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困境与突围:零余者他者建构的主体性分析--郁达夫《沉沦》《迟桂花》谫论
1
作者 李靖 邓丽华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5-100,112,共7页
郁达夫的两部短篇小说《沉沦》《迟桂花》,分别作为其创作前后期的代表作,被视为现代文学中“自叙传”抒情小说中的经典。郁达夫的短篇小说中存在着“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因此其笔下的主要形象——零余者难以完成自我建构,主体... 郁达夫的两部短篇小说《沉沦》《迟桂花》,分别作为其创作前后期的代表作,被视为现代文学中“自叙传”抒情小说中的经典。郁达夫的短篇小说中存在着“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因此其笔下的主要形象——零余者难以完成自我建构,主体在他者的入侵下走向分裂、异化甚至毁灭;同时,郁达夫对因他者而产生的欲望主体进行关照,零余者在欲望缺失的驱使下,一方面将身体作为填补欲望的工具,另一方面又展现出欲望缺失下的疾病隐喻。借助拉康的他者论和欲望论来探寻郁达夫短篇小说中零余者的身份危机成因和自我找寻主题,从而揭示零余者自我异化于他者世界的被动性,以及在他者世界中自我建构所展现出来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拉康 余者 他者 主体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中“零余者”形象的价值探讨——基于郁达夫作品为例
2
作者 王小燕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24-127,共4页
“零余者”这一人物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之一。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形象多为知识分子,性格多具有矛盾性,形象随着时代的变换历经五四运动后的落后者和革命低潮中的幻灭者,且具有双重人格特质。“零余者”形象往... “零余者”这一人物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之一。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形象多为知识分子,性格多具有矛盾性,形象随着时代的变换历经五四运动后的落后者和革命低潮中的幻灭者,且具有双重人格特质。“零余者”形象往往容易被大众所忽略,但是这类人物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其思想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者 形象流变 知识分子
下载PDF
跨文化视阈中的“零余者”——郁达夫和葛西善藏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倪祥妍 方汉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8-164,共7页
本文从跨文化形象学的视阈考察了日本著名私小说作家葛西善藏和中国作家郁达夫对"零余者"形象的不同想象,分析了世界文学中的这一经典形象的东方化历程及中日文化差异下"零余者"形象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 跨文化 视阈 郁达夫 葛西善藏 余者
下载PDF
倪吾诚:文化与政治革命的双重“零余者”——重读王蒙的《活动变人形》 被引量:8
4
作者 夏义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2,共4页
倪吾诚对传统文化采取决绝的激进的"革命"姿态,但在中西文化的夹击下,他成为一个不中不西、非驴非马的"零余者";倪吾诚自小有"革命"的因子,但他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在极左思潮的文化环境里,他倒是... 倪吾诚对传统文化采取决绝的激进的"革命"姿态,但在中西文化的夹击下,他成为一个不中不西、非驴非马的"零余者";倪吾诚自小有"革命"的因子,但他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在极左思潮的文化环境里,他倒是如鱼得水;然而,对于中国社会的"革命"来说,他总是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文化与政治革命的双重"零余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活动变人形》 革命 余者
下载PDF
“零余者”形象的世纪流变 被引量:10
5
作者 叶永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0-74,共5页
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零余者"形象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世纪之初,受西方世纪末情绪影响以及现实环境所致,出现了一系列"零余者"形象;30、40年代文学中,主要有困居旧家庭中的"生命空壳"、大革命退潮... 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零余者"形象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世纪之初,受西方世纪末情绪影响以及现实环境所致,出现了一系列"零余者"形象;30、40年代文学中,主要有困居旧家庭中的"生命空壳"、大革命退潮后的幻灭者及民族压迫与斗争中的彷徨者三类形象;80年代中后期一群都市"顽主"表现了中国转型期整个社会无所适从的焦灼心态,人文知识分子价值观破灭,苦闷彷徨;世纪之末,新生代在物的世界中感受到零余处境,产生了欲望的焦虑,和世纪之初的"零余者"在"生的苦闷"和"性的苦闷"上都有着不同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文学 余者 流斐
下载PDF
“五四”时期“零余者”形象浅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钱旭初 《学海》 2003年第5期164-16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五四”时期 创作思想 “零余者”形象 道德准则 人格 鲁迅 郁达夫
下载PDF
论郁达夫小说“零余者”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小平 《兰州学刊》 2006年第12期168-170,共3页
当我们把审视的目光投注到郁达夫身上时,其不可忽略的两点就是其自叙情结和“零余者”。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质点上的一定联结,这一联结透过表层的文本表述进行着深层次的暗合和渗透。“零余者”形象于此亦具有更大程度上的包容性。这... 当我们把审视的目光投注到郁达夫身上时,其不可忽略的两点就是其自叙情结和“零余者”。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质点上的一定联结,这一联结透过表层的文本表述进行着深层次的暗合和渗透。“零余者”形象于此亦具有更大程度上的包容性。这其中作者本人的忧郁天性和文学禀赋与彼时的存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的碰撞和整合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质素。这一质素通过作家的过滤和组接投射到文本中时,文化的意蕴就显得突出和重要起来。本文作者力图在文化这一层面上通过对郁达夫小说“零余者”形象及其潜性因子的透视和梳理,洞悉郁达夫小说具有的显隐两方面的文化内涵,阐释文本内外作者与“零余者”之间薄发出的文化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者 张力 文化维度 文化内涵 自我认同
下载PDF
论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 被引量:4
8
作者 袁凯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4-19,共6页
