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戏曲导演艺术的主将——论余笑予导演艺术的时代精神和风格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玉人 《福建艺术》 2014年第2期27-29,共3页
近三十多年来,在中国戏曲整体推进的过程中,导演艺术充分显示了其独立的品格和卓越的主导地位.余笑予用自己的导演艺术创作实践向我们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远的不说,从1979年开始到去世这段时间,他先后执导了50余部作品,其中有传统戏,有... 近三十多年来,在中国戏曲整体推进的过程中,导演艺术充分显示了其独立的品格和卓越的主导地位.余笑予用自己的导演艺术创作实践向我们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远的不说,从1979年开始到去世这段时间,他先后执导了50余部作品,其中有传统戏,有现代戏,无论是什么题材,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新的创造,都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不可复制的独立品格.他以新颖的舞台呈现方式、演员灵动的表演和独特的“新程式”创造,给戏曲界吹进一股清新之风,引起戏曲界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议论,赋予传统戏曲崭新的生命韵味和艺术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余笑予是新时期中国戏曲艺术事业发展中有影响力的战将.余笑予的导演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我想最主要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艺术 中国戏曲 余笑予 风格特征 时代精神 独立品格 传统戏曲 创作实践
下载PDF
一串散金碎玉——余笑予导演片断精彩回眸
2
作者 万素 《人文天下》 2016年第6期8-10,共3页
余笑予导演是从湖北地方戏楚剧舞台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大导演。他7岁登台,就此在戏曲舞台这方一亩三分地上腾挪跌扑,生旦净丑各行当表演无不涉足,传统戏曲剧本结构、舞台调度、角色语言、文武场锣鼓经皆烂熟于心。这些于他而言或曰幼功,... 余笑予导演是从湖北地方戏楚剧舞台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大导演。他7岁登台,就此在戏曲舞台这方一亩三分地上腾挪跌扑,生旦净丑各行当表演无不涉足,传统戏曲剧本结构、舞台调度、角色语言、文武场锣鼓经皆烂熟于心。这些于他而言或曰幼功,或曰早期教育背景,为他20岁光景改行当导演脱颖而出打下了扎实的根基。余笑予导演是那种敏于思考、善于吸纳的勤奋者,数十年浸润在民族美学精神的浩瀚海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笑予 文武场 戏曲剧本 生旦净丑 戏曲舞台 锣鼓经 徐九经 传统戏曲 舞台调度 早期教育
下载PDF
余笑予导演艺术研讨会在武昌召开
3
作者 一研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1-11,共1页
去年十二月上旬,中国戏曲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湖北省剧协、湖北省戏剧研究所四单位在武昌联合召开了“湖北省京剧团十年艺术道路暨余笑予导演艺术研讨会”。来自北京、河南、湖南、四川及湖北各地的代表四十余人出席了会... 去年十二月上旬,中国戏曲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湖北省剧协、湖北省戏剧研究所四单位在武昌联合召开了“湖北省京剧团十年艺术道路暨余笑予导演艺术研讨会”。来自北京、河南、湖南、四川及湖北各地的代表四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同志认为,湖北省京剧团十年来的艺术道路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笑予 戏曲学会 京剧团 导演艺术 艺术道路 中国艺术研究院 剧协 十年 余人
下载PDF
凡人俗戏:余笑予创作浅谈
4
作者 吴丽娜 《戏剧之家》 2002年第6期11-13,共3页
中国戏曲的“危机”,是当代戏曲的“危机”,这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戏曲是突出形式美的艺术,随着当今社会形态的变化和更新,观众对以古代生活为根据的戏曲程式的欣赏力削弱了。因而,戏曲的当代生存成为一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戏曲的“危机”,是当代戏曲的“危机”,这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戏曲是突出形式美的艺术,随着当今社会形态的变化和更新,观众对以古代生活为根据的戏曲程式的欣赏力削弱了。因而,戏曲的当代生存成为一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戏曲就无法挽救自身的危机,无法避免当代观众的缺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笑予 观众 戏曲程式 中国戏曲 欣赏 创作 艺术 当代戏曲 缺席 自身
