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话的支点——评余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1
作者 李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04-106,共3页
关键词 西方诗学 中国文论 余虹 比较诗学 中国比较文学 文艺理论 诗意表达 文化立场 强势话语 中国学派
下载PDF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生态之维——以余虹“后人本主义”批评话语为例
2
作者 支宇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6-9,19,共5页
十八大报告从宏观层面高屋建瓴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历史重任与使命设定为中国当代文化生产的重要方向与理论指南。余虹的"后人本主义"批评深入发掘了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已经蔚为大观的"生态"维度,为我... 十八大报告从宏观层面高屋建瓴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历史重任与使命设定为中国当代文化生产的重要方向与理论指南。余虹的"后人本主义"批评深入发掘了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已经蔚为大观的"生态"维度,为我们审视与分析中国当代生态审美文化尤其是生态艺术提供了非常深刻的启发与引导,值得我们在学习十八大报告之时深入领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生态 文明 余虹 后人本主义
下载PDF
余虹事件与思想者的承担
3
作者 张志军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8年第1期158-159,共2页
2007年12月5日13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虹在“五十知天命”的年龄从自己家所在的小区10层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关键词 余虹 事件 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生导师 文学院 知天命
下载PDF
存在之音的聆听者——余虹教授的生死观刍议
4
作者 黄茂文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3-76,共4页
学者余虹的死亡与他所思的根本问题与所行的精神道路紧密相关。他的自决并不仅仅是结束身体的痛苦,而是因为精神见证太多的痛苦;他的自决不仅仅是尼采式的权力意志对强者价值的简单追求,而是渴望以自身的选择见证生存需要神圣的终极关怀... 学者余虹的死亡与他所思的根本问题与所行的精神道路紧密相关。他的自决并不仅仅是结束身体的痛苦,而是因为精神见证太多的痛苦;他的自决不仅仅是尼采式的权力意志对强者价值的简单追求,而是渴望以自身的选择见证生存需要神圣的终极关怀;他的自决也不仅仅是福柯式的在死亡与差异间形成真实的自我,而是一位学者为其灵魂的归宿找到最终的归家之途。因此,余虹是现代世界中的一位存在之音的真正聆听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虹 终极关怀 死亡 大地
下载PDF
从“历史终结”的地方开始——论余虹《革命·审美·解构》的写作意义
5
作者 石凤珍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1期131-134,共4页
关键词 写作意义 历史终结 余虹 20世纪 中国 文学理论 后现代性 文学理论研究 学术品格
下载PDF
敬畏,“看”与城市化——谈谈余虹的艺术之思
6
作者 张韵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08-111,共4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三个问题:一是何为艺术?艺术是让人敬畏并以身相许的神圣事物。艺术家要从作品退出而让作品自立。艺术不是被创造之物,而是被寻找之物。这种对艺术的定义,受到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的很大影响。二是如何“看”艺术?人们“... 本文主要分析了三个问题:一是何为艺术?艺术是让人敬畏并以身相许的神圣事物。艺术家要从作品退出而让作品自立。艺术不是被创造之物,而是被寻找之物。这种对艺术的定义,受到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的很大影响。二是如何“看”艺术?人们“看”艺术的“眼”,是有深刻精神意蕴的“心之眼”。“看”与“见”有区别,“见”是流俗之见。“看”艺术要“尊重视觉”,但要反对视觉中心主义。三是城市化与艺术具有何种关系?重点分析了现代城市化造就了什么样的感觉和艺术行为。城市化是人的意志无限度扩张的结果,艺术家对城市化的基本立场是“对抗”。艺术家可能探索其他表达路径,寻求现代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的界定 “看”艺术 城市化 余虹
下载PDF
祈向神性之维--余虹文论研究与刘小枫诗化美学互文性论析
7
作者 翟崇光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2期192-200,共9页
余虹与刘小枫都是当代中国知名的人文学者,两位学者的人文学术研究都具有反思现代性的特质,他们都从存在论角度入思、批判现代审美精神。两者的共同点尤其在追寻神性精神维度上表现出互文性关系,这使得他们的美学言述具有伦理层面的价... 余虹与刘小枫都是当代中国知名的人文学者,两位学者的人文学术研究都具有反思现代性的特质,他们都从存在论角度入思、批判现代审美精神。两者的共同点尤其在追寻神性精神维度上表现出互文性关系,这使得他们的美学言述具有伦理层面的价值关怀。余虹与刘小枫神性维度的精神资源,受到了海德格尔阐释荷尔德林诗歌等美学资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小枫 余虹 互文性 基督教文化
下载PDF
艺术如何归家?——解读余虹《艺术与归家》 被引量:1
8
作者 肖鹰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艺术 当代中国文化 文化繁荣 余虹 解读 技术全球化 过山车 离心力
原文传递
开启“后形而上学”艺术之思:真理、命运与自由——论余虹的文艺思想与批评理论
9
作者 支宇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1年第1期220-235,共16页
