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门宗契嵩禅师佛体儒用的脉络及其思想史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廖春阳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84-93,96,共11页
学界通常把云门宗契嵩禅师看作三教合一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或谓之"阳释阴儒",或谓之"援儒卫释"。实际上,综合考察契嵩所处时代之排佛浪潮及其护法活动的言行,可以发现契嵩的基本立场仍属佛家,并非"阳释阴儒&quo... 学界通常把云门宗契嵩禅师看作三教合一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或谓之"阳释阴儒",或谓之"援儒卫释"。实际上,综合考察契嵩所处时代之排佛浪潮及其护法活动的言行,可以发现契嵩的基本立场仍属佛家,并非"阳释阴儒";同时,契嵩亦非简单地"援儒卫释",而是以"佛体儒用"为根本思路,通过治世与治心的儒佛分工,在护法的基础上追求"以佛统儒"的根本理想。这在伦理观方面,表现为对儒家伦理的吸收;在心性论方面,表现为强调佛家心性论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嵩 伦理学 心性论 佛体儒用 三教合一
下载PDF
儒体佛用:宋儒重建社会秩序的心智依据——评李承贵教授著《儒士视域中的佛教——宋代儒士佛教观研究》
2
作者 林怡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62,共3页
宋代儒学和佛学的相互关系问题是陈寅恪先生、余英时先生等学界前贤硕学极为关注的重大课题。李承贵博士著《儒士视域中的佛教——宋代儒士佛教观研究》一书,全面、系统、深入地推进了该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学术突破和进展。作... 宋代儒学和佛学的相互关系问题是陈寅恪先生、余英时先生等学界前贤硕学极为关注的重大课题。李承贵博士著《儒士视域中的佛教——宋代儒士佛教观研究》一书,全面、系统、深入地推进了该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学术突破和进展。作者明确指出:在儒佛之争中,宋儒始终坚持"儒学本位"、"儒体佛用"的立场,坚持唯有儒学的核心价值,即儒家之"道",才是重建社会秩序的最后依据;宋代儒士为复兴儒学这一伟大事业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们对佛教的"群体性误读"和"失真的理解"使他们的佛教观呈现出多样性特点。"但这些"相反而适相成"的佛教观不但为新儒学的建构提供了繁富的心智资源,而且对佛教本身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儒士佛教观对于佛教在中国的生存发展而言,并不是完全否定性的,也是有积极性、建设性一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观
下载PDF
王阳明思想世界中的佛教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承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0-139,共10页
王阳明心学向来被认为具有鲜明的佛禅特色。不过,从"道体"的判断、"著相"的理解、"出家"的评论、"心性"的分析、"儒佛"的定位以及"排佛"策略的提出等角度考察,可见王阳明... 王阳明心学向来被认为具有鲜明的佛禅特色。不过,从"道体"的判断、"著相"的理解、"出家"的评论、"心性"的分析、"儒佛"的定位以及"排佛"策略的提出等角度考察,可见王阳明对佛教诸多教义的理解是失之片面的,王阳明对儒、佛关系的安排是"儒体佛用"的,王阳明应对佛教的策略是抑制、排斥的,而完成这些观念活动的根本依据是儒家的基本观念、基本价值。这一判断将有助于我们对王阳明心学中的佛教与儒学关系进行更完整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下载PDF
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学说的思想探析
4
作者 李建飞 《品位·经典》 2021年第9期23-27,48,共6页
王阳明是明代新儒学家的代表,加之佛教思想在明朝的盛行,王阳明通过援佛入儒的方法对佛教思想批判继承,形成“儒体佛用”的新儒学,为统治思想注入新的精神活力。
关键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