲学思辨
下载PDF
余任天论艺
8
作者 余任天 《中国书画》 2008年第12期32-46,共15页
论画用笔要直、圆、拙、简、逆,用墨要浓、重、积、渗,意要细奇。直即杜诗"放笔为直干"之意;圆指转折处绕指之柔;重即用长线条重勾勒。黄宾虹论用笔有五:平、圆、留、重、变。谢赫六法,只言用笔,即"骨法用笔",而未... 论画用笔要直、圆、拙、简、逆,用墨要浓、重、积、渗,意要细奇。直即杜诗"放笔为直干"之意;圆指转折处绕指之柔;重即用长线条重勾勒。黄宾虹论用笔有五:平、圆、留、重、变。谢赫六法,只言用笔,即"骨法用笔",而未言用墨。画以用笔为主,笔须用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任天 用墨 骨法用笔 六法 谢赫 论画 黄宾虹 画中 怀素 历代画家
下载PDF
位卑未敢忘忧国——小记抗战时期的余任天
9
《中国书画》 2005年第7期172-172,共1页
近趁撰写《余任天评传》之际,读到一些天庐先生在抗战时期的史料,颇有所感,谨小记于此,以纪念余任天先生和抗战胜利60周年。1939年,正值抗战危难关头,余任天32岁,时任诸暨枫桥镇大东小学美术教师。前方将士浴血沙场,后方书生岂甘落后,... 近趁撰写《余任天评传》之际,读到一些天庐先生在抗战时期的史料,颇有所感,谨小记于此,以纪念余任天先生和抗战胜利60周年。1939年,正值抗战危难关头,余任天32岁,时任诸暨枫桥镇大东小学美术教师。前方将士浴血沙场,后方书生岂甘落后,一腔热血,何以报国?据当年曾就读于大东小学,至今仍健在的老先生回忆,是时,小学的内外墙上,布满了余任天的美术作品:一面是色彩鲜明、笔致粗犷的抗战漫画;一面是黑白分明的抗战题材木刻。气氛热烈,极具视觉宣传效果,引来不少师生及村民百姓驻足观看。在此期间,余任天还于枫桥镇上举办了生平第一次个人作品展览——抗战书画展。其中的两幅画尤为显目。一曰《八百壮士造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任天 抗战漫画 小学美术 大东 色彩鲜明 危难关头 作品展览 美术作品 一腔热血 印社
下载PDF
笔墨混沌与自性观照——余任天绘画语言的哲学思辨
10
作者 桑火尧 《中国书画》 2008年第12期25-31,137,共8页
余任天(1908~1984年),字天庐,初号怡年,别署栎年、乐年、愤庵等。斋名任自然室,归汉室、嘉砖砚斋等。浙江诸暨人。曾任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著有《天庐画谈》、《归汉室印稿》。非有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即无大艺术的产生... 余任天(1908~1984年),字天庐,初号怡年,别署栎年、乐年、愤庵等。斋名任自然室,归汉室、嘉砖砚斋等。浙江诸暨人。曾任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著有《天庐画谈》、《归汉室印稿》。非有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即无大艺术的产生——鲁迅研究余任天的绘画艺术,我以为从中国绘画史和哲学思辨的角度去考量,可能会更好地解读其绘画语言。他那特立独行的逸体绘画风格,是继黄宾虹之后所少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任天 绘画语言 绘画风格 黄宾虹 中国绘画 哲学思辨 艺术语言 斋名 浙江省文联 职业画家
下载PDF
余任天艺术年表
11
作者 余胜 余成 《中国书画》 2008年第12期47-47,共1页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1岁10月29日(农历十月初五),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涅浦镇上余家村。字天庐,初号怡年,别署栎年、乐年、愤庵等。斋名任自然室、归汉室、嘉砖砚斋等。曾祖父余贤本,务农业医。祖父余秀勉.木匠。父亲余祖圭,设私塾...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1岁10月29日(农历十月初五),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涅浦镇上余家村。字天庐,初号怡年,别署栎年、乐年、愤庵等。斋名任自然室、归汉室、嘉砖砚斋等。曾祖父余贤本,务农业医。祖父余秀勉.木匠。父亲余祖圭,设私塾授徒,复佃田躬耕,知医,偶亦作画治印。1915年民国4年(乙卯) 8岁入涅浦镇小学读书.喜好书画。1918年民国7年(戊午) 11岁绘画始学《芥子园画谱》。书法始临颜真卿《多宝塔》。刻印初学乡贤钟石帆。1922年民国11年(壬成) 15岁涅浦镇翊忠高级小学毕业。在家边务农边学书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暨县 余任天 斋名 光绪三十四年 浙江美术学院 余贤 芥子园画谱 石帆 多宝塔 艺术部
下载PDF
余任天老照片
12
《中国书画》 2008年第1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余任天
下载PDF
余任天与《龙渊印社社刊》
13
作者 徐咏平 《书法赏评》 2009年第1期31-33,共3页
龙渊印社自1946年抗战胜利迁回杭州,俟活动较为正常,即着手编辑出版油印本《龙渊印社社刊》。其创刊时间,据刘江先生《中国印章艺术史》为1946年8月15日,这大致可信。因社刊"创刊号"末页"社讯"中称"本社第十... 龙渊印社自1946年抗战胜利迁回杭州,俟活动较为正常,即着手编辑出版油印本《龙渊印社社刊》。其创刊时间,据刘江先生《中国印章艺术史》为1946年8月15日,这大致可信。因社刊"创刊号"末页"社讯"中称"本社第十九次雅集,订于九月一日上午九时假座西湖博物馆内举行";后六期社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任天 龙渊 印社 白文印 阴文印 社刊
