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战时重庆“有机知识分子”及其阶级道德基础研究--以余祖胜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何稼书
姜良芹
肖如平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51,共18页
以余祖胜为代表的工人作家作为1940年代中国激进工人阶层中的一部分,在促进"阶级计划"的进程中是一群重要的人物。为了尝试在工人和知识分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粉碎社会强加于工人阶级的耻辱,余祖胜开始从事写作。写作既是...
以余祖胜为代表的工人作家作为1940年代中国激进工人阶层中的一部分,在促进"阶级计划"的进程中是一群重要的人物。为了尝试在工人和知识分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粉碎社会强加于工人阶级的耻辱,余祖胜开始从事写作。写作既是余祖胜自我解放的一种方式,也是其表达信念的工具:首先,余祖胜用当时社会所能接受的语言,要求社会给予工人应有的尊严,在1940年代重庆工人阶级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次,在其作品中,余将自己的伦理观念、政治需求与个人的亲身经历融合在一起,为知识分子塑造了社会和政治鞭挞者的新形象。余努力的结果是,他成长为葛兰西所说的"有机知识分子"的典型。余祖胜渴望成为一名他自己所定义的知识分子,同时他也认为工人应与知识分子一样拥有高尚的道德境界,这使他经常处于知识分子与工人之间的夹缝位置,与其他社会阶层成员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模糊。值得回味的是,在余去世后的十年里,知识分子的改造运动在中国广泛盛行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时重庆
“有机知识分子”
余祖胜
阶级道德基础
写作
原文传递
题名
战时重庆“有机知识分子”及其阶级道德基础研究--以余祖胜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何稼书
姜良芹
肖如平
机构
美国密西西比大学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51,共18页
文摘
以余祖胜为代表的工人作家作为1940年代中国激进工人阶层中的一部分,在促进"阶级计划"的进程中是一群重要的人物。为了尝试在工人和知识分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粉碎社会强加于工人阶级的耻辱,余祖胜开始从事写作。写作既是余祖胜自我解放的一种方式,也是其表达信念的工具:首先,余祖胜用当时社会所能接受的语言,要求社会给予工人应有的尊严,在1940年代重庆工人阶级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次,在其作品中,余将自己的伦理观念、政治需求与个人的亲身经历融合在一起,为知识分子塑造了社会和政治鞭挞者的新形象。余努力的结果是,他成长为葛兰西所说的"有机知识分子"的典型。余祖胜渴望成为一名他自己所定义的知识分子,同时他也认为工人应与知识分子一样拥有高尚的道德境界,这使他经常处于知识分子与工人之间的夹缝位置,与其他社会阶层成员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模糊。值得回味的是,在余去世后的十年里,知识分子的改造运动在中国广泛盛行起来。
关键词
战时重庆
“有机知识分子”
余祖胜
阶级道德基础
写作
分类号
D412.9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战时重庆“有机知识分子”及其阶级道德基础研究--以余祖胜为例
何稼书
姜良芹
肖如平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