“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颊上有一层红潮,同蔷薇似的罩在那里。眼睛里红红浮着的,不知是眼泪呢还是醉意,总之他的眉间,仔细看起来,却有些隐忧含着……他的面貌无俗气,但亦无特别可以取的地方,在一副平正的面上,加上一双比较细小的眼... “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颊上有一层红潮,同蔷薇似的罩在那里。眼睛里红红浮着的,不知是眼泪呢还是醉意,总之他的眉间,仔细看起来,却有些隐忧含着……他的面貌无俗气,但亦无特别可以取的地方,在一副平正的面上,加上一双比较细小的眼睛,和一个粗大的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余者 郁达夫小说 艺术形象 “多余的人” “零余者”形象 抛弃者 性格特征 作品 《沉沦》 作家
下载PDF
“边缘人”和“零余者”的悲歌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杰 《殷都学刊》 2005年第3期94-96,共3页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零余者”和“边缘人”形象,他们实际上是“五四”时期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群受着压迫开始觉醒而自身又带点病态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传统文化的血脉、国家落后挨打的现实、异域文化的诱惑冲击交织...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零余者”和“边缘人”形象,他们实际上是“五四”时期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群受着压迫开始觉醒而自身又带点病态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传统文化的血脉、国家落后挨打的现实、异域文化的诱惑冲击交织着生命情感的痛苦,谱写出了这些“边缘人”和“零余者”的命运悲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人” “零余者 命运悲歌
下载PDF
论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兼与鲁迅小说中的“孤独者”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鸿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93-98,共6页
论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兼与鲁迅小说中的“孤独者”比较张鸿声(郑州大学中文系)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五四”小说中的知识者作为一个类属。对鲁迅小说中的“孤独者”与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往往在相同的社会意义中... 论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兼与鲁迅小说中的“孤独者”比较张鸿声(郑州大学中文系)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五四”小说中的知识者作为一个类属。对鲁迅小说中的“孤独者”与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往往在相同的社会意义中视为同类,如社会的反抗者、多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余者 知识者 郁达夫小说 鲁迅小说 孤独者 主人公 人生价值 “五四”小说 生存困境 异质性
下载PDF
文化转型中的“零余者”的人格特质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牟来娣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8-80,共3页
"零余者"形象是处于"五四"新旧文化转型期觉醒了却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他们身上交织着传统人格和现代人格、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都市人格和乡村人格的矛盾,体现了他们向主流价值观念挑战的勇气和对传... "零余者"形象是处于"五四"新旧文化转型期觉醒了却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他们身上交织着传统人格和现代人格、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都市人格和乡村人格的矛盾,体现了他们向主流价值观念挑战的勇气和对传统中温情一面的依恋,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艰难曲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余者 人格特质
下载PDF
黑暗的社会 空虚的人生——探析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形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晓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7-89,共3页
个人是有其自身价值的,在社会的进程中,如果仅仅强调个人对革命与历史的责任、义务与贡献,而忽视革命与历史对个人的生存与幸福的责任,那就会使革命与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导致个人价值毁灭的悲剧。正如离开社会的个人的发展会走向人性... 个人是有其自身价值的,在社会的进程中,如果仅仅强调个人对革命与历史的责任、义务与贡献,而忽视革命与历史对个人的生存与幸福的责任,那就会使革命与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导致个人价值毁灭的悲剧。正如离开社会的个人的发展会走向人性的退化一样,阻碍个人发展的社会发展,实际上也同样是一种社会的倒退。这正是“零余者”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零余者 形象
下载PDF
时代的“零余者” 灵与肉的冲突——谈郁达夫小说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深层内涵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立群 张蔚里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8-51,共4页
长久以来 ,对于郁达小说创作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一直有所争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小说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说明由于当时的社会压迫 ,“理”、“礼”束缚等造成青年知识分子的“零余者”身份 ,使得他们由极度的失落以至心... 长久以来 ,对于郁达小说创作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一直有所争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小说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说明由于当时的社会压迫 ,“理”、“礼”束缚等造成青年知识分子的“零余者”身份 ,使得他们由极度的失落以至心理上曲扭变态。揭示了他们在挣扎中觉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抒情主人公 内涵 '时代病' '零余者' 小说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海生 吴玉玉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脱胎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然而因为中国社会的特有现实,使得"零余者"这一形象具有一番中国特色。通过对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鲁迅、巴金、叶圣陶等作品中"零余...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脱胎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然而因为中国社会的特有现实,使得"零余者"这一形象具有一番中国特色。通过对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鲁迅、巴金、叶圣陶等作品中"零余者"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知识分子 余者