下载PDF
“余笑予舞台生涯60周年”纪念活动在汉举行
5
《戏剧之家》 2002年第6期52-52,共1页
为总结余笑予同志在多年舞台生涯中取得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经验,探讨新时期戏曲艺术的改革和发展道路,推动和繁荣湖北舞台艺术创作,二○○二年十二月五日至七日在武汉举办了“著名戏剧艺术家余笑予舞台生涯六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该... 为总结余笑予同志在多年舞台生涯中取得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经验,探讨新时期戏曲艺术的改革和发展道路,推动和繁荣湖北舞台艺术创作,二○○二年十二月五日至七日在武汉举办了“著名戏剧艺术家余笑予舞台生涯六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该活动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笑予 舞台生涯 60周年 纪念活动 戏剧 武汉市
下载PDF
余笑予导演艺术的启示
6
作者 胡芝风 《戏剧之家》 2004年第3期54-55,共2页
戏曲的舞台的呈现,最终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导演在排练场,通过舞台调度和身段舞蹈展开戏剧矛盾,塑造人物性格,以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余笑予先生是我国戏曲界著名的导演,我看他排的戏不算多,如《弹吉他的姑娘》、《膏药章》、... 戏曲的舞台的呈现,最终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导演在排练场,通过舞台调度和身段舞蹈展开戏剧矛盾,塑造人物性格,以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余笑予先生是我国戏曲界著名的导演,我看他排的戏不算多,如《弹吉他的姑娘》、《膏药章》、《徐九经升官记》、《铡刀下的红梅》等。他的导演手段特见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笑予 导演艺术 人物塑造 程式 戏曲美学 典型动作 人物性格刻画 舞台美术
下载PDF
赤子之心与滑稽面具——余笑予导演艺术的喜剧美
7
作者 王雯 《戏剧之家》 2005年第6期19-21,共3页
余笑予对戏剧之爱已经持续燃烧了半个多世纪,赤诚之心与探索创新结合,终于铸造了“小人物的滑稽面具”。面具下的人物丰富多姿:如在“清静佛门不清静,庄严法堂不庄严’的环境中,上演的一场奴才们的闹剧,并由此挖掘出一个具有“滑... 余笑予对戏剧之爱已经持续燃烧了半个多世纪,赤诚之心与探索创新结合,终于铸造了“小人物的滑稽面具”。面具下的人物丰富多姿:如在“清静佛门不清静,庄严法堂不庄严’的环境中,上演的一场奴才们的闹剧,并由此挖掘出一个具有“滑稽的怪癖”的矛盾的人;《徐九经升官记》用夸张的笔调,诙谐的语言,写意的歪脖树描绘徐九经的丑陋与怀才不遇;《膏药章》以调侃的口吻,滑稽的巧合,祖传膏药的隐喻,塑造了孱弱而又乐天知命的膏药章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笑予 导演艺术 喜剧 《法门众生相》 《膏药章》 戏剧评论
下载PDF
余笑予导演艺术在戏曲生命历程中的当代方位在余笑予导演艺术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8
作者 王蕴明 《当代戏剧》 2014年第2期16-18,共3页
在当代中国戏曲界,余笑予的导演艺术作为一个杰出代表或范型,可以从不同视角加以总结,23年前,在湖北省京剧院建院20周年暨余笑予导演艺术学术研讨会上,我曾作过一次发言(见专集《走向新的综合》与《燕居斋剧谭》)。今天,我想从... 在当代中国戏曲界,余笑予的导演艺术作为一个杰出代表或范型,可以从不同视角加以总结,23年前,在湖北省京剧院建院20周年暨余笑予导演艺术学术研讨会上,我曾作过一次发言(见专集《走向新的综合》与《燕居斋剧谭》)。今天,我想从中国戏曲生命史的视角谈谈余笑予导演艺术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艺术 学术研讨会 当代中国 余笑予 戏曲界 生命历程 湖北省京剧院 中国戏曲
下载PDF
余笑予导演艺术成就学术研讨会:缅怀、研究与探路
9
作者 本刊讯 《戏剧之家》 2014年第2期4-4,共1页
2013年12月19日至21日,一场名为"余笑予导演艺术成就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在武汉举行,是为研讨,亦为纪念:缅怀和纪念这位乐于奉献、成就卓著的导演艺术家,探讨和研究其导演艺术成就的规律,并为今后湖北乃至全国的戏曲艺术创作寻... 2013年12月19日至21日,一场名为"余笑予导演艺术成就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在武汉举行,是为研讨,亦为纪念:缅怀和纪念这位乐于奉献、成就卓著的导演艺术家,探讨和研究其导演艺术成就的规律,并为今后湖北乃至全国的戏曲艺术创作寻找路径和方法。本次研讨会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厅联合主办,湖北省艺术研究所承办,湖北省京剧院和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笑予 导演艺术 艺术研究所 荆州花鼓戏 朱世慧 戏剧家协会 艺术创作 北京曲剧 戏曲导演 徐九经升