原文传递
不料明珠在草野——略论余任天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14
作者 卢炘 《中华书画家》 2013年第3期80-83,共4页
余任天的艺术无疑是20世纪一颗璀璨的明珠,然他身前自称"草野之人,不登大雅之堂",并"寂寞楼居四十年",以至于名声不扬,几仅浙江一地所知。又因浙地多著名书画家,全国名头的就有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吴... 余任天的艺术无疑是20世纪一颗璀璨的明珠,然他身前自称"草野之人,不登大雅之堂",并"寂寞楼居四十年",以至于名声不扬,几仅浙江一地所知。又因浙地多著名书画家,全国名头的就有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吴茀之、陆俨少、沙孟海、陆维钊等十几位艺术大师,对于他这样一位布衣画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任天 美术史 潘天寿
原文传递
余任天的篆刻艺术
15
作者 刘江 《中华书画家》 2013年第3期72-79,145-146,共10页
余任天是诗、书、画、印"四通"的艺术家,尤以印的个人风格最为鲜明,粗犷有力、大气磅礴,富有创造性,既有强烈的个人面貌,也具有我们这个民族朴实智慧、勇敢坚强的品格和豪迈求实、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他也是诞生于抗日战争... 余任天是诗、书、画、印"四通"的艺术家,尤以印的个人风格最为鲜明,粗犷有力、大气磅礴,富有创造性,既有强烈的个人面貌,也具有我们这个民族朴实智慧、勇敢坚强的品格和豪迈求实、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他也是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龙渊印社的筹组人之一,由其一手印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余任天
原文传递
天涯芳草 江南遗珠——我所认识的余任天
16
作者 陈汉波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49,共3页
余任天(1908-1984),一位来自民间的艺术家,淡泊名利,潜心于艺,甚至临终前数日还在向篆刻家陈左夫提问:"何谓浙派?"其对艺术的深情与执着足令后学思索、奋进.
关键词 余任天 浙江 浙派画风 个性 审美志趣 意境 艺术思想 文化心态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妙造自然,回归自然——余任天先生实录
17
作者 沈祖安 《古今谈》 2002年第3期28-33,共6页
任天先生逝世前半小时,我闻讯从上海赶回杭州。那时他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虽声息渐微,但是思维仍清晰。家人都已到齐,我是唯一的“外人”。四十年的亦师亦友,我能赶回来送终,既是我的灵犀一点,想必亦是他本人所希望的。他本来病... 任天先生逝世前半小时,我闻讯从上海赶回杭州。那时他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虽声息渐微,但是思维仍清晰。家人都已到齐,我是唯一的“外人”。四十年的亦师亦友,我能赶回来送终,既是我的灵犀一点,想必亦是他本人所希望的。他本来病目,此刻眼神已散,但犹能听得见我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任天 中国 文艺创作 浙江 思想品德
原文传递
大隐悲歌——“余任天现象”的启示
18
作者 胡志平 《书法赏评》 2013年第6期58-59,共2页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关键词 书法作品 书法家 书法艺术 余任天
原文传递
余任天书画篆刻谈
19
《中华书画家》 2013年第3期84-93,共10页
笔墨书贵瘦硬通神,画亦当如是,故六法中有"骨法用笔"一条。骨不坚硬,虽用墨多端,未有不浮靡、臃肿、甜俗者。—1970年3月笔墨要能离,离则放得开,拓得远、大。倘笔与笔接,墨与墨接,虽缜密工整,难免板实之病,所谓画煞是也。—1... 笔墨书贵瘦硬通神,画亦当如是,故六法中有"骨法用笔"一条。骨不坚硬,虽用墨多端,未有不浮靡、臃肿、甜俗者。—1970年3月笔墨要能离,离则放得开,拓得远、大。倘笔与笔接,墨与墨接,虽缜密工整,难免板实之病,所谓画煞是也。—1970年3月用笔有力,不见其力;用墨甚湿,不见其湿,是谓之含蓄,方无弩张肥俗之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任天 书画篆刻 气韵生动
原文传递
郑仁山
20
作者 郑振乾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0-50,共1页
郑仁山(1894.1—1984.10),原名郑淳生,字止安,别号江郎山人,浙江江山人。他是继清代名指画家高其佩之后中国当代的著名指画家、篆刻家。由于他学习作画刻苦,尤其擅长指画,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引起刘海粟的关注。一天。
关键词 郑仁 高其佩 刘海粟 江郎山 篆刻艺术 方介堪 金石书画 上海美专 沙孟海 余任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