下载PDF
零余者与女性——郁达夫小说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增安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3-45,共3页
郁达夫以“自叙传”的形式塑造了二三十年代知识青年形象 ,透视作品主人公与女性交往的经历及心理活动 。
关键词 郁达夫 余者 女性 知识青年形象 现代文学 性变态者 失意者
下载PDF
零余者的封神路——论《边走边唱》中的“人”与“非人”
16
作者 赵翠萍 王慧香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3-45,共3页
《边走边唱》作为陈凯歌早期作品之一,被认为是其精神的自叙传,由于该电影对史铁生《命若琴弦》的改编获得了较大的超越,且灌注了导演强烈的个人色彩,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将之看作是陈凯歌的独立作品。在以往的研究中,该篇的讨论主要... 《边走边唱》作为陈凯歌早期作品之一,被认为是其精神的自叙传,由于该电影对史铁生《命若琴弦》的改编获得了较大的超越,且灌注了导演强烈的个人色彩,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将之看作是陈凯歌的独立作品。在以往的研究中,该篇的讨论主要立足于电影对小说的改编,电影的信仰和宿命论色彩,导演个人精神的自叙等几个方面,而较少关注到《边走边唱》中的所有角色在“人”与“非人”间的挣扎对电影表述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通过对老琴师和石头作为“零余者”是怎样一步步变为“神神”的道路做探讨,并将其他具有符号意义的角色纳入,试图理解《边走边唱》中的“人”与“非人”对整部影片构建和主角命运走向的影响,进而以此角度解读电影中导演的潜在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余者 “非人” 《命若琴弦》 早期作品 个人色彩 个人精神 符号意义 陈凯歌
下载PDF
无根漂泊的“零余者”——从《河岸》中的主人公库东亮谈起
17
作者 何健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07-111,共5页
《河岸》中的库东亮是生活于当代中国的"零余者",他的自我放逐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因文化之"根"失落而产生的一种普遍漂泊感。库东亮对文化革命的拒绝宣告了人的主体意识的回归,这使他的寻根成功有了某种可能。这个人... 《河岸》中的库东亮是生活于当代中国的"零余者",他的自我放逐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因文化之"根"失落而产生的一种普遍漂泊感。库东亮对文化革命的拒绝宣告了人的主体意识的回归,这使他的寻根成功有了某种可能。这个人物是苏童对20世纪"零余者"形象的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河岸》 库东亮 余者 寻根
下载PDF
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对中国古代小说名士形象的突破与发展
18
作者 隋爱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9-110,共2页
郁达夫小说在如何汲取古代小说营养方面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开辟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本文以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郁达夫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突破与发展。郁达夫小说不仅有选择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小说中... 郁达夫小说在如何汲取古代小说营养方面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开辟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本文以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郁达夫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突破与发展。郁达夫小说不仅有选择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小说中名士形象的某些精神因素,而且以现代性精神对其予以新的审视、改造,并将之融入极具现代性知识分子特征的零余者形象中,使之在郁达夫小说中具有新的风貌与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 余者 名士 现代性 知识分子
下载PDF
“零余者”形象的经济心理动因——文学研究视阈中郁达夫解读之一种
19
作者 刘艳 《现代中文学刊》 2011年第5期25-33,共9页
郁达夫开创了"自叙传"式小说这样一个文学流派,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小说艺术范式——心理和情绪体验范式,文学创作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得到空前的突出强调。正是他通过"自叙传"式小说所塑造的一系列"零余者"形象,对1920年... 郁达夫开创了"自叙传"式小说这样一个文学流派,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小说艺术范式——心理和情绪体验范式,文学创作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得到空前的突出强调。正是他通过"自叙传"式小说所塑造的一系列"零余者"形象,对1920年代初一代开始觉醒的知识青年乃至"五四"新文学以来的文坛,有着不可小觑的深远影响。"零余者"形象,其实也是"五四"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一种自我袒露、解剖和知识者复杂心态的一种精神表征。"零余者"形象背后所蕴含的经济和心理动因,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余者 苦闷 经济动因 心理动因
下载PDF
浅析电影《推拿》中的“零余者”形象
20
作者 寇嫒丽 赵明慧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7年第9期67-69,共3页
郁达夫小说"零余者"形象的塑造影响了娄烨电影的创作。《推拿》既整体描绘了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盲人推拿师的群像,又凸显了特异个体的情感诉求。影片没有把盲人仅设定为存在视力障碍的特殊群体,而是透过他们与健全人同样富饶... 郁达夫小说"零余者"形象的塑造影响了娄烨电影的创作。《推拿》既整体描绘了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盲人推拿师的群像,又凸显了特异个体的情感诉求。影片没有把盲人仅设定为存在视力障碍的特殊群体,而是透过他们与健全人同样富饶的情感世界,试图在"正常人"盘踞的主流社会和盲人用沉默坚守的灰色地带间架构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这也体现了娄烨对郁达夫看重个体命运和价值的创作态度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郁达夫 余者 群像 个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