下载PDF
戏说人生──余笑予素描
10
作者 宋西庭 《黄梅戏艺术》 2001年第2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余笑予 湖北 戏剧艺术 艺术事业 京剧 艺术形式
下载PDF
我为余笑予导演当场记
11
作者 张敏 《黄梅戏艺术》 2010年第1期65-66,共2页
2009年6月20日,我院《李四光》剧组正式进入排练阶段,院领导通知我当这个戏的场记。说我这次角色任务不重,重点是做好场记工作,并一再嘱咐我给余导当场记,一定要细心、认真。不到正式演出的那一天剧本是不能定稿的。现在剧院人员... 2009年6月20日,我院《李四光》剧组正式进入排练阶段,院领导通知我当这个戏的场记。说我这次角色任务不重,重点是做好场记工作,并一再嘱咐我给余导当场记,一定要细心、认真。不到正式演出的那一天剧本是不能定稿的。现在剧院人员安排有困难,你就大胆的试一次,人生多一次尝试也是对自己的丰富。紧跟着余导,你会有收获的。领导的这个决定弄得我是一头雾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笑予 导演 2009年 人员安排 李四光 领导 排练 演出
下载PDF
缩小传统剧目与现代观众的代沟是使《僧尼浪漫曲》成功的决定因素——兼谈余笑予独到的编导艺术
12
作者 李久玖 《黄梅戏艺术》 1994年第4期55-69,共15页
由余笑予、余付今改编创作,余笑予导演,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演出的《僧尼浪漫曲》,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人物,却让观众感到简而不陋,少而不乏,使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满台都是戏。
关键词 余笑予 黄梅戏剧团 老和尚 双下山 改编创作 现代色彩 数罗汉 古老剧种 使人 艺术描写
下载PDF
余笑予与形成中的湖北黄梅戏风格
13
作者 李玖久 《黄梅戏艺术》 2004年第2期11-14,共4页
在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成立之前,黄梅戏艺术界基本形成了两个流派:即以安庆为首的保留黄梅戏传统风格特色为主体的流派,和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为首的在表演、声腔领域敢于大步革新探索的流派.
关键词 余笑予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 艺术风格 表演程式 声腔 戏曲结构 舞台美术
下载PDF
余笑予与鄂派京剧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柏梁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0,共3页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以余笑予为核心人物的湖北京剧剧目创作团队的中部崛起,湖北京剧也从武汉码头升华为掷地有声的鄂派京剧,从而在全国京剧界拥有不可忽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余笑予及其鄂派京剧团队开始,以天才的丑行演员朱世...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以余笑予为核心人物的湖北京剧剧目创作团队的中部崛起,湖北京剧也从武汉码头升华为掷地有声的鄂派京剧,从而在全国京剧界拥有不可忽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余笑予及其鄂派京剧团队开始,以天才的丑行演员朱世慧担纲主演,中国京剧史上开始破天荒地出现了一批丑行大戏,形成了鄂派京剧丑行为先乃至丑行为主的新鲜局面。《徐九经升官记》、《药王庙传奇》、《膏药章》、《法门众生相》等丑行剧目,形成了京剧剧目中绝无仅有的丑行大戏的完整序列,深刻地反映出官场的腐朽、社会的乱象、历史的遗憾乃至底层人物们的悲哀,以及在生活磨难中不失其善良本性、融融爱意和责任担当的人格精神。巨大历史车轮的滚滚转动,居然也可以通过小小丑角们的一个视角,加以惟妙惟肖的深入观察和生动而深刻的舞台体现,这就是鄂派京剧的深刻社会意义之所在,也同时将丑角行当以丑见美、以喜见悲,美丑相形、悲欢互见的美学特色呈现到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笑予 鄂派京剧 丑行大戏
原文传递
论余笑予导演艺术之“趣”
15
作者 柯凡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1-135,共5页
