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剧大王”余洪元
1
作者 刘志斌 《戏剧之家》 2000年第1期18-19,共2页
20世纪初,武汉的汉剧迷都知道唱红武汉三镇的汉剧表演艺术大师余洪元。1900年,余洪元从沙市来到武汉,由于勤奋好学,借鉴"一末"名演员任天全的演唱艺术,广泛研究生、旦、末各行唱腔,取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创造了深沉苍劲、淳厚... 20世纪初,武汉的汉剧迷都知道唱红武汉三镇的汉剧表演艺术大师余洪元。1900年,余洪元从沙市来到武汉,由于勤奋好学,借鉴"一末"名演员任天全的演唱艺术,广泛研究生、旦、末各行唱腔,取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创造了深沉苍劲、淳厚优美的"余派"唱腔。他的嗓音宽厚圆润,韵味深长,唱、做、念具有独到之处,在武汉名震四方。偶取"余洪元"之名余洪元原名余丹甫,字经庸,乳名银保,在荆、沙一带演出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汉剧 表演艺术家 余洪元 艺术创作
下载PDF
历史·现实·未来——汉剧的发展与艺术特色 被引量:4
2
作者 方月仿 《武汉文史资料》 2003年第8期48-53,共6页
汉剧是一个具有300多年悠久历史,流行于武汉及湖北和全国部分地区(湖南、河南、广东、福建、陕西等)的戏曲剧种。清朝乾隆年间,汉调北上与徽班同台献艺,徽汉合流,逐步演化,为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作出了... 汉剧是一个具有300多年悠久历史,流行于武汉及湖北和全国部分地区(湖南、河南、广东、福建、陕西等)的戏曲剧种。清朝乾隆年间,汉调北上与徽班同台献艺,徽汉合流,逐步演化,为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作出了贡献,汉剧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剧 余洪元 中国戏曲 吴天保 陈伯华 地方特色
下载PDF
汉剧名“末”贾振南 被引量:1
3
作者 方月仿 《武汉文史资料》 2005年第12期46-49,共4页
我国戏曲行当,人们常谓"生、旦、净、末、丑".京剧中的"末"行久已被"生"行所替代.保留"末"行并成为一个主要行当的剧种,仅有汉剧、辰河戏、荆河戏、巴陵戏等,而其中唯汉剧"末"行成... 我国戏曲行当,人们常谓"生、旦、净、末、丑".京剧中的"末"行久已被"生"行所替代.保留"末"行并成为一个主要行当的剧种,仅有汉剧、辰河戏、荆河戏、巴陵戏等,而其中唯汉剧"末"行成就最高.百年以来,可谓人才辈出.最著名的应为被誉为"汉剧泰斗"的余洪元,其后还有胡双喜、刘炳南、魏平原、胡桂林、余春衡、王长顺、袁双林等.而至今仍被人称之为正宗汉剧名"末"的,无疑当首推贾振南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 汉剧 “生” 巴陵戏 余洪元 行当 京剧 剧种
下载PDF
京剧、汉剧百年同台合演
4
作者 彭超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19,共2页
汉调(汉剧旧称)北上对京剧的产生起到过决定性的作用。京剧在发展过程中迅速地取代了昆腔、梆子和其他皮黄剧种,直至在北京出现'家国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的盛况。
关键词 汉剧 京剧团 余洪元 剧种 坐宫 陈伯华 京剧 平剧 戏曲 武汉汉剧院
原文传递
大和尚李春森晚年轶事
5
作者 方月仿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和尚 轶事 晚年 1952年 领袖人物 弘一法师 余洪元 牡丹 解放前 建国后 艺术家 汉剧 丑角 花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