综观余虹的学术贡献,他经由尼采、海德格尔、福柯的思想启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后形而上学"文艺思想与批评理论框架。"真理"、"命运"和"自由"是余虹"后形而上学"文艺思想与批评理论... 综观余虹的学术贡献,他经由尼采、海德格尔、福柯的思想启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后形而上学"文艺思想与批评理论框架。"真理"、"命运"和"自由"是余虹"后形而上学"文艺思想与批评理论的关键性术语。通过对这三个关键性术语的深入解说,余虹一方面解构了传统形而上学性的意识形态文艺观与批评观,另一方面又反对虚无主义并力图在后形而上学思想语境中重构艺术的精神性维度。在中国当代文艺思想史上,余虹决定性地使汉语文艺思想与批评理论彻底逃离了形而上学化的意识形态真理结构,从而将中国艺术之思真正带入无限自由的话语之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虹 后形而上学 真理 命运 自由
原文传递
在东西方“杂交地带”自由地创造——重读余虹《〈全球化与中国图像〉序言》
10
作者 彭肜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1年第1期243-249,共7页
余虹在《全球化与中国图像——新时期中国油画本土化思潮》中的《序言》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与批评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史写作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余虹将"杂交运动"与"杂交地带"看做中国新时期油画本土化与地方化的实... 余虹在《全球化与中国图像——新时期中国油画本土化思潮》中的《序言》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与批评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史写作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余虹将"杂交运动"与"杂交地带"看做中国新时期油画本土化与地方化的实质,并将全球化时代中国艺术之希望寄托在打破自我与他者、东方与西方、本土与异乡二元对立的自由创造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虹 中国当代艺术 本土化 全球化
原文传递
余虹学术研究概说
11
作者 吴兴明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1年第1期214-219,共6页
余虹学术研究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四个方面:(1)作为(20世纪80—90年代国内海德格尔诗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他推进了海德格尔的思想含蕴向汉语世界的生成转化;2)作为中国文艺理论界现代性研究思潮的发动者之一,他对现代性危机与人类的生存处境... 余虹学术研究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四个方面:(1)作为(20世纪80—90年代国内海德格尔诗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他推进了海德格尔的思想含蕴向汉语世界的生成转化;2)作为中国文艺理论界现代性研究思潮的发动者之一,他对现代性危机与人类的生存处境的沉思、对中国文论现代性的研究至今仍是中国学术界的前沿话题;(3)他将现象学运用于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开创了一条打通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可比性的独特思路;(4)他的文学知识学研究作为国内首次从知识学的角度对文艺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考辨、叙述的尝试,为中国文学知识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虹 海德格尔诗学 现代性 中西比较诗学 文学知识学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诗学不可通约吗?——与余虹先生商榷
12
作者 王怀平 《东方丛刊》 2007年第1期156-167,共12页
中西融合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地引起学界的关注。许多研究者认为通过中西对话、古今沟通,从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共通性和互补性人手吸取营养,是实现中国文论建设的有效途径。但是,也有人... 中西融合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地引起学界的关注。许多研究者认为通过中西对话、古今沟通,从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共通性和互补性人手吸取营养,是实现中国文论建设的有效途径。但是,也有人对这种途径实现的可能性持否定态度。余虹先生的《再谈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诗学的不可通约性》(《思想战线》2005年第5期),就是这方面的“奇文”。说它是“奇文”,是因为它在论证逻辑上完全不能自洽。在这篇文章中,余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诗学,不论从概念上看还是从各自生成的社会环境、学术语境来看,都不具备通约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不可通约性 西方诗学 余虹 90年代以来 《思想战线》 中西融合 现代转换
原文传递
打通文学作品解读与语文教学的通道——余虹《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导读
13
作者 孙万芳 李冲锋 《语文学习》 2012年第7期155-157,共3页
【推荐理由】 语文教学.首先需要对文本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确定.进而进行教学转化,最后把所选择的知识、所确定的内容运用于课堂之中。在作品与课堂教学之间,存在文本解读、知识择取、内容确定、... 【推荐理由】 语文教学.首先需要对文本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确定.进而进行教学转化,最后把所选择的知识、所确定的内容运用于课堂之中。在作品与课堂教学之间,存在文本解读、知识择取、内容确定、教学转化、课堂落实等众多环节和步骤。语文教师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就在文本解读与课堂落实的两端与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解读 语文教学 文学 课堂教学 导读 余虹 通道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比较的支点——评余虹的《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14