余笑予先生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戏曲界具有独立风格和重要地位的一位导演。他的作品趣味浓厚,雅俗共赏,不仅延续了中国古代戏曲美学对于"趣"的推崇,而且蕴含着他作为当代戏曲导演的审美追求。余笑予戏曲导演艺术之"趣"... 余笑予先生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戏曲界具有独立风格和重要地位的一位导演。他的作品趣味浓厚,雅俗共赏,不仅延续了中国古代戏曲美学对于"趣"的推崇,而且蕴含着他作为当代戏曲导演的审美追求。余笑予戏曲导演艺术之"趣"主要体现在:在美与丑、愚蠢与聪慧、善与恶的对立中见机趣;在误会、曲解、矛盾丛生中引发趣味性;打磨细节,以情感人,渲染作品的生活情趣;通过地方语言文化的运用,加强作品的地域趣味;通过崭新的舞台语汇,发展传统艺术形式的当代趣味。余笑予对"趣"的重视体现出强烈的观众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笑予 导演艺术 趣味性 观众意识
原文传递
余笑予导演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观众意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先祥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7-40,共4页
奋发而有灵气的个体是宝贵的,然而也是微弱的。只有当他投入人群而形成整体时,才能显示其力量与价值;虽然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然而没有时代的春风、社会的雨露,也不可能形成气候。
关键词 余笑予 导演艺术 形成气候 徐九经 京剧团 药王庙传奇 地方剧种 乌云珠 念舞 大众审美
原文传递
余笑予的戏剧导演人生
17
作者 林毓熙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9-73,共5页
和余笑予相识相交数十载。看他导的戏,和他谈人生,谈戏、谈戏曲面临困境与出路;他那睿智和深邃的思考,他那率真质朴的性格;特别是他自嘲“戏癌”,为戏而生,为戏而亡,及至重病仍坚持排戏,作为朋友好言相劝,他那不屑一顾的神情... 和余笑予相识相交数十载。看他导的戏,和他谈人生,谈戏、谈戏曲面临困境与出路;他那睿智和深邃的思考,他那率真质朴的性格;特别是他自嘲“戏癌”,为戏而生,为戏而亡,及至重病仍坚持排戏,作为朋友好言相劝,他那不屑一顾的神情,至今仍历历在目。笑予一生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他植根中华文化沃土,是戏曲文化热心传播者;他在无涯艺海中,是永不止步的求素者;他是新时期导演使命的自觉践行者。斯人已去,音容永驻,一瓣心香,遥祭笑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导演 余笑予 人生 戏曲文化 困境与出路 中华文化 传播者 新时期
原文传递
弘扬民族文化 振兴京剧艺术——“湖北省京剧团 10年艺术道路暨余笑予导演艺术研讨会”侧记
18
作者 龚战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5-37,共3页
1989年12月5日至11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中国戏曲学会、中国剧协湖北分会、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湖北省京剧团10年艺术道路暨余笑予导演艺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关键词 余笑予 京剧团 京剧艺术 艺术道路 戏曲学会 导演艺术 艺术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剧协 药王庙传奇
原文传递
“绝笔”挥毫绘红梅余笑予导演在《铡刀下的红梅》中的艺术创造
19
作者 谭静波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1,共3页
“家喻户晓刘胡兰,50余年百戏传,而今高手再创造,正气依然动心弦”,2002年元月,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晋京演出《铡刀下的红梅》后,著名戏剧评论家曲润海先生如上赋诗。对于感召了几代人的刘胡兰的故事,各艺术门类虽多有呈现,但王红丽饰演的... “家喻户晓刘胡兰,50余年百戏传,而今高手再创造,正气依然动心弦”,2002年元月,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晋京演出《铡刀下的红梅》后,著名戏剧评论家曲润海先生如上赋诗。对于感召了几代人的刘胡兰的故事,各艺术门类虽多有呈现,但王红丽饰演的刘胡兰形象却是为数不多的经典。该剧荣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不仅在京城大放异彩,更成为剧团安身立命的保留剧目。总结辉煌成就,其首功应当归于该剧导演余笑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笑予 王红丽 刘胡兰 优秀作品奖 保留剧目 艺术门类 五个一工程 安身立命
原文传递
武汉举办纪念著名戏剧家余笑予舞台生涯60周年座谈会
20
作者 海鹏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武汉市 戏剧家 余笑予 舞台生涯 纪念活动 座谈会 京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