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提取溶剂对余甘子核仁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雯雯 李坤 +3 位作者 郑华 刘兰香 葛双双 张弘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研究旨在探寻不同提取溶剂对余甘子核仁油品质的影响,为余甘子核仁油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机械压榨法为参照,对比了8种不同类型提取溶剂对余甘子核仁油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压榨法提取余甘子核仁油的含油量仅为4.71%... 研究旨在探寻不同提取溶剂对余甘子核仁油品质的影响,为余甘子核仁油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机械压榨法为参照,对比了8种不同类型提取溶剂对余甘子核仁油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压榨法提取余甘子核仁油的含油量仅为4.71%,与压榨法相比,溶剂法更适合余甘子核仁油的提取,含油量均大于14%。在此基础上,以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提取所得余甘子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后发现,余甘子核仁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5种脂肪酸,其相对百分含量之和达98%以上。余甘子核仁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为α-亚麻酸和亚油酸,二者相对百分含量之和超过60%,其中含量最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为α-亚麻酸,其相对百分含量超过44%。通过整体分析看出,在选取的8种不同类型溶剂中,长链小极性溶剂更有利于提高余甘子核仁油的品质。其中,正己烷为余甘子核仁油的理想溶剂,不仅油脂提取率高,油脂色泽和透明度优于其他几种溶剂,P/S值(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也相对较高,且含有微量菜油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核仁油 理化性质 脂肪酸 品质分析
下载PDF
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葛双双 李坤 +4 位作者 涂行浩 杜丽清 徐涓 张雯雯 张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53-259,共7页
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考察乳化剂添加量、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芯壁比及固形物添加量对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得到最优微胶... 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考察乳化剂添加量、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芯壁比及固形物添加量对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得到最优微胶囊制备条件为乳化剂添加量1%、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1∶3.4、芯壁比2∶3、固形物添加量14.2%,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90.74±0.51)%,包埋效果好,颗粒形态完整。采用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Rancimat法)测定该样品的氧化诱导时间,并对微胶囊在25℃条件下的货架期进行预测发现,微胶囊的货架期为716 d,未包埋的余甘子核仁油货架期为128 d,由此可见该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核仁油 微胶囊 喷雾干燥 稳定性
下载PDF
余甘子核仁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18
3
作者 葛双双 张雯雯 +4 位作者 李坤 徐涓 刘兰香 郑华 张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27-134,共8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余甘子核仁油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并探索多不饱串联和脂肪酸的抗氧化机理。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l,DPPH)自由基与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 本研究旨在研究余甘子核仁油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并探索多不饱串联和脂肪酸的抗氧化机理。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l,DPPH)自由基与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ate)radical,ABTS+·)为实验对象,通过余甘子核仁油对2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评估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余甘子核仁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5.08 mg/m L,最大清除率为95.91%;对ABTS+·清除作用的IC50为9.84 mg/m L,最大清除率为98.58%。α-亚麻酸的清除自由基实验表明,余甘子核仁油中起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为α-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抗氧化前后混合脂肪酸的紫外光谱扫描、红外光谱吸收,检测到了氧化后混合脂肪酸中共轭脂肪酸和羟基脂肪酸的生成,并在DPPH自由基过量条件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到了单羟基脂肪酸的存在,从而证明多不饱和脂肪酸清除自由基反应机理基至少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共轭化、单分子加成、碳碳双键α-H氧化及环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核仁油 体外抗氧化能力 多不饱和脂肪酸 Α-亚麻酸 抗氧化作用机理
下载PDF
银离子络合法分离纯化余甘子核仁油中α-亚麻酸 被引量:7
4
作者 葛双双 张雯雯 +4 位作者 李坤 冯颖 甘瑾 郑华 张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13-220,共8页
利用Ag^+络合技术分离、纯化余甘子核仁油中α-亚麻酸,旨在获得高纯度的α-亚麻酸。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AgNO_3溶液浓度、甲醇溶液体积分数、络合时间、络合温度对α-亚麻酸纯度及回收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α-亚麻酸纯度及... 利用Ag^+络合技术分离、纯化余甘子核仁油中α-亚麻酸,旨在获得高纯度的α-亚麻酸。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AgNO_3溶液浓度、甲醇溶液体积分数、络合时间、络合温度对α-亚麻酸纯度及回收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α-亚麻酸纯度及回收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络合温度为0℃、AgNO_3溶液浓度为2.29 mol/L、甲醇溶液体积分数为38.00%、络合时间为1.93 h,在此工艺条件下,α-亚麻酸纯度及回收率分别为93.30%及73.37%。对络合后的AgNO_3进行回收并二次络合,结果表明:AgNO_3的回收率达93.83%,回收的Ag^+具有较好的络合效果,在整个络合工艺中并未引入Ag^+,因此,该方法不仅实现了对余甘子核仁油中α-亚麻酸的分离、纯化,而且降低了络合工艺的操作成本,同时具有一定安全性,为余甘子核仁油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核仁油 Α-亚麻酸 Ag+络合
下载PDF
余甘子核仁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葛双双 张雯雯 +4 位作者 涂行浩 李坤 杜丽清 郑华 张弘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7,共5页
为得到余甘子核仁油的最优储藏条件,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Rancimat法测定了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与天然抗氧化剂及增效剂与抗氧化剂的复配对余甘子核仁油氧化诱导时间的影响,考察了金属离子(Fe^(3+)、Fe^(2+)、Zn^(2+)、Cu^(2+))、... 为得到余甘子核仁油的最优储藏条件,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Rancimat法测定了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与天然抗氧化剂及增效剂与抗氧化剂的复配对余甘子核仁油氧化诱导时间的影响,考察了金属离子(Fe^(3+)、Fe^(2+)、Zn^(2+)、Cu^(2+))、紫外光照时间、温度对添加复配抗氧化剂的余甘子核仁油氧化诱导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分别与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和TBHQ复配组合抗氧化效果最为明显;Fe^(3+)、Fe^(2+)以及Cu^(2+)、紫外光照时间和温度均对余甘子核仁油的氧化诱导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在25℃条件下,柠檬酸与TBHQ复配组合能将余甘子核仁油的货架期由0.35年延长至1.15年,显著提高了余甘子核仁油的储藏性能,为余甘子核仁油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核仁油 氧化稳定性 货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