作者 段从学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关键词 书评 余虹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原文传递
论娄烨导演艺术风格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1,共3页
一、"以真为美"的现实主义风格受新现实主义导演安东尼奥尼的影响,娄烨崇尚现实主义风格。娄烨在现实主义电影实践中,坚持"以真为美"美学原则,具体表现在人物、叙事、表演和音响四个方面。(一)人物之真在人物选择上... 一、"以真为美"的现实主义风格受新现实主义导演安东尼奥尼的影响,娄烨崇尚现实主义风格。娄烨在现实主义电影实践中,坚持"以真为美"美学原则,具体表现在人物、叙事、表演和音响四个方面。(一)人物之真在人物选择上,新现实主义的一大特点是通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遭遇反映当代社会问题。娄烨电影中"边缘人"的描绘,正符合这一特点。"边缘人"的生活贴近真实的社会现实,是社会生活中多方侧面的缩影。要在电影中除去生活浮华的外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风格 安东尼奥尼 导演艺术 边缘人 美学原则 生活遭遇 后现代 余虹 浮城 以真
下载PDF
在西论中化中梳理西方文学理论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楠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7年第8期80-84,共5页
《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姚文放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由新时期大规模社会转型引发的中国文学理论的总体性转型与建构,至今已有近40年的时间。在这样一个时间跨度中,文学理论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姚文放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由新时期大规模社会转型引发的中国文学理论的总体性转型与建构,至今已有近40年的时间。在这样一个时间跨度中,文学理论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理论问题接踵而来,此消彼长,各种冲击力量四面八方地汇聚拢来,又相碰撞相消解相融合地推动着文学理论云谲波诡的展开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现代文论 传统文论 理想诉求 姚文 马克思主义文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问题域 中外文学 余虹
下载PDF
研究:从“文学”到“文学性”
17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余虹 《白色的文学与文学性》 当作文学 后现代文学 话语机制
下载PDF
乐文化的天性——也说川剧味儿及其文化意蕴
18
作者 陈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3-14,共2页
我赞同余虹、兴明兄的说法。当代对于川剧的改造,在很大程度上却造成了川剧的变味走形——有如正宗川菜中加入了广味的甜腻、西菜的生鲜,川剧的味儿,那种滋生于巴蜀间的浸透了近代市民文化氛围的味儿却大大地稀释了。然而,要说这种味儿... 我赞同余虹、兴明兄的说法。当代对于川剧的改造,在很大程度上却造成了川剧的变味走形——有如正宗川菜中加入了广味的甜腻、西菜的生鲜,川剧的味儿,那种滋生于巴蜀间的浸透了近代市民文化氛围的味儿却大大地稀释了。然而,要说这种味儿是苦,是底层穷苦文化的流溢,却使我怀疑自己的感觉是否出了问题。因为我所体验到的恰恰是“乐”,正如一切市民艺术一样,川剧也天然地具有一种达观乐生的“乐文化”的天性。当然,用苦与乐来界分一种艺术是极为肤浅的,我们探究的实际上是它的基本精神。我们首先看这一前提:物质的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来 余虹 乐生 端公戏 传统戏剧 香罗带 五子告母 佘塘关 现代精神 旨归
下载PDF
欧洲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向美国的流动——以汉斯·霍夫曼为例
19
作者 王珊禄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5-81,共7页
抽象表现主义的形成,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的艺术中心,这种中心的形成,并非完全由本土艺术家主导,更多的原因来自于全球艺术人口的迁徙。分析这些主导艺术家艺术风格与艺术思想的形成与变化,有利于理解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不同风格的来源,也... 抽象表现主义的形成,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的艺术中心,这种中心的形成,并非完全由本土艺术家主导,更多的原因来自于全球艺术人口的迁徙。分析这些主导艺术家艺术风格与艺术思想的形成与变化,有利于理解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不同风格的来源,也从宏观上有利于理解艺术思想的传播,以及这种传播对目标区域艺术所产生的可能的影响。本文将以汉斯·霍夫曼为例,分析欧洲现代艺术理念向新大陆流动的过程,探讨抽象表现主义运动艺术思想的欧洲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的界定 “看”艺术 城市化 余虹
下载PDF
论自杀还有谁?还有谁要自杀??
20
作者 杨小洁 《现代营销(下)》 2008年第1期4-5,共2页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奋斗着的不畏艰难的人们岁末年初总有些人会习惯性地忧郁。浏览网络新闻,我们总是能看见一些人在此时或者彼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2008年原本应该举世欢庆。
关键词 网络新闻 迪尔凯姆 人从 一封信 项立刚 任正非 活下去 不得其解 人说 余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